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的大千世界》
我的大千世界

76在汴京搞事情

大相国寺东西长约650米,南北宽约200米,占地约200亩,横亘在南门大街与东大街之中。其有东门与南门两个院门,出东门就是相国寺东门大街(在潘楼大街的南边,与其大概平行),出南门就是相国寺桥,往南就是保康门大街(在御街的东边,与其大概平行)。从大相国寺的西墙到御街,只有100多米,北墙离皇城南墙只有40米不到,可以说就在皇城脚下。

10月1日一大早,苏洵、苏轼、苏三就醒了,没有一点酒后的不适,反而是神清气爽的。出了专门接待他们的塔楼,来到了大相国寺的厨房,这里早已经准备好了斋饭(稀饭、馒头、泡菜)。和一起来这里的学子一起吃过早饭,那么就开始在这闹市的净土中的苦读了。而田由却没有一起住进来,主要是有个孙莹莹,所以就还是回潘楼住了,3间房,一间5两白银,也是包早饭的。吃过早饭之后,田由没有立马叫掌柜说需要投靠你们,而是自顾自地带着孙莹莹去了她以前的地方。

从潘楼沿着马行街往南到东大路,沿着东大路出角门,就在内城墙脚下的这条3丈宽的路,就是曲院街了。不过这里是东段,要往西走到朱雀门(经过保康门)。过了朱雀门再往西走,除了门口的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往里就全是红灯区了,又走了200米,就到了梨花楼下了。此时虽然才过9点,但这门口可是往来不断的老爷(穿着像有钱人,而且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人)。孙莹莹站在门口有些胆怯的问“田公子,你带奴家来此作甚?莫不是,想,卖,”田由这才恍然,用折扇拍了拍自己的脑门,笑着说“孙姑娘莫要担心,我来这里是有要事要办。正好你认识这里的老鸨,所以才带你来的。”孙莹莹嘴里念叨“要事?”心里却是补充:莫不是想来这里寻欢?但看了看田由又不像啊?摇摇头跟着走了进去。因为孙莹莹以前是这里的头牌,所以刚进门就被人认出来了。搞得她很想离开,但她又能去哪里呢?总归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理智告诉她不能溜。好在刘欢、刘乐这两个大汉站在其左右,所以那些人也就只是在周围叫嚣的厉害,没有一个敢靠近的。老鸨很快就被外面的动静给惊出来了,嘴里讥讽道“呦!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以前的孙娘子回来了,怎么。是回来看老娘的笑话来了吗?”

因为最近她的头牌都以死相逼的赎了身,所以这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看起来人还是有那么多,但很多都是赔本赚吆喝。属于是薄利多销,这样好像生意不差,但累啊。以前一个客人的消费抵得上现在六七个,一桌菜变成了五六桌,你说累不累。而且少了那些挥金如土的年轻公子哥,剩下全是一帮抠搜的地主老财,所以这钱是很难挣的。

田由没有等孙莹莹想好回答,而是将刘乐背篓里的500两白银递给她,说“我们进屋里谈。”刚一接下,老鸨就有些承受不住,40市斤重的白银,可不是那么好拿的。赶紧换了一副脸色,把田由他们迎上了二楼最里面的包厢。在这里达成了交易:以7500两白银(又增加了700两的黄金)的价格买到了这家挂羊头卖狗肉的青楼。含地皮8亩左右,房屋4栋,81间屋子(24间包房,48间厢房,4间杂货房,4间厨房,1间厕所)。这里虽然在外城区域,但靠近御街,所以地段在外城属于偏好的,这也是田由买下这里的原因之一。老鸨正愁自己这生意没法做,没想到就有人送上门来。本来得了钱就想回老家养老算了,没想到田由却是把她叫住了。让她继续当掌柜,而孙莹莹当大老板。也就是说老鸨得听孙莹莹的话,和以前那可很不一样。孙莹莹也只能点头同意了。

田由拿着地契与房契,带着刘欢,沿着曲院街往西走到新门,又沿着浚仪桥大街往北,又走了400多米,来到了开封府南边的赤县县衙。所谓的赤县其实就是首都区的县,赤县的临县又叫畿县。开封府基本上所辖的县,大都是畿县,所以是十足的第一大府。

开封府,县十七:赤县开封(东北部)、祥符(西南部)。畿县尉氏、陈留、雍丘、封丘、中牟、阳武、延津、长垣、东明、扶沟、鄢陵、考城、太康、咸平、襄邑(这个县是百度数漏了的)。赤县显然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军队,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有天武、捧日、龙卫、神卫这四支上四军,1军20个指挥(一个步兵指挥是500人,骑兵要少很多,这里都按步兵算),那么上四军一共4万人。这些人可都是至少1.78米的大高个,各个都是体格雄壮的肌肉男。宋朝之所以能统一其他小国,就是因为当初建立了一支万人的殿前司。此外还有骁骑、云骑、拱圣、龙猛、龙骑,5支次上禁军各有10个指挥,一共是2.5万人。殿前司、步兵司各自管20个指挥的虎翼禁军(这种应该都在1.65以上,但属于最次的),一共2万人。虎翼水军、宣武军都有15个指挥,一共1.5万人。神勇、广勇又各有10个指挥,一共1万人。飞山、床子弩、雄武、广固等都算有5个指挥,就是1万人。武肃、武和、街道司这种都算警察部队,有5个指挥,0.75万人。还有各种宫苑、宅邸的安保部队清卫厢军、禁军剩员(从禁军中淘汰下来的,受伤后无法战斗的等等),这些算20个指挥,1万人。还有工匠修内司、八作司、广固作坊、后苑作坊、书艺局、绫锦院、文绣院、内酒坊、法酒库、牛羊司、油醋库、仪鸾司、翰林司、喝探、武严、辇官、车子院、皇城官、亲从官、亲事官。这些都是厢军,每个算3个指挥,那么一共60个指挥,一共3万人。总共禁军是12万,加上特种部队1万人,武警部队0.75万人,厢军4万人,再加上皇宫大内的殿前诸班直(相当于御林军),算他1万人。一共18.75万人,算20万好记些。那么他们及时有一半都是单身汉,那么还有10万人可是有家庭的,那么这些家属至少也得3个吧,也就是说,军属又有30万人。这里可就有50万人了。而且宋朝都是外派官,那么这些官员,很多都会在京城买房,或者租房(这种都是清官),大宋的县城就有1234个,就算有1000个官员在京城有府邸,那每个算20人,这里就是2万人。京城虽然还有很多大官,但这些官位却很少,就算这些京官有3万人。皇室、皇亲国戚这些家庭算5万。各地客商算10万,本地人算20万,外地打工的人算30万。那么一共是120万人。平均30平方米一个人,但由于是大官、皇族汇集之地,所以平民百姓也就是10平方米一个人。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说。他们两个来到的是祥符县衙。来这里是来上税吗?当然不是,但也是。如果是,那么自然不能照实写,即使只收5%的税,那也是好几百两。所以既然没有改,那自然不是为了上个户头而已。

来到县衙,首先给了守门的衙役50文一包的小钱袋。后面来了一个管事同样给了一个钱袋。这样就很顺利的见到了县令,文成旭,他是祥符县本地人。文县令爱好书画,此时正在看一人画画。所以田由、刘乐两人就只能在外边等候了。此时那两个小红包可就起到了关键了。要是没有给,那就只能等到人家画完之后,才能进去了。但既然拿了钱又怎么能怠慢了呢?所以就多说了几句好话,这才没有等多久,两人就进到了书房里。

见过礼之后,田由道明来意:给新买的梨花楼上户头。但看了看这画师的作品之后,也就站到一旁了。这个画师名叫梁师闵,乃是开封人,因为与文成旭素有交情,而且兴趣相投,所以经常在一起玩耍。而文成旭因为当的是赤县的官,所以每天难得有空。今日好不容易无事,所以就马上请好友前来画画。没想到却被这两个来上户头的人给扫了兴致,所以话都不想跟他们多说。田由见他们一个画的认真,一个看的更认真。所以自顾自的把裤兜里的一只软钢笔递给了文县令。文县令接过瞧了瞧,除了重和小巧,并不觉得稀奇,又还给了田由。田由笑了笑,在地上一张用过的废纸上写道:在下汉洲晋熙县田由,见过赤县县令。文县令一看,赞叹道“这字居然如此之小,而且怎么没见你蘸墨?”田由又在纸上写道:此笔无需蘸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文县令肯定不能相信。连忙拉了拉旁边的好友,梁师闵这才从自己的世界中清醒,有些气闷,但见纸上的文字,也是颇有些疑惑。田由又把笔递给了文县令,这次文县令也是蹲着写了好几个字,真的是不需要蘸墨的好笔头。这验过货之后,他就舍不得还回去了。田由笑了笑,说道“文大人,在下这里还有几支的。”刘乐把书篓放下,拿出两支软钢笔和一支硬钢笔,还有一瓶墨水。因为玻璃瓶装了墨水,所以看不出来其透明的性质,所以那两人也没有很在意这琉璃瓶子(京城有专门的琉璃作坊,只不过做出来的玻璃不透明,是有杂质的不透明)。田由给他们演示了打墨水和装卸钢笔,然后甩了甩墨水,拿笔在砚台上画了画,之后就开始写,写到没墨水的时候,又甩了甩,这才继续写。弄好之后,才递给文县令,说“这样弄了之后,这支笔以后就可以正常书写了。如果写不出字,那么就需要打墨水了。”文县令接过新笔,这才把旧笔还给田由。而梁师闵则是期盼地看着田由,以及他手中的两支笔来。很显然,这里面应该有他的一份礼物,此时他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为什么要拿出来呢?很快田由把一支软钢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笔递给了他。梁师闵宝贝似的试了试,然后就继续画他的山水鱼虫了。而文县令也是在客座上试起了新笔来,果然流畅:这样写字岂不是犹如神助!田由笑眯眯地把钢笔递给了文县令。文县令接过一看,不解的问“这笔怎么没有笔头?”田由笑了笑,又夺过笔来,在这草稿纸上写了同样的字。这种字比起毛笔字,那就是细,所以字要写得小才好看。这样原本不大的草稿纸和这种字一比,那就显得太大了(这张纸应该算a2,这个字大概就在1平方厘米格子里)。文成旭读过书,自然知道其中的玄妙。赞叹道“有了此笔,岂不是人人都读得起书了!”田由只是微笑看着他。文县令深吸了一口气,给田由拱了拱手,说“刚才本官。刚才在下失礼了,这里给田兄赔个礼。”田由拱了拱手,说“大人哪里话,是我先打搅大人与这位兄台的雅致,应该先给两位赔个不是的。”又拱手赔礼。

田由拒绝了文县令的好意邀请:去面圣。而且上户头的钱,文县令也一分没要,直接就给办了。搞得田由的嘴直抽抽:这下可就没要理由拿钱出来了。想了想算了,既然已经收了礼物,好歹也算一分情谊。所以就离开了。而文县令则是马不停蹄的,去宫里了。当然是带上了钢笔和墨水的。

沿着浚仪大街往北走,从西华门,进入皇宫大内。当面就是东西大街(对面就是东华门),往东走到大街中段。北门的门叫宣祐门,南边的是大庆殿后门。从后面往南走就是大庆殿,然后就是宣德楼。宣德门只有皇室才能走,当然皇室带头,大臣也可以。所以上朝的时候,大臣都是从东华门或者西华门进宫。宣祐门往里走,西边就是大殿区域,东边是凝晖殿和御膳房,再往东就是太子宫。凝晖殿前平时都有卫士守候,一般就是两个班。一个班可能就是50人。一直往北就是会通门。大臣来到这里,就需要等内侍通传才能进了。因为里面就是禁中了,禁中就是皇帝一家子住的地方了。这里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850米,相当于一个县城。所以这里还可以有很多的部门,比如皇城司、六尚局、医官局、学士院、军器库、茶酒局等等。

文成旭没有等多久,就受到了皇帝的召见。因为赤县县令很少会来给他请安什么的,都是有事才会来,所以这种事情显然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文成旭进到了御花园里。

要见皇帝了,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此时的皇帝,赵祯,仁宗皇帝。狸猫换太子说的就是他,所以从小就受到了很多挫折,并且应该留下了体弱多病的后遗症。再加上皇宫大内的水源被引自汴河的金水河污染,在大内御花园的水池形成了死水湖(实际上是有流动的,不过相当于死水),形成了细菌窝,并且感染了禁中所有地方。所有赵祯的儿女难得有一位活过3岁的(3个儿子,9个女儿),而他兄弟只有第三子早夭,其他7位子女都活到了成年。以上就是个人的推断,如果你们有更好的,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一下。所以赵祯对于自己这一生的评价就是不幸,这又坚定了他要让其他人摆摊不幸的使命。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不了自己身边人的命运(但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不幸)。特别是今年正月八日,他的宠妃,年仅31岁的张贵妃死了之后。也坚定了他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宋仁宗此时就在御花园里,看着远处波光中的亭台,神往着与张贵妃的欢乐时光。直到文成旭来到他身边,他也没有觉察,而是独自坐着白日梦。良久之后,似乎是美梦变成了噩梦,这才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回过头来见张茂则(大太监)一脸愁容看着他,又见文成旭躬身行礼。这才问“文爱卿今日进宫所谓何事?”文成旭答道“微臣今日偶得一物,特来献给皇上。”赵祯以为又是什么奢侈品之流,就想看看,然后问过价钱,以价钱太高打发走人,他还要继续追思佳人呢。文成旭自然没有把钢笔递过去,而是脸皮厚的要来了桌子和纸。赵祯也都依了他,而且好奇的打量这货:自己就带了笔和墨水,但没有让人准备砚台。桌上现在有宣纸一张,还有什么吗?有戒尺两把。文成旭就在戒尺之间开始了自己的表演。首先登场的是软钢笔,一口气把李白的《上李邕》默写了出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加上诗名和姓名,全诗61个字。一气呵成,无有踌躇。赵祯看出了门道,激动说“如此便可让一倍国人受教矣,若再习得瘦金字体,那,,,(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文成旭没有打断他,而是盯着宋仁宗,微笑不语。见他反应过来,这才从袖兜里掏出钢笔来,又把这首诗写了一遍。这下皇帝看呆了,这不像是一个正常人的表情,就像是依然还在梦中,而且是美梦的关键部分。但用两个字可以形容赵祯此时的脑海:人才。满满的一大堆,像水一样多,像泥巴一样到处可见。不自觉地就流出了口水来。张茂则不懂原因,但知道这东西一定很重要,而且小心地将皇帝的口水擦干净,生怕打搅了。文成旭很快就写完了,就想起身。就在那一瞬间,好像顶到了什么东西,抬头一看,吓了半死。赵祯捂着下巴,但实际受伤最重的还是舌头,但痛到他话都说不出来了。文成旭见皇帝眼泪都出来了,赶紧跪下“微臣罪该万死。请皇上恕罪啊!”本来打算给皇帝报喜来的,没想到关键时候顶了一个倒霉蛋,这下全泡汤了。将就皇上还看得见,就猛地扇自己,左右两边各来了一下狠的。赵祯说不出话,只能呜呜的发出声音。只能把他扶起来。还是张茂则弄来了一些温茶,泡了泡舌头,这才回过味儿来。说“这个不怪你,只怪朕自己不小心(他也觉得很倒霉,不过好在东西确实是好宝贝,不然早翻脸了)。”于是文成旭把这个钢笔的来历给皇帝汇报了一番。皇帝问“汉洲人士吗?汉洲,好像是蜀都府路那边吧(他想说好远啊,不然朕都想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又问“那人住在潘楼吗?”文成旭点点头“他是这么说的,好像刚买下一座青楼,叫。对,叫梨花楼。”赵祯想了想“赶考还要买青楼?(摇摇头,因为当官待遇更好啊,又怎么看得起做一个青楼的主人。关键是京城达官贵人很多,一个处理不好就会翻船。所以当官的都会避开这些风月场所经营。)”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奥妙,但这人他肯定是要见一见的。见着了人之后嘛,那就是他入股的时候了。赵祯可是精打细算的皇帝,对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要算一遍才会用的。

有一次,外派沿海的一个官员回京,就给赵祯带了28个牡蛎(生蚝),采用冰冷冻运输到汴京城。因为肉质饱满,色泽圆润光滑,赵祯很想吃啊,但他问了问价格:一个就要1贯钱。听了价格,赵祯直接就不要了。还有一次,熬夜批改奏章,很饿,就想喝口羊肉汤。但想了想,也没有叫人去弄,而是忍着改完,吃了些干粮就睡了。赵祯在位时,其实冗官、冗兵是非常大的一笔开支,所以贪官污吏也很多。财政往往是很吃紧的,就是收支刚刚平掉。这使得皇帝不仅想办法节流,更是挖空心思想开源。所以就有了庆历新政,不过刚开始一年,就失败了。因为这个政策就是把大贵族、富人集团的利益割到国库里。所以谁愿意支持你啊。农民是支持者,不过没有话语权,想表达一下也只能在田间地头喊一喊。所以这钢笔一亮相,皇帝心里的花可是开到金山上了。这叫啥来着:一举两得,左手是人才,右手是金银。所以这个潘楼那一定要去。赶紧带着文成旭还有大太监,还带着两个侍卫,乔装打扮一番,就从右嘉肃门出宫了。

田由在赤县县衙吃了鳖,自然不能就此回去。而是找到了牙人,把他们召集起来,一人给了100文钱,带到了梨花楼。此时的梨花楼已经关门大吉了。正在进行人事任免:总负责人是孙莹莹,总管事是老鸨余妈。任免结束之后也没有开张,而是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自然就是他们需要的情报工作。而田由带来的牙人也都给与了收买政策:消息由小到大依次分级,最少的有10文、20文,最贵有10贯、20贯。所以这一天都在这里倒豆子。晚上也没有回潘楼(可是房钱还是会算的哦),而是挑灯夜战。在这里一直搞了三四天。最后得到了一个消息是临淄公晏殊好像得了重病,卧病不起,已经好几个月了。

赵祯自然是连续三天吃了土,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不是财迷心窍了。但还是让让留在潘楼,因为田由压了500两黄金在那里,所以自然不会不记得。既然事情还没有着落,所以文成旭的功劳也只能先记着了。万一鸭子飞了怎么办?所以先记着。

10月5日一大早,田由同样带着背着书篓的刘乐,还有一个乞丐(在京城混的,其实穿的还可以)来到了晏殊府邸,位于外城西南门(新郑门)附近的一所普通宅院。这里算是京城最安静的一片了,所以地价也是全京城最便宜的。而这个宅子也是很普通的,就只有一个大院子,然后就是北边的堂屋、东西边的厢房。这比很多小县官的府邸都有差很多。在京城算是最普通的名宅了,1500贯就可以买下。要不是知道晏殊为人正直不阿,田由都想送他几个金元宝了。这宅子完全就不像是一个国公该有的礼遇嘛!他的手就停在门前,却回过头看了看乞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见对方不住的点头,这才敲了敲门。“请问有人在家吗?”连敲三下,又继续喊。一直到第五次,这才开了门。开门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读书人,田由小心问道“请问小哥,这里是临淄公晏殊大人府上吗?”那人打量了田由还有后面的两人一眼。回道“不错,这里就是晏府,你是谁,来此又有何事?”田由将钢笔递给了小哥,说“我是来送笔的。听说晏大人生病,顺便来看看。”那人是读过书的,自然认识毛笔,但这个笔,笔头都没有。怎么会是笔呢?所以没有让开路。田由看出了端倪,但奈何没有带纸。只能到处看看,又想了想,把挂在大门前的桃符拿了过来,吹了吹,又擦了擦,接过钢笔就写出了字来。这下小哥才算是相信了田由,把他们放进了屋。进到里面,就听见一个老者不停的咳嗽声。没过一会儿,那小哥就出来了,又把笔还给了田由,说道“父亲说,这个笔他用不着,你请回吧。”田由还想给晏殊演示一遍奥妙的,没想到就被这年轻人半推半就的给轰出了府。

田由可不甘心,这都还没机会展示就这么的退走,那不是田和林喜欢的性格。田和林喜欢的是,一计灭而万计出。直线不行那就曲线,田由自然也是得到了传教的。所以又把乞丐和这个附件的闲杂人等全都问了一遍,也都给了20文钱(叫人去换的)。这才知道每隔三天内城里的钱大夫会来给晏殊看一次病。又给提供这个消息的人额外1两白银。并且跟他们说了消息卖钱的好事情。然后又带着人来到了马行街北段(东华门以北),旧封丘门附近。这一段路可有16里多,所以走到田由都想坐轿子了。但还是忍住了,权当锻炼了(在田府读书就是只读书,偶尔干点活儿。但田和林还要求体能训练,所以田由在不急的情况下就会锻炼锻炼,免得到时候回去直接上主菜,吃不消)。钱大夫门口排队的人可是不少,所以即是说来得早,你还是要等嘛。给了乞丐30文钱,让他把附近的兄弟伙都叫过来,反正现在自己还要等,而且手里没纸。所以干脆把这一片也给他浇灌一遍。把他们这些乞丐叫到角落处,每人先发了10文的认真听讲费。又把规矩讲了一遍,讲完又开始倒豆子。等豆子倒的差不多了,铜钱也没有多少的时候。钱大夫那边盯梢的乞丐也来报告了。

因为有了纸,所以就可以现场表演钢笔技能了。钱大夫没想到自己也可以拥有一支这样的神笔。自然是爱不释手的,所以就把晏殊的病情给出卖了:久劳成疾、又受风寒、加上体虚,所以久病不起。更是说出了晏殊的病根:不许用贵药。因为这种病需要人参、何首乌、虎骨等珍贵药材,但都不用。可不是只能挠痒痒吗。知道了原委,田由想了想:只能先试试看,不行再说,反正人没死就可以继续。他也是怕这老爷子扛不住,那岂不是又白忙了吗。这次先让钱大夫熬好了汤药,趁热装进了瓦罐里,然后用草绳捆住,提着它坐上了轿子,并且把书篓也带上了。

这次开门的还是那个年轻人,而且还一脸不高兴的板着脸。田由指着手里的汤药说“这是钱家药铺刚弄好的汤药。”说完就把这个累赘递给了他,晏几道。而且趴在门板上,写完了自己的拜帖。晏几道拿着汤药自然不能扔了,而是看着这人写完。有些好奇他怎么没有蘸墨,但也没有多想。写完之后,田由见这小子这下没有把门了,所以就从门边溜了进去,并且直接就冲进了里屋。里屋之中,床上正躺着一位老者,而他的旁边还有一位妇人,正在劝说“老爷,你就让人重新给你准备汤药又能怎么啊!咱们家好歹还有5个当官的(说的是晏几道的哥哥)。”晏殊咳嗽几声安慰说“儿子们自有各自的难处,我怎么能倚老卖老呢。”田由先告罪一声,然后将自己的名帖递给了夫人。夫人转交给了晏殊,晏殊一看:“这字细而瘦,但字迹太差了。”田由嘿嘿一笑,又在桌上拿出纸笔,同样写了一份钢笔字帖。这下晏殊懵了,感觉像是要把纸都吃下去(老花眼)。过来一会儿,晏几道才进来(为什么这么久?),刚进来就被父亲叫过去看字。太小太细了,但对于正常视力的人那可是很清晰的。晏几道惊叹道“这字怎会如此之细小!(虽然家里很多当官的哥哥,但家风就是勤俭持家,所以对于纸笔的认识,那是从小就明白的)”。田由没有继续想和他们聊了,而是笑着说“晏大人,如果想知道这笔的来历,那么就必须喝完我带来的汤药。明天我还会再来的。”说完轻松潇洒的就离开了,完全不像进门时的偷偷摸摸。晏几道看着桌上的钢笔,一一试了试,比毛笔重很多,但对于一个长期写字的人,手劲还是足的。所以稍加练习,就可以运用自如。用完软的,又拿起硬的试了试。果然是小字。而且奇怪的问“父亲(唐代延续下来的称谓,这种叫法的,以前家里都当过唐朝的大官),这个笔怎么不用墨?”晏殊虽然有些眼花,但还是看得清楚人在干什么。自己也是不知道缘由,只能看着窗边发呆。

10月6日,忙完了资料的收集工作,以及人事安排(乞丐内部),晚上才回到潘楼。没想到直接就被御林军给带去了皇宫里。赵祯看见田由,就像是看见了绝世的美女,眼睛里充满了说不出的暧昧来。搞得田由身体猛颤:这,我也不俊啊!怎么,难道是特殊癖好?旁边的太监还给皇帝擦口水,这让下面的田由可是难受到要暴走啊。汗都下来了,可是皇帝还是一个劲的傻乐,没有要换个话题的意思。还是大太监觉得这样很丢皇帝的脸,这才打断了赵祯的美梦。赵祯不问田由吃没吃过晚饭,先就把他带到了御膳房。这里又一间大厅,专门用来盛放刚做好的饭菜。此时啊,这里已经是摆满了一大桌,足有三四十道菜(知道人回来,就开始准备)。了解赵祯的大太监自然知道皇帝要干嘛,因为平时他只吃一荤一素一汤,有时甚至只要一样。像今天这种铺张浪费,那只有在宴请大臣们的时候才会有。但都不许浪费的,大臣也是知道赵祯的规矩,否则就会被他穿小鞋。田由跟着汪海、李蛋混得久了,自然知道这种排场就叫鸿门宴。但皇帝摆的宴,你敢不吃?田由边吃边想,自己哪里可以被皇帝宰一刀的,钢笔。田和林给他的底线是长江流域不行,只能在黄河流域。半年之后每天提供一艘船的钢笔(差不多一万支吧,你们可以自己算一算),每支价格1贯,一年后再商议。现在只能每30天3000支,一支两贯。把这些都交代给赵祯听了。皇帝听了,小算盘打的啪啪响。看了看算盘,又让张茂则再算一算:一天100支,卖5贯,就是500贯,一年是14.6万贯的纯利。如果一天10000支,一支2贯,那1天就是1万贯。听完心腹的汇报,赵祯是龙颜大悦,“一天就有一万贯的纯利,而且卖得越多,以后的人才也越多,这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哈哈哈哈!”

10月7日,一大早。田由来到了晏府,如果没有大内的鸿门宴,那今天他可是不会亲自来的。因为他把自己的货物处理权都给了皇帝,所以就得在晏殊这里下重注了。为啥?因为田和林野心大啊,否则以他的智慧怎么不来京城考状元呢。所以把钢笔的售卖权给皇帝算是打了一个大水漂。不过既然搭上了皇帝的大腿,那再搞事情,岂不是非常的便当了。这就是他的机会。即使没有考中又如何呢?大不了回晋熙管一帮人。但如果在京城扎下根来,那可就是飞黄腾达了(当然不是跟着赵祯,因为田由还是很忠心的)。

来到晏殊府,首先把昨晚的收获念了一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临淄公晏殊每日必须按时服药钱家药铺的汤药,直至痊愈。这下晏殊可就不敢不喝了,不是说他没脾气,而是读书人的使命。田由又把自己和皇帝的秘密交易告诉了晏殊,让他不要告诉其他人。最后还不忘补充“本来是打算跟您合作的。”晏殊都想给他鞠一躬(这算是百年留名的荣誉嘛),但被拦住了。并且承诺如果还有好东西,也会第一个来找他。那两支笔就送给晏殊做见面礼了。这下晏殊也只能接受了。

虽然没有了卖笔的权限,但还有送笔的权力啊。于是借着文成旭的关系网,向上,拜访了开封府尹,包拯,包龙图(龙图阁大学士)。这包拯可是个清官,无缘无故可是不接受礼物的。怎么办?只能把自己与皇帝的小秘密告诉了包拯,然后摊手说“这笔只能送,不能卖。”包拯也是很犹豫的,如果可以买,5贯也可以啊,这个笔可是可以用很久的,而且还保修1年。最重要的是节约纸张。纸用的多,那么造纸的人也就多,如果用纸少了,那么造纸的人也就少了(现在的造纸行业可不是什么好项目,比起种地都要差很多),所以用这种笔,也算是对他们的解脱。如果他们不减少,纸价就会降低,很多人因此可以读得起书。但现在人家说明了不能卖了,这个还就把他给难住了。田由想了想,说“要不包大人,先给我两贯,之后进宫再给官家3贯。”包拯这才点点头。卖掉了包拯这支钢笔。现在手里还有20支,其中钢笔15支,软钢笔5支,但墨水也只有5瓶了。又送给潘楼掌柜一份,剩下四份就都留在了梨花楼里。搞完这些事,这才安心的回到相国寺苦读。既然是读书人自然就有那种想在会试(省试)中,一较高下的勇气。而刘欢、刘乐却还是留在了梨花楼,除了训练这些小二、打手以外,还有就是把愿意加入的乞丐编成三队,开始在这汴京城训练(早出晚归,不知道哪里是训练场)。

(本章完)

.

阅读我的大千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