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战国藤原幕府》
战国藤原幕府

一百五十章菊池

二人的造访也让我有了警醒,我虽然信任筑紫荣门,但是对于筑紫家来说他是空降的家督,孤身一人对家中事物也一定会有所掣肘,于是我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天马上就从江上家召来了之前放在他家中的执行种兼,将执行种兼派往了筑紫家作为家老辅佐筑紫荣门处理事物。

而又过了一段时间,我这才得到了大友家传来的消息:大友义镇因为和少弐的战事失利感到羞愧,同时也为了祭奠此战中阵亡的大友家武士,决定出家,称宗麟入道。

同时也有数名家臣跟随宗麟一起剃发,其中吉冈长增改称吉冈入道宗欢,户次鉴连改称户次入道麟伯轩道雪。

这样做的原因,经过我少弐家众人推测,恐怕他是因为不顾家中重臣的阻拦扶持少弐,导致今日之败而自责的原因。

另外,筑前因为这场大败,大友家对筑前的支配已经呈现出不稳的迹象,同时也因为立花家家主阵亡,继承人虽然被我放归,但是大友宗麟可能是考虑要增加筑前掌控力的缘故,于是让户次鉴连入主立花山城,入嗣立花家。

这样,历史上的立花道雪横空出世。

筑后方面因为我压制筑后得利,速度也比较快,所以新封过去的家臣们对领地的掌控没有太大的阻力。

由于新晋移封家臣,我也没有对本次新年举行太大的庆祝活动,仅仅在佐嘉城举行了酒宴犒赏了家臣们,之后便让家臣们前去领地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等到第二年初春,九州地区最先开始春种的时候,我才考虑到军势已经休养生息差不多了,开始着手准备对肥后开始进行部署渗透。

思来想去我入主肥后的借口或者说大义,自然是肥后已经同样落寞了的名门:菊池氏。

菊池氏源于住在肥后国菊池郡的大宰少监藤原则隆。关于则隆的出身,一直被认为是藤原隆家的子嗣政则的后代。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政则原来就是“刀伊入寇”时期帮助太宰权出师藤原隆家,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大宰府官藤原藏规。

也就是说,大化时期的鞠智城或其所属的菊池军团得势,虽然身为菊池郡司,一族也多为大宰府的府官。不久称藤原姓,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的前半叶,作为太宰府有力的府官活跃。据此可知,菊池氏是古代鞠智族的后裔,不知何时与藤原氏有了渊源,便称其为藤原姓。

最初,菊池氏的根据地在菊池郡菊池村深川,后来在武政时期搬到了隈府城。源平之争乱期,肥后权守隆直举兵反抗平家,但被平家大军所攻。

承久之变(1222)中,支持后鸟羽上皇方与镰仓幕府军作战,一度被迫雌伏。之后,文永十一年(1274)蒙古来袭之际,武房率领弟弟赤星三郎有隆、菊池八郎康成等人出征,立下大功。弘安四年(1281)蒙古再度来袭,菊池武房再度出征博多。

菊池一族在这两役中的表现,因竹崎季长的《蒙古来袭绘词》而闻名。在这两役中,季长和有隆得到了恩赏,但武房只得到了朝廷赐予的甲胄,并没有得到幕府的行赏,这引起了幕府的不满,开始倾向于反北条。

元弘之乱时,武房的孙子武时奉后醍醐天皇皇子护良亲王的令旨,攻打阿苏神社大宫司阿苏惟直和镇西深题北条英时于博多,但因少弐、大友氏的叛变而败亡。据说当时武时召来嫡子武重,劝他重振菊池家,然后返回肥后。之后,受到讨伐军的攻击,与阿苏惟直一起潜伏在日向鞍冈山。

不久,足利高氏转向后醍醐天皇,攻陷六波罗探题,少弐、大友氏等讨伐镇西探题北条英时,镰仓幕府灭亡。此时,菊池武重因先前的伤痛尚未痊愈,无法参战。

建武中兴后,武重与弟弟武村、武吉等进京,成为后醍醐天皇的近侍,被任命为肥后守,成为建武新政武者所的成员之一。建武二年(1335),足利尊氏背叛新政,武重加入新田义贞为大将的讨伐军东下,但讨伐军在箱根竹下之战中战败逃回京都。尊氏追着败走的新政军进入京都,不久在北畠显家、新田义贞、楠木正成等人的反击中败北,逃往九州。

少贰赖尚在赤间关迎接了足利尊氏,并带领尊氏一行参观了宗像神社。

留守惣领武重的弟弟武敏与阿苏惟直一同率兵攻打太宰府,讨伐有智山城少弐贞经,占领博多。武敏率兵北上,在多多良滨布阵。武敏率领的宫方军有阿苏惟直、惟成兄弟、秋月种道、松浦党等人加入,兵力压倒尊氏势力。

激战朝宫方有利的方向展开,但突然刮起北风,朝宫方吹去。战局突然对宫方不利,松浦党转而支持尊氏,菊池氏等人溃不成军。菊池武敏率领少量兵力撤退,但阿苏惟直、惟成兄弟、秋月种道等人全部战死。

通过这次胜利,尊氏扭转了颓势,平定九州,留下一色范氏为镇西管领(九州探题),再次以京都为目标进发。尊氏军在摄津凑川讨伐楠木正成及其一族,使新田义贞败走,压制了京都。后醍醐天皇投奔吉野建立南朝,尊氏建立北朝成立足利幕府。于是,此后南北朝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动乱。在此期间,武重被囚禁,建武三年(1336)逃出足利军的包围,回到菊池。

由于武重的回国,九州的宫方再次活跃起来,第二年建武四年,武重在寺尾野城起兵。对此,阿苏惟澄响应,丰后的大友贞顺、筑后的黑木、河崎氏等也起兵。之前武敏屡次起兵,结果都没有成功,这是因为武敏是庶子,在家族和宫方诸氏面前缺乏分量。另一方面,武重既是菊池的惣领,又被任命为肥后守,可以说自然具备了作为宫方统帅的大义。

九州探题一色范氏注视着武重的行动,亲自率兵进攻肥后。武重与惟澄联合,将其迎回益城郡犬冢原,讨伐范氏之弟赖行等武家部将,取得胜利。接着向竹迫进攻邻接的合志幸隆,幸隆得到武家的援助,战况不利。

另一方面,尊氏让少弐赖尚回到九州支援范氏,延元三年(1338),武家方攻打武重。与此相对,武重进攻筑后,三月战于石垣山,十月再次进攻筑后,此后消息不明。大概是在这个时候生病,在延元三年年底去世的。

武重的弟弟继承了家业,由武敏监护。武敏去世后,木野武茂似乎担任监护,但兴国五年(1344)正月之后,在史料上看不到武士武茂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武光。

惣领武士受到武家方面的压迫,无法统率一族,似乎没有作为惣领的自信,想从兄弟一族中选任“灵巧的人物”而放弃了统治权。这与惣领制的崩溃是相通的,作为九州宫方中心的菊池一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这里登场的是丰田十郎武光,武光是武重、武敏等人的弟弟,相当于武士之兄。建武时期就住在益城的丰田庄,名叫丰田十郎。兴国四年(1343)在阿苏(惠良)惟澄的协助下,在田口城与河尻幸俊及道歉磨势力作战并大破,在菊池一门崭露头角。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以庶子之身,继承武士之位,成为菊池氏的长子。

兴国五年,武光夺回了合志幸隆占据的菊池本城,正平三年(1348),迎接征西将军宫怀良亲王到肥后本城,进军筑后,趁着足利、一色、少弐氏等武家的内讧,在九州兴风作浪。

不久,幕府内部足利尊氏与弟弟直义对立,产生了观应之乱。与此相关,直义的养子直冬进入九州,九州在武家方和宫方对立的基础上,直冬成为第三势力。与探题一色范氏不相容的少弐赖尚支援直冬,直冬的势力骤然扩大。范氏向幕府寻求支援,但由于直义方占优势,幕府不仅没有派出援军,还任命直冬为九州探题。穷途潦倒的范氏与宫方联合,从东西两面夹击太宰府的直冬。然而,这股混乱随着直义的失败,正平七年直义在镰仓被杀而结束。失去靠山的直冬声望一落千丈,直冬逃往中国。

阅读战国藤原幕府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