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村中的那些故事》
村中的那些故事

第124章 我们村里的饼婆

我们村里的王为江的媳妇,大家都叫她饼婆,她不论是用大锅贴的玉米饼还是用锅烙的玉米饼都是很好吃的饭了。她用锅蒸的玉米团子也很好吃的。

村里的饼婆,有人叫她的小名英子。她本名叫张秀英,大家喜欢叫她英子,饼婆。

她也是随王为江的父母亲从山东迁民到东北的,落户到了浩良河村。

王家是儿女多,一个老的与少的众多的大家庭,小英的丈夫是老大,他身下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他还有叔叔和大爷,来到东北后,一大家子人老的少的都在一个大锅里吃饭,都是王为江的媳妇做饭,老的少的都靠她做饭,家里也没有啥吃的,都是玉米面,玉米碴子,几乎都吃不上白面的。玉米糊涂,玉米饼子,是一天的主食了,那大锅里贴一锅的玉米饼子,有时候都不够吃的。六几年的东北农村是很贫穷的。能吃了玉米饼子和土豆的菜都是很不错的家庭了。

饼婆今年都七十多岁了,快八十的人了,身体还硬朗,烙玉米饼的手艺传给她儿媳妇福兰了。她的儿媳妇开始卖玉米饼子赚钱了。

饼婆小英子从嫁到王家后,就勤勤恳恳的干些家务活和农活的,她为王家生了五个孩子,与王为江同甘共苦一辈子,如今已经是当重孙子的太奶奶了。

早些年吃玉米面饼子,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吃法,都是在锅边上贴的死面饼子,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好菜搭配着吃,吃咸菜的时候多,小孩子不大时,长出小牙后,就开始学着啃玉米饼子了,后来,能做发面的玉米饼子了,都是用小书苏打粉或者碱。

发了面的玉米面饼子就比不发面的饼子好吃多了。

饼婆后来又在活面时里面加上一些菜叶,白菜叶,再在锅上贴,熟了后的玉米饼子特别好吃,面里面在添些盐,吃起来又当菜又当饭吃了。

村里人也学着她的做法开始贴菜玉米饼了,后来,每当开春的时候,她都去采榆树叶,榆树钱,放到玉米面里,贴锅饼子吃,村里人都拿她做榜样,学习她的勤俭,也给家里的孩子和大人做玉米面饼子吃。

我年龄大了点的时候,也与饼婆婆学过蒸玉米面采窝头了。也学她用锅贴玉米饼子,可我总是做得不好吃,没有她做得有口味。

这些年,农村的日子过好了,都吃细粮了,很少吃玉米碴子和喝玉米粥了。就连我的孩子这九十年代生人都不愿意吃玉米面饼子的。有时煮一回大碴粥,孩子一口都不爱喝,与孩子说起我们小时候都吃玉米面长大的,孩子听了后,好像听神话故事一样,他们都没有经历过受苦受穷的苦日子,哪里能体会到我们这些六十年代的生人所经历的生活呢。

饼婆这几年不用锅贴玉米饼了,而是买了个电饼锅,用平底锅烙饼了。如今的玉米饼里面有一些白面,白糖,奶粉,发酵粉和泡打粉来发面了。用饼锅烙出的圆圆的玉米饼子,再配有大碴粥和小咸菜去拿到采市场上卖,可好卖了,她的饼出了名,很多大饭店的面点师傅都去求她拜师呢。让她交玉米面饼的做法。

饼婆小英子,为人善良,是个老好人,也是个老实人,她不张狂,很娴惠,村里的婆娘们都爱骂孩子和自己的老公,可我们很少听到她骂自己家的孩子和自己的丈夫的。

她的丈夫,是个很能干的庄稼汉,也没有让她操心和不省心的地方。她养的几个儿女虽没有大出息,可也没有让她不省心的地方。村里她家亲戚多,都住在一个村里,相处得很容洽,村里人都很羡慕她的生活呢。

她每天烙点玉米饼子去卖,有时煮点带豆的大碴子粥去卖,挣了

点零花钱,年龄大了以后,日子过得也不缺钱花了,可她还是闲不着,她的儿孙都劝她不让她在烙饼子卖了。后来,她就把烙饼的手艺传给了她的孙媳妇,她儿媳妇,她们都学会了,我与她是一个村的。都住在二队。我也有时去她家看她烙饼,只是想自己在买的小饼锅上烙玉米饼,自己家吃,可我总是烙不出饼婆的那种又软又甜又颜色好看的那种样式。反正都是自己家凑合吃罢。

一个人做饭一种口味,就像不同的厨师炒出的菜不同的口味和特色一样,学是学不到全部的,但是,只要是认真的用心学了,就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了,人这一辈子需要我们去学习的知识太多了,而能遇到饼婆这样的老师可是福分啊,

饼婆婆从来不保留她烙饼的手艺,谁去学,她都乐意告诉你的。村里人都很敬重她的为人,佩服她生活的能力,她这一生是个普通的好女人,她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阅读村中的那些故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