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异能少年穿越录》
异能少年穿越录

第57章鸩者踪迹

我问:“几位高士,可知‘养鸩人’的踪迹‘”

郑子韬说:“‘养鸩人’是齐帝萧鸾的爪牙,深入敌国,平时肯定藏在暗处不敢露面,要是他们敢正面攻击,我四人定能叫他们有来无回。”

‘百陵坞’宗主李显甫大义凛然说:“若是遇到‘养鸩人’定要用手中刃取他项上人头为道登大师报仇。”

我说:“意思是几位一直没有和‘养鸩人’照面交手”

郑子韬点头称是。

我淡淡地说:“那好吧!”

阮天经等人即告辞,携上萧氏小郎君母子离去。我猜他们是深恐再次遭受“养鸩人”暗算,急于回安南将军元英府中。

待他们离开后,高菩萨问:“灵韵,你方才所问的意思是”

我毅然说:“我要找到‘养鸩人’藏身之所,一举将其捣毁,替师父报仇!”

郑植等人也群情激愤,嚷着要找到“养鸩人”报仇雪恨。

高菩萨见状,说道:“为父倒是知道养鸩人大概在何处。”

我问道:“义父知道养鸩人藏身之所”

高菩萨点点头,“要找养鸩人藏身之所,但寻鸩鸟巢穴。当初,鸩鸟过江,为父就猜到南齐‘养鸩人’已经潜入中原,因此命人密切关注着鸩鸟的去向。”

传说,鸩鸟长在江南和岭南崇山峻岭毒蛇猛虫出没之地,因为喜食毒物,体内毒素通过肾脏分解,随汗水排出体外,黏附在羽毛上。因此,收集鸩羽可制鸩毒。

自汉朝起鸩毒就被运用于王朝权利斗争之中,需求量大,民间便有猎人冒着生命危险捕猎鸩鸟换取赏金,导致鸩鸟千百年来一直惨遭捕杀。

西晋后期,皇帝对鸩毒有所忌讳,下令鸩鸟不得过长江。尤其是到了东晋穆帝司马聃时期,皇帝觉得鸩鸟太过歹毒,命天下捕杀,使得这种鸟类几近灭绝,在中原尤为罕见。

江北出现鸩鸟显得极不寻常,多半是“鸩者”饲养的。高菩萨据此推断出“养鸩人”从江左潜入了中原。

我说:“鸩鸟喜食毒蛇,胡巫赫连秋奴用尸虺对付我们时,鸩鸟曾两次现身。”

郑植凛然说,“我早该想到鸩鸟已经绝迹多年,唯有岭南的湿热密林里偶有出现。除此之外,就只江左朝廷的‘养鸩人’有专门饲养用来炼毒,怎会平白无故在中原出现?”

我顺着他的话说:“意思鸩鸟只有可能是养鸩人携带的。鸩鸟在哪里出现,鸩者必在附近!”

高菩萨说:“养鸩人多为奇人异士,受齐帝萧鸾的御前刀敕之徒驱使成为杀戮利器。刀敕之徒等同于汉朝的绣衣使者,官职不高,但因为是天子亲信近侍,权势极大。他们执行齐帝萧鸾的旨意,在内监督群臣,在外监督领军将领和藩王,据说行事阴毒狠辣,讲求先下手为强,令人防不胜防!每有杀戮,并不是先宣诏敕,逼人就范,而是用鸩者暗中下毒,或者派御刀刺杀,和刺客行径无异,致人于死地之后再宣罪状,罪人来不及反抗更无任何防备先就一命呜呼!”

“义父,鸩鸟翱翔云天,一日千里,当时是在洛阳附近出没,如今时隔多日,怎知它去了哪里?”郑植说。

高菩萨却说:“鸩鸟并未飞远,而是在伊阙绝壁上筑巢而居,虫儿和阿兴一直有留心它的去向。”

各人一喜。

单良说:“我看鸩鸟和苍鹰习性相差不大,一般不会筑巢,筑巢必是产卵待孵,而且必须是有一雄一雌成双成对。”

郑植说:“阿四你是捕鹰捉兔的行家,以你这么说来,出现在洛阳的不止一只鸩鸟,最少是一双”

“筑巢产卵之后母鸩负责孵化,雄鸩负责觅食,直到雏鸩学会飞翔之前,它们不会离开栖息地,这个过程大约两三个月!”单良说,“如果我们在废墟见到鸩鸟时,是它刚飞到中原不久的话,那么以此推算,它必定还会有一段时间逗留。”

我说:“既然如此,那我们乞活儿就直捣鸩鸟巢穴,摧毁‘养鸩人’栖身之处!”

高菩萨沉吟说:“当从长计议,鸩者饲养的毒物和巫族的蛊毒有所不同。巫族的蛊毒主要重在控制对手,为己所用,因此不会立马取人性命。而鸩者作为齐帝萧鸾御用刺客,无异于索命无常,他们使用的极毒之物甚至可以做到见血封喉,伤人立毙。”

王宝孙说:“我倒是不怕见血封喉,伤人立毙,相形之下蛊毒的折磨更为恐怖!”看来,他中蛊毒至今还心有余悸。

高菩萨说:“‘鸩者’恶名远扬,寻常人避之唯恐不及,你们主动找上去可有胜算”

佛念说:“我乞活儿虽杀人为生,但并非不知好歹,不明事理之人。所谓有恩报恩有仇报仇,鸩者再厉害再可怕,但害死师父,此仇怎能不报”

高菩萨说:“好,既然你们执意要报杀师之仇,那就先送小七寻香回青坞。为父再让虫儿和阿兴带路,他们知道鸩鸟巢穴具体位置,并且两个跟随为父日久,对各种毒物都有了解,可以帮得上忙。”

我们依言先回青坞准备。高菩萨命梅虫儿和沈兴带领我们步行前往鸩鸟筑巢地伊阙,又着重交待务必小心留意鸩者的毒物。

寻香央求着要跟随前去伊阙古阳洞瞻仰佛像。这么多年来,乞活儿常把她带在身边执行刺杀行动。她早就见惯了以命相博的杀戮,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所以她既然出言相求,各人也就同意带她同行了。

洛阳南郊有东西两山对峙,形若门阙,而伊水中流,故名“伊阙”。也就是后世所谓的龙门,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即发生于此。伊阙恰好和北邙山遥遥相望。

相传上古时期,巫族犯天怒,触发五级天谴。天崩地陷,洪水滔滔,大地一片,苍生窘困不堪,溺死无数。大禹治水,疏川导滞,因阙塞山阻碍伊河去向,故凿山辟伊阙。只是要到隋朝时,此地才被正式称为龙门。虽说后世龙门东西两山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巢,但北魏孝文帝时代此处还只开凿了一个佛窟就是古阳洞。

阅读异能少年穿越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