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五十八章 除夕夜

旦日将至,为筹备足够的肉食,李孟羲和关羽清点了军中所有牲畜,除战马以外,除母耕牛和未长大的小牲口以外,其他所有牲畜,包括可以拉车拉磨的骡子,驴,包括耕牛中的公牛,包括一些伤残的老迈的军马,共数得各类牲畜一千六百多头,这一千六百多牲口全部宰杀。

关羽见李孟羲一下要杀如此多的牲口,也是诧异。

李孟羲解释说,“军粮将空,与其粮食尽空再宰杀牲口,不如早些准备。”

李孟羲多少懂得一些营养学,他很清楚,如果粮食吃完之后再宰杀牲口,那么之后就得天天喝肉汤了,问题就在这里,长时间吃单一食物,容易生病。

所以,趁粮食还有一些,不妨多杀些牲口,然后将粮食和肉食搀着吃,营养结构也能更健康一些。

军中十五万人,杀牲口千五百,平均百人分牲口一只,按一只牲口有肉三百斤,那么人均分肉只三斤。

以最低限度,每日三两肉可维持着最低消耗不至饿死,那么,杀光军中多余牲口,最多最多可支撑十天左右。

十天以后,就得杀战马,杀耕牛了,杀完战马耕牛,还能再支撑十天,如果再十天之后,刘玄德的粮草还不到,那就完了。

存续关键全在刘玄德身上。

李孟羲略算了一下,他不很清楚刘备带走的千车钱财到底是有多少数目,但推算一下,张角席卷整个巨鹿,估计整个巨鹿的钱财被张角搜集的差不多了,军中现在十五万人,这十五万人显然不是巨鹿所有人口,而是一部分人口,甚至是动乱之前巨鹿一小部分人口。

那么,一千车钱财,等于巨鹿所有财富,以巨鹿所有财富拿来全部买粮,大概是能负担的起巨鹿所有人的粮食消耗的。

也就是,如果巨鹿官府有魄力,拿出所有财富来买粮,当能救济下走投无路的巨鹿百姓。

可惜,官府逼迫过甚,逼的百姓造反,结果如何,结果州府被攻破,官员被杀,剥削自百姓的钱财,最终还是落到了百姓手中,最终还是得拿这些钱财买粮救济百姓。

转了大大一圈,转了一个轮回,到最后,动乱之因与其说是生产力脆弱容易受被天灾摧毁,倒不如说,实则是分配问题。

一下要杀一千多头牲口,军中屠匠营不够用了,杀猪尖刀,剁肉的门板,装血的瓮,装肉的筐,全不够用了。

物资紧缺,又是麻烦。

李孟羲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召集人力,能杀多少牲口,便杀多少。

军令一下,无数牲口被牵了出来交付各队,人们知要宰杀大量牲口,便猜到能要吃肉了,民夫们也好,战兵们也好,兴奋不已。

一战兵什长拉着一头公牛到所辖的民夫营,战兵什长朝一众民夫倒,“谁会宰牛?来,搭把手!门板有吗?瓮呢,拿过来,绳子也找找。”

物资缺乏,杀牛的全套工具没有,只好将就着来。

民夫当中一老人看着健壮的公牛,有些舍不得,心疼的道,“军爷,这耕地的牛也杀啊?”

战兵瞅了一眼,“将军说让杀就杀,管他做甚。”

话虽如此说,战兵也是觉得要是老牛杀了就罢了,这正健壮的大公牛可是耕地的宝,杀了有些可惜。

战兵正犹豫着,看见关羽巡营路过,战兵立刻跑过去询问关羽,要不牛不杀了。

关羽道,“杀吧,要过年了,总得有口肉吃。军师将母牛都留着,公牛杀便杀了。”

战兵只能依令而行。

李孟羲特意将母牛,母驴之类的牲畜都丢着,只杀公的,原因是,公牛母牛都能耕田,但母牛是更重要的财富资料,母牛可以生小牛,将所有母牛留着,把公牛杀的一头不剩,无妨,来年粮食不缺了,从外地买回来十几二十头种牛,然后立刻就可以大量生小牛了,只要母牛留着,随时可以将耕牛数量翻上一番。

这是杀牲口并尽可能保留牲口恢复潜力之间做出的取舍。

迫不得已不得不杀牲口的时候,优先顺序是,能杀骡子,就不杀牛马驴,能杀老骡子的时候,就不杀小骡子。

骡子,牛,驴之间,有骡子杀骡子,再杀驴,最后再杀牛。

公牛母牛之间,先杀公牛。

诸如此类。

李孟羲去了伤兵营,伤兵营边角处,有一个帐篷,帐篷里没人,只有一些火炕,火炕上放着的是一些麦子用以发麦芽糖,另有一盆面也放在那里,之前为做酵子,活好的面团放火炕上放了好久了,也不知发酵好了没有。

李孟羲前去查看,他看到之前放的面团,确实有了变化,面团变稀了,变软了,拿起来闻了闻,变酸了。

这跟李孟羲印象中的酵子不太对,印象中酵子做好时,应该是硬面块才对。

不过,面团既然变得酸气呛鼻,那便说明,面团是成功发酵了的,说明面团里是繁殖了大量微生物。

李孟羲寻思了一会儿,他觉得,或许可以蒸馒头了,试试呢。

李孟羲端着酵子出了帐篷。

当李孟羲回到城主府,弟弟小砖回来了,还带着一群小朋友。

小砖看见李孟羲,立刻问,“哥哥,是不是要过年了吗?”

“是的奥。”李孟羲笑着答到。

小砖瞅见了李孟羲端的面,他问是不是做糖醋鱼。

李孟羲说蒸馍馍吃,小砖更开心了,因为小砖觉得,哥哥只要弄新的东西吃,就能弄出来很好吃的东西。

李孟羲把酵母放到矮几上,他去屋子里拿了半袋子白面出来,又找到了木盆,又提了桶,出去打了半桶水提进来。

准备活面发面了,李孟羲对小砖道,“小弟,你去把宁姐姐叫来帮忙吧。”

“奥!”小砖立刻跑出去了。

不一会儿,小砖喊来了张宁。

张宁来,安安静静的站到李孟羲旁边来,李孟羲跟张宁很熟络了,他告诉了张宁该怎么活面,怎么揉面,然后便由张宁来代劳。

李孟羲发现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揉面的话力气不够,所以找张宁来帮忙。

在李孟羲的指导下,张宁忙碌着,女孩儿葱白纤细的手指把加了水的面粉揉制着,面粉在木盆里渐渐成团。

李孟羲在一旁,他看水多了,就拿一把面撒上,看面多了,就拿瓢加点水。

弟弟和小朋友们在屋子里蹦蹦跳跳吵闹着,李孟羲对小孩子们说,可以拿笤帚把屋子里扫一扫。

一大群小朋友便很听话的到处找笤帚,满屋子扫起来。

当关羽从外边巡营回来,一进屋,瞅见一屋子小孩子拿着笤帚在扫屋子这里戳一下那里戳一下的扫着,当中,李孟羲跟张宁两人,两人站在一起,一个活面,一个添水,安安静静,相得益彰,宛若璧人,关羽一笑就笑了,然后不着痕迹的悄悄退了回去。

——

一段时间后,在张宁的帮助下,活好了一大盆的面。

忙碌了这好一阵,张宁累的俏脸微红,额头上的发丝贴到了额头上。

李孟羲很自然的想伸手替女孩儿撩起额前的发丝,手伸到一半,看到张宁脸色一下红了,李孟羲方察觉到不妥,他赶紧收回来手。

“好了宁姐姐,面好了,再放温水里放着就好了。”李孟羲适时叉开话题。

之后,因为没有大铁锅的缘故,李孟羲只能是找了一个更大的木盆,然后先烧了些热水,把热水倒进木盆里,再倒一些凉水,拿手试了试水温差不多的时候,再将面盆放到了水盆里。

按李孟羲所知的知识,温面的原理是,适当温暖的温度能让酵母菌更快的繁殖,但水不能太烫了,水太烫的话,温度过高,就把面烫熟了。

原理如此。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