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隋末乱世》
隋末乱世

311太子登基(上)

李世民脸色有些苍白,他头一次听这么露骨的话,但又觉得这话说的是这么的有理。那关陇世家,不就是自魏起么,自魏,到周再到隋,改朝换代几次,可关陇的世家们却一直是高高在上。哪怕换了一个朝代,世家还是世家。想到这些,他终于有些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不过还是犹豫的问道,“父亲,那比如有一天,韩破军势大,能取隋而代之,那我们又将军如何?”

李渊毫不犹豫,“如果有那一天,李家自然也和其它世家一样,臣服于他。这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应该的选择。二郎,如果你将来成了李阀掌门人,而韩破军真的有那君临天下的一天,我希望你能分清楚个人感情和家族利益。李家代代传承,家族传承的责任高于一切。明白吗?”

李世民没有想到,父亲居然会如此回答,一时脸色阴沉,沉默不语。李渊也不再继续说韩破军,而是继续之前的话题,“王世充拥兵十万,看似中立,实则他的态度至关重用。如果这次,我们李家能与他达成联盟,那么我们能得到的远远不止是一个的皇后,或者是司徒、大丞相,顾命大臣之么简单。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不能错过。”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听到父亲居然连皇后、大丞相、顾命大臣这些都不放在眼中,一时惊讶无比。如果大丞相都不放在眼中,那父亲所欲图谋的又将是什么?再往上,再往上李世民想着心中惊涛骇浪四起,无以名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看似永远一张笑脸的父亲,心里却是有着如此目标。

李渊带上李世民都是换了身简便装束,只带了几个侍卫就悄悄的到了王世充的大营。王世充自到太原后,除了入晋阳宫,就整天呆在军营之中,甚至连那些官员拜访也很有见。对于太原的地主李渊,他更是少有交往,突然见到李渊父子轻装上门,都是十分惊讶。三人在中军营帐商议了大半天之后,李渊父子满意离去。

中军大帐之中,王世充眉头紧皱,一言不发,不时的唉声叹气。王世充子王玄应和王玄恕及诸多王家叔侄都赶到中军大帐,王世充所统江淮劲旅,最早期之时,只是王世充在江都剿匪时建立的募兵,并不是大隋府兵。这江淮军士兵皆在江淮募集,军中大小将校初始时也都没有品级,大多是王世充的本家兄弟子侄们担任。

到了后来,江淮军越打越猛,渐成江淮劲旅,号称天下五强军之一。到如今,当年的张须陀八风营已经早灭,皇帝身边的骁果军也已经全军尽没,就连幽州铁骑也投了辽东。当年的五强军,只剩了江淮军与辽东军。江淮军的人马也越来越多,甚至上次王世充借口勤王之机,募集了五万兵马,将所部人马翻了一倍,人数达到十万之数。

拥有这么强大的一支兵马,王世充从江淮跑到河东勤王,河东雁门之围早解,王世充却一直没有回江淮,王家诸将当然而明白,家主是想要夺取更大的权利。兴师动众,千里来援,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好处,以家主的性格又怎么可能就此回去。

只是他们不明白的是,既然要争取利益,为何在太原的两派人马中,却又一连也不偏。更让他们疑惑的是,先前听说左骁卫大将军云定兴来访,家主送走他时,在帐中哈哈大笑,高兴不已。哪料到,马上唐国公父子又来访,结果好半天,李渊父子高兴的离开,家主却又皱着眉头,一直叹气。

大业十一年八月初一,黄道吉日。河北涿郡治所蓟城,不过如今已经正式更名为北京。一大清早,北京朱雀御街,穿着光鲜地辽东军内卫军羽林卫与金吾卫的士兵就封锁了整个街口。无数的百姓都涌出了家门,不过他们只能站在街道,和两旁的店铺中观看。只有手持大元帅府发出的邀请函的要人才能通过封锁进入。

原来的蓟城,现在的北京城,也是有内外城加瓮城,这段时间将蓟城定为北京后,辽东军又花了大力气在城外修建了三座棱堡卫城。而原来城中的内城,其实也是杨广所修建的行宫。

杨坚自开皇末年起,就在几个重要的地方修建了行宫。而杨广即位后,更是修建了诸多行宫。而做为河北要地的涿郡,也修建了一座行宫,即是临朔宫。特别是在大业七年,杨广征辽东高句丽时,曾经将临时朔宫做为一个前线指挥部,在此停留许久。所以临朔宫的规模,仅次于西京太极宫和东都紫微宫,甚至比太原的晋阳宫、江都的江都宫,临渝关的临渝宫,楼烦汾阳宫之上,属于杨广在天下的七大宫城中排名第三的大建筑郡。

不过自从大业九年杨玄感叛乱,杨广匆匆从辽东返回河北之后,杨广就再也没有来过这座几经扩建,富丽堂皇的临朔宫了。此时在临朔宫的正门承天门前,一排又一排身着大红色制服的礼兵手持仪刀仪剑,如钉子般站得笔直。

在他们身后是刚刚才经过半个月装饰的高大又雄伟的承天门,近千名的辽东军文武大臣,和辽东河北各地的世家大族富户缙绅们,还有契丹、鞑靼、新罗、百济、奚国、铁勒、突厥等各部族的国王王子使节大臣们。他们身着华丽的礼服、军服。

不过承天门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佩戴着各种闪烁地星状勋章、奖章和绸带的辽东军官们。辽东军的新军制中,每参加一场战争,所有的参战将士战后都会得到一枚战争纪念勋章。而且按照军功,以军功十二转设置了十二级破军勋章。

每一转军功,获得相应的等级勋章。除了这两类勋章,辽东军还有等级最高,也最稀有的复国勋章,就是如今辽东军的高层,这种勋章上描绘着一只黄金狮子的勋章也十分少见。纪念勋章上面都是肋插双翅的天狼,所以也叫天狼勋章。而十二级军功勋章,上面则是肋生双翅的伏虎,也称之为飞虎勋章。

天狼、飞虎、金狮,三种勋章挂在一个个将领的胸前铠甲之上。耀耀生辉、光彩夺目。这盛大隆重的场面,让那些前来观礼的河北乡绅士族大家们,都是看的心神激荡。早在十来天前,河北各地已经到处流传,韩大帅的人马从草原上救回了在河东被突厥人掳走的皇后与太子殿下。

而且还有传言,皇帝如今在太原城中,早已经昏迷数月之久,太原城中各方人马也是为了扶持各自支持的皇子皇孙。正斗的不可开交。眼看着天下动乱四起,太原城中那些文武大臣、世家门阀却又还在那里争权夺利,一心为隋的韩大帅,最后决定奉太子殿下在涿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登基即位。今日,就是新皇的登基大典。

看着这隆重的场面,不少河北的士族、大家。纷纷是摇头接耳。早听的各种传闻,说是辽东军如今拥兵百万,如果韩大帅真的要造反,那岂不是早自已造反当皇帝去了,又哪个会那么好心的把太子找回来当皇帝。

不过今日的大典,除了辽东军的文武,及周边各部族之人,还有不少则是临渝关的河北降将以及以占据的河北六郡的地方官员。这些人都迫于形势降了辽东军,今日也一并都来参加了这大典。

临朔宫中今日也是装扮一新,特别是登基所用的太和殿更是内外一新,巨大的枝形吊灯悬挂在高高的殿顶,五千多盏遍布各处地彩灯和特制的彩色蜡烛将整个大殿照耀得金碧辉煌。红色的珊瑚绒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了高台前。悬挂在墀台龙椅后面则是一面巨大的龙壁,龙壁之上九龙盘旋,形态各异的龙居高临下的俯视着,目光里带着无限的威严。

在这个殿堂里站着辽东军所有地头面人物,文武大臣们在安排好的位置站立。从凡墀下一直排到大殿门口。众人温文尔雅地轻声的议论着,当然。议论得最多的还是辽东军此次进入河北的过程。

河北平原之地,终于马上都将归入辽东军的统治之下。不过也有一部份人一直是沉默不语,这些人有文有武,却是一眼就能看出,并不是辽东军一系。这些人人数也不少,却是以一位干瘦年长之人为首。那人正是河北军的大将薛世雄,在他的后面则是临渝归降的河北军将领,还有被辽东军占据的河北六郡的地方官员。

不过同是河北军将领的罗艺一家却并不在这些人之列,罗艺此时正带着两个儿子,满面堆笑的和辽东军的那些将领们站在一起,甚至眼神中还透露着些许讨好的意味。薛定国站在薛世雄的背后,冷冷的打量着远处的罗艺,心中却有一股说不出的厌恶之情。

以往罗薛两家是多年世交,可这次罗艺却暗中投靠辽东军,不但开城放辽东军入临渝关,还带人自相残杀,更杀了河北军大帅李景,这样的行为,让薛家几人始终耿耿于怀。仪式在上午正式开始,一大早,所有的观礼人都到了现场。当韩成领着一众辽东军大将抵达时,所有人地目光都被他吸引了。这个年仅二十七岁地青年将军,已是天下最有权势的强者之一了。薛世雄看到韩成到来,目光也一直注视着他。

对于这个年青人,他却丝毫不敢等闲视之。甚至他觉得,自己怎么都看不明白他。不少河北人还是头一次看到韩破军。他们惊叹于这位大帅挺拔的姿态。飘逸的长发,英俊的相貌。更多的人则议论他不败的战绩,从辽东蛮荒崛起的传奇经历。

到了吉时,在一队队乐队的鼓吹之下,年仅八岁的隋朝太子杨杲坐辇进入太和殿。为了今天的大典顺利进行,韩成也是费了不少功夫。有了萧后的帮助,才八岁的太子杨杲也就好操弄。今天的登基大典,事实上杨杲已经进行了许多次彩排,一切都已经演练的十分熟悉。所以韩破军看到太子到来,也并没有什么担忧的。

太子今日穿上了最隆重的冕服,头戴冕冠,那冕板之上,前后各有十二12旒,每旒十二珠。身上的袍服也是最隆重的天子大典礼服,上玄下朱,且纹有日月星辰十二章,肩挑日月,背负星辰。杨杲多日演练,此时神色庄严,目不斜视的走过鲜红的珊瑚绒地毯,仪态高贵而大气,气度沉稳森严。

在经过韩破军时,他顿了下步子,对韩破军微微点头,韩破军为了登基仪式的顺利,最近也是花了些功夫哄他,此时微笑着回给了对方一个鼓励的眼神。在雄壮的乐声中,大隋的第三任皇帝走上高台。

韩成心情复杂,在这刻,他想到了很多事,很多人。他知道,虽然他改变了一些历史,自己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如今天这般,立隋室傀儡皇帝,他虽然是第一个,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只是一个开头,这个头一开,也就昭示着曾经无比强大的隋朝终于倒下了。

八月初一,北京临朔宫太和大殿里,才八岁的杨杲,还有些懵懵懂懂的走向天下至尊的宝座。当他转身面南的那一刻,殿堂之下,群臣齐拜,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回音在大殿上空久久回荡。“众爱卿平身!”从太子变成了天子的杨杲按着先前练习的那样,双袖挥起。才八岁的他,在双袖挥起的那瞬间,他仿佛想起了父皇的样子。

他知道,当坐上这个位置后,那意味着什么。身为天子的骄傲沐浴着他,笼罩着他,完完全全包围了他。“谢皇上!”跪拜的群臣齐齐站起。文臣、武将、功勋、谋士,清一色的象征帝国威严的官服官帽。他们站起来,他们是帝国的栋梁,每个人都顶天立地!居高临下,看着这满殿的臣子,杨杲心中也十分激动。正思绪乱飞时,目光突然扫过居于最前面的韩破军,他突然感到惶恐,一种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惶恐!

年幼却又十分聪慧的他,终于想起母后在夜深人静时对他说过的话。哪怕就是成了天子,在面对那人时,也得一切听他的。想到此处,杨杲一时意味索然,甚至心中忐忑不安,立时拘紧了起来。皇帝继位,一般都是前任皇帝临死之时,诸大臣与皇太子陪在身边。皇帝一死,各大臣立即拜见新皇帝,也就算是即位。不过新皇必须经过登基大典,才算是合法的成为了皇帝。大典一完成,新皇帝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登基大典是为新皇帝继位所举行的一个重要的宫廷仪式。登基大典会在老皇帝死后一个月之内择吉日举行。汉代一般要等一个月左右。唐宋两代往往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举行登基仪式,明清两代往往是半个月左右。汉代和明、清两代是先继位再举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是继位和登基大典同时举行。

不过如今的皇帝杨广并没有死,他只是昏迷不醒,且人在太原,也并没有什么传书诏书,及三省六部的宰相大臣们的决议。不过如今已是隋末乱世,强者为尊。实力为王。韩成拥兵几十万,据地二十多郡。又身为手握重兵的唯一异性王,又是三公之位的司徒,和尚书省之首的尚书令。

韩成尊太子即位,虽然程序上有些不合规矩,但是毕竟太子是储君,在皇帝昏迷两个多月不醒后,他在河北继位也还是能说的过去的。毕竟此时,就算是反对者,也不可能拿韩破军怎么样。“朕今日即位。尊父皇为太上皇。另大赦天下。……”

小皇帝坐在那和他幼小的身体有些不相符的龙椅之上,终于又想起了先前排练过的内容。嘴一张。立马将早已经背熟的话语说了出来。“加封韩破军为韩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大丞相、司徒,掌一切朝政。加九锡、假黄钺,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赐黄金。”

皇帝那稚嫩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听到这些,就站在距离杨杲最近的韩破军也不由的惊讶了一下。他在先前的演练时,确实让杨杲背诵了不少东西,其中有不少的加封旨意。不过却没有加封他自己的,反正立杨杲也不过是一傀儡皇帝,他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他并不着急马上就加封自己。早晚都是一样。

可是现在这小皇帝却突然自作主张的封赏了,而且封赏的内容让他也是吓一跳。加封韩王这还算是正常,毕竟他本来也是郡王,再晋一级也不算什么。可突然加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大丞相,这确已经是将朝中所有权利都交给自己了。虽然事实上,就算杨杲不肯将权利交给自己也没有,这一切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可他主动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根本不用想,韩成已经明白,这肯定是有人在后面教小皇帝。而且只是微微一想,他也明白,这些时间杨杲根本无法接触到别人,所以这一切最大的可能就是萧后交给杨杲的。特别是听到后面加九锡、假黄钺,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些后,他更加是确定了这就是萧后教的。

假黄钺是天子依仗,假黄钺,就是赐天子的仪仗给领兵出征的大臣为信物,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之意。这个南北朝时是比较普遍的,就算隋朝时,一般有威望的大将出征,也都能得到这个。可这个加九锡,却是十分的不简单了。

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黄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能安民者赐之。三曰乐则。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五曰纳陛。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能进善者赐以纳陛。六曰虎贲。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七曰宫矢。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能征不义者赐之。八曰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九曰禾巨。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加九锡之礼,自汉朝时起。本来是表示皇帝对大臣们的巨大荣誉,一般大臣接到这种赏赐都会拒绝。但也有接受者,而且历史之上。这些接受的人都是十分有名的人。且大都是篡逆之臣。这也使得,加九锡到了后来,就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王莽被汉朝授九锡,后建新朝。曹操被汉朝授九锡,其子曹丕建立曹魏。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其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孙权被曹魏授九锡,后建东吴。桓玄被东晋授九锡,后建桓楚国。南朝四朝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然后创立新朝。

而且韩成也知道,在历史之上,后来李渊先是立了代王杨侑为天子,后来又让其给自己加九锡,最后建立唐朝。占据洛阳的王世充也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后自立国号郑。只是没有想到,如今他倒是头一个从隋朝加九锡的大臣。

阅读隋末乱世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