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凡人武道巅峰》
凡人武道巅峰

第72章黄帝的传说

这片大地开始平稳了下来,人们开始修炼,寻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很久很久前,有一些人喊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其实,这个想法倒也没错,但是,真的能够众生平等吗?现实之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弱,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现在的世界规则就是强者为尊,强者制定规则。

春去秋来,岁月匆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类开始变的强大起来。

那些当初跟着黄帝征伐天下的人,心中渐渐不满起来,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留在黄帝的身边,有的却被安排在了比较荒凉的地方。

有些地方的土地非常贫瘠,当地的人们根本无法大面积的种植粮食作物,而这些管理者只能依靠上面每月的粮食补给来生活。

这时候许多弊端就出现了,上面的人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驻扎在边远地区的人们怎样生活,反而会克扣一些粮食军饷,再加上路途遥远运输不方便,久而久之,这些人心中开始不满起来。

山高皇帝远,他们直接在这些地方自立为王,建立自己的势力,并向附近比较富裕的地方征收粮食等各类物资,如果遇到那些反抗的,他们直接会派兵灭掉对方,趁机占领对方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区域,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

这样就形成了各大势力互相盘踞的局面。而想要守住自己的地盘,就必须使自己变的强大。

这时候人们开始进行修炼,等他们修炼到皇者境的时候,就无法再进一步,因为这个世界的灵气太过稀薄。

在这里介绍一下这书的境界和寿命之间的关系。

普通人的寿命定在六十到八十岁之间,通过锻体可以使人的寿命增加二十年左右,主要根据各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暂时这样安排。

到达炼气境之后人的寿命可以增加五十年,聚元境人的寿命可以活到两百岁左右,到达凝丹境就可以活到三百岁。

尊者境的修士有五百年的寿命,王者境就可以活到八百岁,皇者境差不多有一千两百年的寿命。

如果在寿命快尽的时候还找不到突破的办法,就只能慢慢老去。

这时候当初的那些强者对于领地金钱等东西已经看淡了,他们心里唯一想的就是怎样才能活下去,才能长生不老,这时候他们派出自己的手下到处去寻找可以长生不老的办法。

后来他们终于探听到了关于仙界的传说。

据说黄帝统一华夏大地之后。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

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智者。

智者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

黄帝询问智者治国之道。

智者说道:“君无为而民自化,君好静而民自正,君无事而民自富,君无欲而民自朴。以文善化,循循诱导;惩恶扬善,扶弱济困;上应天理,下顺民心;行仁义,施德惠;立正法,塞邪道;修庙堂,祭祖明;四方怀德,百姓感化;以正治国,以德服众,以理教化,慈悲宽宏……顺应大道,以德治世。”

黄帝接着又问道:“何谓王道之弊?”

智者答道:“官昏庸而贪,丧德而暴;积乱于内,引患于外;伐民纵暴,好歹倒悬;民冤不伸,恶暴不除;不树中枢,众心散乱;疏于善化,邪风盛行;浪费铺张,天降饥荒……顺应大道,以德治世。”

黄帝接着继续问道:“有人隐居山林修行,传言可飞升仙界,长生不老是否属实?”

智者回答:“有根基者、有善慧者、有功德者,天必应之,随缘而归。若不修心、修德,多邪念,则难有机缘,纵然修行百年也难成功。”

黄帝又问:“可否知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智者再次答道:“观现在,就知过去;看今世作为,即知后世祸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昭昭,善恶分明。”

黄帝本来是智慧绝伦之人,自然是心念通达。

黄帝尊奉有德,任人唯贤,他常听从贤臣的忠告。黄帝还将全国共分九州,提出以“德”施天下,修德立义,惟仁是行;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要求官员节简朴素,以身作则。

黄帝观测日月星辰运行规律以制定历法,确定天下万物名称;教百姓造屋筑城,播百谷草木,制造舟车,养蚕制衣,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黄帝还以甲、乙等十天干,子、丑等十二地支、六十甲子循环来纪时、纪日、纪年,定度量衡之制。

黄帝令擅长描摹绘画的史官仓颉搜集、整理文字。仓颉揣摩文字,废寝忘食,感动了神明,有凤凰衔来神书,历经数年,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遂成文字,揭开了天地间的奥秘,使民族文化从此有了一个稳固的载体。

黄帝令乐官伶伦作律,伶伦在山谷中找到适合的竹管以作箫,吹它的声音作基本音,就是“黄钟之宫”,又制成长度不同的十二个管,应十二律,并以他听到的凤凰的鸣声来校正它们,后来又相应铸了十二个钟作乐音的标准。

黄帝祭天于泰山时,亲自创作了第一支乐曲《清角》,人称天乐,曲调昂扬激荡,感天动地,流传后世。黄帝与岐伯诸人讨论医理,作内外经,有《素问》、《灵枢》等各种医书,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

黄帝依据大道的规律,创立了符合大道的人间法律,给人们指明精神回归、淳德归道之路,使道德作为人们恪守不离的思想行为准则。

通过修身能够直接与大道相感通,与神相感应,与人为善,慈爱万物。

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最后封禅泰山。

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

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

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

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

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间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

从此,黄帝隐居于荆山山顶,修身养性,每天沉迷于炼丹之术,终成正果,飞升仙界。

阅读凡人武道巅峰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