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隋末乱世》
隋末乱世

289天子失能

而在他们身后的突厥大营,更是人头攒动,马嘶人叫。越来越多的突厥人正在集结,甚至已经有突厥士兵在拆除营帐。

突厥人果然撤兵了,杨广长出一口气。昨夜突厥人突厥如此疯狂进攻,估计他们早得到了援兵到来的消息,所以才会想要最后猛攻一次。眼下雁门尤在隋军手上,城下只剩下了不到五万人马的突厥人不敢再赌了。如果半天之内再攻不下雁门,那么崞县的三万隋军就能赶到,到时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突厥人的营帐已经都拆除了,始毕可汗的金狼大纛也已经出发。断了一条腿无法骑马的始毕可汗,坐在突厥人赶制出来的马车之上。手中握着可敦差人昨夜刚刚送到的契箭,回头望着身后的雁门关,始毕可汗的心中充满着不甘与苦涩。可敦契箭传信,铁勒与西突厥和奚的攻势太猛了。

当初铁勒三族发兵时,可敦就曾给他发过契箭,不过那时始毕却并不打算回去。他派出了数队传令兵,给突厥各部留守首领传令,让他们抵挡三族的进攻,自己瞒着军中的各部首领,准备先破了雁门,捉了杨广,再回师草原,将那三个敢在背后袭击草原的部族给灭了。只可惜计划虽好,却终于是上天不估,雁门城一次又一次的看似不保,可最终却依然还是在杨广的手中。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他输了,这一次,他输了太多。南下雁门,虽然歼灭了大隋二十万大军,可是隋国只是伤了些无所,并未伤及根本。可是自己却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三十万南下大军,眼下雁门城下只剩下了五万,马邑和定襄还有两万人。

这一战,草原战死留在中原者二十三万人。真正伤了根本的是自己,草原突厥才是真正的输家。眼下铁勒三族大举进攻草原,在主力大军南下的情况下,草原肯定更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但是那三族并不是他此刻最担心的,他真正心中充满担忧的还是南面的隋朝。打蛇不死,这才是真正致命的。

虽然歼灭了隋军二十万精锐,还将杨广弄的灰头土脸,但是却也已经彻底将隋国皇帝杨广激怒。杨广的实力还在,但是草原的实力却是大损,如果杨广这次卷土反攻草原,始毕可汗不知道要如何应对。也许这将是草原最大的一次危机,他没有想到,隐忍了十六年,草原人才杀入中原。可是却是撞的浑身是伤,十六年的隐忍积聚全都化为了泪水,从此以后,突厥连慑服周边三族的实力都已经失去,更别提将面对着充满着无边怒火的中原隋国。

午后时分,雁门的南面烟尘滚滚,一路大军奔腾而来。当先一杆大大的隋字大旗迎风招展,紧跟着就是一面杨字大旗。这路兵马正是辽王杨涞的崞县三万人马。那日杨广从北返回雁门,立即派了杨睐带着董纯、鱼俱罗、吐万绪三员老将跟随他南下雁门各城召集兵马加雁门,加强防守。

哪料到他刚刚招募了三万兵马,那边雁门就已经被突厥大军围住,连他的三万人马都被突厥人的一万兵马围住。虽然他有三万人马,而且身边还有大隋一等一的三位当世名将。可是崞县城中的三万兵马,却只有不到万人是府兵,其余的都是从各县中紧急募集的强壮百姓,根本就不是兵员。用这些人出城去和突厥人的万余精锐骑兵野战,不等他们赶到雁门,就已经被突厥人歼灭了。

所以最后在董纯等人的商议下,还是留在了崞县,坚守雁门。直到围城的突厥人撤离了半天之后,他们才敢率军北上。要不是鱼俱罗等三将坚持,按杨睐的意思,怎么也得再看看才肯出城的。

当这三万人马赶到雁门城下,看到雁门城下那些突厥人都还没有来的及处理的遍地尸体,和那被强攻了近月,损毁处处的雁门雄城之时,全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谁也没有想到,雁门城居然会是如此惨样。杨睐的三万兵马一入雁门城,裴蕴已经马上赶到城下,二话不说,就让他们把军中所带的粮草马上拿出来。听到城中都断了数日粮食,这几日只能以树叶充饥之时,连董纯这样的老将都惊的无以复加。

杨广看到辽王杨睐和董纯四人时,眼中闪过一片激动。“辽王来的正好,朕现在立即下令,命你们率所部三万兵马立即追击突厥人。”杨广迫不及待的道。“不,突厥人有五万人,你们三万人不是他们的对手。朕再下令,让李世民、宇文化及、司马德堪三人统城中剩下八千将士,立即与你们一起,马上追击突厥人。”

董纯大惊失色,自己所带的这些人都是什么路数他自然清楚,而城中的这剩下八千人马是个什么情况他也清楚。眼下突厥人虽然还剩下五万多人马,可突厥人那都是马背民族,出城去和他们野战,还是以少击多,那岂有胜利的可能?

“陛下,突厥人虽然撤走,可是却是主动撤退,他们走时兵马都有井然有育有序,我们冒然出城去追击,只怕反而会中了始毕的诡计。陛下,要报仇攻突厥人,早晚有机会,等到休整好了,陛下再调集大军进攻草原也不迟啊?”

杨广摇头,一把抓着辽王杨睐的手低声咆哮道:“阿史那咄吉上次攻城之时,曾经一度占领了西城门,他派出了一队人马,趁机混入城中,掳走了你母后与太子杨杲和广陵公主。现在,朕要你立即率兵马追击始毕那狗贼,无论如何也要救回你母后与皇弟,皇妹。快去,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将你母后带走!”

辽王杨暕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的担忧与愤怒只是一闪而过,然后心中就充满了激动之情。隋朝天子杨广三个儿子,两嫡一庶,他杨暕是嫡却非嫡长子,当初元德太子杨昭为太子,他从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但是后来,杨昭死了,就那么突然的死了。他成了皇帝唯一的儿子,而且还是嫡子,不但是他觉得自己必然是皇位继承人,就是朝内朝外所有人,也都觉得将来大隋的天子之位将由他来继承。从那天起,虽然他还不是太子,可是却已经比太子更让人奉承。无数的人开始主动的向他示好,无论他想要什么,他总能得到。

只是有时高兴总是太早,在他觉得他已经是大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皇帝却对他的行为动了怒。不但处死了一大批他的亲信,还将他幽禁在了宫室之中,不得见天日。原本那时他又以为,这一生他也许将和他的叔叔蜀王杨秀一般,贬为庶人,幽内侍省,不得与妻子相见,只令给少数民族婢女二人驱使,凄惨一生。

如今他一听到那个才八岁多点的太子弟弟居然被突厥人掳去了,他的心中有的不是兄弟之情的难过,而是高兴。他此时心中已经在祈祷,巴不得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太子弟弟最后已经死在了突厥人的手中。如此一来,他就又将是皇帝的唯一儿子,到时不论怎么,这皇位他还是有很大希望继承的。

虽然他在心中千万般的不想去救太子,但是表面上他却是不敢流露出半点心中所想。经过这些年的沉浮,杨暕别的没学会,但是隐藏心思却是已经学会。握着父亲的手,杨暕点着头道,“父皇但请放心,儿臣马上就率兵去解救母后和太子。不过雁门城中不能没有兵马护卫陛下,所以臣只率崞县所带来的三万兵马追击既可,城中的八千兵马还是留守雁门城中。”

杨广咳嗽几声,目光中闪着激动,“好,好,经历这些年,你果然也成熟了。父皇很高兴,去吧,无论如何,一定要解救出你母后与太子。甚至必要的时候,你可以给始毕许诺,只要他放回你母后与太子,朕可以不再追究他此次南下围攻朕之举动。”“儿臣遵命。”杨暕对杨广行了礼,马上又和董纯、于俱罗、吐万绪三人将刚进城的三万兵马,又立即集结了起来,开出城外,追击突厥人而去。

不过虽然在杨广的面前,杨暕表现的很积极,可一出了城。他却一路上不停的派出斥候,大军也是走走停停,生怕始毕跑不掉一般。等到了天黑之时,他们更是才只离开了雁门城不到三十里路。此时突厥人早已经快马奔驰北返了一天时间,跑出了数百里了。

“报!陛下,右武卫大将军裴仁基将军率十万兵马赶来护驾,前锋已到城下。”杨广躺在飞云寺的房间之内,听到这消息也只是点了点头。“传朕的旨意,着裴仁基从军中抽调所有骑兵,不必进城停留。所有骑兵立即轻骑北上,追击突厥大军。告诉裴仁基,突厥人劫持了皇后与太子,让他必须将皇后与太子救回来。”

虽然之前已经派了杨暕赶云救援,但是杨暕的兵马都是步兵。当初雁门城中的战马,也早就在粮尽时杀尽吃光了,眼下步兵追骑兵,杨广也不抱什么希望。皇后与他多年伉俪情深,无论如何他也不能让皇后被掳去草原。而太子身为一国储君,更是不能落入突厥人之手。

刚刚赶到雁门的右武卫大将军裴仁基,一接到圣旨,更是不敢做丝毫停留,让右骁卫大将军杨义臣率军中七万步兵入雁门见驾,自已带着两个儿子领三万骑兵北进,追击突厥人而去。

杨义臣虽姓杨,却是后来赐姓,他本姓尉迟,乃是北周时的武将世家。父亲与当初不服杨坚起兵的大将尉迟炯是同族,不过那时他父亲坚定的支持了杨坚,后来入隋后,多有军功,最后战死边关。杨坚就将杨义臣收养在宫中长大,赐姓杨氏,并编入宗族。

隋朝初年,杨义臣一直在边关为将,屡有战功,只不过他和史万史交好,与杨素关系却不好。杨素阴谋害死了史万岁后,杨义臣就入朝为文臣。直到征高句丽时,才再次统兵为将。历史之上,在隋朝末年,他是隋朝镇压农民军的三路朝廷大军的统帅之一,威镇黄河两岸,河北河南、山东的义军被他镇压无数。野史演义之中,靠山王杨林,讲的就是杨义臣。

有了杨义臣统七万大军入雁门城,杨广的一颗心总算是彻底的安定了下来。在身边的禁卫大军死的只剩下了八千人时,身负重伤的杨广更是没有了半点安全感。但是这位自小和自己在宫中长大的兄弟,他却是十分相信的。

入夜之时,杨义臣的河北军接替了雁门城的城防。城中的将士百姓,终于再次吃了热乎的饭菜,能安心的睡上一个好觉。天刚刚亮,马上又有数支骑兵小队自南而来,飞驰进入雁门城中。“报!禀奏陛下,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刚刚越过太原边境滹沱水,打的是“李”字大旗。太原留守、唐国公率河东十万援军到了。”斥候大声禀报道。

杨广听了却只是不做声,当初他对李渊的河东兵马是最寄予希望的。只因太原距离雁门最近,可是雁门被围了近一个月,他左等右等就是见不到李渊的援兵到来。如今突厥一撤兵,裴仁基的河北兵都已经到了,李渊的十万河东兵才刚刚进入雁门郡,这让他的心里已经十分的不高兴。

等那斥候离去没有多久,又有一名斥候来报。“禀奏陛下,有大批船只沿汾水北上,其前部已经到达雁门边界忻口,据查探,船队所竖旗帜是王字大旗。江淮慰抚大使、江都留守王世充大人率十万淮南军挥师来援。王将军已经先一步下船率卫队赶来,今日就能到雁门。”

杨广一听这消息,心中也是愣了一下。江淮距离雁门那是何其遥远,王世充所统江淮军一直在江淮一带镇压农民叛军,所部不过五万余人。可是现在王世充一接到自己的勤王诏书,居然能在这么快的时间之内,集结征召了十万兵马,跨运河溯黄河入汾水赶到雁门,这份忠心真让杨广一时感万分感慨。

这王世充不过是一胡人,最初也只是他的一名侍卫。他以前也只是觉得王世充十分会办事,每次派给他的任务总能办的妥妥当当,所以才一直不断提拨于他。后来更是将自己常去的江都交给他镇守,没料到他在江淮,却是练起了一支江淮劲旅,打的那些农民叛军灰飞烟灭。而这次的勤王,却是更让杨广心中觉得日久见人心,板荡见忠臣。

王世充以往他眼中的一个有些不太看的起的角色,这次接到诏书之后,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跨越了大半个隋朝,从江淮赶到了河东雁门,这让他无比激动。想比于出身世家大阀,还是皇亲的太原留守李渊的迟迟不到,王世充的表现太让杨广感动了。躺在那里的杨广,想想如今王世充的官职,觉得自己也是时候给王世充封个国公,加个大将军衔了。如此忠贞之臣不重赏,难道还要去奖赏如李渊这样心思难测的臣子?

那边王世充一到,关中的西京长安留守、右御卫大将军卫文升也率六万关中精锐日夜赶到了楼烦。其余的各官的文武官员,世家豪强也是纷纷募集兵马勤王,或在路上,或已经到了河东,整个中原各处大道山路之上,到处都是一伙伙的兵马。

不算那些还没有到的兵马,光只算裴仁基、李渊、王世充、卫文升的兵马,再加上辽王杨暕和雁门城中的剩余兵马,整个雁门一下子就有了四十万大军。虽然这四十万人中,有最近三成以上的兵马都是临时募集的民壮,但是那个数字一样的让人心惊。风卷云涌,大兵汇集,旌旗如海,长矛如林,横刀胜雪。

三日之后,裴仁基与辽王杨暕六万兵马返回雁门,一无所获,突厥人早已经出了马邑。大怒的隋朝天子杨广当日在雁门城上,检阅已经赶到的五十万大军。准备尽起五十万大军,立即挥师北上,杀入突厥草原,救回妻儿,屠尽草原的每一个男女。

杨广站在城头之上,看着下面无边无际看不见尽头的大军,心中激荡的无以复加,拨出腰间天子佩剑,杨广大声疾呼,“今日朕在此起誓,有生之年,必彻底屠尽草原突厥的每一个人....”

话还没说完,只听“呛啷”一声,杨广手中的宝剑掉入城头的青石板上,那宝剑在地上发出一阵悦耳的声音。杨广话说到一半,嘴颤抖着一张一合,可是好半天就是说不出一个字来。

站在杨广身后的王世充一看不对劲,刚抬腿,杨广已经身子一恍,再也站立不稳,直直的往后便倒。“陛下!”王世充眼色最尖,一看杨广身形晃动,已经往前窜了出去,伸出接住了已经倒下的皇帝杨广。再看杨广,王世充只觉得皇帝一双眼睛不停的注视着他,似有千般话要对他说,可是嘴中却只能发出啊啊的无意义的声音。

“快传御医!”这个时候其它的大臣也都纷纷的赶过来,扶着皇帝上了软榻,急忙送回了飞云寺之中。城下五十万大军全都愣了,不知道为何皇帝检阅兵马,话刚说到一半的时候却突然停住了。

又站立了一会后,从城中策马出来一将,众人一看是之前雁门围城时,屡立军功的左屯卫大将军李世民。“陛下操劳日久,身体疲惫,现在已经回城歇休。诸位参掌朝政大人们有令,诸军将士暂时解散,由各部将领带回军营,静候军令。”说完命令后,头也不回的又回到了城中。

李世民赶回飞云寺,看到父亲李渊等人正皱着眉头站在皇帝的屋外,不由问道,“父亲,陛下怎么样了?”李渊拉着李世民走到一边角落,轻叹一声,“御医已经轮流诊断过了,陛下本来就中了箭伤,伤了肺腑。之前又数次带伤上城头鼓励三军守城,后来皇后与太子公主被突厥人掳去,更是让陛下急怒交加,再加上这近月来的都没有好好休息过,所以陛下身体早就已经劫持不住了。刚才御医们诊治过了,说陛下已经中了风,如今半边身子都不能再动,连话也已经说不了了。”

一听到皇帝居然中风,李世民也是大惊失色,刚刚皇帝还在检阅三军,说要攻入率五十万大军攻入草原,灭了始毕可汗。可这一转眼,自己却倒下了。他有些不相信的道,“陛下之前被困城中,那么艰难,却仍然没事,怎么说中风就中风了?”李渊叹了一声,轻轻在李世民的耳边道,“刚刚御医说了,陛下如今的状况已经十分凶险,一个不好,有可能就会回天无力。二郎,你现在是陛下身边的左屯卫大将军,负责拱卫陛下,伴在身侧。从现在起,你必须时刻注意陛下身边的情况,切不可轻易离开。陛下要是能过了这一关还好,万一撑不住,只怕这天下世道又要变了。”

李世民站在那里沉默无言,他抬头往皇帝的房间门前看去,只见辽王杨暕正紧紧的守在那里。一旁还有河北军统率非仁基、关陇军统帅卫文升、江淮军统帅王世充,再加上河东军统帅父亲李渊。这中原天下近一半的兵马大将都已经汇聚在此,文臣武将,济济一堂。

阅读隋末乱世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