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隋太子》
隋太子

第142章 探访

刘升走后,杨昭于大帐内处理了一会公务,打算于郡城内走走。

如在江南一样,相比于在舍内埋头办公,杨昭更喜欢,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走进百姓内部,以倾听民声。

大隋的许多问题,尤其官寺中的诸多之事。许多时候,不是官吏,或者朝堂诸公,乃至于皇帝发现具体问题所在的,实际上正是百姓。

可在很多时候,百姓少了很多将建议传达上去的途径。进而,让官寺之改变,陷入了死胡同。

现在的东郡,现在的梁郡,乃至于近几年来,为叛乱滋扰,另有天子北伐而变得千疮百孔的大隋,正是问题最多,亦需一个个的发现,并以改变之事。

老杨身处北地,忙着他的第三次北伐之事。为老杨任命的他,却是不能不管。

天下是皇帝杨广的,但归根结底是他,大隋皇太子杨昭的。

老杨乱人心,他匡扶大隋,自然要去正人心。

一行人换了常服,刚出营帐的大道上,即见路口,一侧的亲将郑虎即道:

“殿下,今日去哪里?”

前数日内,杨昭也曾往东郡郡城,即是滑台城内外转悠过。前次所去的地方,正是城门处的施粥之地。

记得太子殿下在发现因粥棚的数量和时间问题,于许多流民不能吃上热乎乎的粥汤以后,当即让直接负责此时的郡府进行整改。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郑虎乃是普通农户出身,于江都时,挑选入太子亲卫。

这段时间于东郡,便是他直接负责太子殿下的安保。于太子每次的随行,都能让人获益匪浅。尤其是他这般穷苦出生者,更是敬爱不已。

这样的国之储君,于贪官污吏、叛贼恶人,有金刚之怒。于黎明百姓,却是有宽广仁慈之胸怀,可不正是天下黔首百姓之福气?

尤其皇太子非是空谈之人,每件事情,都能落到实处,无不让人赞叹。

郑虎的话声,于耳畔回旋。

杨昭略一思衬,想到方才刘升汇报之事。其人直接往城内的方向而去,边走边道:“百姓之于衣食住行,除了流民之安顿,更有今日郡城人之回流。且只有生活稳定,百姓才不会流落,成为流民。

于今日,去菜市场和粮行看看!”

“诺!”郑虎微微躬身道。

他紧跟太子杨昭身侧,靠后两步之远。

待入城后,发现往来之日比前几日还要多,郑虎有些紧张,默默向背后挥了挥手。原本跟随两侧的二十多位亲卫,当即隐入人流之中,谨慎的盯着往来路过的每一个人。

而在杨昭四周,还有十多位明卫防范,恰好形成一个犄角,将杨昭护卫其中。即是遇到任何袭击,也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杨昭亦心晓亲卫之不易,所以特意往人少的地方去,这样的话,便是减少一下亲卫们面临的压力。

入城后,方向兜兜转转,杨昭最终停留在了一处名为“吴记”的粮行处。

能于此做粮食生意的,于官寺或者本地大族,多多少少有些关系。“吴记”正是东郡吴氏的手下产业,当下吴氏于东郡虽无族中子弟为吏,但在朝中,而今的工部员外郎吴正起就是出自东郡吴氏。同时,吴氏兴起多年,门生故吏不少。

在杨昭到来东郡前,房玄龄就将东郡本地的情况,自包括本地大族诸事为杨昭说道过,还特意整理成册。可以说,房玄龄这个总领一切事物的“秘书长”,当得非常不错。

而之所以于“吴记”粮行面前停留,倒不是杨昭特意针对吴氏这个本地大族,而是他发现,旁边之诸多粮行,多生意兴隆,却是只有“吴记”显得有些冷清。

此中原因,无非有两个大方向。一是“吴记”粮行“无粮”,于此,其之生意太好,导致粮食全卖完,无了货源,供不应求。

二则,要么是背后的掌柜,故意积压粮食,假意无货应对,公然违背杨昭五日前,于东郡各大粮行下发的“平粮令”。

至于故意提升价格,以无人来买这等情况不可能发生,除非吴氏已经狂傲到可以无视大隋储君的意志。

而在杨昭踏入后,便是有些懒散的店家,在看到杨昭的衣着,还有身后的随从后,眼睛瞬间一亮,摆脱了方才无精打采的模样。

“在下吴永,这位公子,是来买粮的?”店家是个年过四旬的中年人,眼中即是透露出一股精明劲。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吃亏的永远是前来的买家。

这些年来,杨昭即便身份尊贵,但于市井转悠的次数不少。于底层之中,无论商贾,还是黔首,亦或是乞丐,见人即能识人。

他于吴永仅仅扫了一眼后,即背着双手,目光打量起了粮行的内部布置。

“吴记”粮行的面积不算小,乃是两个通铺组成的。由门畔往内看去,里面的摆设,同普通的粮行没有差别。前侧为买卖和展示之所,左边有个小舍,当是会客之地。而于后方,当是粮行之于仓库。至于再往后连接着什么,不入其内,即难以判断出来。

见为首的杨昭没有回话,吴永见见多识广,亦晓得自己方才有些问了废话。来粮行,不买粮,难道是来游玩的?

不过,在定了定神后,仔细看去,他观面前青年的气质,可不一般。竟隐约透露出几分杀伐气质。待之再往后,向郑虎等亲卫望了眼,且多注意了下郑虎等人的手掌,目光又是一缩。

“练家子!”

吴永心道。

便在此刻,他重新打量了杨昭,目光变得不一样。可以说,更为慎重了。

吴永的轻微表情变化,又怎么瞒得过郑虎这群专门防范观察人的人,他又悄悄打了个手势。

瞬间,整个粮行之内,都充满了肃杀之气。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杨昭却是云淡风轻的的围绕着粮行转了一圈,手指于空荡荡的粮草桌斗内摸了摸,上面沾满了厚厚的一层灰。然后他转身望向吴永,微笑道:“你家粮食全都卖完了?看来断了很久了!”

不知为何,看到杨昭的微笑,吴永竟硬生生的打了个寒颤。

紧接着,吴永低头应道:“不瞒公子,粮行之内的粮食,确实早几日就已经卖完了……”

不等吴永说完,杨昭向后招了招手。

也就一两个呼吸的时间,郑虎即将一个小袋递到了杨昭手里。

杨昭没有打开袋子,而是直接放到了吴永的怀里,面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指了指钱袋,道:“这是定金,你看够不够?若是够了,我想和店家汝好生谈一下生意。若是汝做不了主的话,可以问问汝后面之人!”

杨昭意有所指,目光却是有意无意的看向了旁侧的小舍。他方才入内时,听得清楚,里面正有微小的说话声。

可见,看似空荡荡的“吴记”并不那么简单。联系到之前看到的一封斥候奏报,杨昭自觉抓到了蛛丝马迹。

所谓大隐隐于市,即是许多真相,也就藏在闹市集市中央,便连斥候也难以发现。或者,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诚该自己也建立一支,如同老杨拥有的那般暗卫,一如锦衣卫般的兵种?

且只对呀一人负责。

杨昭默思的片刻,其目光却是一直盯着吴永的脸,看得吴永的额头有汗珠低落。

他怎么知道,他怎么知道……

吴永忽然感觉,自己,不,应该说自己管理的本地粮行,在之面前,似乎已经没有秘密可言。

就是在吴永心神俱动,隐有慌乱之时,一道声音从旁侧传来。

“老吴,汝且与沈君详细说道一二,此间公子,由我亲自招待!”

转头望去,便见是一个三旬的男子,由舍内走出。一旁,另有一个壮汉同出。

前者一身儒袍,与吴永这种典型的商贾精明劲不同,此人给人甚是自信的感觉,仿佛一切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心一样。这种目光,杨昭则是在战场对敌的秦琼脸上看到过。

后者行走间,有几分草莽气息,在望了眼杨昭及之身边的护卫后,未做停留,当即离开。

而吴永在见文士出来后,脸上表情顿时一松。将钱袋重新送回杨昭手里,一礼后,忙带着后者壮汉从厅后而去。所谓之“言谈说道”,怕不是偷偷送走吧!

“有点意思!”

杨昭心道,看来这次歪打正着,吴记粮行还真的是来对了。或能抓住背后几只为平叛捣乱的大虫,亦是东郡官吏中的几头害群之马。

“在下刘文秀,不知公子高姓大名?”面见杨昭气质不凡,中南文士一礼后,出言道。

杨昭微微颔首回礼,道:“来者是做买卖的,可不是来查验传的,君以为呢?”

刘文秀微微一愣,随即点头笑道:“公子所言极是,请!”

为了表示内中的安全,他直接将小舍内的门庭打开。

即由大厅往内看去,能看到案几还有书架之物。

杨昭以眼神示意郑虎等人不用跟随,接着他大方的走了进去。

方一入内,即可闻到熏香味道,可见这刘文秀,也是个会享受之人。至于其与吴氏的关系,要么是客卿,要么是合作关系。根据方才其与吴永的态度,杨昭猜测是后者。

看来吴氏不简单,便是东郡之地的水,也很深。在思及连绵东郡周边之地的盗匪叛贼,似乎又不是那般奇怪。

见刘文秀为自己添了一杯茶水后,杨昭接过,放于身侧,然后道:“听口音,刘君可是京兆郡人?莫不是出身彭城刘氏?”

彭城刘氏,于汉高祖刘邦甚有关联。汉高祖祖籍在丰县,后起家于沛县。于之后,丰县于沛县二地,皆归属于彭城郡。便是当下,大汉亡逝数百年之久,但彭城依旧被视作是刘氏的正宗郡望之所。

而想到刘文秀的姓名,杨昭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刘文静!

刘文秀面色一动,大方承认道:“我确实出自彭城刘氏,但不过一旁支尔。却是公子不凡,当为名门大族之后,但请恕我眼拙,猜不出公子跟脚!”

杨昭毫不在意刘文秀话语中隐藏的含义,他抬首道:“当今之于天下,乃是大乱之世。有时候,还是糊涂一些好,刘君以为呢?”

不等刘文秀回话,杨昭突然发问道:“刘君既然出身于彭城刘氏,可认识肇仁兄?”

肇仁正是刘文静的表字,杨昭本没有以刘文秀认识的想法。即是二人同差一字,但是为同宗且认识者,大隋天下之大,又恰在东郡,何来如此巧合?

可随之看到刘文秀表情巨变,杨昭内心同样起伏,这就被蒙对了?还真这么巧合!

“原来公子认识我从兄,不过,我从兄自幼聪慧,当下正为吏地方,我可不敢与之比较。”

说这话的时候,刘文秀竟表现出了几分妒忌之意,就是连语气也有些酸溜溜的。

杨昭心有所知,他默默拿起手边的茶杯,缓了缓神,只放到嘴边,又放回了原地,然后抬头,学着刘文秀的口气,道:“肇仁兄确实大才,当年,我与之也只见过一面,便是现在,恐怕也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不说此事了,不知如果我要大量购买粮食,刘君可有门路?”

道完后一句话,杨昭复将怀里的钱袋拿了出来,推到了刘文秀的面前道:“这是定金,刘君可先看看!”

隋初之时,货币非常的杂乱。有北齐遗留下来的常平五铢,又有各地私自铸造的常平钱。另有北周的五行大布,乃至于萧梁的剪边钱。总之五花八门,买卖非常艰难。

后来,文帝重新统一,使用隋五铢钱,又被人称作开皇五铢。

至于当下,也是数年前,老杨刚刚上位,开创大业之年后,让全天下督造起了“五铢白钱”。

杨昭放置的袋子里,自不是五铢白钱,赫然是十足十的金子,另有上好的玉石。

其中金子,这么一大块,足有两拳大小,已经不少,更别说完美无瑕的玉石了。

有了杨昭与刘文静的“相识”,再加上杨昭的大方,尤其前者,让他放松不少。

但见之沉默后道:“不知公子,需要多少?”

杨昭伸出了一个巴掌,道:“五千人,两月所用,钱不是问题。刘君请相信,钱于我不是问题。”

阅读隋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