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宋登仕郎》
大宋登仕郎

第62章有功者赏

轻轻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平地波澜。

除了赵匡胤、刘进贤以及本来就一直发呆的魏羽之外。大宋宗室,文武高官,全都呆若木鸡。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赵普、卢多逊,不过两位大佬认为,这是皇上认儿子,这玩意儿应该是皇上家事,又不是我赵普卢多逊多了一个儿子,所以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两位紫袍大佬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半晌过后,赵廷美见一众人等都不说话,硬着头皮道询问道:“皇上,刘进贤所言,是否真有其事?”

赵匡胤正色道:“此事难道还有假。刘进贤你继续说下去。从头开始说。”

刘进贤腹诽了一句“从头开始,哪儿是头。”想了一想道:“不知各位王爷,相公,可还记得大宋立国之初,皇上曾经要皇城司去京口丹徒寻人?”

魏羽一听,这不是老刘这厮当时问自己的话吗?

赵普等人都是朝中老人,而且当日寻人之事也不算十分隐秘,所以,听刘进贤这样一说,回忆起来确有其事。赵廷美等人那时候年纪不大,倒没有什么印象,但是一看老臣们的神色,便知道此事不是虚言。

刘进贤看了众人神色,继续道:“当日皇城司便是要去寻一个叫做赵京娘的女子”因为涉及名讳,刘进贤朝着赵匡胤拱拱手。

“赵京娘?皇上,是否是她?”赵普望向赵匡胤,出言问道。

赵匡胤点点头:“是她。”

两君臣打哑谜,旁边众人有点懵。但是赵普有了确切答案后,神色明显放松下来。

赵普心中已经记起了当年之事:

赵匡胤做殿前都点检之时,和后来的王皇后成婚,那个时候赵匡胤和石守信、慕容延钊、赵普等人还是结义兄弟,关系很好。

一次在酒后,赵匡胤就拉着赵普说了年轻时才从军不久,遇上了赵京娘的事情,由于当时脸皮薄担心别人闲话,所以拒绝了京娘的示爱,后悔莫及。

后来赵匡胤在当上前朝殿前都点检的时候,回去京口丹徒找过赵京娘,还在那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再往后就是京娘知道了王皇后的事情,怕耽搁赵匡胤前程,于是避而不见。

因为此事,赵匡胤在赵普面前醉酒都醉过好几次,每次醉酒,都念念不忘赵京娘。既然今日提到赵京娘,那么这个皇子的由来,至少出身是没有什么大的疑问的。

刘进贤等了一等,继续道:“当日皇城司得报,有良家子上报有人弑君,所以咱家就亲自去看了看,再往后,就发现了公子家中,还有皇上当年盘龙棍一端的铜箍。铜箍上还有皇上名讳。那是皇上当时留给赵京娘的信物。”

年级最轻的赵德芳疑惑的问道:“父皇名讳?天下人都知道父皇名讳啊。”

刘进贤对赵德芳微微一笑,道:“回太保的话,铜箍上名讳,是当年皇上用过、但是极少有人知道的名讳。”

赵廷美和赵德昭闻言,对视了一眼。

魏羽这才想起来,刘进贤看到那个铜箍的时候,表情为什么那么精彩了?当时不觉得,现在越想越是奇怪。

刘进贤继续道:“再后来,咱家和公子交谈的时候,公子还知道皇上的一些隐秘之事,这也是外人绝不可能知道的,这一点皇上也确认过了。”

赵匡胤插了一句道:“此事已经过去很久,世上也只有朕和京娘知道。”

赵普等人迷惑不解,赵匡胤说:“朕的左后背有一处箭伤,乃是当年护送京娘的时候中的山匪一箭,中箭后,朕在京娘家养伤直到痊愈,所以就算是四弟,则平,你们都不知道。”

众人恍然大悟,对魏羽的皇子身份,基本上打消了疑虑。

赵廷美想了一想,道:“皇上,今日两件事情,第一皇上挫败谋逆奸党,在平叛中的官员士卒理应有功则赏,谋逆之人有罪就罚;第二皇上寻得皇子,可喜可贺,谱牒这边,如何安排?这两件事情,请皇上示下。”

福宁殿中,赵匡胤由于软筋散的药效逐渐散去,说话声也更加有力:“赵光义谋逆,本人处置刚才朕已经示下。

其余王继恩,程德玄与禁军将领,待皇城司,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四司会审后,昭告天下,按律处斩。

彻查后有关联的官员,也交付有司,按律处刑。

至于参与禁军士卒,因属受将领蒙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所部禁军,每人由军法司处以鞭刑,以儆效尤。”

“至于有功,首功应该是魏羽。”赵匡胤指了指。

一众大臣宗室才知道这绿衣皇子的姓名,只是心中犯嘀咕,为什么不是姓赵?

魏羽揭发有功,在朕中了软筋散后,更是及时赶到,制服了逆党,功劳最大。不过还有皇子进入宗族谱牒之事,此事体大,所以,魏羽之功后面再序。

次功是皇城司刘进贤,刘进贤为朕寻得皇子,一大功也;统领皇城司,平定弑君之事,也是一大功也。

今日刘进贤平叛有功,六品皇城司都知,擢升为五品马步军都指挥使衔,依旧掌管皇城司;寻得皇子有功,赐爵上轻车都尉,准子侄辈恩荫两人。

五品都指挥使,使得刘进贤在职衔上超越了皇城司另一个都知两级,完全掌握了皇城司,另外指挥使的头衔,甚至在以后北伐之时,可以以军职参加北伐,取得军功;

上轻车都尉是四平文官才有可能得到的待遇,就爵位上看,刘进贤在四品里面已经属于前列了;

再加上恩荫子弟,虽然老刘是内侍,但是有恩荫的话,就可以在宗族内,认养子弟,以后拜在膝下,生时颐养天年,死后岁岁祭祀,香火不绝。这厮对内侍极大的肯定。

刘进贤欣喜过望,连忙拜倒:“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心情大好,调侃道:“你这么慌着谢恩,是怕朕收回成命吗?”刘进贤一愣。一些大臣倒是轻轻笑了起来。

赵匡胤顿了一顿,继续道:“除魏羽刘进贤之外,禁军各将领,在平乱中有功者,朕皆不吝赏赐。”

阅读大宋登仕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