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3章楚成王第7节辩才屈完

蔡侯害怕了,居然不让自己投降,那岂不是要自己死的节奏?快跑吧。于是连夜率军民逃到了楚国。向楚成王哭诉了自己蔡国的遭遇。楚成王一听便乐了:你小小的蔡国怎么这么笨啊,既然他们要来伐你,你投降不就得了,投降了他们才不会拿你怎么样啊。

蔡侯说,是啊,我是第一时间举手投降了,但他们不接受啊,我实在是想不通,天下还有这种居然不让人投降的道理嘛。

楚成王一开始还想继续笑话这位大舅子,但猛然一惊:齐国号称中原第一强国,为何打个蔡国居然还要纠集八国联军?蔡国要投降还不接受?此中必有阴谋!

楚成王本就不是昏庸之辈,他敏锐地感觉到,齐桓公有鬼。他一边迅速部署国防力量,将楚国可以动员的军事力量全部动员了起来,依汉江南岸布防。一边迅速派人北上郑国通过正在那里围困郑都的斗廉斗章等迅速回援。

是的,楚成王已经确认,齐国想要偷袭楚国。但楚国现在有一部分主力精锐正在打郑国,所以还并未完全作好应对象齐国这样的大国进犯的准备,还需要一些时间。

他派出使者去见齐桓公。齐桓公本来便是无可奈何地率联军占领了蔡国,待八国部队全齐了,便向楚国进发,进兵到陉地(今河南郾城县南)。听说楚国使者来了,心里也咯登了一下:难道楚国已经得知了联军偷袭预谋?

答案是肯定的。楚成王派出的使者是一位很牛的谈判专家,他便是楚国公族大夫屈完。这个屈完,可以称得上是春秋时期第一谈判专家,在笔者的牛人榜里,他也是榜上有名的。

屈完,芈姓,屈氏,名完,楚国公族大夫。春秋史上最精彩的一场阵前舌战,就围绕着楚国大夫屈完和齐国相国管仲在汉水边展开了。

见八国联军伐楚,楚成王一边作足准备,一边任命屈完为行人,出使齐桓公亲自率领的联军营地。

屈完不卑不亢责问道:“你们齐国在北,我们楚国在南,相隔那么远,风牛马不相及,不知为何要率这犯我楚国?”

成语“风牛马不相及”源自于此。原来,兽类雌雄相诱叫“风”,屈完的意思是,就算牛与马都发情了,也不会互相找对象。你们齐国与我们楚国隔那么远,井水不犯河水,为何要来打我们?后来,这成语就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联军派出的代表是大名鼎鼎的齐国相国管仲管子先生,他朗声道:“想当年,周成王封吾先君姜子牙于齐,授予齐国代替天子行征伐之事。四海之内,凡有对天子不恭敬者,齐国都可伐之,当然也包括你们楚国。

自王室东迁洛邑以来,诸侯时有对天子不恭,齐侯奉命讨伐,以扶王室。你们楚国,按规定应该每年都要进贡包茅,但你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进贡包茅了,导致王室不能正常酿酒。

再说了,想当年,周昭王南征楚国,但崩于征途,这当然也是你们楚国干的好事,怎么会是风牛马不相及?现在我们齐国率各诸侯讨伐你们,那当然是师出有名,你们还有什么话好说?”

屈完沉着对道:“周王室自己无能,朝纲俱失,天下还有几个诸侯在向王室进贡?不过,相国所言,不无道理。进贡包茅的事是小事,我们大楚完全可以按岁进贡。但,相国说什么想当年周昭王南征未归之事,据我了解,那是因为他乘坐的船是次品货,从而船沉于汉水。这种陈年老帐,相国应该去问问汉水周边一些诸侯国,怎么可以随便怪罪到我们楚国头上?”

一席话,将管仲说得哑口无言。

这里,我们讲讲楚国按规定需要向周王室进贡的包茅是怎么一回事。

包茅是楚国向周王室进贡的贡品。以前,各地进贡给朝廷所用的贡品,讲白了便是地方上的名特优产品,如清朝时浙江会进贡新昌县一种叫小京生的花生,象江苏会进贡苏绣,江西会进贡景德镇的瓷器等。

苞茅又叫菁茅,盛产于楚国,是楚国的特产。这种茅草品种独特,每枝都从根上长出三个分叉,应该算是茅草中的精品。这种茅草可不是用来做牛饲料的,也不是用来盖房子的,而是一种祭祀用品。

至于到底怎么用,有两种说法。一是为了祭祀用酒的制作。据说,制作祭酒时,要先将包茅、酒曲和米饭搅拌在一起,使米饭发酵成酒,然后用包茅过滤掉酒糟,把酒浆装进大瓦缸,最后将祭酒装进小土陶瓶子里,在瓶口系上一束包茅,以备用于祭奠山神、城隍等巫祝祭祀。

二是天子封禅大会的必备用品。包茅是天子重要礼仪用品,用于诸侯参与天子封禅大会。也就是说,诸侯要想参与天子封禅大会,必须带一束这玩意儿用于祭祀上贡。因为有这个重要作用,所以包茅后来被伟大的管仲同志所用,帮助周天子狠狠地发了一笔财,这便是齐国的“菁茅之谋”。

楚国刚立国时,是受封周天子的,当时的爵位是子爵,天子要求楚国进贡的物品中,其中便有包茅。但后来楚国对这个子爵的地位很不爽,多次要求周天子提拔自己却没有如愿,本来便是有野心的,到后来干脆不再鸟你周天子了,自称为王,与周王并起并坐,至于大家认不认可是你们的事,至少我自己是认可的。

既然咱大楚与周天子都并称二王了,那我还进什么贡给你。于是,便断了这个贡。断了这个贡,周天子虽然很恼火,但也无可奈何啊,因为周天子现在的实力弱爆了呗。如果放在想当年的周昭王年代,那便是抡起大棒就把楚国砸成个稀巴烂了。

后来,楚成王刚即位时恢复过一段时间向王室进贡这个苞茅,但后来看看那些个传统中原诸侯根本都不进贡,那楚国也就断贡了。

这里,管仲特意讲到了周昭王,那是因为周昭王死于汉水这个事是齐国为首的八国联军征伐楚国的一个重要借口。

周昭王其实是一位算是勤勉的周天子,他是周武王的曾孙,也即大周帝国的第四代君王,那个时代当然称西周时代。大凡一个朝代,前几代基本都是明君,周昭王当然也是。

楚国是在周成王时代建国的,当时被封子爵。建国之初,楚国地处江汉平原,可谓四战之地,周围都是少数民族部落,所以楚国自建国起便踏了不断与周边部落打架的历史,楚国出就在一次次的扁和被扁中崛起。

在青铜时代,铜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制作武器的主要原料,必须是由天子掌控的。而就在江汉平原便是盛产这种铜的,那时的江汉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中东地产,一个产铜,一个产油。于是,必然便成了热土,谁都盯上了这块土地。包括楚国在内的当地部落和诸侯,也包括周天子。周天子分封汉阳众多同姓诸侯国如曾国、郧国、息国等加以占有和保护铜矿以及确保铜路顺畅,使铜料能够源源不断运到王室的手工业基地。

许多部落与诸侯掌握了炼铜技术后,便不断抢占铜矿资源,象虎方、荆楚和扬越等部落在广阔的江汉平原南部毗邻鄂国和曾国东产铜区,有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却被告知这是国家所有的,地方不得沾有。当时的铜,相当于现时的金,这些势力壮大起来的虎方、荆楚和扬越等部落怎么肯罢休?于是势必要和周朝分封诸侯国争夺铜料,在不断抢占中,包括楚国在内的许多诸侯国便大打出手,一片混乱。于是周昭王便南征了,而且还搞了三次南征。

王师所到之处,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和部落纷纷败亡,周昭王缴获了大量青铜。是的,大周帝国太强大了,好吧,明的咱斗不过,那便来阴的。

于是在周昭王第三次南征获胜后,当地有心怀恨意的部族便在为王师打造舰船时做了手脚。于是一批有严重安全隐患的船被王师征用了,有的据说是用胶水胶起来,再加上船上载了大量的青铜器,在汉江走时便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船沉了,军队都沉到了汉江,周昭王崩了。这便是“昭王南征而不返”的渊源。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