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4章楚穆王第6节灭6亡寥

江国是楚穆王即位以来所灭的第一个诸侯国,但令楚穆王始料不及的是,秦国人发怒了。

我们说过,这期间,秦晋交恶,两国数年之间连续发生崤山之役、彭衙之役、王官之役,完全撕破了脸,秦国已然成为晋国霸业西边最大的隐患。秦穆公并不是一个好惹的人,都说秦人好战,那是因为他们的土地需要从西戎那里通过拼了老命去真刀真枪的夺回,所以,秦人的历史便是一部战争史。

秦国一直巴望着融入中原,多少年来,他们忍辱负重,一次次帮助晋国,却一次次被所谓的中原礼仪之邦晋国忽悠,简直就是春秋最典型的东郭先生。

晋国真的不应该发动崤山之战,此战令秦人彻底看清了晋国人和中原诸侯文明礼仪表面下的虚伪。从秦穆公后期开始,秦人开始把满腔的怒火洒到了晋人身上。以后,我们会经常看到秦晋之间爆发战争。

晋国的短视导致了最后陷入西秦南楚的敌对消耗中,任凭你国力再强,人材再多,最终还是应了那句话:搬起石头砸烂了自己的脚。

楚国,本经历城濮之战后,楚成王也心有所灰意有所冷。但秦晋交恶给他带来了希望,他趁机夺回了对陈、蔡两国的领导权。而现在是楚穆王时代了,楚穆王当然要好好利用大国关系,于是他趁机灭了江国。

但他没料到的是,江国与秦国是同为赢姓国家,对秦国来讲,那是兄弟国家啊。在春秋时期,同姓诸侯国之间的那种血缘之情是很紧密的,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情况,同姓诸侯之间的关系要远远比异性诸侯来得更紧密。

原来,江国是由一个叫江元仲的夏朝大理(即主管刑部的官员)所建,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正阳县。江元仲是伯益的儿子,伯益是颛顼帝的孙女的儿子,即重孙。

人们赋予伯益的出生以神秘色彩,说是上古时代,颛顼帝有个叫女修的孙女,因吃了一个燕子蛋,居然因此而怀孕了,然后生下了伯益。当然估计是与哪个男子偷吃禁果吧,但未婚生子总得有个理由,于是便神秘起来了。

伯益长大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便赐伯益为嬴姓,于是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下传几十代,经夏、商,到西周时有裔孙名元仲。元仲受封于江,并建立了江国(今河南正阳县涂店附近)。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江姓,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正阳为江姓的发源地。

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这些后裔在各地分散建国,成为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诸侯国。江国就是其中之一。

史料记载,江国被灭,秦穆公着素衣,以示悲哀。当时秦国某位大夫问秦穆公为何对江国被灭要这般隆重。因为服素衣在当时的规格相当于现在的降半旗致哀。秦穆公说,江国作为我们秦国的同姓兄弟国家,如今被灭,但又不能去救,眼睁睁看着同姓兄弟之国被灭,这是耻辱啊,作为国君,寡人当然很难过的。

秦穆公虽然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在江国被灭中没发兵救江,但他却因此迁怒于楚国。于是,公元前622年,秦穆公发兵进攻楚国的郢城。当然,这个郢城并非楚国都城郢都,那个郢城叫下郢,在今天的河南淅川西南。

秦穆公伐楚,其实只是做个样子罢了。取得对晋王官之战胜利并收敛崤山之战死难秦兵的遣骸后,秦国在春秋江湖一时名声大振,分散在春秋江湖的十四支伯益赢姓后裔闻之莫不欢欣。土地和人口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秦国尤其需要人口,深谋远虑的秦穆公不惜与楚国交恶,目的就是告诉全天下人,天下赢姓是一家,欢迎来秦国发展。于是,许多赢姓子弟都涌向了秦国,这正是秦穆公的深谋远虑之举!

令秦穆公欣慰的是,楚穆王同样也是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他深知秦穆公用意,于是对着一帮群情激昂的将士们讲:就让秦国打几下吧,我们不予理会。

是的,秦穆公根本没有要拿下下郢的意思,秦军就是出动了一下军队而已,与楚军根本没有象样的接触,然后便撤军了。两国国君都清楚,共同的敌人是晋国。而敌人的敌人应是朋友,朋友之间有火就让他发泄发泄吧,不必当真。

楚穆王的目标不是秦国,而是晋国。晋国现在是春秋江湖盟主,身边跟了一班小弟。楚国需要做的,就是一个个去收拾这些小弟。这一次,轮到了六国和蓼国。

征讨的理由是一样的,这两国原来都是楚国的附庸,但后来都背叛了楚国。结果也都是一样的,公元前622年秋,楚穆王派令尹成大心和大夫屈仲归率军灭了六国。公元前622年冬,楚穆王派公子熊燮(xiè)率军灭了蓼国。

六国(音同“陆”)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故地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一带。据传,古六国是为皋陶之后的一个偃姓封国,曾经助汤伐夏,成为商朝重要的封国之一。到了西周,六国被列入东夷国家,是淮夷的一支,因不服周朝统治,曾参加淮夷部落的叛周战争。后来,周成王派召公征伐淮夷,六国战败后,投降西周,从此成为西周的一个封国。

至了周穆王时,六国因为立功而受到周穆王奖赏,被提拔为伯爵。六国被楚国灭后,其后人便以六为姓。不过关于六姓,后来还有一个重要渊源便是明朝时,因为燕王朱棣夺位,强迫方孝儒写即位诏,他坚决不写,结果被诛连十族。十族中当然有不少人是活了下来,但不敢再姓方,便改姓“六”,因为“六”与“方”从字形上讲很相似。

蓼国则是夏朝时便有的一个封国,在今天的河南省唐河县、桐柏县一带,是正宗的黄帝后裔。最初叫西蓼国,公元前639年被楚成王灭了。一部分蓼国人便逃到今天河南的安丰、固始一带,重新建国,叫东蓼国。可惜的是,这个东蓼国仅仅存活了十几岁,便再次被楚穆王所灭。

蓼国被灭后,后人以国为姓,但不姓蓼,而姓廖,因为西蓼国的开国之君叫廖叔安。据说,廖姓亡于强楚,廖叔安为西蓼国开国国君,其后人以国为姓,这就是廖姓的起源之一。

六国和蓼两国的被灭,使楚国的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了江淮流域,进一步控制今安徽中西部大片江淮地区。当然,楚穆王的东扩势必引起另一个国家的紧张,那便是当时还未在春秋江湖出道的吴国。令楚穆王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吴国,后来成为了楚国的劲敌。这个我们以后是一定要讲的。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