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
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

第一章 初临东汉

公元161年,东汉延熹四年,幽州辽西郡令支县孤竹城外一座小山上,两个小屁孩正趴在地上,摆弄着几根树枝和一根麻绳。

“瓒哥,这几根破树枝真的能抓到兔子吗?”

“你懂啥,好好看好好学,这可是几千年……我用了好几年想出来的陷阱啊。”

两根树枝各削出一个卡口,正反卡在一起,一根树枝埋在地上,另一根树枝系上一根绳子,困在了从树上拉下来的新鲜枝条上。绳子打了个活结,用小枝桠叉起来,立到了之前他们发现的一个兔子窝旁。

“快快快,小晟,跟我一起躲起来!”小屁孩拉上另一名小屁孩,躲到了不远处的大树后。

过了一会儿,一只兔子探头探脑的出现了,刚跑两步,就一头撞到了绳结上,绳子拽上树枝,卡口“吧嗒”一声松开了,活绳结捆在兔子脖子上被新鲜枝条拉起来,兔子四肢不能着地,只能奋力挣扎,越挣扎绳结越紧,只是枝条太细,眼看着就要断了。

小晟紧赶两步,一把揪住了兔子的后腿,倒提起来,另一只手拿着根木棒往兔子两耳间后脑猛砸两下,只见兔子猛一抽搐,就不再动弹了。

小晟在怀里掏出一块石头,石头被砸出了一个尖头,一侧被磨利,加上一个短握把,就是一个简单的石匕首。

用绳子绑在兔子后肢上,倒吊起来,手脚麻利开膛破肚,切除内脏,一会儿就把兔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瓒哥走过来,蹲下盯着兔头嘟囔道“兔兔这么可爱,红烧兔肉麻辣兔头兔腿汤一定很好吃……”说着说着口水就下来了,赶紧擦了一把口水,招呼小晟提起兔子跟着走。

河岸边,两个树枝一插,收集一些干树枝用火折子点上火,一个简易的烧烤架就做好了。

兔子上了烧烤架,内外涂上猪油,在柴火上慢慢转着烤起来。

兔肉本身脂肪含量低,烤的时候必须注意火候,还得时刻注意刷上油脂,才不会焦。

小晟在一旁添柴火,瓒哥慢慢转着兔子,眼看着兔肉一点点变成金黄,猪油混合着兔肉的焦香弥漫出来。

“啧啧,要是撒上点辣椒面,加点孜然,最后在加点盐,火上一烤,那滋味儿……”瓒哥心想着,“这操蛋的年代,咋要啥没啥呢?”

一边愤愤地想着,一边撕下一条兔后腿,一口咬下,表皮焦香,虽然油脂不够但焦脆又是另一种风味,内里的兔肉嫩滑,汁水充盈,哪怕没有盐巴调味,最原始的野味充斥着这个口腔,以至于肉还滚烫,第二口也接着咬了下去,没有了焦脆的表皮,一口纯粹的后腿肉加上满满的肉汁,让人欲罢不能。

两个小屁孩分食一只兔子,半刻钟不到便只剩下一堆骨架。把骨架扔进河里,默念着“山上一把火,山下派出所”把火灭干净,拎着草绳,两人嬉闹着往家里走。

孤竹城东十里左右,有片百来人生活的小村庄,村庄被齐人高的木围墙围起来,外围是一片田地,此时农人正在田里耕种,见着两个小孩回来,都纷纷打招呼:“瓒哥儿回来啦?”“小晟你怎么又弄得这么脏?给你娘看到该打你屁股了!”

“又不止我一个,瓒哥不也这样。”小晟嘟囔着,瓒哥一边招呼着,一边往村里走。

走过围墙的木门,村庄都是低矮的木屋,沿着围墙分布,村庄中间有一座稍高的木屋,周围空出了一大块空地,空地上放着一些石锁,此时正有一些半大少年在打熬力气。

空地另一边,摆放着一个兵器架,两个壮汉正在挥舞着长矛搏击,基本就是拦拿扎三法。

瓒哥低着头,带着小晟走过空地,期间两三个少年抬头瞟了一眼两人,神色冷淡,也并未开口打招呼,倒是两个壮汉停下搏击,跟瓒哥打了个招呼,瓒哥抬头笑着回应,脚下不停继续往村里走。

村尾一座木屋里,瓒哥带着小晟径直走了进去,现在大概在未时末,但这个时候没有玻璃,窗户是用的直棂窗,透光效果相当一般,屋内并不算明亮,摆设也相当简单,靠墙是一张床榻,床榻前摆放了一张案几,上置一盏灯台,案几下铺着一张席子,此时正有一名妇人跽坐于案前。

妇人身着麻布朱色直裾袍,头发盘起垂髫,用一骨钗固定,又留出一小缕垂髯,乌黑的秀发垂于脑后直至腰间,手持骨针正在缝补一条裤裆裂开的裤子,从裤子大小可以看出是小孩子的衣物。

“阿母,我回来了。”瓒哥一屁股坐在席上,身后小晟则拘谨的跽坐案前,口称公孙夫人。

“小晟,跟你说了多少次,你既称呼瓒儿为兄,即可称我为阿母,我当不得公孙夫人的称呼。”妇人放下手中活计抬起头,露出了令人惊艳的面容。

螓首峨眉,眸清似水,挺鼻如峰,唇如胭脂,齿若编贝,肤如凝脂,二十来岁的年纪,虽未施粉黛,却自有一种幽深恬静的气质,用瓒哥的话说就是:“我阿母那叫一个好看,长得刘亦菲似的!”。

此时妇人轻蹙双眉,无奈的看着小晟,小晟却正襟危坐不为所动,只好又看向瓒哥:“瓒儿你又弄得泥猴儿似的,赶紧去洗洗。”

“就去就去。”瓒哥不在乎的回应,带着小晟一溜烟又跑出门去了。

这就是瓒哥至今生活了五年的家,七年前,也就是154年,东汉永兴二年,他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这具身体里,彼时这具身体还是一个刚呱呱坠地的婴儿,艰难成长至今,也大致弄懂了自己的处境。

公孙瓒,生于永兴二年(154年),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祖上大约做过郡守之类的官职(家世两千石)。

公孙瓒是个又帅又聪明的家伙,在郡里做小吏的时候被姓侯的太守看上了,收做女婿,先后跟随卢植和刘宽读书,和刘备是师兄弟,后在边疆抗击乌桓和鲜卑,有胜有败,被尊称为白马将军,最后在和袁绍的争锋中失败,举家举火自焚。

按道理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逆袭的故事,穿越到这样一个人身上,只要肯努力,注意一下关键节点改变历史,妥妥的走上人生巅峰啊?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穿越之前看过的小说不要太多,别人穿越之后都是娇妻美妾,天降神功,宗师附体,主角光环,自己穿越之后为啥就这么苦逼?公孙瓒五年来想吐槽的事情可太多了。

且不说刚出生一年多大脑发育不完整整个人浑浑噩噩想说啥都说不了,及至可以自己吃饭了,才发现什么面啊,米饭啊根本就不存在的。

主食基本上就是稷(小米、粟米),黍(黄米),菽(黄豆)等,小麦有是有,但相当珍贵,基本上不会做成面食,而是直接蒸熟吃,那口感嘛……就不谈了。

蔬菜方面,什么茄子西红柿辣椒根本想都不要想,种植的蔬菜有芦菔(萝卜),菘(白菜),韭,芜青等,还有一些像笋啊,荇菜啊等时令野菜。

肉类嘛,中国自古有六牲,马牛羊猪狗鸡。

这个时代牛基本上作为耕田的主力,官方明令禁止屠宰食用牛肉;猪饲养成本高,且阉猪法虽然已经出现,却并未普及,没有阉割的猪肉里面带有一股异味,实在难吃,养殖的人并不多,倒是猪油是主要食用油之一;鸡倒是家家户户都有养几只,但不足以作为日常食用;马羊……没有草场啊。

因此肉类的主要来源是狩猎和少部分的狗肉。

食材种类少就算了,这个时代的调料和烹饪手法之匮乏也令人绝望。

油料只有荤油,倒是也有香油(麻油),但价格过于高昂,根本不能作为日常食用油。

盐倒是不缺,毕竟孤竹城离海并不算远,无论是海盐还是土盐都不少,盐在幽州的监管也不算严格,但盐的脱毒工艺并不完善,无论是海盐、土盐和矿盐都含有大量的杂质,具体一点说就是入口又苦又涩,完全不如现代精盐纯粹的咸味和口感,酱油,味精,鸡精想都别想。

烹饪手法只有蒸,煮,炖,烤,煎,其中煎可不是现代的下油煎,而是直接把食物放进釜中煎干水分。至于炒,炸,爆,焖,不好意思,没有铁锅没有油。

综上所述,这个时代的饭菜大部分是这个成色的:一碗蒸熟的小米或者黄米,白水煮出来的萝卜白菜撒上一点盐,或者直接连汤上,偶尔能吃上的肉食也是白水煮的肉块或者羹汤,伴着豆豉或者其他酱菜就是一顿。

就这,还一天只能吃两顿,作为大吃货帝国的一员,伙食是公孙瓒来到这个时代最深恶痛绝的事情。

除却伙食之外,诸如用水不便,直接喝生水,住宿条件不好,几乎没有娱乐方式,衣服都是麻布制成的,都是吐槽点,相对来说也不算大事了。

另外,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和平统一的大华夏,幽州作为边州,自乌桓内迁之后汉民和异族的斗争并不少见,因此尚武之风盛行。

小村落里几乎每个男人都会习武,农闲之时大伙汇聚在一起操练,一百多人的村里,可以直接拉出来变成民兵的壮丁就有四五十人,其中二十来人还会使用弓箭。

顺带一提,汉朝虽禁止民间私藏铠甲和弓弩,在尚武成风的幽燕大地上,出于自保的目的,民间弓的数量并不在少数。

每当秋冬之际,不事生产的异族总会劫掠幽燕大地上的汉民,抵御劫掠也是此间汉民的日常生活了。

官方对此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出现了重大的屠杀事件,不然官方大多数采取放任自流的处理方式。

幽燕多壮士可不是一句空口白话,而是长期和异族接壤混居,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之举。

公孙瓒的父亲是这一支公孙家族的族长,这一代公孙家族均无出仕,而是聚居于孤竹城周围,加上依附的流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六个村落。

即使如今在官场没有人,在祖先遗泽和政权不下乡的背景下,公孙家族依然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收税,按照公序良俗审判犯罪,甚至组织抵抗异族等权力。

目前公孙瓒所在的村落是族里第二大村落,第一大村落自然是族里的宗祠和宗族所在地,几个村落间相隔不超过二里,取守望相助之意。

公孙瓒母亲黄氏本也是流亡至此的流民,后因美貌被公孙族长看上并收入房中,生下公孙瓒,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始终没有被公孙瓒父亲正式纳妾。

或许在今天看来很不可思议,在豪族与平民阶级逐渐固化的汉代是稀疏平常的事而已。

除了每月按时送来的例钱外,公孙瓒几乎没有见过自己这一世的便宜父亲。

黄氏虽是柔弱女子,也从未向公孙瓒父亲叫过苦或者要求过什么,只是每次默默收下自己的例钱,在村外要了三亩(一汉亩约合0.7市亩)地,独自耕种,艰难养活自己和孩子。

至于小晟,本是居住在更北边的汉民,因乌桓肆虐被迫离开家园,小晟父亲与其他流民为妇孺断后,再也没有赶上来,母亲带着小晟跟着流民群辗转百里到达孤竹城附近,在夜晚休息时遭遇狼群袭击。

小晟母亲在奔逃中脱离摔倒,为了保护小晟,死死的将他抱在怀中,及至附近公孙家族族人闻讯赶来驱赶狼群时,小晟母亲已死于狼口,尸体被野兽啃咬得体无完肤,只剩下怀中哭喊的声音都沙哑的小晟。

黄氏听闻小晟来历后,收养了当时四岁不到的黄晟,与恰好过了四岁的公孙瓒兄弟相称,只是不知道这件往事是否对于小晟的性格产生了影响,从此小晟除了对公孙瓒亲近之外,对于其他人都保持疏远的态度,黄氏也很无奈。

阅读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