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5章楚庄王第40节降服宋国

全天下的那些吃瓜群众,那些个旁观着的诸侯震惊了:都说楚国强,但强到那样却是不敢想象的。楚国三军,每天得消耗多少粮食?楚军居然九个月的粮草供应不断,这样的战争怎么可能是一般的国家吃得消的?

其实,围城九个月,对楚军来讲也是到了极点,楚军粮草已经供应不上了,军粮最多只够几天的了。但宋国佬就是不肯投降,而这样的强攻又只会令士兵损伤。楚庄王非常郁闷,他也有想撤军的念头了。

申舟的儿子申犀很焦急,他父亲申舟的仇,居然报了九个月也没报成功,此时见大王有些气馁想撤军的样子,便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大王,你答应过我父亲,如果他遇害,大王将为他报仇。现在仗打个这个份上,我们难,宋国人更难,大王,不能撤啊。”

攻,攻不下来,撤,军士又不服,怎么办?楚庄王紧锁眉头,这时,申叔时进来了。这是一个令楚庄王尊敬的人,想当年,就是申叔时对楚庄王灭陈设县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摆出的道理是战略性的,楚庄王接受了他的建议,恢复了陈国。

这是一个有智谋的人,楚国公族大夫。而此时,他进来就是来为楚庄王解难题的:

“大王,从眼前的情况看,晋军不会出兵了,我们可以将陈于拒晋一线的将士们都集中到睢阳城下,集中兵力攻城。同时,微臣料定睢阳城内已经断粮了,听说这些天睢阳城内乱成了一团,兵士们动不动便互相打架斗殴,甚至有出现精神病的,他们在我们强大的压力下几近崩溃。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撤军那便前功尽弃,而且还要给诸侯笑话。微臣建议,我们就在睢阳周围造房建舍,号召已经逃走的农民回来种地,分配给房舍,造成一种我们要打持久战的迹象,那会加速宋军的崩溃。”

妙!楚庄王听后大悦,宣布立即执行。

宋军崩溃了吗?是的,宋军已经撑不住了,此时见楚军在城外建造房屋,招募农民种地,宋国人终于挺不住了。朝堂上,投降派战胜了主战派,宋文公终于派出使者表示投降,但不是无条件投降,而是有条件投降。

投降的条件是楚军撤退三十里,让宋国有尊严的投降,而不是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有一种被人刀架脖子上的感觉,在春秋时期,那是一种耻辱的认输方式。宋国更是自认为是全天下最讲尊严的诸侯,是周王朝的尊贵客人,面子的重要性大于一切。

楚庄王答应了。于是,楚军撤退三十里。宋文公令人将申舟的尸体从乱坟岗里挖出,用上卿级别的棺材装殓,赔偿巨款,送到楚营。然后,楚宋签订友好条约。

九个月的战争,就为了这一个盟约?不过,这个盟约倒是别出心裁,内容相当简单,八个字:我尔无诈,尔无我虞。

于是,又一个成语被发明了:尔虞我诈。意思是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而楚宋盟约却是用了否定句,即我们两国之间,不要互相欺骗,要互相信任。

读这段历史时,不由掩卷思索:楚庄王为什么偏偏要围睢阳城长达九个月?宋国并非强国,虽然防守一流,但搞定宋国那么难吗?

研究楚庄王后,貌似有些明白了。楚庄王并非想一把将宋国灭了,他既出兵,首先是师出有名,他这次出兵是讨个公道。再是让对方彻底服了,宋国是一个老牌国家,高傲得很,靠暴力很难令宋国在内心向楚国服软。只有让宋国真正见识到了楚国的强大,以及楚国的风范,才可能让宋国真正心服口服。

这九个月,并非是每天在攻城,大多数的时间是围而不攻。战争,终究是综合国力的比较,楚军在远道而征情况下,敢于同本土作战的宋国耗整整九个月,甚至还可能更长,这样的实力,让全世界的诸侯都不得不佩服。这便是楚庄王的意图,他是战略家,他不只是为了向宋国讨个公道,他要通过这次围宋,展示楚国的国家实力。在强大的国家实力基础上,楚庄王才有可能实现他的那种以战止战、止戈为武的愿望。

随着郑、宋完全投靠楚国,春秋江湖尚与晋国交好的国家貌似也就剩下了莒、鲁等几个小国。而随着晋国的衰退,东方大国齐国开始向晋国叫板了。齐国是楚庄王手里的一张大牌,他早就遣使与齐交好了。

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顷公,公元前596年,齐军攻伐莒国后,齐顷公再积极帮助正陷入内斗的鲁国,将鲁国当权的亲晋势力给压了下去。这一切,都是晋国人所不愿看到的。

但是,在强大的楚国面前,晋国已经不敢多说话了。鲁国一看,再跟着晋国混,可能要麻烦,于是便派大臣赶紧去楚国聘问,楚庄王给予了隆重礼遇,让鲁国人很是感慨。

楚国,已然成了春秋江湖上最亮的那一颗星星,正在冉冉升起。楚庄王的天下大同、止戈为武的愿望貌似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