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燕奉法人》
大燕奉法人

第31章商阳变法

大燕皇宫,阅文殿内。

一名身穿黄袍、面容威严的中年男子坐在殿内的主位上,在靠近阅文殿房门口的位置,则有七人恭敬地站着。

七人分成两排,前面三人抱拳而立,后面四人则是弯腰行礼。

在这间小小的阅文殿内聚集的,每一人都是大燕的最高层!

主位上的,自然是大燕的统治者燕武帝,七人中站在前排的三人,是司政公、司兵公、司武公三公,后方的四人,则是礼部司司首、武部司司首、吏部司司首及户部司司首。

除了没有司首的法部司以及在处理紧要事务的机密司司首外,大燕最高阶层的大人物都已经到齐了。

“诸卿,京考时的那件事情你们想必也知道了,我们当如何应对?”

燕武帝扫视了一眼七人后,直接抛出了话题。

“禀陛下,臣窃以为,按兵不动乃是上策。”司政公率先说道,“经核实,京考时出现的那位仙子,便是当年被碧鸢门修仙者带走的苏浅夏,也是那罗贤的妻子。她会出现在京考现场,大抵是对那罗贤还有留恋,而非针对我大燕皇朝。”

燕武帝手指在他所坐的龙椅上点了几下,意味深长地说道:“这罗贤可真是个妙人啊,近些时日燕京的大事似乎都与他有关。”

“哼!我家女儿好像也看上了这小子!”司兵公慕容甲龙脾气很冲,即便是在燕武帝面前都没有收敛。

燕武帝也知道慕容甲龙的暴脾气,未曾因此而怪罪他。

“苏浅夏和罗贤现在何处?”

“回陛下,苏仙子已经离开,去向不明,罗贤这几日一直停留在家中。”司政公抱拳说道。

燕武帝微微颔首,随即轻描淡写地问道:“机密司一直在盯着罗贤吧?”

司政公神色一凝,缓缓回道:“陛下慧眼如炬。”

机密司和礼部司处于司政公辖下,机密司司首向他汇报过该情况,也得到了他的首肯。但这一节,他并未给燕武帝汇报过。

显然,燕武帝有着除机密司以外的情报网,而且其情报能力不容小觑。机密司办事向来不留痕迹,被探查出行动轨迹这件事本身就不同寻常。

“依机密司的报告来看,罗贤可有异常之处?”

“没有。”司政公道,“另外,据近水县城金三通所述,罗贤有着将其深厚的智慧,曾多次给予他一些优秀的建议。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去年您曾褒奖过近水县城治理有条?”

燕武帝思忖了一下,说道:“有点印象。莫非这也是罗贤的功劳?”

“正是。”

“故此,臣提议:将罗贤提拔上来,为我大燕效力。一来可以使他的才能得到发挥,而来也可借此交好苏仙子。”

“司政公大人似乎对罗贤很上心?”燕武帝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司政公恭谨地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回道:“陛下,臣这完全是为我大燕着想。”

事实上,那个罗贤将决定他命运的预言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久久无法消散。

当他听到京考时发生的那一幕后,别提有多惊喜了。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苦苦追寻的仙缘就在眼前,剩下的,就是如何讨好罗贤了。

为此,哪怕明知道自己的提议可能引起燕武帝反感,他也要作出表态。

燕武帝微微眯起眼睛:“司政公的提议朕清楚了,那么诸卿你们的意见呢?”

司兵公慕容甲龙率先开口:“陛下,这有所不妥。这小……罗贤只是初到大燕,他的为人、能力如何我们都不清楚,我认为还需要查看一番。而且,他不是参加京考了吗?若考得好,自然有他上升的空间。”

“司兵公大人言之有理。”司政公应望空紧跟着说道,“京考乃是我大燕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若忽视京考成绩而提拔罗贤,难免有些不符清理。当然,即便他京考落榜,若其展现出其他才华,也可再考虑予以提拔。”

礼部司司首:“臣觉得罗贤有足够才华,华安公主都亲自为其祝词,京考前的那首骂人诗亦是惊才绝艳,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应予提拔。”

武部司司首:“陛下,当以京考结果为准。”

户部司司首:“臣以为提拔之事无需急于一时。”

吏部司司首:“不应刻意提拔。”

燕武帝将眼睛稍稍睁大,环视了七人一圈,若有所思。

从这几人的回答,就可以大致看出这些权臣间的势力分布。

司兵公性子直接,他不同意提拔罗贤多半只是因为看罗贤不爽。他管辖的是户部司和吏部司,故而这两司司首必定会与他意见一致。

同理,礼部司司首和武部司司首分别会赞同司政公和司武公。

至于司武公,他不同意的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司政公当前在权臣中地位最高,为了不让其彻底压过自己,司武公自然会时不时地与司兵公合作抵制司政公;第二点则是罗贤在京考中通窍成功的消息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可能更希望罗贤进入武部司,而不是法部司。

“看来只有司政公和孔司首同意提拔罗贤,其余卿家都不认可,那此事便暂且搁置吧。”

“是!”七人异口同声道。

“若没有其他事禀报的话,诸卿便回去吧,朕要批阅京考考卷了。”

“诺!”

很快,七位权臣依序离开了阅文殿。

待到他们都离开后,燕武帝便起身翻开了身后的一个大柜子。

柜子内,有大量卷起来的宣纸。

这些,便是三千份京考的考卷!

其中,燕武帝已经批阅过了大部分,只剩下法部司的考卷还未批阅。

不得不说,这一次京考考生的整体质量很高,要远远高出过往数届。

考武部司的慕容乙月,是千年难见的武道好苗子,年纪轻轻便有了通窍巅峰的实力,而且觉醒了纯质武心,可以说成为绝世高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甚至于,她说不定可以打开那道当世无人能突破的壁障,超越绝世!

而慕容乙月最让燕武帝满意的,还是她是司兵公的女儿。朝堂的这些权臣里,若说忠诚度方面最值得信任的,毫无疑问是司兵公慕容甲龙。

此外,杜飞剑也是实力不俗,若不是被慕容乙月掩盖了光彩,他绝对是一个很突出的人才,不差于过往几届武部司考生的榜首。

可惜的是,李三愿和图哈特这两人折掉了,不然也是不逊于杜飞剑的好苗子。

礼部司考生里,虽然没有出上一届刘三贤这样突出的人才,但整体水平很高,尤其是墨沉香、卫新意、柏青山、任有道四人,均是才华横溢,但又各有千秋。

户部司和吏部司,虽然报考的人变少了,但精英反而变多了,也基本上实现了招考的预想。

但这一次的京考,燕武帝最关心的并不是上述四司的人才,反而是在六司中没什么地位的法部司。

“这次报考法部司的人这么多,希望能给朕带来一些欣喜吧。”燕武帝喃喃自语着将一堆法部司的考卷抱到了龙椅前的长桌上,并打开了一份翻看。

对于大燕律的变革,燕武帝自己也有过很多想法,但每一种,都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因此,他很期待这些年轻人的看法,希望能从他们的考卷中看到一些新颖的观点。

然而,在翻看法部司考生的考卷后,燕武帝的表情越来越阴沉了。

从这些考卷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法部司考生的质量要远远逊色于其他几司,别说是优秀的策略文,即便是有一定才华的考生,都极其罕见。

这也难怪,毕竟这一次法部司考生数量增多,基本都是因为那些自认考不上其他几司的考生,抱着法部司最容易考的想法进来的,而不是以理想、信念等为源动力,质量自然会偏低。

于是,燕武帝翻看考卷的速度越来越看,到后面,基本上是看上几眼就合上了。

这些考生的答题思路,基本上千篇一律,明明他出题的意图是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大燕律不完善、执法机构无力的现象,但他们基本都是站在贵族的视角,疯狂批判民众的“不识好歹”,强调要加强对民众的“管教”,却又给不出具体的方针。

若真的让他们来担任法部司的要职,不消半年,就会把贵族和民众间的矛盾完全激化。

燕武帝看着这些考卷,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看敌对皇朝针对大燕的战略一般,不把大燕彻底瓦解誓不罢休。

由于加快了翻阅的速度,没多久燕武帝便已经将大部分的考卷翻阅完了,只剩下了最后两份,也是最早交的那两份。

前面的考卷,已经全军覆没。

燕武帝很明确,这些混子考生,一个都别想通过!

翻开倒数第二卷时,燕武帝看了一眼考生的名字,“商阳”二字映入眼帘。

燕武帝升腾起了一些兴趣:“商阳吗?本届考生的首席,而且对考取法部司很有执念,特意放弃了礼部司也要报考法部司,就让朕看看你肚子里是不是真的有墨水吧……”

翻开考卷,率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答卷的标题。

【大燕已入危机,变法刻不容缓!】

见到这个标题,燕武帝顿时眼前一亮。

这个观点,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看出,这商阳确实有着敏锐的目光,与之前的那些考生不可同日而语。

燕武帝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了他的正文内容。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自觉醒时代以来,民众开始获取力量,弱民之策受到阻力。但,大燕之强,必有民弱,故因予以变法,强化国威。

变法之策,应涵盖各项,包括经济之策、军事之策、土地之策、人口之策等等,但重中之重,应为刑法之策!

夫刑者,所以禁邪也;而赏者,所以助禁也。羞辱劳苦者,……,则臣得尽其力,而主得专其柄。

吾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此三者,治之本也。

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忧不劳,而功可立也。

度数已立,而法可修。故人君者不可不慎己也。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力。夫圣人之存体性,不可以易人,然而功可得者,法之谓也。

故而,大燕律当变革,吾窃以为,当革新大燕律,强化法之效力。

大燕律革新后,应培养法部司官员对大燕律的理解,并在其有透彻理解后向下推广和阐释。

自上而下,自三公六司至地方差役,每级皆应设立法吏,司管律法实施。

各级法吏皆应掌握大燕律,同时大量印发《大燕律》,各地《大燕律》有专门的人保管,不允许擅自删改,歪曲其内容。

大燕律条文应出台各自的释义,能够被民众理解。这样,使人人都知法、懂法,形成上下制约的机制。

……(省略很多字)

所以,律法明,名分定。人民自治,亦天下大治。

此变法之策,亦强国之策!】

通篇文章看完,燕武帝罕见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原来如此,通过严法,对民众进行绝对的压制,从而巩固统治吗?兴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商阳的文章中,不但提出了策略,而且详细列明了很多具体的措施,燕武帝琢磨了这些政策一下,觉得他并不是无的放矢,确实是能很好地起到作用,至少数百年内不会出什么问题。

当然,商阳的策略讲求的是压制民众,可能会与近些年来他所实施的举措有所不同,而且必然会激起极大的矛盾。但对这些,商阳也在文章中提出了解决的方式。

燕武帝综合考量下来,觉得商阳的变法之策,绝对是良策!不过,要实施他的变法措施的话,必然要乘早。

现在觉醒者还不是很多,而且大部分都被大燕皇室管制了,这个时候要压制民众是很简单的,而这之后依据商阳的方针不断压制下去,至少可以保证很久以内民众无法翻身,大燕皇室也能稳如泰山。

“商阳,果然有大才。”燕武帝不由感慨了一句。

当然,商阳这篇文章中只写到了一部分策略,其中有些还是值得商榷的,还有很多的举措也需要后续补充。

但当以这篇文章来说,燕武帝觉得自己得到了他想要的,甚至他现在迫不及待想要和商阳探讨一下。

这时,一声轻微的响声自地面上响起。

燕武帝看了一眼,是一份考卷掉在了地上。

这份考卷,是他还没有看的最后一份。

阅读大燕奉法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