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村中的那些故事》
村中的那些故事

第139章 我们村里的厨子

我们浩良河小村落,在伊春市区来讲那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村子,这个地方,土地多,又是林区的附属地,这个生活的家乡人多半以种地为生的多,林区这些年也不景气,森林也不让采伐。很多林场的工人也都包了林子,有的也种了地。

我们浩良河村,镇内有六个生产队,外有北阳村,附近有大吉星村,河北的奋斗村,二八七村,如今都归浩良河镇府管辖了。

我们二队的大片土地除了西头建水泥厂占用一些外,剩下的土地在家跟前的都是好的地块,上等的黑土地,菜园子的地。

这些年,农民的土地也不够种,分到个人家的土地很少,很多人家的孩子都没有分到土地,孩子长大了就得出去打工,学手艺的。而我们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一些中年人,学厨师的多,头些年去学厨子还得交学费,还得给师傅每年的送礼,如今,去饭店里打工的年轻人,只要认学的,就能学到手艺还给开工资的。我们村里去学厨师的孩子就很多,都管我们村子叫厨师屯呢。

年龄大的咱就不提了,我只说说村里的中年人有学厨师的。他们可都是中年人的好榜样呢!

我家前院大徐子的大儿子徐力是在伊春技校学成的手艺,后来在哈尔滨打工又进修,成了一个好的厨师,娶的媳妇是我们付们的亲戚,付宝燕,小个不高,可长得漂亮,是个会做生意的女子。他们两个在哈尔滨开了饭店,挣了不少的钱,如今都买大楼了,儿女双全,四十岁出头了,如今把他的父母都接到大城市住了。

村里的张六子家的一个儿子,张海明,学了厨师,找了个面点师傅,李小兰,是双鸭山市的农村的姑娘,也没有花几万块钱,就结婚了,结婚在我们村的东头住,三间大砖房,后来,两口子在水泥厂桥头保开了一个小饭店,也挣了不少的钱,在镇上也买了大楼,家里有一个儿子,都念小学了,这一家三口都生活得很幸福。

曲义,是村西头,前趟街,小曲家的儿子,今年也快到四十岁了,

他在饭店里干活,学了厨师,找个外地农村的女孩,成家以后,在我们镇上租的门面,开了一个小餐厅,家里生有一子,小日子过得也不错。

村西头刘立冬家的两个儿子,大柱子,二柱子都学的厨师,大柱子学的熏酱烤肉,二儿子学的凉菜,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开饭店,都成家了,娶媳妇了。如今都不用父母操心了。

我家西头郭海家的四儿子,学了面点,在哈尔滨一个大学附近开了粥铺,饼店,他的父母都去帮他的忙了。

村里陈门的陈晓光,也会厨师这一行,也在外地北京一家客运站里开餐饮。

村里的付晓云家的大儿子梁宇也在饭店学的厨师,凉菜,也在外地的饭店干着,

村里的张带成,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学的海鲜厨师,与他表哥开的饭店里打工,如今都五十多岁了,还在打工中。

而村里的朱老头家的小儿子朱小伟,今年也快四十岁了,也是成手的南方菜师傅,他还会各种面点,刀削面,拉面,各种南方的炒菜,干锅,烤鱼,各种做面做菜,做锅的调味汤。这个男人是很爱学又钻研手艺的。

小伟的家里在我们村里来说,那是很有条件的人家了,这一切的功劳都得归他的母亲了,李慧琴了。

小伟的母亲也算是村里最能干的女人了。而且她还有很有面点的天赋,他的小儿子就遗传了她的能力的。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农村里的庄稼活,她都去干,种着地,家里还养四个孩子,小伟的身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家里人口多,小伟的父亲比他母亲大八九岁,为了养家糊口,这两口子都在抓钱,过着辛苦又细致的日子,小伟的母亲,是最会教育孩子的母亲,从小到大,她都不惯养他们,锻炼他们干地里的农活。吃穿戴都让他们节省,不让他们乱花钱的。

小伟和他的姐哥哥们从小就学会了只有吃辛苦才能换回来钱的道理,一分辛苦一分甜啊,

小伟的母亲做一些饼子,面点出去卖了换钱花,我们的村里人都愿意去她家里买面饼子吃的。

在父母的经心打理下,他们家的日子,在我们村里那是属一属二的了八几年的时候,家里都没有电视机,他们家第一个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让村里人都去家里看。秋天的时候,家里院中堆满了玉米棒子,村里的老少都去他家里看电视,一边帮他家扒玉米的皮,人多干活就是快的,一堆玉米棒子,很快就扒完了。村民们乐呵呵的离开了他们家的,

小伟的母亲会淹各种咸菜,村里人都去她家,去向她求教淹各种咸菜的方法的。他的母亲是个热心肠的女人,把她能会的都交给村里人。村里的妇女几乎都会淹咸菜了。

小伟生活的年代生活条件就有所改善了。他有一米八三的大个头,长得长条脸,不胖不瘦的,他念完初中,十七岁就出去闯荡了。走出了我们家乡的小镇子,在外面饭店打工,吃苦耐劳的,也挣不多少的钱,可他愿意学面点和厨师,围绕着师傅前后的学,多干很多吃力的活,他为人蹲厚,心眼好使,又善良,打工几年就学得了一身手艺,在老家父母给他订了婚,外村的女孩子,与他结婚后,两个人都很能干,他的头一个儿子,如今都十六岁了,可是生在福堆里的孩子,念了高铁技校,孩子还没有毕业。

小伟也有经济头脑,他年龄不到四十岁,可能抓钱过日子。在外面买了楼房又卖了楼房,挣不少的钱。在我们镇上开了一个小饭店。生意很好,一家人和他的父母都跟着忙。

这几年政府允许生二胎,小伟两口子又要了一胎,本打算生个女孩养活着,可偏偏又生了一个儿子。父母年龄大了。老父亲都七十多岁了。老母亲也快七十的人了。虽然身体还健康。可也不能把看孩子的活再让父母担着啊。

夫妻两个商量,把饭店兑出来了。媳妇在家看二儿子,他又出来打工了。

在外面的饭店打工,有时又兼职,为了多挣点钱,他可是能吃辛苦的人啊。

每家都有不同的过日子的方法。有的人家过得不好,有的人家过得富有。这都跟自己负出的多少心血有一定的关系的。小伟就是一个勇于打拼的男人。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我们村的厨师如今都家家过得不错。早些年都看不起厨师,说厨师是围锅台转的,没有大出息。可真正能学成手艺的并不多的。厨艺不精的都只能在饭店混饭吃。也挣不到多少钱的。如今,当今社会也很注重养生和美食的。厨师的地位也提高了。可年轻的孩子如今想学厨师的太少了。都是以前的中年人,老年人是厨师。如今的孩子哪家都让孩子念大学的,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希望今后我们村里的厨师后继有人吧!

阅读村中的那些故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