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隋末乱世》
隋末乱世

355善后方法

杜如晦有些自责的上前道,“这段时间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粮食上面,又兼最近河北等地世族做乱,朝廷工作中多有疏忽,这是臣的失职,请殿下责罚。”

韩成面色缓和了一点,挥了挥手,道:“我也明白最近朝廷的事情比较多,担子比较重。朝廷的大军如今三面作战,后勤诸事都交给了诸公,本来就已经是很沉重的担子。再加上如今各地的叛乱四起,地方一时瘫痪,也难为诸公了。”www.Κanδhu5.iá

“不过,如今是关健时刻,创业之初,担子肯定要比较重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放松了自己,如今将士们在外流血拼杀,那我与诸公等坐镇后方,更应当治理好朝政地方,以维护地方安稳繁荣,如此才不会辜负了将士们的鲜血付出。这次的抢购风潮,已经不仅仅是百姓恐慌抢粮,而是掺杂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从桌上拿起几本折子,韩成让内侍传给大臣们。右仆射房玄龄翻看了一遍后,有些惊讶的道,“这抢粮风潮居然有李渊、王世充、杨暕、宇文化及等势力都有掺与到其中,甚至连蜀中及江南两家也掺与进来了?”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这几份折子正是调查司所上,里面详细的调查了这次抢粮风潮的前后。最后他们查出,这次的他粮风潮,最初是因京城百姓恐慌河北动乱开始抢购。后来又有奸商见有机可乘,也加入其中,他们囤积居奇,肆意在背后推波助澜,以谋取暴利。

不过随着深入调查,他们马上又从其中的几个囤积居奇的商人那里发现了一些线索。通过全力调查之后,居然发现,不但京城开始物价飞速上涨,就是朝廷控制下的其它地方也同样如此。而且更加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最后居然发现。这在后面搞鬼的商人中,其中有一半以上居然是由如今天下的其它各大势力在背后控制。

也就是说,这次的风潮,居然是各大势力对朝廷的一次阴谋。如今河北各地世家叛乱四起,朝廷大军数个战场做战,如今又要忙着地方与世族叛军做战。

在这样的关健时刻,本来就还处于缺粮之中的朝廷。再受到各方势力的阴谋,使得各地物价疯涨。物资奇缺。那么接下来,也必然会使得朝廷的声望大跌,甚至因这种抢购,引发新一轮的动乱。眼下地方世家豪强们已反,如果再引得普通百姓民众也作起乱来。那朝廷可就危险了。

到时由内乱引发外部危机,甚至在外作战的几支军队都会受很大影响,有可能引起对外的战争失败。“这事属实吗?”高士廉也是震惊的道。调查司李忘生道,“我们已经查到了足够的证据,这几日警察司与宪兵司都连连出动,已经抓捕了上百人。目前取得的口供与我们的证据一致。”

杜如晦与房玄龄等人相视一眼,都感沉到了浓浓的危机。这次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事先居然什么也不知道,这太被动与失职了。幸好韩王已经开始展开了行动。要不然,只怕这次的事情将造成很大的麻烦。

“殿下,我们必须马上展开反击,如若不然,听怕会造成百姓动乱。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如今的河北,如果因为饥荒,肯定会爆发动乱。我提议。应当立即对那些囤积粮食的商人进行查处。”

杜如晦点头道:“进行应当立下法制,规定粮食为进行专营。禁止商人私下大量买卖,如此可绝奸商及其它敌对势力暗中捣乱。”其它的大臣也是纷纷进言。提出不少可行的计划。

韩成一一让人记下后,仔细的思考了一会。粮食可以说不管什么朝代、什么时代都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随时关系着百姓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如果让朝廷把他们如盐铁一般的专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避免这种战略物资落在别人手中,朝廷能更好的控制。可坏处也有,粮食关系着百姓民生,朝廷专营,弄不好就容易出乱子,就如私盐一样,到时官员与商人勾结,只怕反而出现更坏的情况。

仔细思考了许久之后,韩成摇了摇头,谨慎的道,“粮食为民生之本,每个政策都须慎之又慎。将粮食改为朝廷专营,我不认可。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朝廷可以出台律令,将粮食的商品经营提升一些档次,加强朝廷监管。例如,由户部增设一个物价科,对天下一些紧要的物资,都纳入朝廷的监管之中。由朝廷每月一次,制定公布物价的大致价格,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浮动。但禁止其超过最高价位,敢有超过者,则对其进行查处。如粮食、盐、铁、铜及麻、绢等民生及国家战略物资,皆纳入监管。”

“另外,这次的事件,朝廷绝不能手软,对于抢购的百姓,由各里正、保正、甲正对其进行警告,如有再抢购者,则没收其抢购物资。对所有居奇的商人,则勒令其以平价出售粮食。而对于那些各大势力在背后支持的囤积商人,只要获得证据,立即将其在朝廷统治境内的所有资产没收,并将其家人充军韦州,如有严重者,则斩首示众,并公之于众。”

“而且,朝廷也必须在近期内,向京城及各地百姓发放出售一批粮食,每个百姓为限量领取,严禁领取之后再出售。并且朝廷也须加以宣传,尽快平息此次风潮。”

杜如晦等三省六部官员们,将韩成的话仔细的思考许久。这几个方法,既有从重处罚,警示奸商,又有安抚百姓,并发放粮食缓解风潮,却是一个好的计划。不过对于这个物价科,却是各有看法。

毕竟历来除了盐铁等专营之物,朝廷还从没有去管过这些民间的经商之事。此时突然要加这样一个衙门,并且由朝廷来制定价格,这却是前所未有。而且弄不好,也容易出乱子。不过暂时来看,设物价科,却是比由朝廷专营来的稳妥一些。

最后,众人也都一一通过。“禀报殿下,渔阳捷报!大捷,沈雷大将军在范阳一举击败卢氏二十万世族叛军,叛首卢彻兵败自刎,余者皆降。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太监总管李朝恩满脸激动,脸色红润的跑入文华阁中,大声报喜道。wǎp.kānshμ5.ξa

阁中诸大臣一听到此捷报,也纷纷动容。河北的众叛乱世族之中,就以这卢氏的叛乱声势最大。他们一来就在距离涿郡没有多远的渔阳等地叛乱,二来他们的叛军也多达二十万之数,更加上他们叛乱之初,还曾派了一支骑兵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是以在京畿一带的影响也是最大。

这次世族叛乱时间还没多久,连河北其它地方都还还没传来捷报,却传来平定卢氏之乱,如何不让他激动高兴。众臣纷纷鞠躬行礼,高兴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韩成哈哈大笑数声,心情也为之开朗不少。“快将此捷报呈上来。”

接过捷报,韩成高兴的浏览起来。“歼灭叛军三万八千人马,俘叛军十八万三千。”“叛军首逆卢彻兵败自刎,从逆赵匡战死,余者诸逆皆降。”“卢家堡全堡皆降,卢氏宗族族人奴仆共计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三人皆已被俘。”

“哈哈哈!谁敢横刀立马,唯我沈大将军!干的好,打的漂亮。此一战,打下我河北渔阳四郡百年安稳。”韩成满脸喜悦,心情激动无比。看完后,韩成又将捷报传给诸大臣观看。

杜如晦第一个看完,也是脸色高兴,“殿下,如今卢彻已死,河北东北部四郡皆平,还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处理卢氏等河北叛乱世族,以及那些附逆叛乱的百姓?杀或不杀?”

听到杜如晦问出这个问题,其余的大臣也全都抬头往韩成看去。卢彻是第一个被平定的叛乱世族,如何处置他,可以说是十分重要。关系到后面其它世族的处置,如果处置的轻了,那么无疑朝廷的威严无法体现,甚至会让那些还没有平定的叛乱世族们心存侥幸。

可是如果处置的严厉了,那却有可能会造成极端。从严从重处置,很有可能激起那些叛乱世族们的彻底反抗。到时必然会给朝廷带来许多麻烦。毕竟如今朝廷也处于多事之秋,能早一日平定叛乱,朝廷就能早些时日恢复元气。真的拖延下去,到时河北糜烂,朝廷损失会更大。

更加麻烦的还是山东淮北,如今朝廷对那两地,并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如果朝廷对卢氏处置过重,必然激起这两地世族的激烈反应,说不定到时还会让河南的李密与江南的陈朝从中插手得利。对于如何处置这些敢公然叛乱的世族豪强们,他早就有过深深的思考,一切后续计划早就在他的心中。

不过此时,他还是想听听自己这些朝政上的助手们的看法和意见。韩成话一问出来,文华阁中诸臣都不由面色凝重起来。早在辽东军刚入关进入河北之时,他们就都仔细的商议过如何对待河北的世族豪强。

虽然这殿中有小半人是河北山东出身,但是他们大多只是一些小地主出身。如尚书左仆射虽在河北居住二十多年,但他实际上是江南人士族出身,吏部尚书杜如晦、户部尚书高士廉、礼部尚书长孙无忌、大将军王仁恭、楚星等皆是关陇贵族出身。

真正河北山东出身的只有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尚书中丞魏征这两个朝中大员,还尽是耕读传家的小地主阶层。其它的朝中将领如秦琼、程咬金也是小地主及破落官宦之后。其它如罗士信、郭光、张勇、张锦等诸多军中将领则更是底层出身,不是农民就是猎户,他们对于世族豪强们并没有多少感情。

朝廷之中,真正职位较官的河北山东世族出身的官员,也就是以河北降将罗艺、薛定国这批人位置最高了,不过他们都是军中将领,领兵在外,在这种朝廷大政之上,并没有说话权。

韩成问出这个问题后,阁中大部份的大臣们都没有什么事,毕竟无论从重还是从轻,与他们本身的利益并没有冲突,一切也只是看对朝廷的利益。不过众人之中,身为文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却是微微有些变色。

他早已经看出,这次河北的世族大乱,实际上却是这位殿下一手在幕后推动的。这一切都是他故意为之,目的只是铲除这些世族。他一点点的挖坑设阱。终于将河北山东等地九成以上的世族豪强们都网了进去。

他突然明白过来,韩成的心中必然已经早就想好了处置世族们的计划。他花了这么大的精神,挖出这么大的一个坑,如今把所有的世族们都给网了进去。不可能会如此轻易的放过他们。

他心头莫名的一股寒意升起。太残酷了,也太狠历了。一向尊崇儒家圣人经典的仁义之道的长孙无忌,突然对韩成这种处心机虑的算计一阵阵的失望。为君王者,当以仁孝治天下,以德治国。可如今他却感觉到,韩成越来越讲究武力强权,打仗之时如此,对待外族之时也是如此。如今对待已经属于朝廷治下之民的河北世族又将如此,那么等到将来。他得了天下,会不会还是如此对待天下百姓?

如此一来。他与杨广又将有何区别?脑中闪过万般思绪,长孙无忌满心担忧的上前恭身说道:“殿下,臣以为,朝廷当以仁义治国,特别是此战乱之时,更需如此。唯如此,方能彰显朝廷的仁德,才能让万民景仰信服。如若一味讲究的以森严法度制国,不免将人人自危,久之朝廷人心尽失,久之国将不国矣。”

他话音刚落,魏征马上出列道,“臣以为,大业七年以来,纷扰不断,国家朝廷极需休养生息。臣造成相国大人所方,如今朝廷要做的,臣以为就是休养生息。一味的杀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是朝廷如果这次从轻处罚,那么有先前的雷霆之怒,再给以从轻处罚,那么就是朝廷的雨露之恩,如此一来,必然天下归心,地方安稳。民心归附,地方安稳,则才能恢复生产、国力,强壮朝廷实力。”

“大业七年之后,征伐不断,如今朝廷急需要统一天下。要天下统一,就要抚民以静,休养生息。马上就是共和新朝,然朝廷民力不足,国力不强,所以要文治,法律就要宽,要仁厚,就要简便。臣以为,大乱之时,首要的是教化,至于律法,只求中正就可以了。”

韩成坐在那里面色无波,并不评论对错。吏部尚书杜如晦出列,恭身行礼说道:“臣不同意相国与魏中丞的意思,要文治,那也需是在大乱之后。如今天下分裂,各方大战,当此之时,朝廷当行雷霆手段,对于任何企图作乱者,都应毫不留情的予以镇压。唯有铁血与强硬才能展示朝廷的决心,也才能让那些情有不轨之心的势力收敛起来。如若这次从轻处罚,那么朝廷先前的这番大动作,无疑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到时这些叛逆,就会以为朝廷柔弱可欺,他们不但不会感恩,反而更会激起他们心中的野心。所以臣以为,此次对叛逆不但要重责,且需要以严厉的方式处罚。”

“以臣之见,所有叛乱的世族豪强的家主及骨干份子,皆需要诛其族,并抄没家产。另外所有附逆的世族豪强份子,也须斩首示众,就是那些附逆谋反之人,也须通通全家流放,抄没家产!”

“咝!”杜如晦的如此铁血严厉的处置方式一提出,立即就引起了数人的倒吸凉气。这次的世族豪强大叛乱,基本上河北山东等地的世族有九成以上反叛。而地方上的豪强亦有七成以上叛乱,就是那些乡村的农庄主小地主们,也有半数以上附逆反叛。

除了这些领头之人,自愿与不自愿被裹挟叛逆的农民及世族奴仆更是数量惊人,仅渔阳等四郡之地,所聚集起来的乱兵就足有二十万人。如果再算上他们的家人,那么这四郡中涉及到的人数就能多达六七十万人。渔阳的叛军还只是一支,如果把河北、山东、淮北的叛军都加起来,人数能多达百万。而把所有涉及到的人口加起来,绝对达到三四百万人口。

据朝廷的统计,河北、山东、淮北三地加起来的百姓也就两千万人口左右,再加上连年战乱的减口,如今这三地,连还没有收复的那些郡县的人口加起来,也都不到两千万之数。如果真按杜如晦所说的办,那整个朝廷治下的人口就要立即减口三分之一,这数量比自大业七年以来数年的战乱减口的人数还要多,如何不让他们惊讶。

就连韩成都不由的眉头扬了一下,真这样搞,只怕到时真要尽失人心了。

阅读隋末乱世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