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中唐之潜龙在渊》
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134章 返京长安

“东川叛将花敬定领兵寇入我梁州腹地,致使山南西道诸州县难得安宁,幸得诸公相助,至昨日终将其击灭。”

杨错长身而立,巡望着厅中众人,“梁州尚未了结,段子璋大军依然威逼葭萌关,残部仍盘踞巴州附近,若是不能将他等驱逐出去,梁州士民难的真正安宁。还望诸公继续尽力助我!”

“愿随郡王诛杀逆贼!”数十名文武将官一齐出列应道。

“有诸公相助,不愁贼寇不破。诸公多日来的功绩,我必会上禀陛下。”

杨错抬了抬手,诚声说道,“今日晚间,我就会前往葭萌关,乘此机会,将一些事宜交代一下。接下来,击退段子璋和收复兴州的战事将同时进行,由我亲领城武和懿范的大军迎击段子璋,由柏良器领军负责上庸战事,期间的粮草辎重调拨,请张公多加费心。”

“此外,这些日来,花敬定贼军对我汉中造成一定百姓、田地、财物的损伤,请张公与各郡守、县令并力携手,厚加抚恤安置。”

“领命……”

议事完毕后,杨错又与李泌单独商议了一些事情,随后在汉中城中休息了近两个时辰就领兵出征。

业已得到飞鸽传讯的田神功,率柏良器等将领,将杨错迎入葭萌关城中。

城关,议事厅。

“郡王在梁州不足八日,就横扫凤州叛军。而末将费时这么久,仍是击退段子璋,实在惭愧!”田神功白皙的面庞微微泛红,躬身向杨错请罪。

“段子璋有七万多人,田将军只有四万人。以四万敌七万,能让段子璋寸步难进,就算换作我,也未必能比田将军做的更好。”

杨错将田神功扶起,轻捶了一下他的胸口,笑着说道,“刚才的话,实在不像是田将军会说出来。

顿了顿,杨错继续说道:“段子璋也蹦达不了几天了,如今我军在葭萌关的兵力已经不逊于他,识相些,他自己滚出梁州,否则干脆他也就别想离开了!”

“柏将军,你帮我给段子璋送份礼物!”我抬手让亲兵拿来一个木盒,转头对柏良器说道。

“礼物?”柏良器打开一看,竟是花敬定的首级和战旗。

柏良器焕然大悟。

次日,站在葭萌关城头,杨错面无表情看着城外气势汹汹的段子璋大军,心中却是冷了一声。

段子璋也只是在撑场面了,估计得到他所送的“大礼”后,还不太相信,想来求证一下。摆出如此骇人的架势,其实下一步就是……“滚蛋”。

与段子璋打了一个照面后,杨错也不想再看什么,随即便下了城楼。

作势半日后,东川军果然没有真正进攻,又整齐而谨慎地退回了营寨之中。

翌日正午,似乎又得到什么消息,东川军终开始后撤。

先是进攻巴州的东川军,随后便是段子璋自己。

两支东川军合而为一后,很谨懊地堤防着追击,一日后彻底退出梁州的界。

从兴州来的传书显示,段子璋也无意盘踞所占不多的兴州土地。唐军兵锋一到,就选择投降。

这场险些导致梁州归属变更的战事,终于落幕。

下面,该回长安一趟了!

随着段子璋的撤退,这场全面对抗的战事全面消停了下来。

因为吐蕃也在数日前主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动撤兵,坚决不给史朝义当薅羊毛的工具人。

根据已知的情报,李泌初步估计这次全面对抗,双方的兵力损失总和可能要超过十八万。

东川军、吐蕃军、伪燕军的伤亡数预计要达到十五万人左右,而唐军的伤亡也要逾三万人。

从损失情况来看,唐军占了些优,而且还粉碎了段子璋图谋山南西道的诡计。

但从整个战场的战略全局来看,输的却是唐军。

因为,停战至今想要休养生息的目的,却暂时没有达到。给了史朝义喘息之机,也让这场平叛之战,进入了相对微妙的境地。

当然吐蕃和回纥的想法,以后也必须加入考量的范围。

不过,史朝义也算不得是真正赢家。

田悦去世所带来的损失,于他而言绝对要超过这次所带来的补偿。

杨错相信,如果能让史朝义自己选择。他会宁可放弃这次大乱,也要避免出现眼下这种情况。

就在段子璋撤退之际,从长安传来了六天内的第三封书信。

信中,代宗皇帝一面询问梁州战事的进展。另一面也吩咐杨错战事一旦结束,就立刻携李泌等人返回长安,力争参加田悦的大祭。

杨错当即决定返回长安。

召集梁州群臣安排相关军政事务之后,杨错携包括李泌等十余名文武重臣动身赶往长安。

梁州政务方面,暂由张献恭等人代掌;军务方面,则由路嗣恭负责统领全军。

临行前,杨错特地嘱咐路嗣恭务必对东川军保持高度戒备。

按一般情况来说,段子璋目前应该没有心思来理会梁州,但这位“梁王”是不能以常人视之,谁敢说他不会兵行险着,再来一次突袭?

万一真被他突袭成功,自己又在长安,那战局就难以预料了。

二十九日的深夜,杨错和李泌一行人等赶至长安。

被京兆府第五琦迎入城中时,杨错略显惊讶地发现,虽然已是深夜,但城内依然是忙忙碌碌,街市上灯火通明,更有许多人将一些祭祀之用的物品陆陆续续地向城外运送。

“郡王,明日辰时要为田悦和遇害的大臣入葬,正午时陛下要为田悦主持大祭,必须抓紧时间把最后的准备完成!”看出了杨错的疑惑,第五琦低声解释道。

“陛下歇息了么?”杨错点了点头,随即问道。

“陛下还未歇息,正跟齐王他们在麟德殿内商议明日田悦入殓和大祭的事情!”第五琦摇头回道,“不过,下官已派人向陛下禀报了郡王赶抵长安之事!”

正如第五琦所言,得知杨错返回长安的代宗、齐王他们,早已等在了麟德殿外。

“陛下,臣回来了!”杨错急赶几步迎上前,并且跪拜在地。

“回来就好。”代宗托住杨错的手,欣慰地笑道。

一旁的齐王李倓,也微笑向他点了点头。

灯光下,代宗明显比两月前梁州一别时要消瘦许多了。

看得出来,先是长安的大乱,随后是各地战场出现的危机,紧接着又出现了田悦去世的大事。

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代宗所费的心力很多。

“陛下,长源他们都在后面呢。”杨错侧过身,一指身后。

“嗯!”代宗微一点头,随即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杨错的手,向正在下马的李泌等人走去,笑着招呼道,“长源……”

李泌等纷纷下跪,请安。

进入殿内寒暄片刻后,代宗便安排第五琦领其他人到馆驿休息,只留下了杨错和李泌和韦皋。

此外,殿内还有张傪、刘晏和从淮西刚至长安不到半日的李忠臣。

详细地听杨错介绍了汉中和梁州之战的经过后,李忠臣不无遗憾地叹道:“可恨史朝义设置奸谋,否则郡王不仅把汉中拿下来。临淮郡王和末将付出近两万人伤亡的代价,居然就被元载一个人给搅乱,可惜他被刺客害了,否则我真想当面揍他两拳!”

很明显,李忠臣还不知道“长安大乱”事件的真相,也不知道元载的真实身份。

不过说实话,连杨错得知这一消息时,也小小地吃了一惊……

元载居然是史朝义一方的间谍。

先前杨错让李泌做过那么仔细地调查,随后李泌又紧盯了元载近三年时间,楞是没有发现半处疑点,令自己不得不打消对他的怀疑。

能够长时间不与上线联系,足见元载的隐忍能力。

不过,更让人惊叹的却是史朝义。

他居然长时间不动用这个重要的暗间,并为元载做了那么完美的掩饰。

结果,这个暗子不动则已,一动便险些天翻地覆。

杨错注意到代宗将目光投向他,似乎是询问他有没有将元载的事告诉韦皋,只微摇了摇头。

这件事关乎紧要,在整个梁州知道真相的,也只有杨错和李泌。

代宗轻点了点头。

将目光转向韦皋、李忠臣等人,代宗缓缓说道:“有件事该告诉你们了!”

见代宗如此表情语气,韦皋等人也知事情可能非常重要,凝神静气倾听起来。

当听到元载的真实身份后,饶韦皋、李忠臣都是沙场宿将,还是大大地吃了一惊。

“这元载居然是史朝义的暗间?”李忠臣低声说道,“陛下,那他被史贼刺客刺杀的事岂不是……”

李忠臣的脑子也很灵活,很快就想到了元载对外公开的死讯。

“他没有死,目前人正在长安……”代宗摇了摇头,缓缓说道,“那死讯是我特意散布出去,欺瞒史朝义之用!”

“此人是史朝义所派的奸细,陛下为何不杀了他?”李忠臣微愕地询问道。

“虽然此次他为害甚大,但其中毕竟也有身不由己的原因,所以……”代宗轻叹口气说道,“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

“元载出身寒微,但他妻族来头极大,多少人都受过王公当年的恩惠。如果从这方面看来,留下元载也无不可,而且此人才智也的确出众。”

李泌微捋颔下清须,沉声说道,“不过,以臣之见,在收服元载之前,陛下就算要暗中使用他,最好也不要令其手握实权。宗族问题,兵权问题都是特别需要谨慎处理。万一再出现岔子,不可小觑。”

这些矛盾,都是玄宗当年遗留下来的,肃宗没有处理好,现在全部都压在了代宗一人的身上。

“陛下,长源说的极是!”杨错点点头,出声附和道。

虽然知道历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杨错内心中对元载还是有些顾忌的。

那可是一个很容易翘尾巴的货。

(本章完)

.

阅读中唐之潜龙在渊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