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比崇祯大一岁》
我比崇祯大一岁

二百八十四章:闲言碎语

耿如杞是进士出身,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

这年头有不少读书人读医书,会把脉开方子,耿如杞也颇懂医术。

大灾之后有大疫是常识,耿如杞当然重视。

既然灭鼠能够防御黑死病,那就动员整个宣大的军民都参与。

反正老鼠的危害人所共知,执行这种命令不会遭遇抵触。https://

耿如杞跟黄毅谈了很多,还把最近登莱发生的叛乱细说了。

此时的大明朝廷还没有意识到李九成、孔有德等等东江旧部的叛乱会糜烂千里,导致几十万人死于非命几百万人流离失所。

唉!归根结底还是崇祯皇帝不会用人。

孙元化是个科学家,最适合在工部管理铸造火炮、打制鸟铳,怎么能让他担任独当一面的登莱巡抚?

吴桥兵变之时,主谋是李九成,孔有德属于被逼无奈,他们的人马只有一千左右。

然巡抚孙元化一直幻想着招抚,没有及时调兵遣将予以消灭。

最终导致叛军人马越打越多,最多时达到好几万,祸及大半個山东。

原本能够牵制后金的登莱一蹶不振,反而变成当了汉奸的孔有德经常袭扰山东。

现在的历史有所不同,原因当然是大凌河城依旧在坚守,吴襄、宋伟这两个总兵官龟缩在锦州闭门不出,没让后金军占到便宜。

历史上这俩活宝被孙承宗逼迫万般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去救援大凌河城,见到后金军立刻逃跑白白丢了几千兵马。

在这期间吴三桂发现逃跑的老爹被后金军围困,率领铁甲家丁冲锋营救,居然打败后金军把吴襄救回锦州城。

混战中吴三桂被一刀剁在面门,从此以后鼻子上留下一道疤。

吴三桂奋勇救父的故事后来还被崇祯知道了,在这位刚愎自用的皇帝心中留下了“孝义无双”的好印象。

如今没这样的美事,吴襄根本不出锦州城,无惊无险,用不着儿子拼死相救,吴三桂失去了一战成名的好机会。

此时张春率领的几万援军没有被兵部催促,所以小心翼翼行军,慢得如同乌龟爬。

急得谋划着围点打援的皇太极直冒鼻血。

此时的皇太极还不知道围点打援的难度不小。

那是历史不同了,大明方面没有打成添油战术,没有吴襄、宋伟连续两次带几千兵马救援。

如今的锦州城里多了一万兵丁,因为没有战败损失上万人马,所以士气还在。

张春的救援人马和锦州的人马汇合后,能够组建一支人数达到六万的大军。

其中一两万籍贯永平府的兵丁跟后金军有血海深仇,他们都有亲人死于阿敏制造的大屠杀。

这些人都是主动从军,都想着报仇雪恨,不缺死战的决心。

总而言之,各种迹象表明,后金方面这一回需要肯硬骨头,估计战损要远大于历史。

大凌河之战有可能拖几个月,在这期间绝无可能调动几千关宁军进入山东平定叛乱。

黄毅忽然间意识到兵部在无兵可调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调遣兴和军去登莱。

历史上的吴桥兵变发生在崇祯四年十一月底,历时十八个月。

一直到崇祯六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等等带着大炮投奔后金才宣告结束。

这场兵变的起因仅仅是一只鸡,是孔有德麾下的一个兵丁强取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的一只鸡。

在吴桥的地界上,只有王家欺负人,何时被别人欺负过?

王家的仆人狗仗人势不依不饶,逼着孔有德把那个抢鸡的兵丁“穿箭游营”。

家仆有了面子得意洋洋回去了,被“穿箭游营”的兵丁不想再憋屈的活着,和几个义愤填膺的兵丁一起趁着夜色把那家仆一家子全杀了。

事后王象春的儿子当然不肯善罢甘休,逼着孔有德查出凶手。

孔有德的一千左右兵马受排挤得不到给养可谓饥寒交迫。

抵达吴桥时,这里的当地人居然闭门罢市,导致孔有德拿银子都买不到粮食。

当兵的手里有刀子,却要被欺负被饿肚子,本就让人憋屈死了。

现在还要被逼迫交出凶手,再有把买马的银子输光了没法交差的千总李九成蛊惑,当然炸了。

结果是王家被杀得鸡犬不留,吴桥十室九空,从抢劫杀人中获得了快感的兵丁开始肆无忌惮……

阅读我比崇祯大一岁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