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大明当昏君》
重生大明当昏君

第一百三十五章:还是要尽快北归啊

这地下的空间自然不是毛文龙带人挖出来的。

就算穷尽东江上下,挖个十年年,也未必能做到。

这地方本来是一个地下河,常年冲刷,形成了一个狭长的空间。不过多年前,地下河枯竭。而这个空间却留了下来。

东江那边也是去年无意之间才发现了这里。

然后组织人手悄悄修了几个出去的通道,作为平时躲藏休息的地方。

而且这空间极其狭长崎岖,也不用担心空气不够流通。

只是因为地下河早已枯竭,没有了水源。

不然的话,带点粮食,在这里面躲几年都没什么问题。

祖大寿看的啧啧称奇,他在宁远待了至少二三十年了。执掌宁远也有五六年的功夫了。

说到宁远这边,祖大寿自诩已经非常了解了。

可是祖大寿做梦也没想到,在距离宁远如此近的地方竟然会有这样的地方。

祖大寿瞥了一眼毛文龙。

只能暗叹虎有虎道,鼠有鼠路。

现在看来,毛文龙这边似乎也不是刻意完全无视。祖大寿此时彻底扭转了自己长久以来对东江的偏见。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宁远已经丢了,锦州那边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不过从皇太极匆匆撤军来看,辽东的局面暂时肯定不会太糟糕就是。

而让这一切出现转机的就是毛文龙。

祖大寿知道,要不是毛文龙放火烧了鞑子的粮草。局面肯定不会如此的乐观。

可惜啊。

要不是王绍那个蠢货。宁远再守一晚,那局面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稍后,从其他通道,陆陆续续不断有东江各部返回。

“将军,您在这啊?天佑大明,天佑辽东啊。”

看到说话的两个人,祖大寿也是一时感慨万千。这两人自然就是随着祖大寿从宁远逃出来的祖茂和李悰。

祖茂和祖大寿分开,是因为阿巴泰追的太极。祖茂无奈之下只能反身去断后。

也幸好是阿巴泰的目标是祖大寿。

这才让祖茂逃过一劫。

之后祖茂就遇到了东江搜救的士卒。

至于李悰,完全就是因为跑的时候掉了队,情急之下乱跑,也是命不该绝,同样碰到了东江的士卒。

被东江士卒救回来的明军大概还有八九百人。

这人数也就是随着祖大寿逃出宁远的一半人。整个宁远有将近三万人,还有七八万的普通百姓。

加起来十几万人,却没想到,现在就仅仅逃出来这不到一千人。

这如何是一个惨字能够形容的。

“都是王绍那个畜生。”

虽然宁远已经没有了粮草,但是人饿个几天是饿不死的。

只要鞑子退兵,到时候有了粮草接济,活下来八九万,甚至十万出头都不是没可能。

可是现在说这些都没有了意义。

“毛总兵,这宁远的百姓和士卒。。。”

祖大寿话说了一半却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了。

这些话实在是太难以出口了。

祖大寿不是瞎子。

东江士卒确实人数不少。可是看看这些人拿的都是什么武器。

手中的朴刀弓箭都是锈迹斑斑。

偶尔也有几把火铳,但是看那样子,都不知道多久没点燃过火绳了。

火铳虽然犀利,但是需要的火药和弹丸都是消耗品。

没有强大的后勤补给,根本就用不起。

至于身上的衣服,那更是破破烂烂。很多人现在还穿着几层单衣御寒。

要知道这才刚过完年,辽东还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

想到自己之前的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作所为,祖大寿哪里开得了口。

祖大寿毕竟还要些脸面。

毛文龙也是人精,如何能不知道祖大寿想说什么。

“祖总兵,我东江士卒缺乏训练和武器。确实没办法和鞑子死战。还请见谅。”

毛文龙说的确实是实话。

就祖大寿看到的,东江这些士卒的装备还不如关内那些造反的流民呢。

祖大寿此时还不知道,要不是卢九德前几个月送来的粮食和棉衣。

这里大部分人能不能站在这都不好说。

祖大寿一脸沮丧。

他是逃了一条性命,可是宁远士卒百姓十几万人都落在了鞑子手中,那还能有好。

要是之前,这些鞑子可能还会带着俘虏北归。

毕竟后金缺乏劳力,这些士卒百姓大都是青壮年。干活可都是一把好手。

这也正是后金所需要的。

可是现在后金的粮草被毛文龙一把火给烧了。

皇太极带着十几万大军,肯定是急于回去。

这样的话,肯定就不能带俘虏了。不然的话,那绝对会拖慢大军行进的速度。

万一因此出了什么意外,那后金可就危险了。

皇太极自然是不会去冒这个险的。

至于将这些人放了,皇太极肯定更不会这么干了。

毕竟这些人只是饿的有气无力,一旦吃饱了,那还是龙精虎猛的战力。

皇太极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放虎归山。

所以这些人的下场已经可以预知。

如果这些人只是被鞑子给俘虏了,祖大寿还不会如此难受。

可是想想十几万士卒百姓要全被杀掉,祖大寿就感觉有些于心不忍。

因为这些人可都是跟着祖大寿的。

他们的死,祖大寿要负很大的责任。

要不是错信了王绍和祖从德。宁远怎么会落得如此的局面。

就在祖大寿万分沮丧的时候。

却听到毛文龙忽然开口说道:“祖总兵放心,毛某也不会坐看宁远的百姓惨遭屠戮。”

与此同时,在宁远的总兵府。

皇太极此时正坐在祖大寿的位置上。不过皇太极此时的心情一点也不美妙。

其实在皇太极分兵去攻打锦州之前,王绍就已经秘密联络上了皇太极,表示自己愿意献城。

不过当时皇太极图谋甚大,才让王绍按兵不动。

本来皇太极以为自己这次可以一举扭转乾坤,将整个辽东收入囊中。那样的话,就可以直接窥伺关内的花花世界。

可惜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

现在不仅锦州没拿下,连粮草都被烧了。

本来皇太极以为这已经够倒霉了。

可是没想到,昨天让阿巴泰带兵去捉拿逃离的宁远总兵祖大寿。

祖大寿当时出城的时候也就只带了两千残兵败将,连一匹马都没有。

说是丧家之犬都不为过。

阿巴泰带着五千骑兵,怎么都是打幼儿园小朋友的节奏。

这也是皇太极给阿巴泰留的脸面。丢了大军粮草,但是只要活捉了宁远总兵。也算是功过相抵。

可是没想到,阿巴泰却一去不回,连人都找不到了。

皇太极已经派出去了好几拨人,将宁远周围五十里的地方仔细搜查了至少三四遍。

可是阿巴泰却仿佛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连带失踪的还有祖大寿。

联想到前几天一直在宁远周围骚扰的毛文龙。皇太极哪里还猜不到发生了什么。

“毛文龙。”

皇太极狠狠的拍了一巴掌椅子的扶手。

仿佛此时身下的椅子就是毛文龙一般。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金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还没被人活捉过。

这对皇太极来说,绝对是巨大的耻辱。

锦州没打下来,甚至宁远没打下来。那都不算什么。

顶多重整旗鼓,回头再战就是。

可是阿巴泰被俘,那这场战争就是输的一败涂地。

虽然没人敢说皇太极什么,但是皇太极却知道,这对他的权威是极大的损害。

再加上济尔哈朗之前还损失了两千多的精锐,又被烧了粮草。

这次皇太极亲自领兵出战,不仅无功而发,却遭遇如此惨败。

那不是证明皇太极无能吗?

皇太极此时更愿意阿巴泰是战死沙场了。

整个宁远城的气氛极其的压抑。

所有的后金将领全都战战兢兢。仗打成这样,他们也怕被皇太极迁怒。

最惶恐的就是宁远降将王绍了。

本来王绍以为,只要自己献了城,那肯定会被皇太极当成座上宾。

这些年鞑子横扫辽东,明军都是望风披靡。

王绍前几年好几次差点都成了刀下亡魂。全靠运气逆天,再加上跑的快,这才能活到现在。不过王绍对鞑子的畏惧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本来躲在宁远城中,王绍还不怎么害怕。

可是没想到,祖从德却一把火将宁远的粮草给烧了个精光。

这下王绍就直接傻眼了。

没有了粮草,那城肯定就没办法守了。

至于突围,王绍想都不敢想。

在宁远城上下还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王绍就偷偷出城去见了皇太极,表达了想要献城的想法。

皇太极当时还亲自接见了王绍,不过对王绍的献城计划,皇太极只是表示不用着急,静候他的消息即可。

这让王绍一直摸不着头脑。

不过王绍也不敢违背皇太极的命令,只能苦苦等待。

前两天祖大寿表示了想要开城投降的想法,王绍还有些怅然若失,觉得自己的献城功劳就这么没了。

可是没想到,紧接着就是鞑子军中起火,疑似粮草被烧了。

接着昨天晚上,皇太极更是派人联络了王绍,让王绍直接献城。

虽然心中其实也有些拿不定注意,但是王绍还是选择了献城。

因为王绍觉得,宁远已经水尽粮绝,没有了任何的希望。就算鞑子暂时受挫,自己也还是没活路。

可是让王绍没想到的是,鞑子军中的气氛似乎比之前宁远还要紧张。

而且王绍作为刚投降的人,和谁都搭不上话,完全就是个睁眼瞎。

最要命的是王绍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种感觉让王绍心里是七上八下。此时王绍都有些后悔了,要是不开城投降,也不用如此担惊受怕了。

其他人不敢开口。

岳托则是往前一步,小心的提醒道:“大汗,这宁远什么都没有,咋们没有粮草,还是要尽快北归啊。”

这话其实岳托也是不想说。

但是现在阿巴泰下落不明,济尔哈朗之前又是损兵折将,现在一副明哲保身的姿态。

其他人根本没资格在皇太极面前说话。

也只能岳托来开这个口了。

皇太极压下了心中的怒火。他知道,在这里生闷气什么用都没有。

阿巴泰现在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皇太极就算想找,也不知道去哪找。

皇太极也知道,自己确实该走了。

不仅仅是大军没有了粮草。还有盛京城外出现了明军,让盛京留守的人是人心惶惶。皇太极必须赶回去稳定人心。

不然盛京要是乱了,那可就真的损失大了。

(本章完)

.

阅读重生大明当昏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