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宋登仕郎》
大宋登仕郎

第218章手撕铁板

一众佐官看到吴文站起身来,眼光也跟随着吴文的动作。

看着众位官员希冀的眼神,吴文微微笑着,说道:“这所谓积极商户,监国和赵相给出了三个标准,达到三个标准的便可以申请积极商户了。”

一名主薄忍不住道:“使相,愿闻其详。”

吴文道:“第一,商户必须是守纪守法的良善人家。”

“这个容易,想来我们江南路的商户大多数都是良善人家。”以为推官听到第一条,觉得标准不要太宽松,出言说道。

“监国应该是以孝道和礼仪治国,所以有这样的说法,皇上监国温良仁厚可见一斑。”另一位主薄出言附和道。

吴文说完第一条后,听到有属官在下面议论,也不打断,心中想着,这一条的妙处岂是你等看的出来的,良善人家,这一条的操作尺度太大,为富不仁、与民争利、里通外国、囤积居奇等都可以说一个你不是良善人家,这简简单单的一条是整个征收商税和确定积极商户的保底条件,到时候,也是中枢和地方各路用来调节的最有力手段。

少顷,吴文继续说道:“第二,商户必须按照国朝制定的标准按时足额的缴纳商税,如果商税都不缴纳,肯定算不上积极商户。”

下面一群官员再跟着附和:“这是自然,理应如此。”

吴文补充道:“当下的商税标准以开宝八年商税标准征收,不过一旦使用了驿站和加入市舶司后,商税收入必然有增加,增加的商税税额,后续再慢慢公布,相信中枢会制定一个合理的税则出来。”

听到说税收要上涨,一些属官开始心中计算,不过总的来说,开宝八年的税收确实不多,皇上开国以来,以藏富于民的国策治国,商贾积累千金,所以如果只正常增税,还是可以接受,毕竟还有海外贸易可以赚钱,再加上还有子弟参与科举的巨大福利在。

吴文顿了一顿,说道:“第三,监国和赵相责成本官清理江南各路户籍名册,要成为积极商户的商贾,三代以内血亲,不得有拖欠各种国朝税收的现象。”

此话一出,一众官员,面面相觑。

要知道这一群官员自己家里血亲,经商的有,买田置地收地租成为田主的也有,而且这一次江南路田租一直收不上来和这些田主也脱不了关系。

现在虽然监国和中枢给了一个很大的诱饵,但是,这条件确实也不是一般的苛刻,商人逐利,逐利的岂止是商人,田主、官僚个个如此。

所以,听说以后加税,毕竟还没有加上去,还不是特别在意。但是这田租,可是实打实的要收钱了。

白花花的银子,谁想交出去。

吴文看到官员们的表情,早就猜到是这样一个结局。

不过自己逐条思量过监国公文,吴文有信心在这一群看起来铁板一块的官商地主的同盟铁板里面,撕开一个缺口。

想到此,吴文笑道:“议事就到此为止,诸位同僚,此事还需得诸位宣传一下,本官等各位的好消息。”

竟然是不给一众呆若木鸡的官员发言的机会,直接下了逐客令。

属官们三三两两的从吴文的节度使衙门出来,大多数人沉默不语。

兹事体大,还需要家族里面慢慢商议。

几个时辰后,江南西路治所所在的豫章城内,城东的一个大宅院中,灯火通明。

一名身穿绿袍官服的中年人正在说话,此人赫然是今天在节度使衙门议事的推官之一,姓李单名一个旭。

堂中所坐,都是李旭家族各房的管事人。

正堂之上的老者,是李旭的大伯,年过六旬,须发皆白,精神倒还矍铄,是这个李家的族长。

从族长以下,依次而坐的是二房李旭父亲,三房李旭三叔,最下是四叔的一房。

“使相说了可以使用驿站,可以有子弟一二名参与科考的机会,还有就是可以在市舶司报备,准许与官府一起,参与海外贸易。”

家族中除了李旭父亲是考取过秀才功名,没有经商,只是在城外田庄置办了七百多亩土地放租之外,其余几房多少都有城中的铺面。

族长除了在城外有五六百亩田地之外,在城内还有两家酒楼。三房有良田和一家布庄,四房田土不多,经营了三家杂货铺子。

听到李旭说道今日议事内容后,几房的叔伯都很是激动。

不仅生意可以做大,而且子弟还可以参加科考,这可是天大的好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发蒙的幼童都知道的道理。

坐在堂上的族长说道:“贤侄,那使相可说过有什么条件没有?”

都是生意人,心中知晓,所有的利益都是一种交换,既然使相说出这些好处,必然是有条件的。

当下李旭慢慢的把吴文提到的三个标准说了一遍。

四房的长辈都沉默不语,不过李旭的堂弟,三叔的儿子李方说道:“大伯,如果同意的话,我儿子就可以参加科考了,私塾老师说,我儿子聪慧,科考肯定可以斩获功名。”

话音没有落,李旭的亲弟弟李阳便出言反对:“若果同意,二房会每年多交农税,但是生意上的事情,我们并没有什么好处,科考一条对我们更是可有可无。”

李方闻言道:“难道哥哥就忍心看着你侄儿天资被埋没?”

李方也毫不示弱:“难道弟弟就忍心看二房每年多交钱?”

眼见二人针尖对麦芒,族长顿了一顿手中拐杖,呵斥了一句:“为此事争执,成何体统?”

靠着族长的威严制止了争吵后,族长李万通说道:“老夫有几句话,大伙儿思量一下,看看有没有道理。”

看到堂内安静下来,李万通缓缓说道:“江南商户和南唐数十万大军,孰强孰弱?李煜的数十万军队,都被宋国荡平得干干净净,只是凭借商户就想不交税,谈何容易。”

看到二房李阳不服气的眼神,李万通道:“你们肯定有人会想,江南这么多商户,这么多田主,宋军不可能杀光的。这话不假,但是人为财死,使相既然抛出了这些好处,这是阳谋,总有一部分人会心甘情愿的吃下去,然后同时交出商税和田租,到那个时候,江南商户和田主这块铁板就被使相活活撕开了,剩下少数不交的商户田主,你们知道结果,可不要忘了吴使相并非只是文官。”

李万通看着众人,继续说道:“当然我们也不愿意做那个出头鸟,所以此事明日李旭贤侄再去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商户已经交齐了田租,有人先动,我们李家随大流就是。”

顿了一顿,再说道:“不过,当年二弟是因为李旭科考,没有投身商贾,只有田租,确实在这里面没有什么收益,而大房三房四房或多或少都有进项,那我就划定一个数额,除了二房之外,其余三房一起出资,给二房物色一个营生,比如在市舶司的李家生意中,我们其余三房给二房出一个本金,这样的话,我们李家不管在官在商都可以紧密团结。三弟四弟,意下如何。”

坐在下首的三房和四房心中思量,以后家中子弟真心参加科考走仕进之路,李旭这边的人脉还用得上,所以也都先后同意了大房的提议。

既然都说到此处,二房李旭的父亲也同意了族长的话。

这一天夜里,豫章城内数十户大户人家,都秉烛夜谈,灯火通明。

唯有镇宁军节度使吴文,心情大好,哼着小调儿,早早的上床歇息,一觉便到天明。

阅读大宋登仕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