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350章 浮桥,绳索

李孟羲问关羽,为何问起能不能造大船。

关羽耐心解释,“羲儿,我军自行军以来,未曾走过水路,若有朝一日,前路为水阻断,此时不搭浮桥,不造大舟,我军车马如何能过?

若无造舟桥之能,他日临水遇险,急切间不能过河,岂不危矣?”关羽郑重说道。

听关羽这么一说,李孟羲倒是想起来了,对啊,陆路行军倒是可以,万一哪天要过河,恰逢河桥被水冲断了,如果搭桥,派两个水性好的士兵拽着绳子游过去就能搭起简易的浮桥,如果河太宽,搭浮桥反而难度很大了,直接造大船载人过去更省事。

李孟羲想到了相关技术问题,先说搭浮桥。

搭浮桥的想法,李孟羲想到的是,派两个水性好的制作士兵拿着绳子游过去,游到对岸,然后把绳子找到一个树把绳子绑到树上,或是用桩子钉在地河岸,把绳子绑在桩子上。

可只依靠两根绳子的承载力,行人能走,马匹怎么办,车辆又怎么办,李孟羲不太确定区区两根绳子加一些木板,能否承载的动拉满一车木头的车辆。

好在现在军中也没有什么太大件的东西,军中最重的车辆,应该是拉木头的车了。浮桥如果撑不住一辆拉满木头的车,那就先把木头卸下来,让空车过去,木头由人分着给抬到对岸也行。

可是,桥面呢,总不能就踩着两根绳子走吧。

按最低的限度,浮桥宽应该宽过军中最宽的马车的两个车轮才对,而军中最大的马车,轮距五尺有余。

要有这么宽的桥面,至少得需要一些长度最少五尺的长木板,而这么些足够规格的木板,军中现在有吗?

或许有,木匠们每日有干木头做车轮,扎营之后有伐木队去扎营地四周伐树,把湿的树木的解成木板,用来做板车的车身。

车轮如果用湿木头,随着湿木头水分的脱解,车轮容易变形开裂,所以做车轮必须用干的木头,而车身用湿木头,甚至是用当天傍晚刚砍下的树的木头做车身,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为木匠营有做板车这一工序在,所以现在木匠营应该有一些长度达到五尺以上的木板。

木板是有了,又如何固定在从河这岸到河那岸的区区两根绳子上呢?

想到这里,涉及到李孟羲知识的盲点了,他不知道该如何把木板和绳子固定到一起,李孟羲于是问关羽木板该怎么弄,是在木板上镶两个铁环,还是怎么着。

关羽略一思索,回答说,不用上铁环,直接用绳子绑,就能把木板一截一截的绑起来。

什么叫一截一截的就把木板绑起来,李孟羲听懵了。

然后,为了跟李孟羲解释如何把木板绑起的,关羽带李孟羲到了木匠营,找来两块有一定宽度的方木,然后又问木匠们要来了一段细麻绳,借着火光,关羽给李孟羲演示是如何不用多余的铁环,就能把木板绑起来的。

关羽拿起一块木头,放在膝上,然后,用绳子缠住木头一头,缠了个死扣,然后把绳结拉直,接着,拿起另一块木头,在离第一块木头一指的距离,用同样的方法,绑好了第二块长木头。

“左侧,也如此绑法,可听明白?”关羽把绑好的木头拿给李孟羲,问道。

李孟羲接过木头,认真看了两眼,恍然大悟。

原来浮桥是可以只用绳子和木头就可以搭成的。

用绳结把一块块木板给系紧,并且可以限位,像是台阶那样,每隔一小段,就绑一个木板,以此延伸长度。

绳结足以把木板固定住,不需要铁环,再说了,就算用铁环,铁环的强度还不一定有直接用绳结绑结实呢。

如此简单就把木板固定的问题解决了。

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掌握的技能,果然是极其有用的。

李孟羲挠头,又问,“关将军,你会绑浮桥,可军中其他人会吗?”

关羽不能回答。

尽管绑吊桥看起来很简单,像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的。

可并不能保证所有人百分之百会。

再简单的一点知识,也有明文记录的必要。

尤其是浮桥的相关技术,归属于军事工程技术之列,十分重要。

关羽绑浮桥桥板的方法很简单实用,李孟羲觉得完全可以当做时候标准的搭浮桥的技术方法。

得想个办法,把看怎么把不好用文字描述清楚的技术写下来,最好是能画下来,就如《武经总要》那样,配很多插图那种。

图片记录的信息,比文字能记录的信息多的多的。

小小一个绳结,可能费尽口舌说半天,士兵们听不懂是咋回事。

记录成文字,写上半天,写上半页字,依然写的欠缺点详实。

而要是画成图,简简单单的哪怕火柴盒一般大的一个小图,就胜过长篇大论的一大段文字。

话说不清和文字也不容易写清的东西,图片拿到士卒们眼前一看,保证一目了然,哪怕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士兵,一眼就看明白是怎么回事。

浮桥的木板,和木板固定的方式,都不是大问题了。

可是,绳子哪来?现在军中有没有鸡蛋粗并且长十几丈甚至更长,并且一根到底完整的大绳子呢。

没有。

这可好,没有搭浮桥的绳子,还怎么搭浮桥。

军中有很多各类粗细不同的绳子,但搭浮桥需要很长的并且很结实的能承载住车马的绳子,要是绳子不够长,没有长的绳子,就得拿短绳去接,可如此以来,由短绳接成的绳子,强度必然不够,很可以出现断裂,或者绳结松开的状况。

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问题就大了去了。

马车正在浮桥上走着,突然某一截绳子的绳结松开了,车上一车平日都舍不得吃的酒肉,一下全掉河里了,岂不可惜。

物资的损失倒也罢了,要是人走着走着,突然浮桥断裂,人要是掉进湍急的河水,一个旋儿人没了踪影,比如关云长,掉进汛期的河水之中,同样得遭难。

堂堂五虎上将,因为浮桥断裂,一不小心掉进河水中淹死,岂不一世英名尽毁。

别说关羽会水性之类的,就算关羽水性不错,万一是哪天关羽手臂中箭了,箭伤未愈,一个手臂用不上力,身上又穿着重甲,这要是一不小心掉进水中,肯定淹死了。

总之,无论如何,得有足够结实的长麻绳,不然一旦出现损失,轻则毁物伤人,重则贻误军机。

足够结实并且足够长的麻绳,军中现在没有,清点出了此事,关羽刘备皆皱眉。

技术有关的,李孟羲最为擅长了。

李孟羲清了清嗓子,问关羽刘备,问两个出身民间底层的人,“麻绳怎么编的?”李孟羲问。

说来在汉末各方诸侯之中,可能曹操不知麻绳是怎么编出来的,可能孙权也不知麻绳是怎么编出来的。

因为曹操出身豪族,天生的食肉阶级,未曾深入民间,四指不染泥,不清楚民间技术太正常了。

而孙权呢,等孙权继父兄之位,坐断东南时,已权倾天下,哪里会有机会和动力去了解民间技术细节呢。

不说曹吴,再说袁绍袁术两兄弟,这两人累世公卿,想袁术兵败之际,士兵们都喝泥水,袁术口渴,士兵们给袁术找来了浑水,袁术不肯喝,打翻水碗,非要找蜜水来喝,士兵回答,此时只有血水,哪里有蜜水,袁术顿时吐血而亡。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