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的大千世界》
我的大千世界

44柴米油盐酱醋茶

30日,田和林一大早起来,看见的还是白茫茫的雾气。什么是雾呢?地上的水珠就是雾,天上的叫云。原理就是热、胀冷缩,夏天热,在天上的就是云;冬天冷,在地上的就是雾了(当天之云俯身与你相见时,而你却视其为雾,何其悲焉;当地之雾升腾而去,你又视其为云,何其哀哉。)。穿上羽绒一套衣服,加上牛皮腰带和皮鞋,带上女秘小翠,就出门了。田鼠、猴子、小六还有阿依努尔也早就出门去新学堂(学校)了。

早上起来的能见度不高,三五米左右,所以走路就要走边上了,不然压死了也是没看见啊。特别是这种雾天还穿成白天鹅的小娃娃。刘嫂子瓠羹店因为没有了瓠羹只能卖其他的羹了,比如廋肉羹,所以名字也变成了刘嫂子肉羹了。他的肉自然是广和村的猪肉,因为田和林的关照,那里已经是大型的养猪村了,专业化养猪,猪屎则是免费送给了复合肥厂的。所以看这个面子上,田和林每天都有二十多头猪的订单给他们(这种猪的价格给的是5贯一头)。所以他们的生猪存栏量是千头以上的,说是养猪大企业也不为过。因为这种猪的肉质好,无异味,所以广受好评,有人出价10贯一头要50头,但都被他们村子拒绝了。因为他们明白,没有田和林他们就干不了这个养猪的活计。所以自然不能把财神爷得罪了嘛。而且田和林一般要猪肉,猪大肠、猪腰子、猪心。而猪血每天只要一些,所以这些剩下的东西也是买的相当好的。因为广和村现在靠着养猪富起来了,所以都嫉妒的称他们为猪村。所以田和林想在这里至少搞一个小的复合肥厂,不然从这里到复合肥厂一路多多少少漏一点油,这多不好啊。

田和林带着小翠,吃了肉羹,就慢步来到了狮驼桥。很不巧正好遇到了一大滩运输泄露物,散发着令人头皮发麻的恶心气息,就这样平摊在这本应洁白的桥面上。田和林本来的打算都被这股恶臭取代了,直接扭头跑了,来到醉乡客栈,让两个小二拿着水桶、竹扫帚去打扫干净。田和林心道:看来过了年得先弄这个,不然出个门,就来个这个,多不好啊,而且大过年的。想到了这里,反正军营里面还有100多人没有事情做不如派出来打扫卫生,再给这晋熙城撒一道石灰。说干就干,于是就带着小翠到了军营,发布了他这个首长今年的最后一个命令:打扫晋熙城。田和林走在城墙上说道“把墙角上的蜘蛛网都清一清啊,回去每人发一个香皂哦,干活干的差的就只有肥皂喽。”听了这就话,旁边一个士兵说“首长放心,一定让这个城墙没有一点灰尘。”他周围的也都附和起来。田和林说“不要光说不练,我只看结果。”监督了他们两小时,在城墙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这才暖和了一些,主要是脚嘛,其次是裤裆漏风嘛。雾也渐渐地散了,开来,这城墙两边的景象,这才慢慢的清晰起来。

小翠看着下面开心玩耍的小孩,高兴的说“小官儿人,你看,那些小孩儿都好开心呢。”田和林也看见了临时营地里玩耍的小孩,一群群的玩着各种小游戏,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不时发出阵阵欢笑。而城墙里边的人们,也是在到扫着自家的院落,把门外的桃符换成新的。

桃符不同于春联,但是挂一般是挂左边门这边。桃符采用桃木做成,像一个腰牌,但要大一些,因为要在里面画一张符纸,或者说符文。是道家理念的产物,意为驱邪。所以大户人家一般挂大的桃符,而且是左右两边都挂一个。小户人家一般在左边门上挂一个。因为这东西不便宜嘛,是道士才能做的,一般人根本画不来符。而市面上的桃符其实很多不是道士画的,但卖的时候都说是哪里哪里的道长画的,而且卖的便宜。像田府、张府这种大宅院,一般都会派人去峨通义专门请大师来给画一个,快过年的时候就换掉旧的,当然这种的是最贵的,不仅是请大师,还有一路的花销,也是不少的。这种要比佛家寺庙的烧香拜佛来的要更真实一些,毕竟多了一道护身符嘛。所以家家户户都会买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个,图个吉利不是。

梦想孵化场里,这些人也是忙个不停,有的还在烧火,时不时的烤一下手,有的则是在打扫院落,还有的在床头摆了一个棉布虎头,又在窗上挂上了金彩缕花(好比窗花,但是金粉镂空的花型剪纸),应该是赚着钱了啊。又在堂屋门的正中,就是对联横联的位置贴上一张纸,纸上面应该是一个人(钟馗)。那人看了看:门上有了,窗上也有了,这下满意的点点头,进屋里去了。田和林见那人进屋了,自己也是不想继续在城墙上吹冷风了,带着小翠下来了。刚下这个楼梯,就感觉到了温暖,这小冰河时期可不是说着玩儿的。田和林打了一个喷嚏,这才适应了这种温度。

还是回到了醉乡客栈,这里的温度还行,但要让田和林今天趴桌子上画画,那就有些冷了,一般都是下午再画的,上午都是先想好怎么画。田和林见钱掌柜在给灯笼上油,问“钱爷爷,这个灯笼里面是什么油啊?”钱掌柜说“这是蓖麻油,专门用来做灯油的。”田和林原本以为是菜籽油的,因为巴蜀大都种植油菜籽嘛,有些意外“蓖麻油,蓖麻籽做的吗?”钱掌柜说“对啊,是蓖麻籽油来的”田和林想了想“蓖麻籽不是有毒的吗?怎么用来榨油?”钱掌柜点点头说“蓖麻籽虽然有毒,但它有油啊,比其他东西产油好,所以就拿来做灯油了嘛。”田和林说“那菜籽油呢?”钱掌柜皱眉说“油菜籽吗?”田和林点点头。钱掌柜说“油菜籽也用来榨油的,但是有一股辣味,所以一般都用来做调味。”田和林疑惑“油菜籽有辣味?是那种一粒粒黑色的小圆籽吗?”钱掌柜说道“对啊,就是那种东西。”田和林说道“那我们还有那种油菜籽吗?”钱掌柜说“客栈里只有芥末油,没有油菜籽。”想了想“油铺应该有的。”田和林说“是铁匠铺对面那个油铺吗?”钱掌柜说道“就是那家铺子了,不知道今天开门没有?”

田和林管他开不开门,反正很近,直接过去看看三。来到唐家油铺,还好,门是开的。唐掌柜看了看来人的穿着,一眼便认出了这位晋熙县的大人物,田小郎君。笑眯眯地问“小郎君,今日来鄙店真是蓬荜生辉啊,不知您需要点儿什么?”田和林见他笑眯眯的躬身弯腰的,说道“你们这里有油菜籽没有啊?”唐掌柜笑着说“这个当然有啊,不然怎么开门做生意啊。”田和林瞧了瞧这满地的大缸子,说“那在哪里呢?”唐掌柜说道“自然是在后面院子里。来来来,走这里。”他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田和林自然是走在前面了,小翠也是跟在后头,唐掌柜这才跟上。

来到后院,这里居然是一个小型的作坊,有个40多个人在这里干活,主要是石碾子、石磨子这些榨油工具,但还有3口锅,里面煮着那些压榨后的产物-粕。但水不是开水,应该是控制了水温的,算是热水出油法,得到粕里剩余的油。唐掌柜从一个箩篼里面抓过来一把油菜籽捧着拿给田和林,田和林一看他笑嘻嘻的表情和动作,有些像是老巫婆给白雪公主送苹果一样,但还是拿了几颗出来,见到确实是油菜籽没错,又用力捏碎了闻了闻,确实又一种刺鼻的味道,很弱,但闻得到。田和林蹙眉:这油菜籽咋跟我见过的不一样呢?(这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油菜籽,而不是现代传入中国的油菜籽,自然不同嘛。这种土生的油菜籽,一般不用来做食用油,而是辣味品,因为产籽很少,所以也算半个奢侈品,一般人都舍不得用。而田和林认识的油菜籽,还在欧洲的土地上呢)问唐掌柜道“那我们吃的是哪种油啊?”唐掌柜说“有苏麻子油、芝麻油、豆油、胡麻油(亚麻油)”顿了顿“我们这里主要就是做苏麻子油的,其次是蓖麻油,芝麻油,胡麻油。”看田和林一脸认真的听“这苏麻子油就是你的那些厂子里用的那些油了,而蓖麻油一般就是当做灯油,芝麻油就是贵府上买来做菜用的了。这胡麻油却是西夏那边弄来的,但味道却和苏麻子油差不多,也就好吃一点,但价格却是贵了不少的,因为那边经常打仗的,而且又都是山路,所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价格自然不能低的。”田和林点点头,想了想说“我看你们这里的榨油技术实在是太老旧了,要不你跟着我干,我让你当一个厂长怎么样?”唐掌柜眼睛一亮,说“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多谢小官人了呀!”(因为这种铺子,人多所以利润不高,而且全是自己经营,他就很累嘛,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哪里有厂长好呢。因为现在的厂子对于他们来讲都太大了,一个组装厂就相当于晋熙城了,所以这权利自然就大了,而且待遇不比他的小作坊低嘛,一个月12贯,他辛辛苦苦的,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收益。)田和林打算,再搞个榨油厂,专门榨油,否则油价下不去啊。老百姓自然也用不起这种油了。田和林扳着指头算: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现在的价格可是已经翻翻了,但是煤源一直都不稳定,不是今天这里就是明天那里,把运煤的车夫都会搞懵掉。所以煤这种东西也要尽快去打听一下,要找到一个位置较近煤场产量稳定的才行。米自然不用愁,明年水力机械一旦转起来,存粮取米计划一实施,那还要发愁怎么消化多掉的米呢。油就是榨油厂了,但是那种黄花菜籽油又是哪里传到中国的呢?盐的话,可以再弄一个作坊,把自贡来的井盐处理成精盐再用,用不完再卖嘛,反正盐不怕变质。酱油这种发酵产品就不自己弄了,周期太长了,没搞头。醋和酱油差不多,都是全发酵的产品,也不弄。茶的话,就有白茶、绿茶、黄茶、红茶、黑茶之分了,分别代表着微发酵、轻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和后发酵,所以太复杂了,不好搞,而且每个地方都只专研一种茶技酿造术,所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茶品,如果真的搞成了,那也就是得罪了那里的人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一个地方只搞一种茶技酿造术了吧,这和人贩子是一个道理。而且茶产业链是一环一套的,非常的庞大,这里面的关系就很复杂,搞不明白这些关系就想进入这个市场,那就是找死了。但如果就是要吃它一块肉呢,该如何下手呢?

茶产业,包括茶农、收购商、茶厂、商贩。茶农采茶好了,就会把茶叶卖给收茶贩子,这些人一般也都是茶厂派出来的人,就好比孵化场的鸡蛋收购人员。这些人将茶叶卖给茶厂赚些钱养家糊口嘛,暴利是不可能让他来的。茶厂就是将茶叶(这时叫茶青)经过炒茶(炒青),然后发酵得到成品茶(这时才是茶叶,所以一般说采茶,而不是说采茶叶)的地方。茶商再从茶厂购入茶叶进行贩卖,以此获得暴利。所以茶商才是最大的利益收割者。而茶厂基本上最后都会被茶商收购,免得被人截胡嘛。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茶农与茶商了,而茶商拥有定价权,所以交易的时候吃亏的总是茶农,比如说原本茶商的利润是1斤30文,市场价格由151文下跌了1文,成本就是121文,对应的收购价就可以变成由原来的61文降低到60文。这就是定价权,可以通过定价把自己的损失转嫁到利益的上游端。一般茶商之间也都是有地盘的,你不能在我的这一片收茶,我自然也不会去你那边收茶。去了就是坏了规矩了,坏了规矩的人,就会受到其他所有茶商联合打压。

因为田家本来就是大茶商嘛,作为一个大茶商,自然就有自己的茶叶基地了,哪里呢?就是绵远河北岸嘛,不然那里怎么会有田家那么大块地呢。田和林现在就不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了。如果他家没有搞茶叶,那自然是没有那么多的说道的,你茶商联盟也搞不动我一个没有茶园基地的嘛。但现在不仅有而且还很大一片,所以想吃这碗饭,还得多考虑考虑。

首先,要明确做这个茶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也绝不是为了亏本赚吆喝,而是为了拿到茶农的心。技术要求就是:在保证不亏本的前提下让茶农得到实惠。要知道茶农可是仅次于粮农的、再次应该是桑农。这三大农组成了农业帝国的根。所以要想建立一个新政权,那么这三个农民都是全都不能少的。粮农算是搞定大半了嘛,再来一个计划,基本上就ko了。所以茶农就得上马了。

(本章完)

.

阅读我的大千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