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越成男科举发家》
穿越成男科举发家

第二章 分工准备

来到堂屋,两张桌子上大伯母已经分好了吃食,所有人都是一碗白稀饭加窝窝头以及一些农家咸菜。女人、孩子一桌,男人一桌。不过很明显男人那一桌稀饭稠很多,窝窝头也多一些,干活的。俊杰有点庆幸自己穿成带把儿的了,毕竟古代重男轻女尤为严重,就是后世文明程度已经那么高了,在一些地区仍然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

关于吃食,一天早晚各一顿,李俊杰也没办法从吃食上来判断现在到底是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大米毕竟本身就是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几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已经证明大米很久就存在了。窝窝头是类似于玉米的杂粮做的,大人们称玉米为玉麦。俊杰依稀记得玉米在明代就已经引进中国了。

后世的李俊杰是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县城,那里玉米稀饭几乎是农村早饭的主食,因为长寿的老人多,李俊杰所在的县城还因此被评为世界长寿之乡,有专家认为玉米有很大功劳,可以说后世的李俊杰对玉米再熟悉不过了。

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亩地种玉米的,小时候李俊杰的父母为了逼孩子好好读书,但凡农忙必定逼着李俊杰一起下地。李俊杰小的时候,那时还没有机器播种的,都是人工。所以玉米从播种到移栽,李俊杰依然记得如何操作的。

这一世的玉米却和后世的玉米有些差别,首先玉米个头就很小,又细又短,颗粒也没有后世饱满,口感也没有后世香甜。李俊杰之前有被大姐带去过家里的玉米地给大人送水喝,再大概看过村里玉米地的形势后俊杰就大概清楚为什么玉米跟后世比起来又小又短了。

这里的玉米秧是一个紧挨着一个,种的那叫一个密啊,不说李俊杰后世就知道玉米怎么载种的,就是高中生物也有类似原理就是有些农作物不能种的太密,太密的话,一方面土地肥力不够,一方面太密影响日照,古代本来肥力就没有现代各种化肥厉害,再种的如此密,那收成能有多好。李俊杰只能呵呵了。

李俊杰现在没想过要为这个做出任何改变,毕竟一个才刚会控制不尿床的小萝卜头且不说大人不可能会相信,更危险的是太过妖孽了可能会被抓去烧的。这在迷信的古代就是家常便饭啊。

前一段时间还听说村里有小孩因为打雷吓着了有点呆呆的,结果家里人没想过去医馆看,直接喊了神婆来做法,李俊杰当时好奇跟着二姐去凑热闹,看到那孩子被强灌了一碗烧了符的水,李俊杰看着都觉得胃不舒服,也更加小心只做一个孩子应该做的事,也许稍微聪明一点,但绝不出格,毕竟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李俊杰一个奔四的人还是悟出来了的。

这个时代也有小麦,只是小麦产量太低,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家里轻易不见白面做的吃食。

等爷爷奶奶都开始喝了第一口粥后,两桌的人才陆陆续续开始动筷子,很快,桌上只听到此起彼伏地呲溜吸粥的声音。

李俊杰人小,一碗粥下去肚子就觉得撑了。所以每次李俊杰都是提前把窝窝头掰开,留自己吃的,剩下的就给他娘吃。桌上的窝窝头是有数的,自己分到的归自己,所以自己能剩的可以自己决定给谁吃,别人也没法说什么。大姐和二姐是女孩,饭量不大,可他娘杨书兰每天都要干农活,李俊杰还是比较心疼。爹和大哥在男人那一桌,他们一般是可以吃饱的,毕竟家里还指望他们用力干活呢。

看到李俊杰又递给二弟妹那一大半窝窝头,大伯娘小姜氏边嚼着自己的窝窝头边酸着说:“哎呦,还是弟妹有福气,看俊杰这么小就知道疼娘了,哎,我就命苦了,就没人心疼”,说完还瞪了大堂姐和二堂姐两眼。李俊杰娘接过那半窝窝头,抬头对着大伯娘回到“大嫂不用羡慕,改天俊生中举了,大嫂就坐等着享福了”。

李俊杰一直觉得他这一世的娘情商一定不错,从平时的一些小细节就能看出来。就像现在,哪怕平时心理因为婆婆偏疼大嫂一些而有些不平,但是大面子上绝不表现出来给人抓到把柄。每次对上大伯娘,他娘总能说到大伯娘心里而化解那些酸不溜秋的话。

就比如现在,对面的大伯娘听了他娘的话后笑脸如花,心里那点因为弟妹多吃了半个窝窝头的酸劲就没了。李俊杰心里为他娘给大伯娘画大饼的行为竖起来大拇指。

大伯娘这个人在李俊杰看来,人还算勤劳,不算是个聪明的人,肚量也不大,很是计较得失不愿意吃亏,不过命不错,嫁到姑姑家,不用被婆婆磨搓。

陆陆续续地,大家都放下了筷子,女人们认命的收拾桌子就连俊杰七岁的二姐都帮忙收拾就近的碗筷。不一会儿桌子就收拾干净了。就听到爷爷喊“碗筷就让荷花他们姐妹收拾,其他人留下来商量一下老三后天成亲的事”。很快人都齐了,最小的李俊杰也依偎在娘旁边光明正大的偷听。

李大山看了一圈,敲了敲他那只有些历史的旱烟枪,重新点上烟叶后说到:“后天老三成亲,最近正好田里没什么活,明天老大老二问你们娘拿些银钱去集市上把要请客的菜提前买回来,买哪些,买多少,听你娘的吩咐。”李俊杰大伯和他爹应了。

李姜氏跟着道:“老大媳妇你这两天把老三迎亲的衣服赶出来,等一下去我那里拿衣服料子”。小姜氏应是。

李姜氏又看了李俊杰娘一眼“老二媳妇,你烧饭手艺好,明天老大他们食材买回来后你带着荷花他们几个把食材都清洗好,后天也由你掌勺”,李俊杰娘听后自是也没有异议,毕竟是小叔子成亲,作为嫂子帮忙是理所应当,虽然分到的活计明显比大嫂重。

活计分好后,大家都各回各屋。小姜氏也从姜氏那里拿了料子回屋做活了。

“老头子,你真的想好了等老三成亲后就给他们三兄弟分家?”东屋的姜氏开口问老头子。虽然自己有些偏心自家侄女,可下面的孙子都是亲孙子,自己也是疼的。

“嗯,不能耽误俊生读书,家里的银钱都要准着他先,俊生明年要下场了,俊生跟我说他应该没问题。”看着姜氏有些不舍的表情,李大山继续道:“俊生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多,二房孩子多,过两年俊明也到了要娶亲的年纪,成亲要一笔钱,后面琼花和梅花出嫁也要嫁妆,用钱的地方多。现在老三成亲了,后面也会有孩子出生,房子都不够住,都是要用钱的,还不如现在分了,我这个当爹的总会分给他们能养活自己的东西,只是大部分还是要留给俊生读书。”

老头子也不知道是想说服姜氏还是想说服自己没错又补了句:“他们要是有本事以后日子也会好过的。再说以后俊生出息了,他们做叔叔的总归能占到光。”

李大山和姜氏的决定李俊杰爹娘和三叔都不知道。李俊杰要是现在知道的话准会和大伯家一样高兴。

前世李俊杰性格比较独立,总觉得自己奋斗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一个人如果够努力够优秀就算没有家里的支持依然能闯出一片天,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好吃懒做就是家里给他金山银山他还是会最终败光。

现在家里大家赚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大堂哥身上,这本身就不公平。同样是孙子,李俊杰为自己的大哥叫屈,至于自己,李俊杰曾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更古不变的真理,就是后世,绝大部分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比早早初中毕业的孩子出人头地的机会要多的多,并不是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而是读书比不读书多了一条出路,给自己的人生多出了选择的机会。

而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动。就看秀才过堂见县官都不用下跪就知道有多高的地位了。李俊杰就算不是很聪明,但是经过现代的十多年的应试教育的魔鬼训练,早就练就了学习考试的技巧。在后世李俊杰都为了不回家辛苦种田拼命读书,没道理现在多了几十年的阅历还要去面朝黄土背朝青天地做最累的农活。

李俊杰没考虑过经商,都知道古代商人地位还不如农民呢。所以读书是李俊杰唯一的选择,如果不分家,李俊杰读书的路就被堵死了。以爷爷奶奶的偏心,家里有限的钱财肯定会优先供给大堂哥。古代科举是很费银子的,只要大堂哥一直读书,其他孩子压根就没有机会再读书。只有分家了,李俊杰才有可能有机会读书。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俊杰还没醒的时候,李林友和李林胜就出发去集市了。李家村相对而言靠近县城一些,所以一般村里人办大事都是去县城集市采购。从李俊杰家到县城大概十二里路,走路要接近一个时辰。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村里人为了省钱一般都是步行去县里,回来的时候如果东西多背不动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租车。从县里租车到李俊杰家一个人大概要5文左右。

等到中午,李俊杰爹和大伯就回来了,每个人挑的箩筐里都塞满了食材。李俊杰也作出小孩兴奋状跟着二姐去看箩筐里的东西。有大莲鱼,板油,猪脚,猪肉,每个品种分量都挺多,毕竟明天有很多客人。

蔬菜不需要集市买,村里人都这样,谁家办事蔬菜都相互凑,毕竟都是自家种的,你家一把,他家一点就够了。李俊杰家因为女人们勤快所以后院的蔬菜还真不少,现在又是初夏,正是蔬菜繁多的季节。乡下宴席,对于常年见不到几次荤的农人来说,别人来吃的主要是荤菜,荤菜才能体现这个主人家的家底如何。

现在的天气虽然还未进入三伏天,不过也不算凉快, 为了防止鱼肉坏了,李俊杰娘把鱼和肉稍微用盐抹了一下,然后放进了后院的菜窖里。

一整天,全家都在打扫的打扫,洗刷的洗刷,忙落了一天后整个院落看起来更整齐了。三叔的房间,奶奶姜氏带着小姜氏一起铺床,床上洒了枣子桂圆花生和连子,寓意早生贵子。三叔满脸笑容的带着李俊杰大哥给大门以及自己屋子的门窗上都贴上了鲜红的大喜字,让整个李家看着更喜庆了。李俊杰自己也变得雀跃期待这场亲事的到来。毕竟来古代这么就还真没见过现场版的古代成亲仪。

天快黑的时候,李俊生也请假回来了,要不是怕别人戳他脊梁骨,李俊杰估计这个“清高”的大堂哥应该是不想回来吧。

阅读穿越成男科举发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