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宋登仕郎》
大宋登仕郎

第24章三王叔

第二日早,魏羽依然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吃了早饭后,施施然上街,准备逛逛,然后再去看看金水河院子的情况。

路过曹门大街,正好走在曾家瓦舍门口。

曹门大街这一个“瓦舍”,算是东京城里很大的一座了,瓦舍里玩闹的项目很多,都有杂货零卖及酒食之处,还有相扑、影戏、杂剧、傀儡、唱赚、踢弄、背商谜、学乡谈等表演。

由于靠近大内,许多士人为了东京扬名,求得上官青眼有加,也往往在这里填词作赋,再加上下值的官员和宿卫也经常在这里玩耍,热闹非凡。魏羽捏着一葫芦米酒当做后世的奶茶,边喝边逛,到处看看热闹。

突然,前面一阵喧闹,人群变得拥挤起来。但见前头一个杂货铺门口,两三个契丹商贩大声嚷嚷,其中一个说的是汉话。那汉子身材高壮,肩上就一皮毛坎肩,胸口刺青赫然是个凶猛的狼头,更是显得英武。

只听那汉子道:“我本以为中原之地,物华天宝,受圣人教诲,不想在汉人天子脚下,却也如此奸商!”

看来是做买卖吃了亏,魏羽心道,然后喝一口米酒继续围观。

和契丹商贩对阵的是杂货铺老板和几个小厮,老板生的瘦弱却也凌然不惧:“你等蛮子,将我家上好瓷器打破,自当赔钱。你自己看看下面印签,官窑秘色瓷,收你些许银两,你还叫冤屈,我家侄儿是巡城司小校,你信不信我让他将你拿下,能奈我何?”

秘色瓷?魏羽不用看,撇撇嘴,这玩意儿唐朝的,连宫中都难得几件,一杂货铺摆秘色瓷来卖,果然奸商。不过看破不说破,总不成帮契丹人。

人群一阵七嘴八舌,大抵都是要契丹汉子赔钱,一群闲汉看热闹不嫌事大,都开始起哄起来。几个契丹商贩情急之中和闲汉们骂了起来。领头的汉子更是抽出腰刀,疾言厉色的吼道:“谁想讹我,问问我手中宝刀。”围观闲汉被他气势所慑,竟不敢言语。

旁边巡城司士兵一边有人动刀,手持长矛,围了过来。领头小校手抖铁链,正要拿人。

契丹汉子怒极反笑“南朝不公,来来,你们将我拿下,我家皇帝自会帮我报仇雪恨。”眼看着从一般商贩口角上升到汉人和契丹的矛盾,对方更是搬出辽国皇帝来,宋辽虽有摩擦,但现在还不是敌国,为首巡城司小校觉得事情开始棘手起来。

人群中众人窃窃私语,看小校怎么处理这起案子。

喝了一口酒,魏羽略一思索,说道:“你家皇帝?可是常年卧病的那位辽国皇帝耶律贤。现在朝政尽处于萧后之手,你还说你家皇帝作甚?等今年年关,你契丹八部,到底是姓耶律还是姓萧,都是未知之数。”

人群中无人说话,更是显得魏羽的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话音未落,契丹汉子的气势已经泄了,不再言语。

巡城士兵把契丹商贩和杂货铺老板都带走,众人觉得无趣,四下散去。人群中,一个剑眉星目的少年郎深深的看了魏羽一眼,在左右的扈从下,慢慢离开。

正当魏羽瓦子口嗨的时候,散朝后的垂拱殿,依然有几个大臣围在赵匡胤龙案旁,讨论出兵北伐事宜。

赵匡胤靠在榻上,看着自己的心腹重臣互相议论,争辩。

“臣以为,伐北汉之事,准备应当越充分越好。”开口的是同平章事赵普。“北汉国力弱小,除了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之外,更无一将可用,但是我朝必须考虑契丹可能的反应。所以,必须两路大军,一路大军主力直指太原,另一路大军出澶州,虚攻幽云。契丹忌惮幽云战事,就算出兵帮助北汉,也不会精锐全出。攻打幽云一军,三十万人,号称六十万。攻北汉一军,二十万,号称五十万。只是大军一出,钱粮军资,必然惊人。”

赵匡胤听赵普说完:“宰相所虑极是,此事三司应当有奏报上来。晋王,朕听听你的想法。”

说完,看向了坐在赵普对面,没有说话的赵光义。

赵光义正在心里天人交战,北伐之事,皇帝已经很早提出,前不久早朝又提了一次,中书门下,三司,枢密院实际上已经在做一些前期准备了。加上大宋开国后,军队在平定了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的叛乱后,按照赵普计划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方针,展开一系列灭国之战。

乾德元年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率军,攻占江陵,高继冲降,灭亡荆南。

乾德三年,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突破剑门险要,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

开宝四年,潭州防御使潘美率领宋军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主力军队,攻陷兴王府,南汉灭亡。

开宝八年,宣徽南院使曹彬指挥宋军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在西路王明军和东路吴越军配合下,全歼南唐援军,于十一月攻破江宁,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赵光义也是武将,这些战事都耳熟能详,每灭一国,皇兄的声望就高一分,如果再灭北汉,整个天下便只有宋辽两国。到时候,就算自己有宏图大志,坐上了那个位置,但是皇兄威望在前,自己怎么让天下人信服?

赵光义正在怔怔的出神,皇上冷不丁的一个问题,把晋王从思考中拉了回来。

定一定神,赵光义道:“去年平定南唐,禁军将士整年作战,难免疲惫,如果今年发动北伐,恐怕军心不稳;再加上,灭南唐之时,朝中户部已经十分吃紧,而北伐北汉,背后还有契丹,户部能否支持?”

赵匡胤心里嘿嘿一想,你还是想把灭北汉之功写在自己头上罢。但是脸上没有表露出来,道:“晋王所说,也有几分道理,曹爱卿,你怎么看。”

枢密使曹彬向皇帝晋王各施一礼,道:“去年臣和潘院使奉诏平灭南唐,为求得稳妥,也为减轻国朝负担,采取的是轮战之策,除秦淮河之战和江宁之战外,其余时候,处于攻击的始终只有大军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修整操练屯田,南唐迫于攻势,不得不举国防御,所以才在大战之时,大宋士卒兵精粮足,奋勇争先。故北伐北汉,臣以为可以采取这个办法。”

曹彬就是曹彬,大臣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滑不留手,没有一句话反对晋王,但是他看出来皇帝北伐的决心,句句话都在说,军队休息够了,军队没有问题。

晋王面色微微有些难看:“曹枢密言之有理,不过,数十万大军开拔,人吃马嚼,国朝负担很重啊,皇上明察。”

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三王叔,胆子太小了。”

众人顺着声音,齐齐看向殿外。

【作者题外话】:在登基之前,赵匡义是不叫赵光义的,登基后为避讳太祖的名字才改为赵光义,但是为了便于分辨,文中都用的是赵光义,特此解释下嘿嘿嘿嘿

阅读大宋登仕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