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遇卿欢》
遇卿欢

第 4 章 第四章

夜半天暮,万籁俱寂。

凉风习习,轩窗未关严实,露着一条不大的缝隙,贴窗的雕花纸糊被吹得簌簌作响,瑟瑟风丝透过窗棂钻了进来,牵着烛火来回晃动。

“合谋?”晏景玄轻嗤,似笑非笑道,“本侯与你,你凭什么?”

“你凭什么……”

“你凭什么!”

阿卿梦中惊醒,猛然睁开眼睛,透过飘动的纱帐怔怔望着房梁,良久回神,才发觉满身都是冷汗,身子都泛着刺骨的冷。

她被梦魇住了,梦里晏景玄的声音变成了其他人,又仿佛是一群人,由远及近,朝她逼近。

夜夜哀嚎,何其骇人。

她早已习惯了。

她僵硬地坐起身,如牵线木偶般撩开锦被一侧,下了床榻,来到窗边,眺望着天边。

孤月黯淡,周围没有半点星辰点缀,月光湮灭在无尽黑夜中。

转眼三日过去,从那日她提出与晏小侯爷合谋到现在,镇国侯府杳无音信,倒是云娘明里暗里问她与晋王可是旧相识?

她虽否认了几回,云娘却依然只信自己的猜测,认定她五年前便与晋王有纠葛。

云娘会这般想也不无道理。前些日子她与明尧一同为赤鸢筹备嫁妆,明尧说漏了嘴,不慎透露了那日的贵便是晋王。

倘若云娘审过明尧,便会猜到她别有用心,而她的确存心不良,故意要在那日弹琴,本就是想搭上晋王。

晋王此人,金玉其外,是她当前最好的选择,但遇到晏小侯爷,着实算得上是意外的惊喜。

只是,能在五年之内将北境十六部覆灭的晏小侯爷,岂是等闲之辈。

她这个来路不明的人,便是再有诚意,哪会轻易讨他信任。

已经三日了,也该到时候了。

**

三日前。

“你且说说,你谋什么,本侯又谋什么?”晏景玄坐高临下,目光凝视,周身气焰笼罩着阿卿,无形的压迫步步逼近。

阿卿撑着手臂,跪在他面前,端正行礼后才道:“侯爷要还太子殿下清白之名,奴婢要为将军府洗清冤屈,还将军府公道。”

晏景玄不紧不缓地添了半杯酒,嘴角嘲弄地泛着凉笑:“你是将军府的人?裴氏的人早都已经死绝了,你是谁?倒是有命活下来。”

过往五年,他从未间断派出亲卫寻找将军府的下人以及裴循当年的亲信,可这些人不是早早死了,便是查无踪迹,最终寻无可寻。

如今他刚回京,就有自称是将军府的人送上门来。

呵,当真是可笑。

阿卿脸色愈白,晏小侯爷的言辞是像无数锋利的刀子,扎进她的四肢百骸,她痛不欲生,却不能声张。

宽大的衣袖底下,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扎进血肉里,才提醒自己保持冷静。

半响,才低声道:“奴婢,不是将军府的人,只是曾受过将军府的恩惠,想偿还恩情。”

晏景玄捻着半杯酒,微微晃动,酒水沿着壁沿接连打旋儿。

他侧目,斜睨着阿卿,眼神凌厉至极:“报恩?裴循通敌叛国,害我大梁六万将士的性命化作冤魂,你要还他公道,谁来替他们申冤……”

“小侯爷!”阿卿忽然出声,打断了晏景玄的话,声音落下来,“小侯爷莫要忘了,与裴循来往密信的可是太子殿下,他若通敌,那太子殿下又岂能清白?”

酒杯被重重搁下,微漾的酒水洒了出去,溅在梨花木桌上。晏景玄面色如同阴沉的乌云,瞬间变了天。

承元帝不喜太子,阖宫上下无人怀疑,曾经晏景玄也这样认为。

当年,文熙皇后忽然病重而死,太子年幼,而世家韩氏权势滔天,上有贵妃和二皇子,下有韩相和刑部尚书,门生遍布朝堂及各州县。

承元帝身处其中,看似坐拥天下,实则寸步难行,各地的文书奏折都要过了韩相的眼,才会放在他的御桌上,他丝毫不敢表现出对太子的疼爱,孰知不是害了他。

只五年前一事,却教晏景玄终于知道,承元帝对太子并非不闻不问,只要关乎到太子性命,承元帝便可不惜一切代价。

当时侯文竹的边关急报直接送到了承元帝手上,承元帝对事有疑,恐是他人加害,便派锦衣卫搜查了将军府,竟意外发现了与太子相关的密信。

彼时裴循已死,死无对证。

若被韩相等人知晓他与太子有牵连,难保不会声张,掀起风波,太子恐难脱其罪。

承元帝思量之下,终是下旨裴循通敌叛国,将军府满门抄斩,又派禁军连夜杀了将军府满门,派锦衣卫追杀裴渔,才将祸根斩断。

而这一切发生时,明正殿里的三人正在谈话。直到禁军统领褚弋来御前交差时,承元帝才将始末因果说于晏景玄和李暄。

晏景玄虽心中不满承元帝做法,但木已成舟,再劝无益。

褚弋称他们在将军府遇到了另一伙人,黑衣蒙面,见到禁军没有正面交锋,迅速离去。

禁军以皇命为首,当务之急是先诛裴府,便没有追踪,但看其离去方向,猜测是韩相府的人。

果不其然,翌日朝堂之上,韩相大怒,斥骂承元帝暴戾专行,枉顾人命,言官纷纷附议,承元帝始终一言不发,只让人将侯文竹的证据呈上,才堵住了悠悠之口。

故此,除了始作俑者,没有人知道将军府的密信牵扯到太子。

晏景玄厉声斥道:“放肆,诬蔑皇子乃是重罪,你若是不想活了,本侯现在就可以要了你的命。”

阿卿话说出口,也有些后悔,但事已至此,她垂下眼眸,藏了眼底的晦明,俯身轻轻一叩:“小侯爷恕罪,奴婢愚钝,只是听人说过几句当年将军府满门连夜被杀的事,胡乱猜测罢了。”

“听何人说?”

“刑部尚书府,二公子韩凌。”阿卿抬眼望着晏景玄,一字一句道。

“将军府满门一夜丧命,足以证实在将军府上搜出了本不该出现的东西,而这东西牵扯到了另外的人,皇上为了保全此人,才会痛下杀手。”

“若非如此,为何要连夜血洗将军府,裴将军是死在了战场上,可裴家还有其他人,为何不给他们证明清白的机会,而是将他们灭口?”

“奴婢浅薄,想到的能让皇上这般保全的,除了晋王殿下,便只有太子殿下,而那本不该出现的东西,奴婢只能猜是密信或是信物……”

阿卿声声如钟鼓,落在了晏景玄心上,铮铮作响。

他沉默不答,且不说眼前的女子来历不明,就方才这一番话,究竟是知道内情,还是真正的胡乱猜测,无从得知。

他目光深沉,卷了苍茫暮色,让人不寒而栗:“本侯很是好奇,裴家到底给了你怎样的恩惠,让你这般不计生死,也要胡言乱语。”

“小侯爷是说,奴婢猜得不对吗?”阿卿唇角含笑,仿佛洞悉一切,又仿佛只是猜测。

她又接着解释道:“奴婢自幼生活在边关,阿爹阿娘都被鞑靼人杀了,奴婢险些被他们掳走,是小裴将军救了奴婢的命。”

鞑靼人是靠近孤鸿山的蛮族,曾经的北境十六部之一。

她自幼生活在边关,也解释了她为何会弹《清平调》一曲。

见晏景玄不语,她又缓缓开口:“奴婢……倾慕小裴将军。”

原来是相好。

晏景玄挑眉,又问:“本侯如何信你?”

“侯爷若还是不信,尽可以去查。”阿卿语气不急不缓。

“本侯自会去查,依你所言,你不过一介孤女,有何依仗,凭什么认为本侯会与你合谋?”

阿卿抿了抿唇,忽问:“小侯爷认为凉州刺史侯文竹此人如何?”

“小黠大痴,胆小甚微,算不上忠厚老实之辈,却也做不了通敌叛国之事,你是想说是他和北境私通?”晏景玄睨了她一眼。

“凉州距孤鸿关千里,中间隔着一道孤鸿山,少说也要七八日的行程,为何侯文竹仅三日便带兵赶到,小侯爷不觉得蹊跷吗?”

“他说他们正在关外练兵……”

“他说他们在关外练兵,小侯爷便信了他?”

当年的事太过凑巧,晏景玄不是没有怀疑过侯文竹,但仔细追查过后,发现凉州兵马提前三个月就已经到了孤鸿关外。

侯文竹还特意递了文书,向裴循请示借地一用。

裴循亲自下的朱批。

况且他一到边关,侯文竹便主动将兵权悉数交还于他。

虽说他有玄虎符,可随意调遣各州驻兵,但侯文竹能放手得如此痛快,还是让他有些惊讶。

其子侯明舟,更是文韬武略,与他一见如故,结为益友,并肩作战。

良久沉默,他问:“你是知道内情,还是说,又是胡乱猜测?”

阿卿道:“来琼华楼听曲儿的都是些大人们,奴婢自然是从他们那儿听说了些。奴婢还听说,凉州以南是蜀地,蜀地是信南王的封地,而侯文竹的嫡长女侯千琅,正是信南王世子李珏的世子妃……”

晏景玄自然知晓这些,只是当年舅舅登基后,小舅舅信南王自请离开长安,前往封地,此后数年,从未入京。

他也只能在岁末年贡之时,才会见到三哥李珏。

会和他们有关吗?自然不会。

晏景玄心中否决。

“胡闹,你是不是还想说,与北境十六部私通的是信南王,也是他授意侯文竹提前三个月驻兵孤鸿关外?”晏景玄道。

且不说小舅舅志不在皇位,绝无可能与北境十六部私通,就算是他有意,当年孤鸿一战,到后面种种,小舅舅并未出面,更未从中获益,为何要做出此事?

“为何不可?”阿卿嘴角轻蔑一笑,“奴婢在边关的时候,可是听说裴将军和侯文竹乃是至交好友,结果呢?裴将军通敌叛国的证据,难道不是侯文竹呈上去的吗?”

晏景玄眸色愈发漆黑,他倒是不知道侯文竹与裴循竟是至交好友。

他神色复杂地看着阿卿,问:“你还知道什么?”

已经跪了许久,膝盖有些发疼,阿卿摇了摇头:“奴婢一时想不起来,但仔细想想,总还会想起旁的。”

晏景玄静静看着她,许久后言:“你退下吧,今日所言,若你还想活命,就不要跟任何人说起。”

阿卿缓缓起身,忍着膝盖疼痛,走出了房门。

廊上只有一人守着,不见云娘和姑娘们的身影,想来是早早就被清场了。她朝着那人莞尔一笑,一瘸一拐地走出了小阁楼。

简行被她的笑弄得晃了眼,许久才回过神,喃喃自语:“这阿卿姑娘的眼睛,竟与嵇芜姑娘好生相似。”

阅读遇卿欢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