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6章楚共王第22节车轮战楚下

晋国根本不为所动,晋军四军中的一军守住西线,凭天险以抗秦军,采取的是全面守势。再一军,密切关注楚军动向,绝不主动挑衅,晋军相信楚军的这个架式,本就是一个吓吓人的东西。

晋军的主力在干什么?当时晋悼公亲率晋军主力,联合了齐、鲁、宋、莒等十二国联军,加紧进攻郑国。

这本是晋国对楚国实施“车轮战”的具体实施,用一部分军队,联合各诸侯军队,攻打郑国,引诱楚国北上郑境。等楚军北上,联合国军将避其锋芒。楚军撤走,晋军又出动,把楚军给拖垮。

郑国人坚定执行了一直以来的战略思想:谁来投降谁。

郑国既然投降了,那晋军便撤退了。而这一次,楚共王由于应秦国之请,将军队驻扎在武城。现在晋军一撤,楚共王便率军讨伐郑国。

郑国人继续坚定执行一直以来的战略思想:谁来投降谁。

晋军急急撤走的原因是晋悼公决心收拾秦国,他要将东线的军队部署到西线,而这一次,是十二国的部队都在。晋悼公准备一战而平西线。

而楚共王也想着应该好好经营一下郑国了,他准备在郑国呆一段时间,与郑国一起商议如何建立起牢固的对晋防线。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王太后樊姬(即楚庄王夫人)病逝,而楚共王本就是极孝之人,便放下郑国事务,率军回国。

这样,郑国又被晾在了一边。郑国人也习惯了,那就这样吧。

趁楚国国内大丧期,晋国又开始了动作。晋悼公首先是在国内继续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发展工商业,轻瑶薄赋,开源节流,救济百姓,重视民生,大行德政,晋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升。

公元前563年春,晋国再次召集了联合国会议,这一次将吴王寿梦也请来了,其针对楚国的意图非常明显。会盟后,联合国军又攻占了妘国,将妘国都城偪阳送给了宋国,增强宋国实力。

宋国人感觉非常有面子,但世敌郑国非常生气。于是,郑国便请求楚共王联合讨伐宋国。公元前563年春天,晋国召集联合国会议,到了夏天,郑楚便组建了联军,向宋国进发。

按理说,晋国应该立即来救,但此时晋军主力都在西线打秦国,所以,晋国干脆便一纸命令,让卫国去救宋国。

卫国倒也真不是菜鸟,居然还获得了一个小胜,将郑军给打败了。不过,郑楚联军毕竟不是吃素的,很快,联军便横扫宋境,打得宋国人闭城不出。甚至,联军还顺手攻占了鲁国的西部边境。

晋国取得了西线对秦作战大胜后,很快移师东线。郑国本在楚国的全力支持下,可以一战,但此时郑国国内亲晋派与亲楚派的斗争到了极点,亲楚派的几位大夫全部被杀,这样,郑国又投靠了晋国。

楚军虽然失去了郑国盟军,但面对着强晋,却丝毫不惧,领军的熊贞摆出了一副欲与晋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决战的姿态。郑国人一看,哟,这次楚国人是下定决心要与晋军决战了。而此时晋军内部不和谐的声音又传了出来,有人提议与楚军决战,而有人却坚决反对。郑国人一看,晋国看来不可靠,便又秘密与楚军和谈。

由于郑军的出尔反尔,令刚从西线下来到东线的晋军这支疲惫之师一下又失去了与楚决战的信心,最后,晋军决定撤退。楚国总算赢回来了郑国。

郑国不甘心就这样做一枚棋子,郑国决定要做一枚有主见的棋子。既然你们两个超级大国总拿我说事,那我便给你们点事说说。

于是,公元前562年春,郑国故意在郑宋边境制造事端,惹毛宋国,于是宋国发兵进攻郑国。郑国一看宋国中计,便出兵进攻宋国。宋国哪搞得过郑国?于是向晋国求援,晋国带着齐国、鲁国等诸侯便出兵救宋。

郑国人很快又投降了晋国。而晋国的目的是引楚军北上。

楚军来了么?来了,但楚共王知道单靠楚军有些累,便派人出使秦国,请求秦国联合出兵。于是公元前562年夏,秦楚联军组成,北上伐郑。

郑国人一看楚国人来了,立即投降楚国。

每每读这段历史,都几乎会笑喷茶水,这就是那个年代的郑国人,夹缝中生存下,何其艰难,却奉行着这样的投降主义,意图牵制楚晋这两个超级大国。从内心上讲,郑国人也算是厉害了。

郑国人不但投降了楚国,还当起了向导,引导秦楚联军入侵宋国西部边境,联军取得胜利后大家就撤军了。

晋国人也不闲着,既然秦楚联军和郑军入侵宋国,那晋国又纠集联合国军讨伐郑国,挑选的时机也往往是待你们都撤了我再来。反正,不想与楚国打,就拿郑国说事。

说来说去,那段时期,整个中原就是这样一个态势:今天楚国讨伐郑国,郑国立即投降楚国;晋国立即讨伐郑国,郑国立即投降晋国。投来投去,最后郑国也成精了,便拿自己开玩笑:但凡有点点消停了,便去打打宋国,惹晋国来教训自己。晋国一来,便又投降。然后楚国又出兵,再投降楚国。

周而复始,楚共王终于累了。这段时期,他确实中了晋国人的四军三分车轮战之计,再加上郑国人又非常喜欢搞事,所以楚军总是疲于奔命。而晋国则显得很轻松,他们在西线又基本搞定了秦国,北线又搞定了北狄,东线又联合了吴国,晋悼公所领导的晋国实力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借着国威,晋国基本牢牢把握了春秋江湖盟主的地位,各路诸侯莫不对晋国俯首称小弟,楚国已经基本丧失了江湖主导权,与晋国争雄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楚共王就在这样的态势下终于倒下了。公元前560年,那是一个秋天,一心想着继承和发展楚庄王未竟事业的楚共王崩了。这位春秋江湖上又一位风云人物,在楚王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一年后,终于放下了振兴楚国这副沉重的担子,将楚国交给了自己的子孙们。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