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无奈爆富》
无奈爆富

22招工的那些事儿11

酒喝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知无不言了。

有的人喝酒,越喝越清醒。说的话,也越来越有哲理了。

有的人喝酒,就是敢于面对人生,直来直去。把平时拐弯抹角说的话,喝了酒以后,就如竹筒倒豆子,劈了啪啦,直来直去的说出来了。所以有人说酒后吐真言。一方面说喝了酒,不会说瞎话。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喝了酒就会,把平常不敢说的话,三杯酒下肚,什么话都可以说了。这就叫做酒壮怂人胆。

还有人喝酒,不是为了纯喝酒,而是为了更便于沟通。在酒桌上,当酒喝到一定份儿上的时候,两个人之间,心灵的鸿沟就被填平了。酒就成了相互之间沟通的桥梁。你以为他说的是酒话,实际上这些都是肺腑之言。老杜,今天就是这个目的。

如果在平常,一个是领导,一个是下属。更何况大明是一个大学毕业才一年的,大学生领导呢?老杜清楚的知道,像大明这样的人,正处在人生的巅峰。时来运转,突然间的被领导发现,提拔重用。再加上他们刚刚步入社会,还不知道人性的险恶。也不知道周围环境给他们预备了多少的大坑。现在是大权在握,知识在胸,那么就可以目空一切了。不仅是因为他们有些骄傲,而且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和这个社会真正的接轨。连这个社会具体是什么状况都不了解。这个时候你如果直接批评他,或者是指出他的缺点。可以预料的结果就是两个人之间产生隔阂。不但达不到让他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效果,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就崩溃了。不仅得罪了人,而且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老杜是一个聪明的人,不会做这样的傻事儿,所以今天就借着喝酒来坐一坐这个年轻人的工作。

大明一参加工作,就到了这个果园儿,本身就是一个半封闭的环境。接触的人,也都是果园里的工人。所以根本谈不上对社会的进一步认识,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社会认识有帮助呢?大学生的优越感,和工人们的疏离感,都成了她对这个社会一知半解的客观存在。

老杜对大明的处境感同身受,自己也有过相似的经历。老杜曾经在部队生活,是后来转业到地方的。地方的环境和部队里的环境,有着千差万别。相对的,在部队上下来的人,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也是不能够融入周围的。社会上的状况和一些不良的风气,根本就没有察觉。一颗火热的心,跟谁都不设防。避免不了的,就被那些油嘴滑舌的人给推进了深渊。让自己走一段人生的弯路,甚至是跌入人生的低谷。

大学更是一种半封闭的社会。虽然好像在这社会上存在,其实是游离在现实社会的一个小世界。人们的思维方法和人们的存在状态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诀窍都完全不同。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踌躇满志,走入社会。用不了多长时间,社会多多少少都会给他们,极其深刻的教训。老杜虽然不是大学毕业的,从部队转业下来的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只不过老杜他们这样的退伍军人,更加容易接地气,更加容易融入到这个社会。

大学生单纯的思想状态和理想的前途追求,都决定了他们比较幼稚。虽然有些学生有社会实践的基础。但是实实在在融入在这个社会里和在学校的状态,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最初融入社会的时候,都会走一些弯路。现在的这种状态,老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所以今天就借着老梁的事儿,把他约出来,借着喝一顿酒的机会,推心置腹的谈谈心。

正因为老杜转业以后磕磕碰碰,看到了大明现在也是当初自己刚刚进入社会的那种状态。而且他组建新的公司,牵扯到自己今后的工作。不仅是为了为大明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为了公司能够顺利的发展。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没有对社会的清醒认识,还谈什么闯市场,还谈什么做体制改革的试点呢?想一想,都知道这个结果。老杜,这样有社会经验而老谋深算的人,怎么会让这个结果出来而不做预防呢?

老杜说的话,很直率,也很不留情面。话说轻了,大明听不进去,说重了,又怕大明一时接受不了,拿捏分寸必须到位,所以才采取这种酒桌子上谈心的办法。另一方面,大明面临的局势也确实是很严峻的。如果不能够触及他的心灵,很难把他从自己睡梦中唤醒。正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听这样的忠言逆耳。心里肯定是不舒服,但是如果一巴掌能把他拍醒了,也算是值得了。

金雅丽看见大明一直愣在那里,深深的思索。心里既心疼,又觉得很有希望。只有他能够听进去老杜的这番肺腑之言,才能够让他直面自己的人生。才能够在这严峻的形势下,拨开云雾,闯出一条新路。

金雅丽怕他一时转不过弯儿来,就拿自己的经历举例子。金雅丽涨红着脸,用婉转的语气说,“大明,你知道不知道,老杜是作为我们的前辈看着你着急,才说这些话的。他对你的情况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我对你的情况,相对的要了解一些。你说你已经在果园儿工作了将近两年。为什么大家还都不接受你呢?就是因为你和大家心里有一段距离。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夏天,和他们一起给果树打药。春天和他们一起疏花,疏果。到了秋天,和他们一起采收。你想一想,一个装满苹果的果筐要四五十斤,我一个姑娘也要同他们一样,扛来扛去,装车,卸车。到了冬天,就更受罪了。无论是北风怎么呼啸,我单薄的身体也要挂在树梢上,和他们一起修剪。这些事情,你在果园工作,全都知道。我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却和他们天天在一起。所以老师傅们对我既心疼,又赞扬。你说他们还能和我有隔阂吗?”

大明深有感触的点点头说,“我知道,你和老杜都是为了我好。但是在你们说这件事儿以前,我只觉得我是一个倒霉蛋儿。大学毕业了以后,就和工人们一起做最基层的活儿。虽然都是一些技术活儿,也放不下架子。没有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能偷懒的就偷懒儿,能不去的就不去。以自己是个技术员为借口,经常逃避卖力气的活儿。所以老职工们确实对我有点儿看不惯。也不可能掏心掏肺的跟我说什么了。对我最看不惯的就是大嘴刘这个场长。”

金雅丽用她的小手,抓住了大明那双大手,紧紧的握了一下,然后对他说,“从你对大嘴刘的评价,我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真的是缺乏社会经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嘴刘对你就是惺惺相惜。你是一个从农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又是学果树的,正是果园需要的技术人才。原来都是他一个人在做这些技术的工作,你来了以后,给他分担了很多。你别看他当着你的面批评你,但是背着你的时候,在职工面前,经常说你的好话。这样一个直来直去的好领导,对你倍加爱护。但是你从来都不知道珍惜。你觉得你很倒霉吗?我倒觉得,你真的很幸运。如果没有大嘴刘,你可能就真的倒霉了。”

金雅丽这些话,完全颠覆了大明对大嘴刘的认识。但是细想一想,金雅丽说的完全都是实话。怎么自己原来就没有知道呢?主要还是自己拿自己端着看不得架子,围成立一个知识分子的台子,再加上城里人的傲慢,根本就不能够和职工打成一片了。这也就是大嘴刘最看不起自己的地方,也是经常遭到大嘴刘批评。大嘴刘直来直去性格,固然有他方式方法的问题。自己在思想意识上有问题才是根本原因。

想到这里,大明使劲地握了握金雅丽的手,有点儿相见恨晚的说,“金雅丽呀,如果你早一点儿结束代培,回到果园儿多好哇!如果我能够早一点儿认识你,早一点儿听到这些话,我就早一点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些金玉良言,从来都没有人跟我说过。反过来说,就是人家跟我说了,我也不相信。我们两个人年龄差不多,都在果园里工作。年轻人之间,是很容易沟通的。

即使那些老职工和我说这些,在我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之前,也很难相信。我总觉得心里和他们隔着一层什么,具体是什么呢?我也不清楚。今天你说了,我真的想明白了,是自己的身份在作怪。以前困扰我的问题,今天终于找到答案了。和广大职工没有在同一个视角看问题,又怎么能够打成一片呢。自己本身思想上有问题,又怎么能够取得别人的理解呢?对广大职工没有拿出一颗真心,又怎么可能换来别人的肺腑之言呢?”

老杜,看见大明能够这样认识问题,从心里高兴。他更高兴的是,今天这一顿酒没白喝。转过头来对大明说,“大明,既然已经认识到了问题,就是进步的开始。今天请你喝酒,没有别的意思,既不是为老梁拉关系,也不是为了梁燕的工作安排。就是借这个机会,跟你沟通一下。如果你还是抱着老黄历,我们大家真的要离你而去了。现在你既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你就应该认识这个社会,认识你的周围环境,重新定位你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够带领我们大家闯出一条新路来,才能够应付这个社会,才能够闯市场。”

老梁对自己的女儿梁燕说,“听见了吧?其实你们刚开始插队的时候,和农民朋友也是这种关系。你们都以为自己是知识青年和农村的老百姓。就不能够平起平坐的想问题,看问题了。你们身体在农村,思想还在城里,所以看问题,考虑问题不在一条线上。也就避免不了的,和老乡发生了严重的思想意识上的冲突。”

梁燕儿对他的爸爸说,“杨经理的问题,比我们轻多了。他只不过是还带着大学生的幼稚和单纯。和果园的职工们,没有根本的冲突。而我们那个时候,从城里刚到农村的时候,对,那个环境根本就适应不了。一方面是体力受不了,另一方面是卫生受不了。还有一方面,就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完全的不一样。我们和他们融入到一起的过程,时间很长。毕竟还是融入到一起了,因为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的问题,就有了共同对语言。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脚踏实地的在农村生活。他们也是那个时候,才从心里接受我们。一个人环境转变了,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意识。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懂了。”

老梁感慨的说,“其实在那个广阔的天地,进行一番再教育,也确实是必要的。虽然或多或少的在人生道路上都有所流失,但是这一段人生的经历,会支撑你的一辈子。会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梁艳也感慨的说,“当然是人生的财富啦,如果没有那段的坎坷,现在待业这么长的时间,精神早就崩溃了。即使是现在再苦,也没有刚到农村的那个时候苦。城里的条件再差,也比农村好多了。有了这样一种对比,在城里有多少苦都能够忍受。待业的日子虽然不好过,但也比远离自己的家庭到异地他乡,到农村好的多。不仅生活条件好,主要是精神状态好,有什么事儿,还可以就近和自己的父母说。心里能够得到抚慰。但是这种待业的状态,还是尽早的结束吧。”

老杜问大明,“你是要做生意吗?你是要带领的公司闯出一条新路来吗?如果你的初心不改,我劝你要虚下心来,好好的向这个社会请教。像人家有经验的人请教。我今天为什么请老梁来呢?就是我觉得你应该拜老梁为师。他是60年代初被招工进入煤矿的。从一个井底下的煤矿工人,一步一步走到了后勤副处长这个位置。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认清自己的位置,逢人矮三分。对他人有求必应,自己尽量的不求人。

经过几十年的打拼,他在我们周围已经编织了一个巨大的人脉关系网。一个农村的小子,背井离乡,来做煤矿工人。没有被沉重的工作压垮,而且能够一步一步的从井下走上了。由工人身份变成干部身份。现在管理着一大片的生意。就连矿上的领导,都从内心佩服他。你要真想尽快的这个认识这个社会和你周围的环境。老梁的精神,你应该学。老梁的人脉关系,你可以利用。老梁为人处事的方式,更是你要学习的。”

老梁被老杜说的有点儿不好意思了。笑着说,“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啊。我就是一个农村傻小子出身,误打误撞,走到了今天。咱们本来以前就没有什么身份。当然是见人矮三分啦。更何况我管的事情,求人的多,做主的少。还有商店是开门做生意的,谁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呢?人家杨经理是大学毕业生。和我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可千万别跟我学。我就是一个万金油,没有专业,没有专长。领导让干什么,就尽心竭力的干什么。”

老杜纠正说,“老梁,你有什么可谦虚的?虽然昨天大明和你闹了点儿误会。现在咱们不都是已经说开了吗?你管理的商店。别人进不来的商品,你可以进来。别人的价格可以很高,你却很实惠的进来。这不就是做买卖的水平吗?这不就是关系在起作用吗?你可要实话实说,把你肚子里的真货掏出来,让我们的小杨经理尽快的进步起来。我们招收的大批待业青年,还指望着他呢。他可是我们的领路人。你也不想让你的女儿工作几年以后,公司就倒闭了吧。你可千万不要再假谦虚了。你这一套可以和别人玩儿,在我面前可别玩儿。我们两个人,都是几十年的朋友了。当着真人,不能够说假话。这也是对年轻人负责。难道我们这把年纪就没有什么责任了吗?”

大明诚心诚意的说,“梁叔叔,我今天真的是正确的认识自己了,我也知道我身上毛病在哪里了。你难道真的不愿意收我做徒弟吗?我既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我们那大批待业青年的兄弟姐妹们呐。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去做这个公司想都很可怕。我也想多学点儿做生意,做买卖的本事,带着他们走出困境,创造辉煌。我要向您学的地方多了。还希望您不吝赐教呀!”

金雅丽也凑热闹说,“梁叔叔,我们这些年轻人身上肯定有很多毛病。应该批评就批评,该教育就教育。除了大名以外,我也愿意拜您为师,因为我们将来在一起要运营这个公司。我们这些人既没有做生意的头脑,也没有做买卖的经验。你可不能保守吧?即使是为了保住您女儿的工作不再受冲击。你也应该真心实意的教我们呀。”

老杜笑呵呵的说,“老梁你看看年轻人,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倒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呀?”

老梁被大明和金雅丽的真心打动了,心情也有点儿激动,所以说起话来有些颤音儿,一字一顿的说,“我这种人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出来以后做煤矿工人,好不容易混到一个位置,又是为别人服务的。大家看着我点头哈哟,逢人便笑。但是我知道,好多人都看不起我们这些做买卖的人。虽然我们是为了公家做买卖。既然你们真心想学,我有什么可保守的呢?但是你们做不了我这种低姿态。那是因为我心里从来就没有给自己的地位过高过。我一直都在仰视别人。我求的人我要仰视,我服务的人我要仰视。领导,我更要仰视。所以你们是根本学不来的。”

虽然老梁给自己的定位很低,但是他所得出的结论却是拒绝。两个年轻人听懂了老梁的意思。但是不好表达什么。这一下,老杜就有点儿急了。

老杜直率的说,“老梁,今天我们几个人在一起,也算是一种缘分了。虽然昨天晚上你受了点儿窝囊气,这场误会也算过去了。刚才我们和大明,金雅丽的聊天儿,你也听到了。这些年轻人身上有毛病,思想意识上有毛病。对,这个社会认识有偏差。但是他们带领的是上千号待业青年。这个企业要想做起来很不容易,带病上岗是最大的忌讳。用他们原来的思想方法来认识问题,处理问题,肯定会栽大跟头的。领头的人出现了错误,我们这艘航船能够不迷失方向吗?这两个孩子都算是领头人,你就好了,他们间接的也就保住了你女儿的工作。为人为己,你还有什么顾虑呢?咱们都是实在人,可别用社会上那种弯弯儿啊,直来直去,你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阅读无奈爆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