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的大千世界》
我的大千世界

14名望提升计划

什么是名望?有什么用呢?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我所定义的名望:个体的行为、语言在其社会中的影响。分为官方性与民间性两类。如某某某是某市的市长,在这里做了修路、修桥、修水库等,大家都认识了他和他所做的好事,这种就是官方性的。而一个商人在这里做了同样的事情,那么这种就是民间性的。那么这两者有何不同呢?政府修建利民工程是职责,而商人却不是。

但在宋代,如果一个县衙要修桥、修路、通渠的话,那么即使是无偿的役工(做劳役的人),人民也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因为这些都是方便他们生产生活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但凡一个好官,都会去干这些事。上一任晋熙周知县,就修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狮驼桥,但也就这一座,虽然感觉劳民伤财了点,但确实在百姓心中多了些好印象。

无论哪个朝代,道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大地山川密布河流纵横,如果不修桥,从左岸就无法走到右岸,只能找船渡河。但不是每条河上都有船夫的,也不是这条河的船夫刚好在这里等你过河。所以桥梁的地位,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你是贪官或是好官,只要你修桥,就会得到相应的称赞,这在宋朝是一种习惯,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是一样。晋熙县境内,总共石桥数量只有三十多座,但大大小小的河流可都不止三十条。所以桥梁的缺口是很大的,但修一座石桥却是很费时间和金钱的。并且由于晋熙县是刚出山的平原地块,西部地区河流水势大而猛,一般的石桥修建方式不能抗过洪水,就像鲁员外修的石桥一样。大多数的现有石桥都是修建在水面较宽,水势较缓的东部地区。所以晋熙县城的交通其实没有东部地区便利的。

田和林打算进军建筑市场。因为修桥最好的材料就是钢筋和水泥啊。但现在的炼铁匠只有在铁矿厂才有,而铁矿却是官府监管的重点。也就是说知县没有权利管,或者知府才有,或者蜀都府路才有。所以,要想得到这些人,就得拿到矿。而矿场显然就是路一级的重点监视对象,因而要得到矿场的难度可以说没有。那么又如何炼钢呢?田和林一边画着钢铁厂布置图,一边想。嘴里嘀咕道“看来得去汉洲城一趟了。”当然不是他去,因为当官的事情多,其中之一就是不会和小娃娃谈正事。所以他打算唆使老爷子去,拿下汉旺堡绵远河上游三公里的那座铁矿和城西南麗棠集的石灰石矿。之后,在买下长宁村的窑厂和绵州睢水堡的砂岩矿。这才能炼出钢筋和水泥来。但田和林算了算帐,发现以他田家目前的财力,根本不足以买下这些大家伙的,更别说还要新建钢铁厂和水泥厂了。要知道新中国成立时,也是汇集了东北三省之力才建了一座钢铁厂的。田和林苦笑了一下,还是重新再想一个法子。

虽然说钢筋水泥大桥的想法破灭了,但晋熙西部其实并不是没有桥的。有木桥,所以基本上就要一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修好几次,冲了修,修了冲。所以一般官府是在洪水过后修,如果知道洪水到来的时间,那么可能还会拆了,放两岸。等洪水走了,就着这些材料再恢复。而对于那些小沟小河,一般是架上木排再盖一层土,有些会先在两岸放些大块石座垫层。所以总的来说,交通现状嘛勉强够用。既然如此,那么田和林就想到了,改善出行方式的办法来。怎么说呢?很简单,就是模仿公共汽车,做一个县内公交系统。采用马车代替公交车,改善乡民的出行条件,这样也算是造福乡里了。

要将一个想法变为现实,感觉很困难。但就像李蛋说服四大当家来归是一样的,每一面墙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块砖一块砖砌筑的。那么这些砖在这里就是这个想法得以实现的每一步了。首先我们要找到这些砖,那么对于建立一个公交系统而言,哪些是呢?这里田和林选中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马车的三大要素是马、车、人。马当然就是宁强马。车的话,田和林觉得可以将其改造成四轮马车,主要还是晋熙这块地是平原,只要在转弯时慢点就行了,因为四轮马车的货物重量都是车轮承担,这样可以多运些。人就是那些村里的失业者了,作为一个佃农,却没有什么劳动能力的人往往是第一批破产的人。这样也可以汇聚名望。至于酬劳,可以采用底薪加提成,即每天30文铁钱加上你拉人的钱。

有了一个运行的马车后,那么后勤就是大问题了。比如说马车晚上停在哪里,草料由谁照顾。田和林准备在各个集、堡、铺、寨都设一个转运点作为马车晚间停放点。而这些点采用半加盟方式加入,就是从现有的脚店中选择愿意承担马车晚间照顾及草料的出来,然后签署一个协议。比如说只要这些脚店同意提供这种服务,那么我们也可以将他们作为合作对象(就是宣传、领人投店等等),并且支付一定的补偿(不是按正常的住宿服务和饲养服务收费,而是更低的费用。)

似乎马车就可以运作了。但再三思索后,你会发现:根本没人要搭马车。为什么?因为习惯了,习惯了走了,也习惯的认为坐马车很贵。所以还得在马车的运行路线上,设置一些站点牌子,并注明价格,并且要求马车在这里等候,并负责解释。当人们都习惯了坐车,习惯了在这里等了,这些牌子也就没有用了,但是现在却是非常必要的。

很显然这个交通系统这样搞就是个纯亏本的买卖了,而且还是很多的,所以每有一辆马车运行就是亏一辆车钱外加每天人、马的伙食钱。所以不能弄太多,但又不能太少,那么多少合适呢?晋熙一共13个集(场),一个堡,两个铺。每个集、堡两辆、铺一辆,晋熙县20辆,总共是50辆。晋熙县的20辆倒是不必放到城里,可以就在军区大院旁边搞一个客栈就行,这样的话。干脆把这个客栈做大点,因为这里除了军属还有复合肥厂的职工,所以市场还是有的。或许这里以后又是一个大型的集镇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么,当砖都找齐了的时候,下一步不是就马上行动了。而是,排序,也就是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里我们就要抓重点了,马车无疑是这个行当的核心了。而改造的四轮马车的使用性能是否达到我的设定呢,这就是关键的关键了。要是刚弄好的马车才跑两天,就发生了翻车事件,有谁还花钱坐啊?那么为什么四轮马车在中国很少呢?欧洲大平原上却是四轮马车的绝佳主场。究其原因是欧洲的路很直,很少转弯,或者说转的都是大弯。而在中国,难得一条有三公里的直路。如果你明白什么是扭矩(比如,左转时,左侧车轮可能转了3圈,而右侧就是5圈,这就跟拧水是一样的了。),那么四轮马车转弯产生的扭矩是两轮马车的几倍到十几倍,这样就容易断轴,就是车轴。所以在中国的两轮马车一般也都是没有车轴的。所以田和林还是要去搞定钢的制造,否则用现在的铁器制造工艺,打造一根车轴,恐怕不得几十贯,而且晚上还容易被偷。因为铁制品还是很贵的,跟别说硬度更高的钢呢?田和林心道“难道这个项目要夭折?”于是,还得大概的算一算成本了。

宁强马,一匹16贯,批发的话按15贯算。马车不需要很好,就是板车加个坐凳靠背再加个木板的棚子,和菲律宾的蓬蓬车差不多样式,算5贯一个。车轴按照长枪枪头的工艺标准计算的话,一根5尺的要30贯。合计一辆马车造价80贯。50辆合计成本4000贯。一匹马的单日消耗是135文(军用马标准),人是30文,一月一辆马车消耗5贯,合计一月消耗250贯。而孵化场的月平均收益只有135贯。田和林感觉孵化场太小了,还得盖一个才行,不然这车马行都供不起啊!

田和林让小翠收起了这张图,又重新拿出来崭新的一张宣纸来。田和林要把脑海里晋熙这一块的所有地图都绘在这张宣纸上。当然主要标注主要的地方,如集镇、城市、桥、主要河流、矿这些。画完这些,田和林就把要新建孵化场的位置标注在了上面。如北面,在自家的吉兆村上盖一间,主要辐射绵远河北岸到干河子(与晋熙城西的,不是一条河,这条媲美绵远河。更宽)南岸这一块。加上这里靠近绵州清河集,方便销售。在德新集建一个,辐射晋熙东部地区。在玉泉集建一个,辐射射水河南岸地区。在新市集石亭江大桥旁边建一个,辐射石亭江南岸的美信地区。这样就有了五个,即使每个的月平均收益下降到100贯,那么也可以养活这个车马行了。

田和林带着这新鲜出炉的图纸还有小翠,来找李蛋。对他说“李叔,你过来看。”等李蛋凑近,又接着说“这里、这里、这里、这里还要盖四所孵化场。而且在军区大院要建一个大型客栈,要可以放养70匹马的,这个到时候我把那个军区大院改一改,再给你。”李蛋连忙答应下来,心道“还要再盖四个孵化场,今年可就忙不过来了。”

(本章完)

.

阅读我的大千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