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无名之辈 [排球]》
无名之辈 [排球]

第 20 章 省队

周日,陆琦背着书包风尘仆仆来到省队,参加试训。

本来赵敏想陪着一起来,但是王晓雅突然发烧,有些走不开。继父王建设正带着毕业班,学习任务很重,离不开学校。加上陆琦也不让他们送,所以最后是王建设送陆琦上了火车,她自己到球队报道。

冀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在边市,负责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队的管理。各类训练馆、体能训练馆、技术中心、食堂、运动员宿舍……应有尽有。

六月初,毒辣的太阳高高挂起,像是一个巨大的探照灯,不停地散发着热量。

陆琦提着行李箱,白皙的脸颊被熏得发红,汗流浃背。

她走到省队基地的大门外,做好登记进去。

省队的大门是一扇古朴的铁质大门,一道道黑漆漆的柱形铁杆插在框架里,最底端是几组滑轮,方便开门。

陆琦拉着行李箱,身穿一件纯白T恤衫,两条手臂垂在腰两侧,弧度优美的肌肉被半袖盖着,摆动间只能看见线条流畅结实的小臂。她扎着马尾辫,黑色的运动长裤被穿出了七分裤的感觉,露出一截笔直的小腿,一米七八的身高分外显眼。

陆琦顺着羊肠小道一路往里走,发现里面的空间更加宽阔。大概是因为基地里还有其他项目,所有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建得格外大。

路边是一排高大的杨树,枝叶茂密,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下来,金灿灿的。

砖红色的墙上是一排排宣传栏,向来往的每个人展示省队沉甸甸的荣誉。

陆琦在一个宣传栏前驻足,仔细观察。

玻璃窗里是一张被放大的黑白色照片。玻璃窗外有一层浅浅的尘土,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淋,使得玻璃外层雾蒙蒙的。加上年岁久了,照片失色,更加看不清楚。

中间最大的一张照片底下,用黑色水笔写着日期:1993年,全运会亚军。

照片里教练和队员站在领奖台上,脖子上挂着奖牌,笑容灿烂。

旁边是一张小一些的单人照。主角是一个身穿17号球衣的高个女生,毛茸茸的卷发用卡子别起来,手里捧着证书,上面写着“最佳主攻”。

陆琦认识这个人——90年代初,省队的第一主攻手魏萱,擅长暴扣。

她也是沧市体校出来的人才,至今她的照片仍陈列在体校的荣誉室里。

李敏霞主任在开学初曾带她们参观过荣誉室。体校获得的各大比赛的奖牌,都被摆在铺着红丝绒布的托盘里。体校杰出人才的光荣事迹,也被做成宣传海报被裱起来,悬挂在两侧的墙壁上。

其中主攻手魏萱就排在最中心的位置。

李敏霞说起魏萱时,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神色。

八十年代初,华国女排的优秀人才如夏日繁花,层出不穷。她们刻苦锻炼,她们流血流汗。体育馆内每一块木质地板上都曾镌刻她们的汗水、她们的脚印。

当时,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运动会——全运会,赛场上可谓是大神云集。

1987年全运会,已经是省队中流砥柱的魏萱,带领队员们在一众远古大神的黄昏战役中,杀出重围,夺得第四名。

1993年全运会,大神们悉数退役,比赛成为各个省队后起之秀的战场。同样成长成熟的魏萱,再次带领大家在强者云集的比赛中勇夺银牌,成就省排球队历年最高名次——第二名。

让人伤感的是,之后魏萱因为伤病缠身,不得已早早退役。其她老队员也因为年龄、伤病,而不得不遗憾告别。

年轻队员还没有成长到可以独当一面的程度,老将就先离去,这对于当时意气风发的省队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不过她们并没有放弃。年轻队员们咬牙扛起省队的大旗,一次次冲击四强。

但实力、心理因素所限,没能成功。

自此,队伍青黄不接,人才断流。省队也从年轻的四强黑马,跌至勉强能进八强的弱旅,一直在八强左右徘徊。

而对魏萱本人来说,在职业生涯中没能入选国家队,也是一大憾事。

看着这几张承载时间的照片,陆琦忽然想起两年前体校第一课上,徐卫源曾说过的一句话:华国女排的未来,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前仆后继里,也在正当年的你们的手里。

国家队如此,省队也是这样吧。

即便没落了,即便成绩不理想,也没有人放弃。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不断拼搏,努力向着最高领奖台走去。

她们或许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取得理想的名次,但每一位为理想事业竭尽全力的人都是英雄。

玻璃上影影绰绰倒映着陆琦模糊的脸,她正抿着嘴,眼里有一种奇异的光。

——总有一天,她也会成为像前辈们那样优秀的人。

清风徐来,几缕柔软的发丝拂过脸庞。树影婆娑,叶片摩擦间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像是一阵温柔的叹息。

这次参加试训的一共有15人,都是教练组从冀省各市的体校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青年人才,年龄在13、14岁左右。她们中有已经打过省里青年组比赛的优秀选手,也有一个拿过最佳主攻的女生蒋怡然。程戚十分看好。

试训学生一共有4个二传、4个主攻、2个副攻、2个自由人、3个接应。

巧合的是,六人间的寝室,陆琦、楚茗、许玥正好是最后三人,住一间房。

周一早晨八点,15名学生到体能馆前集合,训练正式开始。

试训的负责人是省队的领队苏葵,一名年轻爽朗的女性,看上去二十七八的样子。

据苏葵所说,本次试训的内容,主要就是跟着正式队员一起训练。教练会观察大家训练中的问题、状态,最后打分,择优录取。

苏葵带着大家进去,一边走一边介绍省队。

省队的主教练是程戚,平时负责统筹整个队伍的训练状况和主攻组的训练。

教练助理是郭远和柳芮,前者负责二传和副攻的训练,后者负责负责接应和自由人。体能教练由苏葵兼任。

因为十月份就是全运会,所以此时省队的正式队员都在加紧训练。国家队没有外战,队员也都回到各自省队积极备战。

陆琦等人因此有幸见到冀省内最高水平的女排运动员齐聚一堂。

体能训练馆里,窗明几净,训练器材分类整齐的摆放着,墙上贴着手写的训练表。运动员们正各自做自己的训练。

苏葵没有打断运动员的节奏,而是带着学生走到边上闲置的器材旁,和大家说了接下来一个半小时的任务,就先去指导省队队员了。

体能馆里很安静,除了器材的磕碰声和运动员的呼吸声,没有其它的杂音。

陆琦和楚茗很快做起拉伸,防止运动时抽筋,再上跑步机热身。

楚茗觉得这气氛有点压抑,见两人已经开始训练,她也不好意思说话,只能不自在地扭扭脖子,也开始训练。

刚过了一个小时,已经有人开始气喘吁吁。见苏葵没有关注这边,开始偷偷敷衍,囫囵起一半身就算一个仰卧起坐,很快就做完了规定数量,在一旁气定神闲地休息。

和体校的体能训练不同,省队的训练更依赖自觉。而且气氛也远比学校紧张,训练量更是翻倍。差不多一样的时间里,要做两倍的训练,只能提高速度、加快效率,这就让人更加疲惫。

陆琦和楚茗的体能本来就不错,做完所有的训练只是有些喘。

许玥虽然觉得累,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她从不允许自己退缩。

陆琦注意到旁边有人用微妙的眼神看着她们,嘀嘀咕咕地,“……这也太实诚了吧,一会儿的技术训练才是重点呢。这会儿力气都用完了,技术课怎么办?”

“嗨,说不定人家厉害,都跟得上呢。”

“嗤……”

陆琦对那些嗡嗡的声音毫不在意,只埋头做自己的事。

一个半小时的体能训练结束,苏葵让大家互相帮忙放松肌肉。之后带着她们和省队队员一起去排球馆。

省队的排球馆看上去比体校大一些,左边还有阶梯式的观众席。

几个教练正站在一起,商量着如何针对队员个人情况,调整训练计划。

上午十点,所有人正式进入技术训练环节。

跑动垫球、移动拦网、发球技术、二对二自接自扣、三对三综合训练……

各种训练马不停蹄的一项接一项,让人应接不暇。

教练一边看队员的训练,一边大喊哪个动作不标准、哪个人移动慢了、哪个人犯规了,喊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为了防止试训队员拖慢速度,学生们是由女教练柳芮带着练习,不过项目都一样。

体能训练互相嘀咕的两个同学,作为试训学生中得到奖项最多的人,原本信心满满地要在技术训练大显身手,结果才一个小时就体力下降得厉害。技术动作都开始变形。

等到分组训练时,她们抱着“出丑不能只我一人”的心态暗中观察陆琦和楚茗,等着愣头青们露馅。

结果,一分钟过去,五分钟过去,二十分钟过去,楚茗终于开始大喘气了,半个小时过去,四十分钟过去……

女生一脸掩饰不住的震惊:我去,真的假的,这都不喘?您是超人吗?这合理吗?

柳芮也注意到累得像狗一样的人群中,格外游刃有余的陆琦、稍显轻松的楚茗、蒋怡然,以及虽然累了但咬牙坚持规范完成动作的许玥,还有其他几个一传稳定的同学,心里暗暗点头。

终于到十二点,众人气喘吁吁结束训练。

柳芮总结完每个人的问题,放大家去吃饭。

阅读无名之辈 [排球]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