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词之国》
词之国

第70章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的政治思想还是求稳。

他虽不满当时的社会现状,但也不完全支持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他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法制,而在于吏治,他希望能以较缓和的方式改革,若要变法也应逐步进行,而非如王安石的变法般地急于求利。

所以,苏轼不断上书神宗,呈奏《议学校与贡举札子》、《谏买浙灯状》,后又上《上皇帝书》及《万言书》,但都未被神宗接受。

苏轼因而成为当时反对王安石等新法派中的旧法派的一员,在政治上受到了排挤。甚至还有人诬告苏轼贩卖私盐。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三十六岁的苏轼见王安石变法大局已定,反对也没有用,并且他也不愿意陷人宗派斗争的旋涡中,便请调杭州。

朝廷应允,苏轼被授为杭州通判。

苏轼带着失意的悲凉和远离政治斗争漩涡的轻松赴杭州任职。

杭州是一大都市,故除去太守外,另设通判辅佐。通判为二把手,是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握有裁可、连署州府公牍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

北宋时,朝廷在各个重镇设有公馆,相当于政府办事处。杭州的公馆位于凤凰山顶,南面是钱塘江,每天出海的各种大船出没于江面;站在此处向北望去,西湖四周环山,山顶隐约可见,庙宇与别墅点缀于山坡之上;东边是钱塘江湾,有惊涛拍岸之气魄。

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苏轼携家带口风尘仆仆来到杭州。

苏轼的官邸在公馆的北面,可俯瞰西湖,景色宜人。刚刚脱身于朝廷尔虞我诈的苏轼来到这样的杭州,心情愉悦、舒心。

杭州城自北而南,城外一周以高墙环绕,城内有河道,河道上又架以桥梁相通。整个杭州城在西湖的映衬下悦人无数,好一幅宁静安然的江南美景水墨画。

一大清早,湖面上数艘游船早已开张营业;到了晚上,推开窗户,可以听见有人吹箫,时而还传来歌唱的声音;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夜市,城内有些街道比别处显得更为明亮,有几处夜市甚至直到半夜三更才收市。

所有的这一切,都被居高而下的苏轼尽收眼底。可以说,一天之内各个时段的杭州的样子,苏轼都知道。

苏轼甚至有点相信他前生曾住在杭州。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相信前生和来世,苏轼也不例外。

有一天,苏轼去游寿星院,他一进门,便觉眼前景物十分熟悉,他告诉同游者走九十二级便可到向忏堂,结果果然如他所说。

初到杭州,苏轼便写出这样的诗句: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苏轼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繁华的街市、宏伟的庙宇,还有杭州人那江南特有的轻松愉快气质,这些无不给苏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担任通判的苏轼与杭州太守陈襄一见如故,在随后的相处中,两人堪称知音。

陈襄,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进士及第,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兼尚书都省事等。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著有《古灵集》二十五卷传世。

陈襄虽身处仕途,却不忘儒者风范,礼贤下士。神宗熙宁五年,陈襄出任杭州太守。虽然陈襄是苏轼的顶头上司,又比苏轼大了二十岁,但陈襄并没有把他当作下属看待,反而与苏轼结为忘年之交。

陈襄、苏轼在杭州都十分关心民间疾苦。二人配合默契,共同主持通过挖沟、换井壁,修补漏洞等措施,为杭州修复了六口水井,解决了杭州城吃水的问题。

陈襄疏浚唐代李泌六井,灌溉农田,苏轼为他写下了《钱塘六井记》;苏轼疏浚西湖、葑泥筑堤,留下著名的“苏堤”。

加上他们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有共同语言,感情容易沟通。

二人还经常以诗歌唱和。

比如,苏轼在《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第二首写道:

“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花开后院还空落,燕入华堂怪未归。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点检几入菲。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

诗中,苏轼一方面感叹时事,一方面以赞扬的口气追忆陈襄为杭州人民办好事,杭州人民感德太守陈襄,为其放鸽祝寿一事,“雪衣”指白鸽。

陈襄和诗写道:

“春阴漠漠燕飞飞,可惜春光与子违。半岭烟霞红旆入,满湖风月画船归。缑笙一阕人何在?辽鹤重来事已非。犹忆去年题别处,鸟啼花落客沾衣。”

诗中,陈襄深情地惋惜未能与苏轼同赏西湖美好的春光,更借“辽东鹤”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

杭州是个风景秀丽之地,苏轼在办完公务后,便四处游玩,以解烦忧。他在此地不但结识了许多知交,也作了不少诗歌。

政治上的挫败反而促使东坡以诗人的身份,体验了更丰富的人生,从此开拓了一片更宽广的文学领域。

苏轼乘舟游览西湖,于是就有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熙宁六年(1073年)初春,苏轼与著名词人张先泛舟于西湖之上,天蓝水绿,美酒作伴。

宴饮中,他们还招来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

王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王朝云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

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新之意,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

她给苏轼敬酒。苏轼这时候也喝了不少,很高兴,一看眼前的这位美女清新脱俗,楚楚动人就愣住了。大家一看,有情况啊,就一起起哄。苏轼立即收敛心神,喝下了这杯酒。

苏轼这杯酒下肚,王朝云弹起了古筝。美女相伴,筝音美妙,美酒助兴,苏轼岂能不诗兴大发?于是,他写下了《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念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不知为何,看着王朝云,白居易觉得,她很像湘灵……

阅读词之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