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秦第一功臣》
大秦第一功臣

第一百二十五章 乔迁之喜

咸阳城。

从雍都迁徒而来的老百姓在各自辖区保长、里长的引领下,进入各自的新居。

整个咸阳新都都充斥着密密麻麻的人群……

鸡、鸭、犬、羊、牛、猪等家畜也随主人一道迁进了新居……

各条里巷都堵满了牛车马车,车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行囊、家具……

但是一切都是在有条理有步骤的进行之中,搬迁队伍中不时出现官员及军士在现场输导,所以现场秩序并不混乱……

秦王宫前。

秦孝公、太后、诸公子、公主、大小宫女,宦官来到王宫跟前,无不为眼前的雄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而惊叹。

尤具是诸公子、公主,他们不停地唧唧喳喳——

“哇!你们瞧,这新王宫比雍都王宫整整要大三四信不止呢!”

“呀!你们看那边……半空中横架的拱桥,待会儿一定要上去看看!”

“行了,就你那身材,一上去还不把整个桥给压塌下来才怪呢!”

“好哇!你们几个合起伙来拿人家取笑……我……”

公主们相互追逐,嘻闹不休——甚至有个公主竟然躲到太后身后——

撵上来的胖公主又气又无奈:“奶奶,你看,她们几个欺负我……您也不管……”

太后笑道:“好了,你们这般疯丫头,整个没个体统,哪像大家闺秀啊!叫底下人看着不笑话才怪。”

公主们互相一吐舌,忙敛容:“是,太后……”

太后笑道:“好了,你们一个个天生的顽皮猴性十足,哪能收敛得住。去吧,你们都去好好瞧个够,啊!”

公主们大喜:“谢太后……”

一个公主上前拉住太后:“奶奶,您就跟我们一道去逛逛吧!”

太后一摆手:“哀家不比你们,一个个腿脚利索,爬高上低不在乎,哀家年级大了,这腿脚都生锈了,爬不动了,你们去好了…”

公主们互相望了一眼,齐向太后行礼:“那……孙女们就去逛逛了,等我们回来以后,一定给奶奶讲看到的好玩的新鲜事……”

太后点头:“好好,哀家等你们回来……呵呵……”喃喃自语:“这般鬼丫头……”扭头一看,才发现玉惠公主居然还站在原地不动,不禁纳闷:“儿啊,你为何不随她们一道去逛逛,散散心哪?

玉惠公主:“母亲,孩儿不喜热闹,再则,孩儿觉得,这些建筑虽不乏壮丽,但终归是冷冰冰的无情尤物而已……”

太后点点头,心中明白了八九分:“儿呀,为娘知道你的心思,你是不是心里还在想着那个人呀?”

玉惠公主脸微红,头一低:“孩儿没有……”

太后紧盯着她的脸:“你不用再隐瞒哀家了,哀家明白,你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咳!孩子呀,你怎么就不明白哀家的苦心呀!哀家之所以不允这门婚事,完全是为了你好啊!世人有哪个当娘的不希望自己女儿有个好归宿啊!?又有哪个做父母的忍心把自己的儿女往火坑里送啊?”

玉惠公主不答:“………”

太后拉住女儿的手:“孩子呀,你就别再固执了,听娘的话,不要再想着那个商鞅了,噢?”

玉惠公主还是不吭一声。

太后叹了一口气:“你这孩子,就是个死犟脾气,咳……”无奈地摇摇头,由宫娥搀扶着往台阶上迈步。

正在此时,商鞅从王宫内走出来,上前躬身施礼:“臣商鞅参见大王、太后、公主殿下,臣接驾来迟,望乞恕罪……”

秦孝公一摆手:“爱卿来得正好,寡人正想找你呢,寡人想让爱卿给当个向导呢……”

商鞅:“臣遵命。”

玉惠公主笑吟吟地看着商鞅,脸上竟浮现出一层红晕……

太后觉察到了,大为不悦,她瓮声瓮气地对商鞅道:“好了,哀家这个人喜欢清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静,不喜欢有人在耳根旁唠叨个没完。商君哪,你不用在这儿陪我们了,你该干嘛就干嘛去,啊……”

商鞅心头一凛,虽然不明白太后说此话之个中缘由,但已品味出太后的话里,颇有对自己的不满味道,此时无暇多想,于是长施一揖,道:“臣谨太后懿旨……臣告退。”说罢,转身欲退下——

玉惠公主极为不满母亲做法,她故意大声道:“商君且慢!太后是说她不用向导讲解,可是本宫需要你给我做回向导,本宫喜欢有人讲解。”

太后回头瞪着女儿:“惠儿,你……”

玉惠公主气嘟嘟地往大殿内走去。

商鞅立时进退两难。

秦孝公忙出面打圆场,他笑吟吟地对商鞅道:“爱卿哪,你连日为迁都琐碎事务所缠身,也未得好生休息。寡人实不忍心爱卿如此辛劳,这样,今日你且下去歇息,待改日寡人再命你前来作陪太后,公主。”

商鞅如获大赦:“臣遵旨……臣先行告退……”他长施一揖,退下殿去。

太后见商鞅离去,心头不快稍为减轻了些,她扭头吩咐:“景监……”

景监忙上前施礼:“太后有何谕旨吩咐?”

太后,“你来给哀家当个向导吧……”

景监迟疑道:“回太后话,小臣此前并未到过咸阳新都,故而对此间情况不甚了了,无法给太后做向导……请太后恕罪……”

太后气急,一挥手:“罢了……哀家就不信,死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去!另外再给哀家找个向导来!”

景监应声道;“诺!”匆匆离去。

玉惠公主有些幸灾乐祸,嘟哝道:“好好的现成向导不用,非要把人家撵走,这回可好了吧!刚才还口口声声说自个儿喜欢清静,不要人在耳旁唠叨做向导,这会儿又到处找向导,真不知你都在想些什么?”

太后气得浑身发抖:“你……哀家我就是不要商鞅当向导……”说完,扭头吩咐宫女:“我们走!”

秦孝公忙撵上去:“哎,母后……”

秦孝公停住脚步,来到玉惠公主面前,埋怨道:“妹子,你也真是的,你没看见母后对商驶成见很深吗?你又何必跟她斤斤计较呢?”

玉惠公主噘嘴:“谁叫她那样对人家商鞅的?”

秦孝公苦笑道:“妹子,你若喜欢商鞅,王兄我可以下来慢慢给你想办法,犯得着跟母后她老人家当面顶撞吗?母后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就连王兄我处置朝政,她老人家不也有微词吗?你看王兄我就不像你一样,她老人家说归说,我是做归做,从不当面顶撞她老人家,你就不能学学王兄我吗……”

玉惠公主一听,脸色才由阴转晴:“王兄,我就听你一回,小妹以后我也学王兄样,不跟母后当面顶撞就是……”

秦孝公点头:“哎,这就对了,走,跟我先去哄哄母后,她老人家背不定这会儿正生闷气呢。特会儿你见到她,就先给她赔个不是,以后的事咱们下来再说,好不好?”

玉惠公主一听,嘴又撅起老高:“我不去,明明是她不对嘛,又不是我的错,干嘛要价她赔不是?要去你自己去好了,反正我是不去……”

秦孝公:“妹子,你呀就再别耍小孩脾气了。虽说母后做的是过分了点,但不管怎么说,她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呀,再说呢,她又是咱的娘亲。倘若把她给气坏了身子骨,你我兄妹岂不要背负上一个不孝的骂名吗?听为兄一句话,去给母后赔个不是……”

玉惠公主心有不甘:“好,这回我就听王兄的,不过,你可得兑现方才答应过小妹的承诺啊。”

秦等公笑道:“忘不了,王兄是忘了自个儿的事,也不敢忘了妹子的大事呀。不然的语,妹子这辈子嫁不出去,为兄可担待不起啊!”

玉惠公主脸一红:“去你的一一不过,妹子就是喜欢商君那样的男人!”

秦孝公打趣道:“你也真不知害盖呀,为兄都替你脸红呢——要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万一人家商君不要你呢?

玉惠公主用拳头捶击秦孝公肩头:“王兄,你又取笑人家了……”

相国府。

商鞅在新衙署署理政务,各所司衙署官吏均应命在坐。

商鞅问孟兰皋、国司空:“如今迁徙百姓均得到妥善安置没有?”

国司空:“回相国话,从雍都迁来百姓均已得到安置。彼等已在各保长和里长分派下,搬至预先分置的新宅。”

商鞅:“百姓可有何抱怨之言没有?”

国司空迟疑了一下:“抱怨嘛,倒是没有。不过,有不少人还是保持以前老一套居住方式:全家不分男女,均挤在同一间屋子里食宿,却将朝廷按人口配分给其的另外居室,当做堆放杂物库房处置——根本不理解朝廷用意……”

商鞅沉吟道:“秦民久住西戎地带,与戎狄部落相杂而居。久而久之,染以为习,以至于全家不论父兄子弟,还是姑媳妯娌,皆同居一室。中原诸侯无不嗤之以鼻,均视我大秦为野蛮未化、不通礼仪戎狄之邦。故而不以诸侯礼制对待,动辄刀兵相寇。今我大秦既已位列中原诸候之首,岂能再任由此陈俗陋习沿袭下去?让中原诸侯小觑,贻笑世人?看来朝廷有必要实施移风易俗举措啊!”

国司空不无担心地:“只是……这父兄子弟,姑媳妯娌全家同居一室陋俗形成已久,恐怕……一时之间难以猝行哪……”

商鞅:“依汝之见,该如何处之?”

国司空:“依下官愚见,不如派有司慢慢加以劝导,使其自然而然归附王化……”

商鞅摇头:“指望这些小民自然而然归附王化,恐有失所望啊。汝既系关中本地人氏,应该知道这秦民强悍秉性,行事我行我素无所羁绊。若单靠慢慢说服教化,恐怕根本行之不通啊。”

国司空:“下官正是担心秦民强悍粗犷,故而才想徐而图之一一不知大人您有何良策?”

商鞅在室内来回踱步,走了几步,停住脚步:“移风易俗,教化民风,归附王化,此乃事关我大秦千秋万载社稷长存之大计,断不可因一时之不便,而因噎废食,举步不前。唯今之计,只有通过朝廷立法途径,强行推行!逼使三秦黎庶改变此俗陋习!”

蒙公望:“大人,卑职还想到了一点,卑职久在民间,熟知小民习俗——不少地方百姓家中有子女多人。女儿到了婚嫁年龄自然就嫁到了夫家,可这些儿子却带着各自熄妇和父母同居一室。不啻举止不雅,姑媳妯娌之间时常口角是非不断,兄弟之间也经常因财产分属而同室操戈,大动拳脚,连官府也不能委决。依卑职愚见,不如颁行法令,限令家有两男丁者,必须各自分家。分家之后,兄弟各自独立门户。凡不分家者加倍交纳赋税。这样既达到了教化百姓的目的,又可增加了朝廷钱粮赋税,同时又可充分调动个人劳动积极性。”

商鞅眼睛一亮,点头道:“嗯,公望言之有理,这个提议确实是好。不仅使教化百姓分室而居目的达到了,而且又激励调动了秦民百致力农事姓积极性,更有效杜绝了那些相互倚赖、推诿,懈怠农事消极思潮。好啊!公望啊,你这回可是为朝廷立了一大功啊!”

蒙公望:“卑职不过是突然想到而已,不过是在大人构想中锦上添花而已,算不得什么大功。”

商鞅一摆手:“此言差矣,所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即是指的这个意思啊。凡事只要大家一起积极参与,想方设法,献计献策,世上哪有办不成的事儿?”

正在这时,掾史匆匆进来禀报:“启禀相国,齐、赵、韩、楚、燕五国使臣奉王命前来,恭贺我大秦乔迁之喜——此外,还有魏国也派出上大夫龙贾为使,賫贺礼前来道贺……”

商鞅一摆手:“先带六国使臣到驿馆安歌,好生款待,不得怠慢。本相即刻就进宫面禀大王,请诸侯使臣随时恭候召见。”

(本章完)

.

阅读大秦第一功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