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四百四十八章 让我查查兵法

为减省工时,完整的井阑就没必要做了,只随便搭个高的架子就成,架子高度不够,就用长竹竿上吊着个来弥补高度。

至于把谁吊起来,肯定不能是关羽张飞,这俩人身材魁梧,体重不俗,往竹竿上一吊,咔嚓一声竹竿就断了。

也不能是刘备,刘备一样太重。

李孟羲去找竹竿了,木工营找了半天,没见太长的竹竿。

记得军中曾买过一些长竹,就是不知,长竹还有没有剩的。

不得已,只能派骑兵返回营寨,去找一找看看。

义军是午时至城,把城池团团围定,又围着看了几圈城墙构造,转眼就是夜晚。

夜晚,木工营的匠人们都在忙碌制作攻城器械。

文安县攻城之战时,木匠们做攻城器械还是生手,现在木匠们轻车熟路多了。

攻城梯制作要点有数处,第一,应考虑好城墙高度,避免出现梯子不够长的尴尬情况。

第二,攻城梯质量用不了多好,重要的是足够简单和生产迅速。攻城梯制作最简易之法,一根原木噼成四瓣,然后得主轴两副,主轴上不用凿洞,不用茆榫,只用砍出一些豁口,然后把木棍往上一卡,再拿绳子一绑,就成了梯阶。这是当时文安县攻城战后总结出的最简攻城梯制作之法。

攻城梯要点第叁,梯阶尽可能不用圆的,圆的容易脚滑,削成方的最好。

攻城梯要点第四,如果要在攻城梯顶部制作挂钩,那么制作挂钩的最简易方法,把车轮卸了,车轮一破两半,成两个半圆,把半个车轮隼接到梯子上就成了。车轮的制造工艺,本来就是把四块方木热处理软化之后拼接成圆的。如若不用车轮,用其他木材做挂钩,则能做圆钩,就不做方钩,因圆钩钩挂容易,操作方便。

攻城梯的制作细节就这么多。

军中现下能生产的另一种攻城器械是攻城椎。

攻城椎比梯子复杂的多,由经验最丰富的匠人们来做,匠营副官鲁犁亲自参与其中。

李孟羲看到鲁犁,走过去,问,“鲁犁,你可还记得,文安县之时,当时做完攻城梯,有何不足?”

鲁犁便开始回想当时文安城下,鲁犁想起,是攻城战结束后的第二日,新做成的攻城椎推到城下测试,然后,玄德公举着个磨盘丢了下来,咔嚓一声,攻城椎砸塌了。

还有,用水从攻城椎顶棚往下倒,水渗了下来,这就是说,不成,顶棚不密,敌军若是金汁泼下,攻城椎中的人就被烫伤了。

除此以外,鲁犁看着李孟羲,好像当时军师还说,攻城椎的轮子得大一点,什么轮径大,通行能力好,轮径小,一个小坑就卡住了。

鲁犁不懂什么轮径,他只当是轮子大,好推着走。

面对李孟羲询问的眼神,鲁犁一番思考之后,于是道,“攻城椎一得结实,石头砸下来,不能砸坏,二是得用牛皮蒙顶,防金汁盖顶,叁得是轮子得大,不怕小坑小洼。”

说到这里,鲁犁突然惊噫一声,“军师,大轮子咱不用做,咱不带的就有?”

鲁犁瞪大眼睛,惊讶的看向李孟羲。

“对,”李孟羲笑了,“大轮不用做,已有。”

巨型车轮这次带了二十对过来,足可做攻城椎五辆。

关于巨型车轮为什么会囤积了一些,根源还在文安县攻城战之后。

文安县攻城之战,是李孟羲经历的第一次攻城战,当时李孟羲发现,限制攻城椎制作速度的,是技术最复杂的车轮。固然,可以用省事的方法,直接把粮草车的车轮卸下来用,可后边又涉及到,大型车轮通行能力强的方面,车轮大,就不容易被坑洼小石头什么的挡住。

如果要尽可能挖掘攻城椎的技术潜力,攻城椎的轮子应该越大越好。

普通车辆的车轮太小,要大型车轮,必须另外再做,问题就在此处,轮子做起来复杂,到攻城的时候再做大车轮,就不太来得及了。

所以,李孟羲就想到了平日做一些超大的车轮,行军时带着,需要攻城的时候,拉着成品车轮过去,直接和车身组装。

自文安县战事之后到现在,大车轮一副一副慢慢做,累积的足够一次攻城战事用了。

李孟羲看鲁犁对攻城器械门清,于是也不耽误他忙了,李孟羲随后离开木匠营。

李孟羲走,鲁犁惊讶了许久,他觉得军师简直神机妙算,早算了今日会用到大车轮一样,早早把车轮备下了。

是夜,军中开灶,食物远比平日丰盛,稍有肉食,还有鸡蛋,鱼也有。

要攻城厮杀了,总得让人吃点好的。

吃过饭后,众人讨论攻城细则之时,东一言,西一语,李孟羲忽然停下,“我去把攻城战法拿来。”

所谓的攻城战法,是文安县攻城之后,李孟羲认真记录下攻城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种种考虑,还有攻守战术之汇总。

离当日攻城战,时间过去太久了,李孟羲已不能想起攻城战法所有。

故而,要回去拿攻城战法去。

可惜来攻城,一切从简,李孟羲没想到把杂七杂八的布匹带回来。

连夜,数骑护送李孟羲回寨。

当李孟羲回到自己的厢车旁时,小砖已经独自一人睡着了。

李孟羲用来记录兵法阵略的纸张布匹等,在车厢后放着,要去拿,势必惊醒小砖。

“小砖,起来。”李孟羲拍了拍弟弟,要把叫醒。

叫了几声,小砖醒了,一醒就看到火把边一张脸,小砖一下吓哭了。

李孟羲乐了,“不哭小弟,哥哥回来了。”

一看果然是哥哥,小砖擦了擦眼泪,破涕为笑。“哥哥你回来了吗,你都哪去了吗。”

“哥哥去打仗去了,小砖,你把哥哥的兵法拿过来。”

“什么吗?”小砖没听懂,疑惑的看着李孟羲,他不知道兵法是什么东西。

李孟羲只好爬过去亲自去翻找。

随便拿起一卷布匹,布匹抻开,上边写的有字。

“缝以五色丝绸长带……”

看了开头,李孟羲便卷起布匹扔一边了。

这一卷不是,这一卷是写的军票法。

随手又拿起另一卷布匹,再抻开,“游骑商队当多立旗帜少立刀枪……”

也不是,这是游骑商队补给法。

再一卷,“箭羽涂赤……”不是,这是鸣镝战法和赤羽箭标注射界之战术。

“……鱼胶与绷带相合……”医疗胶布制作思路,不是。

“……以炭做呼吸器……”

“……激赏之法,重在时效……”

“……步着赤,弓弩着绿,骑着黑……”

“……旗分软硬,软旗动则四向可视,硬旗则不惧风雨……”

“……举火如墙……”

……

一卷一卷翻过,卷卷都不是所要找的,李孟羲这时才发现,自己每天记一点,每天记一点,竟然积攒下来这么多东西。

多的李孟羲都觉得太多了,又多又乱,找个东西都找不到。

忽然李孟羲想起,文安县攻城之战,在比较靠前的时候,当时应该还有纸张没用完,当时还没用麻匹。

想到这里,李孟羲停下在布匹堆里翻了,他掀开铺被,从被褥下翻出了厚厚一匝纸张,随手翻了几下,攻城战法汇总,找到了。

拿到了东西,李孟羲就要再连夜赶回,小砖不依,非要跟着也去。

“哥哥去打仗呢,你跟着干嘛?”李孟羲摸了摸小弟的脑袋。

“俺也去打仗!”小砖怕李孟羲不带他,慌里慌张的找衣服穿衣服,“哥哥,俺也去打仗吗。”小砖眼巴巴的看着李孟羲。

李孟羲略做思索,心说,说不定攻城队那边比这边还要安全,毕竟义军最强战力都在文安城下。

“那走。”李孟羲索性带着弟弟去。

夜中,数骑离开军寨,向南奔驰而去。

小砖跟着出来,都不知开心啥,李孟羲感觉颠簸的不行,小砖却乐的哈哈大笑。

不久,重至南和城下。

城里城外,城头上,火把明亮,走动着无数黄巾的人影,城外,北东西门两百步外,各扎着营寨,营寨之中,火把点点。

于东门外营帐中,马蹄的的声接近时,刘备特意出来迎接。

当刘备看到小砖也跟着来了的时候,刘备笑了,“呀,砖儿也来了!”说着,就走过去把小砖从马上抱下来。

“俺跟俺哥过来打仗哩!”小砖一本正经的说着,他那语气,就好像他不是因为夜里一个人睡觉害怕,而是过来帮忙一样。

“哈哈!”刘备顿时乐的哈哈大笑。

跟出来的关羽张飞也乐了。

一并回营。

篝火旁,李孟羲膝盖上放着几张大纸,他用手肘压着纸,手里也拿着一张,认真的看着。

刘关张叁人目光都朝李孟羲看来。

至于小砖,刘备给小砖了一个鸡蛋,小砖拿着鸡蛋一点一点的扣着吃吃的开心。

片刻后,李孟羲大致把攻守战法看了一遍。

他收起纸张,看向刘关张叁人,道,“我军无其他器械,只有攻城梯。

攻城之时,必还用龟甲攻城梯战法。

【攻城战法】之【龟甲攻城梯法】

龟甲攻城梯战法细则如下,

一在战前准备。文安县攻城前夜,当时临时拢聚人手,连夜操练,其时人力协调之时,令战兵自为,则高矮前后尚不能主动协调,此处需额外着力。”

李孟羲说了第一点上次攻城战时出现的问题,问题就如所说,是组织度问题,当时让各什长带着人操练攻城战术,各什长都不知道把人高矮拉一下,左右分一下,以至于抬梯子的时候,普遍出现一边多两叁人,一边少两叁人的情况。

不知时间过去那么久,义军日日见缝插针,操练不停,不知现在组织度提高了多少,什长伍长们再带队各自操练,能不能协调好同队成员的人力部署。

如果不能,则每队站位,还有战兵们身高高低之类,则就要由刘备几人负责给拉一遍。

此细则商议完,无大问题,顶多此次攻城人手,比前次攻城多的多,一队一队盯过去,要忙碌许多。

李孟羲拿起记载攻城战法的纸张又往下扫了一眼,而后又道,“龟甲攻城梯战法需用方盾盖于梯上,遮掩上方流箭。不用圆盾而用方盾,因圆盾有死角,遮盖不严。

我军中,现在盾牌是否足够?”

李孟羲这一问,把刘备叁人问住了。

张飞不知军备多少倒也罢了,张飞领着斥候在外奔走,军中事务无暇了解,但刘备和关羽也弄不清盾牌到底多少。

军中盾牌没有详数,本有的盾牌,加上屡屡缴获的,加上木匠营有时用硬木做的,盾牌数量一直变动,未能统计。

李孟羲接着说到,“此次我攻城兵力叁千,用龟甲攻城梯战法,抬梯之人,两人一面盾,一盖梯,一防侧。

后续龟甲盾阵,刀盾手一人亦需一盾,至少需盾叁千。”

叁千面盾牌到底有无,刘备关羽也不确定。

如果盾牌不够,刀盾兵就不够,只有刀,没有盾,爬城的时候士卒生存率堪忧。

盾牌晚上也不好清点,明日再清点不迟,李孟羲想了一下,又道,“【攻城一启,士卒抬梯冲锋之时,若半途有人中箭,因其必已无力再战,故允其自行撤回。】,此一处,我军中现有战场救护队,可穿梭箭雨,将受伤士卒自城下抬回,只是,”李孟羲抬头看向刘关张叁人,“让人冒雨抬担架穿梭箭雨,攻城士卒倒罢,手中有盾,可遮挡箭雨。抬担架之人,手中无盾,暴露箭雨之中,是否会人未救走,徒增伤亡?”

李孟羲作为一个现代人,各种近代战争剧中,都有战场医护人员抬着担架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救死扶伤,潜意识里,李孟羲觉得战场救护队是有必要的。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