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的大千世界》
我的大千世界

48锦官城

初二一大早,吃过了早饭。旅行团就继续出发了,但刚出东城门,就发现了今天天公不作美,赵猛看了看这雾气弥漫的官道,有些傻眼。因为这是官道,去往蜀都府的官道,那自然又要比去往绵州的官道的人多。所以马车就很容易撞到人了,而且雾气这么大,撞到其他的东西,或者地面有个大坑也是不容易避开的。所以马车只能龟速前进了,至于说慢到何种程度,这其实无法说清的,因为有的地方雾大些就慢点,雾小些就快点。赵猛只是觉得,这里赶路虽然慢但却比鸭子河边赶路来的要快,要轻松许多。慢慢的能见度也就越来越长了,车速也有了兔子跑的感觉了。约莫一个小时左右,过了一座桥后,来到了一个集镇上,这个集叫做大弯,驻扎有一个营的禁军,所以都叫它为大弯镇。很显然这里已经算是蜀都地界了。而刚才那座桥自然就是界桥,称为青白江桥。大概又走了20里,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桂湖镇,这里同样有一支禁军。过了桂湖镇,雾气就已经变得有气无力了,能见度恢复到了300多米,所以马车速度也是提了起来,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是看到了锦官城。

何谓锦官城,就是穿着锦衣的官员(包含买的那种员外)的城市,凡是官吏皆为锦衣,这说明了这座城市的富足与繁华,所以锦官城就是这么一座奢侈的城市。就好比丝绸要加锦,冰酒杯上还要雕几个花,从名字上就能依稀的嗅出这座城市弥漫的味道。

锦官城分为内外城(子城与罗城),外城(罗城)是一个缺了左上角的残疾长方形,西边是饮4马河,北边东边是转弯的清远江(锦江),南边是锦江(摸底河)。又从饮马河引出南河、北河穿入城中,两条河在大慈寺前面一点交汇,之后从其旁边流过,汇入清远江,又马上汇入锦江。外城一共有8座城楼,其中向西的有三座,从北到南一次是朝天门、大西门、小西门。朝天门在缺口这里,大西门在刚好要缺口这里,小西门则是在左下角的位置。朝南的有笮桥门(西南角南段)、万里桥门(正南),朝东的是小东门(右下角)、大东门(正东),北边只有一个太玄门。整个来看,整个外城像是一个大筒的袜子,而内城就是靠近下面(南边)一点的大布丁,呈一个削了角的长方形模样。有5座城楼,东、西、北各有一个,南边像是脚岔开成了两个,左脚称为锦官门,其他的就是东南西北门。(整个锦官城面积大概在9.4平方公里左右,就是940公顷,154顷,15400宋亩,是晋熙城的28倍大小。如果按照人均占地10平方米,道路及其他占地30%,那么锦官城的人口最多是66万,如果想要容下100万人,那么就需要二层的建筑物。所以现在的蜀都城市人口大概就是80万左右。)

看着这北城门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赵猛心中感慨:这蜀都府路的首府的确是繁华的很,不仅仅是因为人多,更是因为人人都是衣着光鲜(不是粗布那种没有染色的布料)。所以他越走进城门,也就越慢了。行过一座石桥,被两旁的士兵检查了一下(都要下马车,拿出路引),这才进入了这太玄门中(没有入城费不奇怪吗?)。长长的甬道内那是挤满了人,还好因为是马车,否则想不被踩几脚就进到锦官城,那是不可能的。

一进入城内,一下子就不挤了(因为增加了左右两条10丈宽的大道),于是马车才可以比人稍微快些了。他们要去哪儿呢?当然还是田家酒楼了。但是不在北城而在西城,但他们不知道在哪里。因为如果知道的话就会从北门绕道草市(外城缺口处),再从大西门进入,这样更快。于是在蜀都人民热情的拥挤中,旅行团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到了银月楼。银月楼往西走200米,就是大西门,所以这里的人流量也是非常大的,过往的一般都是走南闯北的行商、寺庙的行脚僧、还有一些去草市淘宝的城内居民。所以早上出城的人很多,而中午进城的人很多,但他们都是不会在银月楼打尖的。银月楼主要的客户主要就是行商与行脚僧,行商有钱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行脚僧其实也不缺钱。因为官府规定僧人都需要去官府办理度牒,作为其合法身份的证明,而一张度牒(很像唐僧走到哪里都需要带着的那本专门用来承接印章的文牒)就要300贯。因为有了度牒,就算是政府承认的僧人,因而规定可以合法的享有10地的免税权,也有免役权。所以也有人专门去炒度牒,以此牟利。而官府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顾卖度牒收钱,有时都不管那人是否剃度过。因为有了两项特权,所以寺庙的僧人们,一般都会购置一些田产自用或者出租,用来供给自身用度。所以敢出来走的僧人都是有几个钱的。(为什么他们不去免费住寺庙呢?因为来蜀都的僧人很多,寺庙也多,所以难得遇到一个有空床的寺庙。久而久之,来得晚的僧人一般都会多带点钱,住一个实惠些的酒楼。)

当赵猛他们一下马车,立刻就被小二的热情吓着了。几个小二微笑着拿来了热毛巾,给每人来了一条,毛巾上还有些香味。田和林洗过了脸,顿时觉得这锦官城的酒楼是不一样。进到楼里,田鼠见掌柜一脸热情的冲来,说道“我们是晋熙田府的”又指着田和林的背说“这是小官人。”掌柜连忙给田和林鞠了一躬,长揖到地,说“小人田华见过小官人。”田和林凑过来说“不要这样多礼,我方便着呢,你们这里有什么特色菜啊?”亮晶晶的眼睛望着他,田华有些脸红,弓着身说“小官人,店里确实出了很多新菜,但听说都是马师傅飞鸽传书来的,这些菜您应该也是都尝过的吧?”田和林说“没有。昨天金雁楼里的特色菜我都是第一次吃到。”田华点点头说“我们这里基本上和金雁楼差不多,只是因为锦官城云集了西南四路很多大商户,所以这里的市场上也是什么东西都有,因而多了很多食材,也多了很多菜肴。但却是没有几道拿得出手的,除了一道清蒸黄鱼。”田和林想了想说“黄鱼是什么鱼?”见田华没明白,又问“那长什么样?”田华想了想说“后厨现在就有两条,要不那您亲自去看看。”田和林来到后厨一看,只见大木盆里游着两条鲟鱼,指着问“这就是你说的黄鱼?”田华点点头,田和林叹了一口气。心道:还好多问了几句,要不然,自己可就是间接谋杀了二级保护动物,那味道一定的苦的。田和林说“记住以后给我做菜,每一样东西都要先说清楚了。否则就别怪我了哈。”田华有些莫名其妙,不知哪里得罪了这位小爷,田和林的事迹那是在这些掌柜伙计中都是传开了的。所以只好堆着笑,认倒霉“好的,小官人,以后会给您说清楚的。”田和林满意的点点头。又随便点了几个没有吃过的菜,就坐桌子上了。没想到的是田华居然不知道从哪里搬来了高椅子,一看就是专门为他打造的。田和林笑了问“这是你专门为我打造的?”田华点点头,说“我知道小官人定然会来蜀都府游玩,所以提前做好了这种高椅。”田和林赞道“不错,居然比晋熙做的还要好。真不错(说的是田华这个人)。”

吃完饭,旅行团开启正式的吃喝玩乐。从银月楼出来,往大西门走,然后沿着城墙左右两边,都是一路的地摊,而且是应有尽有。虽说是地摊,但蜀都人似乎很讲究,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先拿着木头支起篱笆,又摆上一层木板或者直接铺一层深色的布,作为摊面,又在两旁和上面支起篱笆,同样拿布盖住。然后在摊面、篱笆上、篱笆下或摆满、或挂满、或吊着各种商品,但一个摊子一般都只卖一类。比如左边这家,就卖的是帽子。田和林坐在赵猛的肩颈上,指着那顶小号的白色帽子,问“这个怎么卖?”这种小娃娃客户,老板是最喜欢了,凑着笑走过来说“哎呀,这么可爱的小奶娃呀。这个可是西夏弄来的好东西,是上等的羔羊皮做出来的。只要20贯钱。”两个队长一听,只要20贯,你也很有钱似的。田和林也不知道对方的低价在哪里,胡乱说“10贯卖不卖?”那女人瞬间不高兴说“哎呦,我的小官人,这可实在是太低了。我们平时都是不讲价的。这么,今天姐姐看你喜欢,最低18贯。”田和林一听喝,一句话就9折了,看来低价还很远嘛。翘着嘴说“我的压岁钱只有10贯。你不卖的话,赵叔我们就走了。”赵猛答应一声就要走。那女人却是没有想到,那男子不是这小娃娃的爹。于是,拉住赵猛,狠心说“来来来,拿走,拿走,真是亏大发了。”左手摊开,右手拿着那顶小帽子。于是赵猛将田和林放下来,这时田和林才发现这下面居然还挂着围巾,而且有些是专门小孩用的。问道“这个灰色的围巾怎么卖?”那女子一愣,以为这小子是要下来拿交子给他的,没想到居然还有钱买东西,但马上又是笑着说道“这个是10贯钱的,不过,既然小官人要的话,那5贯给你,怎么样?”这次田和林没有砍价了,而是痛快的付了15贯的交子钱,因为他不想换成其他货币。这大概就是有钱人的心理吧。于是田和林这下是彻彻底底的白了,除了那双皮鞋。田和林重新坐上了人力宝马上,心里想着:这下再过那鸭子河,也不怕变成乌龟了,哼。

“咦,那是手套吗?”众人寻声看去,赵猛回道“没错,就是咱们军营那种,他们怎么会用来做成了这些毛绒的手套。嚯,还有皮的a4”田和林也是没有想到,难道说是那些人搞出来的,没道理就搞到蜀都来卖了吧。田和林问“你这个是哪里的?”男子笑着说“哎呀,原来是晋熙的小兄弟啊。我是美信的,这都是美信产的兔毛、牛皮做成的手套,暖和的很啊。小兄弟要的话500文就卖你了。”见田和林犹豫,又马上说“小兄弟啊在,这大过年的,东西都是翻着翻在卖的。要不是看你是晋熙来的,很像那个传说中的田家少爷,我是不能这么便宜的。”田和林笑了,点头笑着说“好好好,那我们几人一人一双,也都是500文吗?”男子摇摇头说“4个大人的要800文,小孩的500文。”田和林想了想:手里的交子有10张是100贯的,10张是50贯的,10张是10贯的,10张是5贯的。所以无论这么说,要么再买几双备用,要么就得拿4贯铁钱,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于是问“一共是6贯,但我只能给你5贯,可不可以?”男子又仔细看了看眼前这些人的打扮和他们身上的穿着,应该就是晋熙的羽绒服。点点头说道“嗯,好的,你不会真的就是田家少爷吧?”田和林笑着点点头“没错啊,没想到你的耳朵这么厉害,我就觉得我们说话跟蜀都人差不多嘛。”男子笑着说道“既然是小郎君要,那钱不钱的都不打紧的。”田和林倒是没有信太多,还是拿了一张5贯的交子给他。众人这才在这个小摊上挑选起了自己喜欢的手套来。

戴上一双皮手套后,赵猛感觉现在拉着田和林的手也不冷了,于是又继续前行。而田和林却没有戴手套,而是让小翠帮他揣进口袋里。小翠刚转头就看见了香皂,惊讶道“快看快看,这儿就是咱们的香皂。”老板没有理解好这句话,怎么自己的东西就成你们家的呢,但还是堆着笑说“这些都是晋熙产的香皂了,有这种桂花香皂(是将桂花先用高度酒提取后,再和鲜桂花一起加入肥皂,做成的,所以桂花香是很浓的)、黄果兰香皂、玫瑰香皂。也有这种香药肥皂,也有传统的硫磺皂、肥皂。现在都很便宜了,没有以前那么贵的。”田和林好奇自己的东西卖到这锦官城能卖多少钱,于是问“怎么卖呀?”男人见有戏,不管他是不是大人,就坡下驴就行,说道“这种桂花香皂,你看里面可是真有桂花的;玫瑰香皂、黄果兰香皂里也都是有的,但它们现在都只要4贯了,比起以前那是降了一两倍的。而药香肥皂要3500文,硫磺皂2500文,肥皂1200文。”田和林说“哦”拍了拍赵猛,带着人溜了。男子以为是价格说高了,只是有些失望罢了。而田和林却是觉得,这价格说明各个中间商的利润已经不高了,产品回到了以使用价值为主的理性消费当中了。

这就是田和林通过大量的货源供应来控制中间商的单个利润的方法。当你跟他们签订了每日的购货协议之后,那么主动权,就在还是在厂家手里。因为厂家的东西不愁卖,所以一切都是正常的,而中间商却是不一样了,他们的市场在逐渐的缩小,因为一天根本无法消耗掉这么多的货,所以要么压货,要么降价卖。那么什么时候选择降价,什么时候选择压货呢?如果降价后的利润与压货的利润一样,那么肯定选择压货嘛,相当于就是白捡的货了。所以降价与压货,都是要通过市场来决定的,把握住了市场,那么你就能更好的经营。否则明年的谈判就会使得自己的利益打折了。

又来到一个泥人摊前,各自买了一个泥人,但这个泥人只要20文一个,九个人只要180文。田和林说道“太不方便了,你们谁带铁钱了吗?”都是摇头,那卖泥人的老者说“小郎君,那边有个官府开办的交换所,就可以把交子换成铁钱,只不过每贯要收取50文。”田和林一听:没想到官府连这个钱都赚。带着众人去了这个交换所,真的是换了5吊钱,不过每吊都少了50个铁钱,但即使缺斤少两的这一吊钱(950文)也有6.84公斤,10.69宋斤。所以一吊钱那是用了约10根粗麻绳绞在一起的更粗的麻绳串上的,这要是用鱼线,估计手指头都得被削掉。5吊钱,两个队长四只手各拿一掉,一个队长的脖子上挂一吊(这可比被田和林骑着惨多了)。

赶紧拿钱买了泥人,消去一些负担。还好队长们是有裤兜的,否则可是不好拿泥人了。为什么他们三个大男人还要买泥人?因为田和林第一次送他们礼物,这不能不要啊。即使被过往的人指指点点,他们也只能认了。赵猛还好,他没有把钱这种东西拿出来显摆,所以裤兜里面有什么,没人在意。又买了7根糖葫芦,一共350文。这下虽然没有吃着糖葫芦,但脖子却是轻松了许多。又走过几个地摊,买了几个布娃娃,这时候的布娃娃很少有那种大的,而且更像是布偶有的甚至也用一根筷子插着。一共买了6个,花了450文,就数钱都数了好一会儿。田和林也没有阻止,而是想看看,这5贯钱到底要花多久。这不就花掉一贯了。

边走边吃糖葫芦,好不惬意。这一路是边吃边看,但却没有什么东西打动这位小财神的了。一直到把糖葫芦吃完了,这下似乎才发觉应该再买点儿什么。正好旁边有一家披风摊子,卖的都是些高档的皮草,田和林挑了一件适合他的小披风,田鼠给他披上,瞬间就感觉到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不过就是有点儿重,但还是花了10贯买下了这件皮草。将披风递给田鼠拿着,又继续逛。

忽然阿依努尔、小翠站在了一个地摊前面不走了,赵猛也是回过头,来到了这个摊位。原来是个卖铜镜的。田和林问“这个怎么卖啊?”老板笑着说“小郎君,这个可是湖州来到,地道的好东西,您看看”拿着一面铜镜给田和林看,田和林一看:原来自己的嘴角还有残留的糖汁。赶紧伸出舌头照着镜子舔了又舔。老板都笑眯眯的说“怎么样,这铜镜还可以吧?”田和林点点头问“那怎么卖啊?”老板笑着说“这个呀,要250文一两。”田和林说“那你手上这个多少钱?”老板瞬间从衣袖里取出一个小秤,边称边说“正好4两。”田和林说“那好,就这种的给我来5个。”于是给阿依努尔、小翠、燕子都送了一个,自己留着两个都让小翠拿着。小翠高兴的说“谢谢小官儿人。”燕子和阿依努尔都是学着小翠说了谢谢。

这下小翠一路上可是笑开了花了,路也不好好走了,蹦蹦跳跳的,就像只兔子。忽然说道“小官人,你快看,这是啥子?”赵猛过来,田和林仔细看了看“这是热水罐,怎么卖啊?”摊主微笑说“小郎君好眼力,这可是精铁打造的好东西,要3贯钱。”一听这话,两位队长可是喜形于色,因为他们这里正好有3贯多,但基于铜镜事件,他们已经收敛多了。田和林说“那就来一个吧”。于是两个队长一下就将完好的3吊钱扔在了地上,又从那个用过几个钱的那吊钱中取出150个,放在摊子边上。就这一下两个人可是轻松太多了,但还有一个人有几斤的负担呢。

又走个几个摊子,听到了婉转的琴声。而阿依努尔却是快速的跑了过去,众人也是紧跟着她来到了这专卖琴的地摊,每一架琴后面都有专门的木架撑着,下面也都是垫着厚厚的毛毯的。而此时一个胡商正拿着胡琴在弹奏着家乡特有的舞曲,这让阿依努尔很是激动。等着胡商意犹未尽的放下胡琴,阿依努尔用她的家乡话跟那个人交流了几句,然后便离开了。赵猛看着阿依努尔的背影,又看了看胡商放下的胡琴,问“你这把琴怎么卖?”胡商看了看他,又摸了摸胡琴,说道“如果你想要,那就300贯吧。”赵猛深吸一口气,就要离开。田和林摸了摸他的脖子(就是我要下来了),就被赵猛放在了地上,又从自己的衣兜里摸出3张100贯交子,递给胡商。胡商只是诧异了一下,就任命的摇了摇头,把琴递给了赵猛。赵猛没有想到,自己就这样得到了这价值300贯的胡琴。他激动的很想掉眼泪,因为除了他娘小时候这么善解人意的对他好过,应该就只剩下眼前这个小不点儿了吧。田和林看见他热泪盈眶,摆摆手,说“走吧,去送给你心爱的人。”赵猛只好擦了擦眼泪,点点头,一只手拿着胡琴,一只手抓着田和林的右脚,向着两个队长大步走了过去。赵猛追上了阿依努尔,并将胡琴递给了她,她想了好一会儿,最终收下了琴,将其揽在怀中。

9个人的旅行团从下午一点左右开始逛街,一直沿着环城大道走,花了4个半小时,居然又回到了太玄门(北大门)。因为天色都已经暗下来了,所以都打算快些回酒楼了。谁知原本应该越来越少的游人,就在花灯初上的时候,反而是越来越多了。其实游人分为城内与城外两拨人,城外的人自然是卖了东西就回家了。但是城内的人却是刚好下班的样子,于是扯块布,占个空位就是摊主了。所以这环城线就成了这不夜之市了。而且城里人可不少,所以这夜市比之白天的市场,那是更拥挤了一些。还好没有达到摩肩接踵的地步,否则刚买的胡琴,可受不得这种欺负的。

看着这些人,摆摊的摆摊,逛街的逛街,田和林也是忽然又有些好奇起来:这蜀都的夜市又会卖点啥呢?不过现在,基本上都处于摆摊的前期,只好继续沿着环城路走,走过了朝天门之后,这夜市摊才算是刚刚形成了。

不同于白天的嘈杂,夜市的摊主没有一个吆喝的,有的只是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以及脚步声。而那些鸡鸭鹅,鸟狗猫也是没有在夜市中出现了,所以算是清净了许多。晚上最显眼的自然要数灯笼了,当然不是挂在杆子上作为路灯的,也不是摊前挂着招揽生意,方便数钱的,而是卖灯笼的摊子。这个灯笼摊子可不小,当得起三四个帽子摊了,自然种类也是多的。油灯的、蜡烛灯的,不同的燃料决定了灯笼的内部构造,总的来说蜡烛灯更好用,但制作简单,而油灯制作较为复杂,所以油灯反而贵。因为油灯容易撒油,所以像挂着外面的,都是蜡烛灯,而室内的基本都是油灯。由于油灯更容易引发火灾,所以油灯的内部必须是铜铁制成的,这也增加了油灯的造价。所以这里卖的灯笼有:木头结构的纸灯笼、布灯笼,纸和布上面都可以画一些花鸟鱼虫,以花和鱼为最。而油灯一般不加罩子,当然也可以加,而这里摆着的就是不加罩子的油灯,而还有一些油灯也是挂在了篱笆上,但是都挂在下面的一二层。油灯一般都是不易燃的东西做成的,比如青铜、陶器、瓷器、玻璃、石头、铁、锡、金、银。当然蜡烛的也可以这么搞,但一般人肯定不会用的。现在的蜡烛是那种很粗的,所谓秉烛就是指那种一根就烧一晚的大蜡烛,而这种一根的售价要800文。而同样烧一晚油灯却废不了1斤蓖麻油,才20文。

田和林下了马,自己走,在最下面两层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灯笼。看着一个绣着凤凰的灯笼,问“这个怎么卖?”摊主笑着看了看田和林的穿着,说“小郎君,这可是占城来的铜灯盏加了罩子的,你要的话就20贯钱。”田和林又指着一个绣着牡丹的灯问“这个呢?”摊主还是微笑说“这是蜀都本地的铜灯盏,只要15贯。”田和林又指着一个山水灯笼问“那这个呢?”摊主笑了笑“这可是能转动的,四面(6面)都绣着山水画的,而且画是连着的。”说完,还给田和林转了两圈。田和林点点头,说“哦。果然看不出哪是头哪是尾,那多少钱啊?”摊主得意一笑说“这个灯笼的底座、顶盖也是镶了金边,带了银线的。所以要50贯,不讲价。”田和林点点头,问“那你这里还有可以转的灯笼吗?”摊主一笑“有的,像这里”指着第5层的一个灯笼“这个只要10贯,但却是用蜡烛的。”田和林看了看那个灯笼,感觉比自己都要大一号,又问道“有没有小一点的?”摊主似乎善解人意,就拿着一个小号的灯笼说“这个只要8贯。”田和林心里盘算:4个大的,5个小的,一共是60贯,但却问“那我要4个大的,5个小的这种能转的,又是多少钱?”摊主自然明白这小狐狸的意思,思考了一下,有些痛楚的说“嗯。那50贯好了,我是不会再低的。”田和林点点头,笑着说“好”,麻溜的抽出一张50贯交子给了那人。谁知那人说“小郎君啊,这50贯的交子我去取,可是又要收取费用的。”田和林笑着说“你又不缺钱,为什么非要去取呢?”摊主笑了笑“算了,算了。你这小鬼真是太精灵了些。”

田和林没有再骑马了,而是自己走,主要还是受得了坐久了容易得痔疮这种思想的洗涤。不过自己走也挺好的,也不用担心自己摔死这种乌龙了。

(本章完)

.

阅读我的大千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