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的大千世界》
我的大千世界

25收获

走在这晋熙的大道上,田鼠、猴子、赵猛还有10个随从的心情都是特别激动,65天啊。感觉和去打了仗回来是一样的心情。望着这些农家欢喜却忙碌的表情,大家都是十分感慨。

小六和阿依努尔坐在车夫旁边,小六问“姐姐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阿依努尔随着小六的方向望去,只见那些人正拿着水稻往一个箱子里面放,然后过几秒,手翻动一下,再几秒,就把水稻扔一边。好像水稻上面的谷子不见了。等走过了一点,再看,原来那个箱子下面还有一个踏板,时不时的还要踩几脚,然后这个东西就会呜呜呜呜的怪叫一阵,然后慢慢平静一些。田鼠翻开帘布看了看,说道“哦,我知道,那就是打谷机了。小官人和我说过的,没想到就做出来了。”阿依努尔点点头说“哦,原来就是打谷子的东西。”猴子也说“打谷机真好用啊!以前阿爸阿妈打谷子都是用稻桶打的,可费劲了。”说着说着他目光漂向远处的鸭群,“哇!好多鸭子啊。”众人纷纷望去,原来是那些打过谷子的田里,此时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了很多鸭子,不下千只,都是有绒毛的大鸭子(快成年),此时又从更远处来了三个人,拿着毛杆(赶鸭子的长竹竿),他们在把鸭群往已经打过谷子的田里赶,免得没有打过的田遭殃。慢慢的,队伍越来越近。猴子突然喊道“阿爸!!!”声音拖了很长。只见其中一个赶鸭人,望了望这里,扔掉毛杆,飞速的奔了过来,草鞋似乎都断了扣。来到马车前,车夫也停下了马。只听那人说“猴哥,你终于回来啦!”猴子笑眯眯的说“阿爸,我好想你啊”(早已经下了马车)抱着他爹的腰。那人说“猴哥莫要哭,咱家现在可好着呢,走今晚给你弄烤鸭吃。你阿妈见了你一定更高兴。”猴子看了看田鼠。田鼠说道“好了,你去吧。”然后又从车厢里拿出一个木笼子(有布帘)“拿着这个。”猴子接过这个木笼子。那人有些好奇,但是没有问。小六说“我可不可以去猴哥家里玩啊?”田鼠说“你还是先跟我回田府,然后再去。哎3,不对啊,猴子,你们一家不是都在田府住着吗?”那人笑了笑说“都是亏了小官人的福,现在我们村都翻修了一遍,专门搞这个鸭子、鹅、鸡还有鹌鹑的养殖,对对,就叫养殖。”又得意的补充道“不仅我们村,听说很多受灾的村子都在搞这个。像我们村现在就主要养鸭了,原本还有鹅啊,鸡啊,鹌鹑的”田鼠听他说的这么起劲,倒是没有多大反应,因为孵化场他知道啊。那人又说“现在小官人在孝泉集盖了一座叫羽绒厂的,专门制作羽绒服、羽绒被。用的就是咱们村的鸭子还有其他村的鹅了。”顿了顿“而且现在不光鸭毛、鹅毛能卖钱,就连鸭屎都能卖钱,就在以前城南那片树林,现在叫高效复合肥厂,他们收了我们的鸭屎,拿去做肥料,你看”指了指那一片,又指了指这一片水稻田。“看见了吧,那些撒过他们家肥料的都是粒多又饱满的稻子。”说完也叹了叹气“哎,就是今年才盖好,所以没有多少肥料。不过明年的话应该这片田就都是大丰收了。”说完带着猴子走了,车队也继续前行。

远远望见那座晶莹的拱桥,而此时桥上站在很多人,大的小的,老的少的,都在望着这支怎么看都是慢行的车队。狮驼桥到了,田鼠看见了田老太爷、田老爷、田和林、汪海、李蛋、王武。田老太爷笑着走过来说道“辛苦了啊,辛苦了,今晚百家楼不醉不归。”狮驼桥后面的人一阵欢腾,而车前的人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反应,毕竟吃惯了嘛,假模假样的跟着附和。

田鼠、赵猛、小六、阿依努尔也都下了车的,此时田鼠首先上去鞠躬拱手行礼说道“田和鼠不辱使命,把龙脑樟带回来了。”田老太爷扶起了这个自家的下人,说道“不错田鼠,你不愧是我田家走出去的人。”还拍了拍他的肩膀。赵猛倒是没有去邀功,因为确实他的作用好像不大,所以就没好意思去。田老太爷走到他面前拱了拱手“辛苦赵贤侄了!”赵猛连到“没有没有,都是田鼠在安排。”田老太爷说“哎,他一个小娃娃家的,怎么说还是你居首功的,走走走。先吃饭。”

田和林、汪海、李蛋、王武还有几百人倒是没有走,而是把马车都往复合肥厂那边赶去。田和林准备在原本张业那剩下的四百百亩地里全种龙脑樟树。一亩地现在是614平方米,长30宽21米。那么株距3米行距4米,可以种植49棵,算作50棵,那么一共可以种2万棵。现在只有苗2500株,还不知道死了多少。需要栽种50亩地。一共484人栽树,分为44个班进行组织,还有15人就是营部的核心了,他们主要是安排位置、保持秩序,总不能把树栽歪了嘛。他们这15人不需要比什么,但是其余44个班,可是要比的,比谁的成活率高,年终可是要算军功的。这些树的价值也是先要讲给他们听的,而且栽种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也都会给他们将明白。田和林打开一个木箱,看见这里装的是种子,打开第二个第三个都是种子,于是跳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马车,又爬到第二个马车上,打开箱子一看,这龙脑樟树叶已经有很多枯黄了,还有些都掉光了。田和林从这些树根处抓了一些土下来,土还是湿的,应该才浇过水,捏了捏,说道“土质松软,颜色黑灰,是优质的种植土。”又跳下了马车,对正在讲话的汪海招招手“汪叔,先过来。”汪海来到身前,才说“马上跟复合肥厂说,去弄点优质的种植土,然后按照20:1的比例与复合肥混合。弄好之后我们再来栽树。弄土的话,你让他们找几个人带着你们去,今晚务必要全部种下去,否则死的树苗就更多了。”汪海点点头说“好的,马上去办。”田和林又招来了李蛋,让他把装种子的箱子运到复合肥厂里去。现在的复合肥厂不仅仅是搞复合肥生产,因为地盘够大,所以分了一部分出来搞水稻育种和种植研究,包括土壤、水质、微生物。所以这些种子将会送去那里进行培育。安排好了这些,田和林骑着他的四轮自行车慢慢地进城了。

现在的晋熙,已经是今非昔比了。首先是硫磺皂在川中地区的流行,使得晋熙的小作坊变成了大厂了,建在了城西祥符寺的西面,为此还特意在中央南街的西端开了一个西城门(刚完工没两天),就是新军营北侧的这条街。并且在肥皂厂的旁边新建了一座组装厂,占地更大。主要分为木料区(堆放木材)、铁料区(堆放粗加工的铁)、木架区(制造木头配件)、铁石区(熔炼生铁、熟铁)、铁制品区(模具制造各种铁制品)、组装自行车区、组装打谷机区、组装缝纫机区、组装马车区、组装水磨房核心部件区(主要是把一套的部件放在这里)、组装人工动力区(就是像多人自行车一样的东西,主要是用于弥补水磨房冬季使用的)。还有在北门新建了一座马尾石桥,并且在旁边不远建了一座服装厂,生产制式的成衣。并且在这里建了几个作坊,一个用铜做拉链、一个用牛皮做腰带、一个用毛绒做线(羊毛)、一个用毛绒做围巾、一个做扣子(木制包布的、铁制镶金银的等等)。厂子很大,但大都只有一条生产线,所以目前没有对外出售。并且在西边的遵道集山下,就是汪海他们之前的山寨下面,因为有泉水,所以在那里建了一座酒厂,生产水果酒、低度米酒以及提炼高度酒,并且使用高度酒泡花朵、香料、蛇等提取它们身上的酯类、油类、碱类物质。提取之后的产物运到肥皂厂,制作香皂,或者储存起来备用。

如果说他们走的时候,晋熙城是热火朝天的工地。那么现在整个晋熙西部地区都是这样的工地。这里的厂区在大量的招募工人。由于待遇较好,特别是住房的建材费用、土地费用全包(暂时),算是借款建设。进入厂里计工分,工分有很多优惠。包括延期一年计息,抵消借款等等。如果你得到房屋不想去厂里上班,那么就没有这些了。所以这些外来的人家现在基本上都在给自己家盖新房,但样式是统一的(不是一种,根据人口来确定房间数量,一般会在多修一间)。也就是说,虽然现在厂是修好了,但这些工人的住宿房屋还在建造当中。并且迁入的人口还在不断上升,现在就已经达到了3000多户,14000多人了。可以想见,今年年底,这个数量恐怕至少得要翻一翻(两倍)。因为除了这些厂子在加紧完善外,还有更多的计划在酝酿当中。其中包括水磨房的筹建,田和林打算在马尾河上游,武都村(猴子他们那个村)建一个北部水磨房,在县城去往西南麗棠集的大道与干河子交汇处建一座西部水磨房,在干河子下游快汇入射水河的上面一点,就是石滩桥村往北约四里,修建南部水磨房,在遵道集龙蟒河修建西面水磨房,并在其他集修建人力水磨房,一共是17座磨坊。还有之前计划的4座孵化场。并且计划在柏隆集、孝泉集、麗棠集、天元集再新建复合肥厂。因为现在服装厂才建好没多久,生产线也只有一条,所以服装厂暂时没有建立分厂的计划。但现在对人力的需求也是很渴望的。因为田和林还打算联通马尾河和干河子,六月的洪水,使得马尾河泛滥,但干河子却没有,这使得这种联通具有可行性。这说明干河子的泄水速度快,那么就可以分担马尾河的忧愁了,田和林已经计划好从武都村下来就开始挖沟,接到图强村(使用水准校核高程),全程约9里。为了避免干河子吃不下,又从它的下游,也就是西部水磨房的上游50米,开始再挖一条沟到马尾河下游,全程约7里。用这种方法解决马尾河水患。计划人力3000人,耗时1年完成。

而现在田和林手下也是有了更多的人。首先是军营,现在就是满编的500人,不算自己,因为现在的乡兵是要刺字的,但只是在手背上,刺乡勇。很显然田和林不愿意,所以这只队伍的名义领导是汪海。其次是组装厂1200人(移民迁入)、酒厂700人(移民迁入),肥皂厂600人(移民迁入),复合肥厂700人(包含培育中心150人,主要来自军区大院的妇女),羽绒厂400人(主要来自孝泉集及周边村的妇女),服装厂50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正在招募),客运站70人。

现在的李蛋基本上都不要去工地上指挥了,因为工地太多了,就目前在建的就有酒厂的工人宿舍(统筹自建),服装厂的工人宿舍,组装厂的工人宿舍。工地太大又很分散,完全无法满足一个人的使用标准,所以现在他一般都是陪着田和林视察。而现场的管理工作自然是让手下兄弟们去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肥皂厂主要看这600人,一天能生产多少块肥皂。

肥皂厂的工艺很简单,原料草木灰、猪油,加入硫磺就是硫磺皂,加入花香酒精就是香皂。由于加入的辅料不同,因而其主要功能也会不同。首先是熬煮草木灰,取他的上层清液,然后将清液其蒸馏,得到高浓度的碱溶液,再与辅料一起加入温热的猪油溶液中,这里要控制比例的,比例是用刻线来控制。然后搅拌均匀,之后用勺子将其倒入事先弄好的石制模具中,冷却后取出。这个过程一共不到一小时,那么一天可以完成10次,如果一个生产线是一个班来负责,而这个班的人员安排,比如4人煮草木灰,2人蒸馏,2人控线搅拌,2人熬猪油,10人倒模。一人倒一次2分钟,那么1小时就是30个,所以这一条生产线一天就可以搞3000个。当然肥皂厂不是所有人都在生产肥皂,还有的人在生产猪油,还有的在运输,在管理,还有的甚至在杀猪。所以实际生产线只有10条,也就是日产肥皂30000个。现在的肥皂分为,普通肥皂(800铁钱)、硫磺皂(一贯铁钱)、香皂(2贯铁钱)、硫磺香皂(3贯铁钱)。其中的香皂又分了很多种,但价格都一致。目前基本上都是在生产香皂、硫磺皂、硫磺香皂三种,分别日产10000块,15000块,5000块。毛利润是5万贯。工人工资是140铁钱一天,管理岗位是150铁钱一天,工人550人,管理50人,人工费每天是74贯。现在一宋斤猪油大概可以做20块肥皂,则需要猪油1500斤,每斤收购价60铁钱,则是90贯,其他的辅料凑一起算200贯的成本好了。在每日5万贯的收益面前都微不足道。因为产量很大,所以现在是在积极的开辟渠道当中,比如向蜀都府、汉洲、天彭州、邛州、简州、绵州、眉州都建立了关系渠道。其中蜀都府有五条,分别是东西南北中,每一条的背后都是那些大商户,他们每天的需求都是2000块,而其他州都只有1500块的需求,也就是说,现在的销售是供大于需,每日会产生11000块的存货,所以又向着沱江、岷江、涪江下游发展包括资州、富顺监、江阳州、嘉州、戎州、梓州、遂州、合州,其中渝州需求量是3000块,江阳州是2000块,其他都是1000块(平均算下来)。这样下来就差不多解决了所有的产能了。但目前啊每天至少都有5000块的肥皂堆放在仓库(采用一人搬运的木箱,总长75厘米,宽45厘米,高50厘米,一个可装600块),因为有些地方的消耗没有那么大。而且由于这三条河的通道才打开,很不稳定,所以有时候压货也会超过1万块。所以田和林这些日子主要是在计划买个造船厂,这样加速船运,快速打通长江上游的货运贸易。否则这压货多了,看着也不舒服嘛。现在总的来说每天是销售额都在3万贯左右,所以现在田和林是有钱的很呀!

这不连自行车都有了,这自行车可不仅仅是这种小号的,还有像马车一样大小的,六人自行车。但因为是木质轮,所以在街上骑很费劲,跑不快,不如在土路上。但即使是这样蜀都府的大商们也都是看好了这种车的前景,全都提前订购了。而且昨天来的蜀都大商,刘玉海,刘大东家,旗下产业更是比田府这种县城级别的地主更多更大。所以他听说田府刚建好的服装厂后,立马就赶来了,来看看这新式的成衣作坊,以及它的产品。当看到一套风格迥异的中山装那么多口袋时,他就喜欢上了。并且订购了几件回去,而且表示想买5000套这种服装,田和林当然就答应了,因为马上服装厂也会出现压货的,所以既然有人来销货,自然是高兴地啊。当然其实他更想搞几台缝纫机回去,但却没有出口买,他纵横商场这么多年自然明白这些。走的时候他还想买点羽绒服、羽绒被,田和林自然都给他了,都是鹅绒的,鸭绒的没有卖。所以昨天刘东家可是在这里消费了不下3万贯的。这个田老太爷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田和林的肥皂厂到底有多赚钱,所以他觉得田家真的是太有潜力了,他的这个宝贝孙子也太会赚钱了,一天就搞了三万贯,要知道田府一年辛辛苦苦也才10万贯左右的。所以田光河回来之后自己也没有让他去搞什么茶马交易了,太辛苦了。在家等着儿子赚钱就行了,何必翻山越岭挣那点辛苦钱呢。所以现在的田和林就没有像以前那么对他这个阿公恭顺了,这也让他有些小失落。但总的来说是无比骄傲的,就连北桥(马尾桥)这个他早就想却没有去做的事,都在自己这个三岁大孙子的手里完成了,他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本章完)

.

阅读我的大千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