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凡客如风》
凡客如风

第77章上宅儿

中午吃饭的时候,许乐对爸爸说道:

“爸,我明天可能要出去了”!

“去哪啊,出去几天啊”?妈妈先问到,好不容易儿子这是在家呆了几天啊,咋就又要出去了啊。

“没有,我就是在咱们这周边转悠,不去远地”!

“哥,你都要去哪啊”?许意想着已经上完课了,可以和哥哥一起出去了!

“我想去海子水库下面的下宅儿,然后去渔子山那边的刘家河、轩辕台看看,然后到大兴庄乡的北埝头去看看,如果有时间再把旁边的一些景点转悠转悠”!

“哥,我也去,我也去”!许意知道,只要哥哥同意了,爸爸和妈妈绝对没问题!

“行,你可以跟我出去,但是我有个条件”!

“行,哥,你说,我都答应”!许意很坚定!

“这次出去之后,回来就要开始好好地复习了,高三其实新的东西并不是特别多了,大多数都是复习了,理科你没问题,但是依然要加强题目的研究和思路的巩固,文科我都讲了方法了,那就得好好捋一捋了”!

“没问题”!

“那成,你们是咋去啊”?爸爸问道。

“没事,我们骑洋车去就成,明天早上我们七点就出发,先把这边上的看看,回来的有可能会晚,然后再看看其他地方再说”。许乐说道。

吃晚饭,许乐自己坐在树下的茶台边上,自己喝着茶,然后翻看着《黄帝内经》,都背完了,但是他还是在不断的看,在翻书的过程中,不断的体悟着《黄帝内经》内核到底是什么?

确实是气血强盛,但是御女是目的吗?这绝对是胡扯!

只有妖精才能有这说法,从表象上来看确实是强身健体,但如果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黄帝绝对不可能专门向岐伯问这些问题,有可能会讲到,但这绝对不是主要的内容。

号称是华夏医学界四大经典,无论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的排法还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的排法,《黄帝内经》都是妥妥的排名第一啊。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所以说,行医保准是第一步。

但是,许乐还是觉得有些小瞧这部经典的作用了,这里面不仅仅是有行医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处理事儿、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道理,当然也有一些是糟粕,但整体而言还是有意义的!

可是总是不可能真的把自己培养成医生吧,难道就是自己不断的修炼,修炼到最后再说?

应该说如何认识和看待《黄帝内经》将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是不是啥时候和陈英来聊聊啊?他有些头疼!

突然听到西院的猪仔的叫声,他走了过去,这俩小东西长得挺快已经换了一个地方,在旁边给他们为了一个猪圈,铺了干草,还搭了个棚子,一看见许乐来了,蹭蹭的往上蹿,许乐给他们挠挠身子,俩小东西可高兴了,特别的舒服!一副眯眯眼享受的样子!

然后拍了拍就走了,那俩货舒服的睡着了!

然后走到后院,看见爸爸那快开完了路,他跟着去帮忙,从后院开条路不能是笔直的,因为坡度非常陡,差不多得有七十度的倾斜度,所以得采用“之”字形,所以开启路来就比较麻烦。许乐每天下午都帮着爸爸弄,山路开的相对宽一些,大概一米五,并排两个人么有任何问题。

今天应该就可以都弄完了!

都是开的上路,所以还好,不用铺石板了,还不能磨得特平,要有一些凹凸的感觉,否则下雪了容易出事!

后面到时候在外围就凿一些眼儿,做一些铁链护栏,这样就安全了!

“爸,等上了这边的山啊,我建议您没事按照几个方向,开几条小路,就铺些小石子,有那种感觉”!

“我明白你的意思,那个就不着急了,最主要的是开完了上山路,先弄一条到你练功那的路,算主路,然后再往外开叉”,爸爸说着!

“那条路还得两天,不过不像这条登山路,陡,不好弄,那个就是开一下路好弄”!

“等弄完了就开始封外面的路”!

“小乐,那些珠子快弄完了啊,你回来就成了”!

“这么快啊?”

“晚上也没事儿,就车着玩呗,不过你那个小人麻烦,太精致,慢工出细活”!

“没事,您不用着急”!

到了下午五六点钟全弄完了,许乐和爸爸笑了笑,然后许乐走下来,接着又从下面慢慢地往上走,走到了后面的山坡上,顺着山坡走到了东边的练功的地方,坐在木墩子上看着西边金光闪闪的湖水,那种高兴的劲儿挺足,这样就可以避开一些眼光了,尤其是等将来人多的时候,那样不好,这样都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

晚上吃晚饭,聊会天,就让许意去睡觉了,明天要起得早!

然后给妈妈和爸爸又梳理一下,告诉他们明早上最后一次就成了!

这几天,二老身子里往外冒的脏东西越来越少,精气神越来越足,不能说走路如飞,但是没有任何的疲劳感!

也就是国家政策不允许,否则都想再要个孩子了!

许乐心里也高兴,这样自己就心安了,否则出远门总是惦记家人,这种感觉不好!

第二天早上,从后院上山,自己行功完毕,帮爸爸和妈妈梳理完后就下了山,洗漱完毕,许意就起来了,兄妹俩吃完早饭,推着车就出去了!

从朱洼往上宅儿去是一路下坡,下坡能达到十多公里,到了去县城的主路就变得平坦了,但是往上宅儿是交叉口往左,往海子水库走,又是上坡儿。

许意坐在后面偏坐着,拽着哥哥的衣服,感觉就像是在风中飞一样,闭着眼睛有些害怕,但是哥哥骑得很稳!

四十多分钟就到了这次的目的地-上宅文化陈列馆!

许乐和许意一看时间还不到八点,就在外面转了转,上宅陈列馆的招牌做的还是非常醒目的。陈列馆主体建筑是仿照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半地穴式马架子窝棚状,全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4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平面按四方八卦设置,楼梯设在中央,旋转而上,整个布局构成太极图式。

然后认真的看着外面介绍牌的一些介绍内容:上宅文化遗址是在一九八四年京都市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位于平峪县上宅村北,一共发掘三千五百平米,出土包括陶器、石器等三千余件文物。经检测和专家鉴定,证实了上宅遗址是京都市东部地区距今七千五百年至六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的一种有独立地方特色的新的文化类型。上宅文化陈列馆是我国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也是BJ地区第一所新石器文化陈列馆,它始建于八七年,两年后开放。

然后等了一小会,来人了,二人买好票,就开始在里面看了起来,许乐看得非常仔细,包括文字介绍还有所展示的藏品的一些特色、纹路、式样!

进入陈列馆的一楼,顺时针环绕一圈的是石器陈列区。遗址出土的石器约两千件,有打制的盘状器和斧状器、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铲以及石磨盘、石磨棒等大型石器;有间接打制法制成的长条形石片、石镞、尖状器、刮削器、石刀、复合刃器等细石器。还有打猎用的掷球、弹丸;

他们看到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石器,一个是石磨盘,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人类可以食用一些生吃难以消化,甚至还有毒的,只有在浸泡、煮熟和研磨后才能被消化的植物。如此人类便获得了生存竞争优势,因为别的动物没有我们这样的大脑,不能在得到某一结果之前预先计划出好几步。

另一个是复合刃器,是由页石打磨成的刀刃夹在两片动物骨头做的刀柄拼接而成的。这是一种简单的工具,在如今可能小学生就可以完成,但在七千年前可算是高科技,是一种技术的飞跃。有趣的是,在刀和骨的结合处发现的黏合剂残留,经过研究,人们倾向于这是一种动物胶。

接下来的展区主要是陶器。上宅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有斧、磨盘、深腹罐、鼓腹罐、钵、圈足钵、碗、杯、盅、舟形器、勺等,器表多饰有压印“之”字纹、抹压条纹、刮条纹、篦点纹、剔刺麻点纹和刻画纹等。

许意看着有不懂的就问哥哥,许乐就给她讲解着!

在陈列馆里还有保管火种的火种盆,说明古人已经开始管理火种了。有保存食物和水的盛储器。还有烹饪食物的炊器。而炊器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人类获得了煮熟后才能食用的新食物,从而带了新的烹饪方式和更丰富的食物。

许乐告诉小意,以后有机会可以去周口店和山顶洞人遗址去看看,那里保留的火种地儿更大!

最后是一些陶制和雕刻的工艺品。几个鸟首形的镂孔器和陶柱格外引人注意。其中最大的一个是个复制品,原件被“借展”给了京都博物馆。

周围还有很多动物形状的陶器和雕刻件,中间一个小猪头的陶器做的非常精细,眉眼清晰,口鼻形象。只可惜,这个也是复制品,原件同样也被京都博物馆“借”走了。

一个更加有趣的是黑色的石猴,长三厘米左右,以至于要放在放大镜下面才能看清楚细节。它的眼耳鼻嘴俱全,甚至还有眉毛,身体却雕成了蝉的形状,这是华夏迄今发现最古老、最传神的石雕之一。

那个时候北方有猴子吗?如果没有见过或者是真正长时间的生活是不可能雕刻的这么精细的啊,这个比较奇怪。而且还是和蝉产生了联动关系,原因是什么?

石猴,石猴,蝉,蝉,是蝉包着石猴,石猴在里面,蝉在外面,这个寓意是什么呢?许乐不由自主的想到,猿猴在内心中,指的是心猿意马吗,那蝉不会是修禅吧?

许乐自己给吓了一跳,天啊!

还是说蝉是金蝉子,那个石猴是孙悟空?这就更加可怕了!

不知道为什么,许乐对这个想象有点超出自己的设想,这不会是真的吧?难道这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

而且,这些工艺品被专家鉴定为祭祀用品,但在整个上宅遗址中都没有发现祭祀和墓葬区,所以可能还需要后来人再进行考古印证。

中间的螺旋楼梯通到二楼,是题为“旧时平峪”的民俗文化展,里面都是以前的农村的旧物件和一些民俗用品。

出了展馆,在陈列馆的西侧墙根,还有一个“平峪石刻艺术馆”,说是馆,其实就是一个上面有个棚子的通道,里面两侧有二三十通从汉代到民国的石碑。

看完了之后差不多两小时,许乐看得仔细,小意有点烦,但是没办法啊,这是哥哥的专业啊!

上宅新石器遗址是继河南仰韶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山东大汉口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之后,又一处重要远古遗迹。该遗址共分八层,上层为商周至唐辽文化,中层与红山文化接近,下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遗址文化层堆积深达四米多。

许乐看着介绍,再考虑一个事情,那是不是说这边的文明来源更偏向于东北方向的红山文化呢?作为新石器中早期文化,其实都是最原始的阶段,只有进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会进行选择性发展,也就是自主发展的阶段!

从理论上讲,这里离周口店的“京都人”更近啊,但是中间这差的有点远啊,为什么没有了踪影呢,这是偶然性吗?为什么会和红山文化那么接近呢?这里离红山文化的主基地还得有几百公里啊!

但不管怎么样,在这里更加近距离的了解了这么多的石器和陶器,让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也许等把这些都看一遍之后,印象会捋出一条脉络,不着急!

整个展馆,红山文化为什么能到这里来,还有就是那个猴蝉给许乐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和思考,这二者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他都非常迷惑!

然后,带着许意,直奔刘家河遗址而去!

阅读凡客如风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