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的大千世界》
我的大千世界

71苏小妹

7月3日,一大早,苏垚就辞别了苏洵,离开了苏家。临走时,程氏给了一个钱袋给他,苏垚感激的谢过了嫂子(他身无分文,无法拒绝)。苏垚在小摊上吃了碗米粥,就马上赶路了。他走得很快,但没有肚子闹的快,所以出城没多远,他就走不动了。只能四下看看,有没有隐蔽的地方,没有。只能走出县道,来到荒草丛中,解开裤腰带,开始了快意人生。因为都是些疟疾尸体,所以臭不可闻,而且是溏泻,而现在有没有半张纸,这下可就耽误事了。只能在这杂草里搞一搞,将就用了。(运动有助于新陈代谢,所以有时就会尴尬)

走了一会儿,又在一条小沟里洗了手,这才重新上路。一共花了8小时才到苏家庄。此时的苏家庄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多了一丝哀愁。苏垚走过这座崭新的木制(钢构木制)桥,这才回到了苏家村。还没有到村头,一个熟悉的小身影就冲了过来。苏垚也是激动的跑了过去。两父女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引得周围的干活的农人都投过疑惑的眼光。只听一个人大声叫到“是垚哥!是垚哥回来了,垚哥回来了!!”这下村子里的人都出来了。这时两父女也就不好意思哭了,擦了擦眼泪。看着这些高兴又期盼的眼神,苏垚有些不好意思说“大家都看着我干嘛?”一个中年妇女笑着说“说话倒是没有变,身子看着也还行。苏垚,你可是我见过第一个得了瘟疫还能活着的人。”还给他竖起一根大拇指。苏垚有些汗颜,说“我现在能活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我都不知道该谢谁。”村长笑着说“怎么会不知道呢?我可听里正说,这些救援队、保险公司什么的都是晋熙那个田家小官人搞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谢他才是啊。”苏垚点点头,笑着说“我可听说,那小官人只有4岁,比小妹还小了8岁的。”苏小妹一听,惊讶道“哇!四岁啊,那才多大啊。”一个小男孩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奶声奶气说“小妹姐,我今年就是四岁。”看着这只有苏小妹一半高的孩子,众人都是哈哈大笑。这可把那个小男孩给气的脸包鼓鼓的。自己暗暗发誓要超过那个跟自己一样大,姓田的小子。

苏垚家虽然没有苏洵家富有,但还是有三十亩地的人家,而家里也只有三人,除了苏垚和苏小妹,还有一个四十多五十岁的老妈子。所以家里的营生还行。苏垚也不是没有想过再娶一个妻子,但是接连两个都难产死了(这年代,难产死亡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率是非常高的,有些地方甚至高达60%,医疗条件好的地区也有15%左右,再加上小孩子难养活),所以也就没有再娶一个的心思了。只想苏小妹今后嫁个好人家就行了。

想要嫁个好人家,那就得符合好人家的审美(如果不打算这样,那自然不用)。什么审美?那就是三寸金莲,一尺是32厘米,三寸就是10厘米不到。这硬生生少长一倍,那滋味可是不好受的。所以苏小妹那是一万个不愿意的。但苏垚也是没有办法,现在的人都喜欢小脚的女人,要是因为苏小妹的脚大而嫌弃,那以后在夫家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因为娘家很弱嘛,现在只有苏洵家有三个秀才,没有台柱子,撑不到他苏垚家里来)。所以就是含泪也要给苏小妹裹脚的。(这在古代涉及到男权与女权的问题。自己的妻子的脚越小,那么说明这个男人的家庭地位越高。反之就会被别人嘲笑。)

所以想起刚才苏小妹跑过来,这下立马就拉下脸了。喝问道“小妹,你今日是不是又没有裹脚?”苏小妹垂下头,看着这表情,苏垚就要拉苏小妹回家裹脚。村长打断他,笑着说“苏垚啊,现在这女人家可以不裹脚了。”苏垚问“为何?”村长笑着说“还不是田家那个小官人发话说不允许女子裹脚。如果发现哪个县还有女子裹脚,那,那他们没有说会如何,但里正和主簿都带人来村里说了的。”苏垚有些担心:这不裹脚会不会有不好的结果,但大家都不裹脚了,自然也就不用裹脚了。想通了这个,苏垚这才转而笑了,说“不裹脚好啊,不裹脚少了小妹太多痛楚了,每每想来都有些于心不忍。”刚才那个妇女说“真不知道你们这些人这么想的,那小脚真的有那么好吗。老娘的大脚就没有被嫌弃过。”旁边他丈夫劝道“妇人家家的懂个什么,走走走,回家去说。”这才让苏垚以及愿女儿嫁个好人家的人脸上少了些许的尴尬。

苏垚对村长说“周叔,你看我家的地能卖多少钱,我想卖了去晋熙瞧瞧。”村长有些诧异问“你不想回来啦?”苏垚点点头,说“我想先去田府道个谢,然后给他们当牛做马报答他们。”村长摇摇头,笑着说“你啊,现在想去给田家当牛做马的人多的很,你去?根本排不上号。”见苏垚不相信的样子“就说里正吧,他就想去,可是呢,主簿也想去。可是呢连县太爷都想去。你说说,你去站哪里啊?”苏垚无言以对,说“那我也想去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声谢。这才算没有辜负了我这条命。”村长点点头,说“你要是缺钱,我这里先借一点给你。你看你需要多少啊?”苏垚想了想说“那我就把石佛场那两亩地卖于周叔如何?”村长说“不用不用,你说多少,我借给你便是。”苏垚却是不答应(这就是书香门第的家教,不能平白受人恩惠),村长答应说“你说要多少钱,我买就是了。”苏垚想了想“50贯如何?”村长惊讶说“你那可是两亩好地,40贯平常只能买1亩,这我可不干啊。”

(插1问:你们有没有想过程氏给苏洵的钱币是本地货币还是流通货币?为什么苏洵拿本地货币却可以在旌城消费?)

最终村长花了60贯,在买主一再的恳请下才买下了这两块好地(这种村里的交易,一般不收税。有的也不过户)。手里攥着这一袋子银币,苏垚心中开始了自己的盘算:见到田家小官人该怎么办?见不到又怎么办?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无论在哪个时代,割人的都是软刀子。苏垚把他父亲的这句话记得很牢,所以吃亏就要吃在明面上。

第二天一大早,苏垚感觉精神十足,手上似乎多了一股子力气,还在院子里挥了挥拳头。这种虎虎生风的气势,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那时小妹还没有出生,而他的第一任妻子伍氏也还活着。那是温馨的场景,那是充满想象与期待的日子。苏垚忽然感觉有泪水滑落,这才收回了思绪,擦了擦脸颊。苏小妹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安慰道“阿爸,你又在想阿妈了吗?我也好想她。”苏垚立马就转而微笑,说“没有没有,我是在感谢救过我们的人”(他是怕苏小妹也跟着哭,毕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啊)。苏垚又说“伍婶怎么不在厨房?(厨房里烧着火)”苏小妹摇摇头。从门墙外传来一个老妪的声音“我在外面搬柴。”不一会儿就把一捆人高的木枝柴(这种柴才是贩卖到城里卖的)搬到了柴堂里。搬完了,还准备继续搬几个。苏垚打断她说“伍婶,不用搬了。等会儿饭做好,吃完饭收拾收拾行李,我们一家要出趟远门。”伍婶听说了苏垚要去晋熙的事情,但却说“大郎啊,这晋熙路途遥远,此去必然花费不小。要不我就不去了。”苏垚说“还是一起去吧,万一出了什么事也好有个照应。唉!希望一切都顺利吧。”伍婶则是去邻居家托他们照顾家里的鸡鸭。八点半,一家人收拾了行装。就踏上了感恩之旅。

(本章完)

.

阅读我的大千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