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德云:从老艺术家熬成小鲜肉》
德云:从老艺术家熬成小鲜肉

第144章关于相声的发展

“唐先生要喝点什么?”肖禹泽问。

“清水就行。”唐云尧回答。

一会儿服务生端上来一杯温水,肖禹泽拿出录音笔,“唐先生现在方便开始吗?”

“当然。”唐云尧点点头。

“是这样,”肖禹泽开口说道:“自今天早上有关于您和一神秘女子相会的事情到现在,您一直都没有正面回应过,能否给我们详细讲述一下事情的经过?比如关于那位女士的身份?”

“可以。”唐云尧抿了口水,“那是我女朋友。我自己跟我女朋友一块儿不算什么违规的事情吧?”

“当然不算了!”肖禹泽笑着说道:“也就是说这位女士是您的女朋友?那么网上谣传的那些比如睡粉啦,比如富婆包养啦之类的,都是假的喽?”

“那当然!再说了,包括那辆车标致的607,不管是付款还是落户都是我自己完成。也就是说那车就是我的。我没必要多此一举,找个富婆来开着我的车,然后包养我吧?

至于说睡粉……这么说吧,我女朋友之前确实是我们德运社的忠实观众。”

“嗯,好的。”肖禹泽点点头。

“还有一点我想要补充的是:”唐云尧继续说道:“我女朋友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们过我们自己普通的生活就好,请粉丝们不要来打扰我们,也请媒体朋友们不要在我一个说相声的小演员身上花费太多精力。”

“好的好的。”肖禹泽归置了一下手里的材料,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唐老师,作为相声演员,您觉得相声将来的发展在哪里?我们以前都觉得相声要没落了,但是最近在您师父郭徳刚先生的带领下,相声又有了新的活力,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因为这不是录像,所以肖禹泽问完之后,又说道:“这个问题您方便回答吗?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

“我说了你们敢全部不删剪的写出来吗?”唐云尧反问。

“您先说,我尽力,您看可以吗?”俩人互相询问,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可以。”唐云尧点点头。“在谈相声之前我们先谈一点雅致些的吧。我们聊聊文学怎么样?”

“当然可以。”肖禹泽自然不会拒绝,“你想说哪方面的文学。”

“我国的古代文学,宋词。不知道您对此有了解吗?”

“不敢说了解,”肖禹泽摆摆手,“只能说上学的时候背过一点。”

唐云尧微微颔首,“说起词的发展,自然是在宋朝的时候发展到顶峰。

其实词最早出现的时候应该是唐朝时期。最初的时候,词仅仅是作为酒席宴会时,歌女伶工助兴表演时的唱词。难以登顶大雅之堂。可以说时很俗的。

但是到了后来,文人阶级,也就是士大夫阶层发现了词的妙处,开始自己创作,并且交给歌女传唱。

而且纵观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大多都是如此。一开始兴起于民间,然后由文人阶层介入,创作。

但是一旦有文人阶层进入,词句就不能像原本那么粗俗,势必会导致其开始向雅致的方向去发展。

而且这种发展一定是越来越雅!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得好,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为什么王先生绝口不提南宋呢?

因为词的艺术在五代北宋这段时期发展到了顶峰。有名有姓的大词人几乎都是北宋时代的人。南宋反而很少,即使有,也是两宋交接之时。

为什么南宋反而没有大词人?

就是因为南宋的词太雅致了,工于词句,精于炼字。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一个时代的词人全部去追求外在的辞藻华丽,而忽视了内在境界。

一位追求雅致,可是雅到极致不风流啊!

所以到了元朝,词落寞了,取而代之的是元曲。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不管是诗词也好,曲艺也罢,种种艺术形式都是在向雅致的方向去发展。最后发展到极致就要走向落寞。

相声也是如此。从一开始天桥撂地,从民间开始流传至今一百五十年。

相声雅致过吗?雅致过!当初清末的时候有不少贵族子弟还有一些有学问的人编纂过一些相声段子,一部分流传至今成了现在我们相声里头的文哏类的节目。

还有当初……我应该喊人家老祖,侯宝琳先生。侯大师力求把相声里一些不文明的东西剔出去,最后把相声带到主席眼前了,这还不够雅致吗?

所以说按照这个发展方向,相声之前的落寞是必然的。历史的走向就是如此。

当然这不是侯先生的错误。相反,老祖也是顺着历史的走向。不改的话相声当时就要完,正是有侯大师给相声续命,这才能有我们今天。

但是为什么说相声到如今又火了呢?

研究古代文学的时候还有一种现象,叫做起雅还俗。就是说这门艺术太雅了,最后没办法流传,只能等死了。最后出来一位高人,把这门艺术还原一下,复古一下,让它再多活一段时间。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韩愈先生的古文运动。提倡复古,避免文章中过多华丽的辞藻。

再比如清朝时候,词又活过来了。清朝著名的词人纳兰容若,也就是纳兰性德先生不就是如此吗?

这叫做起雅还俗。

放到相声来说也是如此。虽然说二者相差挺大,但是艺术类是相通的。

我觉得我师父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起雅还俗的工作。

他把相声重新带回到小剧场,带回到民间,让大伙儿都能听到相声,这是有大功德的。

至于说日后相声如何发展,我觉得目前来说就挺好。作为通俗文化的代表,维持小剧场演出,偶尔有大蔓儿开个专场也无可厚非。

不需要去过于追求雅致。

北宋大词人柳永,为什么这么出名?有句话说的好,叫:凡有井水出,皆能歌柳词。说明人家的词通俗!只有通俗才是这一门艺术发展和兴盛的必要条件。

相声想要活下去,有通俗这俩字儿就够了。

这也是我触类旁通吧,从其他方面看待相声的发展,而且我敢说再往后来看,相声必然是越来越火爆!

这就是我对相声的一些理解。”唐云尧微笑着说道:“您觉得可以写出来吗?”

肖禹泽思索片刻,脸上也露出了笑意:“当然可以,我还要感谢唐老师的精彩发言呢!”

“哈哈哈,没什么。”唐云尧打了个哈哈。

【作者题外话】:关于狐狸对相声事业的一点个人看法。借主角之口说出来。

阅读德云:从老艺术家熬成小鲜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