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
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4章齐桓公第24节灭谭结鲁

不管怎么样,管仲给齐桓公制订的是一条通向诸侯之长即称霸的战略路线。但直到目前,齐国貌似就在自己的国内折腾,国库充盈了,老百姓也富足了,军队也越来越强大了,那是不是要去春秋江湖走一趟了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去春秋江湖走一走,得看看现在江湖怎么样了。

传统的郑鲁齐三国联盟,此时已经瓦解。先是郑国,郑庄公薨后,郑国陷入内乱,群公子争夺郑国国君之位,打得不可开交。到齐桓公准备行走江湖前,郑国居然出现二君并立的局面,郑厉公在都城,郑昭公在栎地,由于实力相当,谁也不敢冒然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国基本上是无暇于国际事务。

鲁国仍旧是鲁庄公时代,此时的鲁庄公已经是一位已经执政十多年了的年轻国君,在母亲文姜的辅佐下,国内也是稳定,国力蒸蒸日上。本来凭着与齐国的联姻关系,两国完全可以和睦相处,但齐襄公却借着这种联姻关系,突然灭了鲁国的长期战略同盟纪国,这让鲁国非常不爽。

更坏的是,齐襄公死于非命后,鲁国本想保着齐国公子姜纠即齐国位,结果却失败了。由此导致鲁、齐之间爆发了乾时之战,鲁国惨败。再是齐桓公即位后,冒然发动了对鲁国的侵犯,爆发了长勺之战,齐国战败。

直到现在,齐鲁两国算是成为敌人了。这让鲁国的国母文姜很伤心失望,作为齐桓公的姐姐,她一贯来主张与齐国交好,只要有机会,她一定会努力的。

齐国呢?按管仲提出的尊王理念,谁想与天子交好,必然要与鲁国交好,因为鲁国是天子的地方总代理啊。所以,齐国也是有意与鲁国交好的。

最得意的是宋国,本来以宋国为首,主导了一个宋卫陈蔡联盟,对抗着齐鲁郑联盟,现在对方的联盟瓦解了。宋国又是传统的大国,所以抓紧时间搞郑国,郑国确实被搞得疲于奔命。

于是,宋国便俨然以中原老大自居,再加上宋国华氏家族、孔氏家族等几个牛人,还有世上第一大力士南宫长万,一时没人敢轻视。

在形势一片大好下,宋国人却突然爆发了一场内乱,大司马孔父嘉因为老婆太漂亮被人盯上,结果自己被杀。然后是国君宋殇公因为玩笑开过头被大力士南宫长万弑杀,另立国君。

结果,没立好,新国君又被杀,然后是南宫长万也被杀。整个宋国乱成一团,早已避难到郑国的公子冯回国当上了宋国国君,即宋桓公。

卫国更是刚经历过内乱,此时的卫惠公本就是齐国人扶持的。至于陈蔡许随燕等等,那都是绝对的跑龙套的,一般国际事务都是打打酱油,不理也罢。

西北的晋国也正陷入内乱中,国际事务基本上围绕着与秦国之间的那些恩怨开展,无暇于中原。秦国,一方面与晋国苦苦纠缠,另一方面,与西戎诸部落不断开战,春秋时期的秦国,基本与中原无关。

只有南方的楚国,历经雄才大略的楚武王、楚文王治理,迅速崛起,一边横扫汉阳诸姬,一边伺机北上中原。象陈、蔡、申、息等传统中原诸侯,也开始倒向楚国。

齐国,已经到了在中原展现自己的大好之际!对齐桓公来讲,他早就按捺不住了。但行走江湖,不立立威怎么成呢?只是长勺之战的失利让齐桓公很没面子,得去哪里赚点面子回来!

谭国怎么样?齐桓公想起当年自己还是小白公子时,四处流亡。那一年经过谭国,结果受了人家谭国国君的冷眼相待,差点被赶出谭国。后来,自己回齐国当上了君主,四方诸侯很多都来祝贺,这个谭国居然不派人来,真是无礼至极。

好吧,弟兄们,去找谭国的晦气吧。公元前684,齐桓公派兵讨伐谭国。

谭国是商汤之后所建的一个老诸侯国,子姓,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子爵爵位,位卑国弱,哪里是齐国的对手?齐兵一至,谭国宣告死亡。谭国被灭后,其后人便以国为氏,这便谭姓之渊源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代,那些个弱小的诸侯,就如同大诸侯国眼里的一块块肉,迟早都是要被吞并被灭亡的,只是时间长短罢了,历史给予的要求,是要走向最终的统一,这才是中华大国嘛。

谭国虽然被灭,但谭国为中华历史文化除了贡献了一个很了不起的谭姓外,还有龙山文化。如果去济南章丘区的龙山街道走走,一定要去了解一下龙山文化哦。

谭国被灭,是齐桓公的招妙棋。这不仅关系到齐国找回长勺之战失利的面子,鼓舞士气,而且因为谭国正好是谁也不关心的一个商朝以来的诸侯,是属于“东夷”性质的,这符合管仲提出的“攘夷”政策。

同时,吞并了谭国,也扩张了些地盘,让齐国一下子便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大的关注,尤其是周天子的关注。

这时,齐国的各项改革也初见成效,齐国影响力大大增加。齐桓公按照管仲为他设计的强国方略,有条不紊的实施着。期间,管仲便向齐桓公提出“内尊王室,外攘四夷”的基本对外政策,这便是尊王攘夷。

也就是说,那个已经被各诸侯国当成一根几乎没用的草,在管仲看来,这是一块廉价的宝。齐桓公便按照管仲的策略,以尊重周天子为名,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实,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几百年以后,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叫曹操的牛人,用同样的办法,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但这个世界上,最懂尊王的,貌似就是鲁国了。鲁国是天子的地方代理,天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只要与诸侯相关的,都会通过鲁国。但鲁国与齐国不同的是,鲁国是姬姓国,而齐国不是。

不是姬姓国,便可以与天子通婚。但现在天子不缺老婆,齐国也无女可嫁,怎么办?那就自己向天子要求一个来呗,如果能够娶了天子家里的公主,那与天子可以直接拉近关系。

向天子求婚,必然要通过鲁国。长勺之战后,鲁国人也没有趁机进攻齐国,鲁国也没打算与齐国一直黑下去,这期间自然有文姜的一份功劳。那,就借机与鲁国改善一下关系吧,毕竟这是一个大国。

于是,齐桓公正式向周天子提出求婚。当时的周天子是周桓王,那个高兴啊,想不到堂堂齐国这样的大国居然把自己当回事了,那还有不答应的?于是将最漂亮的公主许配给了齐桓公。史书称王姬,是齐桓公的第一位正室夫人。

天子嫁女,当时有一个规矩,那便是必须由天子同姓诸侯来主持,请谁来主持呢?当然是鲁国。

周桓王并非庸俗之辈,他知道齐国求亲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主动向鲁国示好,自己作为天子能够去调停这两国的矛盾,那岂不是功劳甚伟?

周桓王下旨让鲁庄公来主持这个周王嫁女大礼,好了,鲁庄公便成了齐桓公与王室公主的大媒人了。鲁国当然求之不得,鲁庄公愉快地接受了天子之命,为齐桓公主持了一个体面的新婚大典。就这样,齐鲁两国结下的矛盾,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