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剑啸昆仑》
剑啸昆仑

2—4.庄园密会

那个内侍内被拉出去了,但没有打死,毕竟还要用他传递消息。

一位大族话事人的老者道:“招郑王入京缓不济急,还是开出条件,叫逆党先放了诸位重臣再说。”

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安达知命那内侍去传话给阎氏,让她先放了被禁锢的诸位大臣,条件是可以不问她的叛逆罪行,同时饶阎氏一族不死。

说老实话,这个条件江昊的心里是不赞同的,但这是各大家族的意思,而且安达知也认可了,他自然是不会多说话。

若是最后跟各大家族闹翻了,势必要在这帝国的腹心地带引发一场大乱,而这在有北燕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对于大楚是极为不利的。

而且,安达知也要考虑那些大臣的感受,不然被视为不顾同僚的生死,之后必然要与他们及其背后的家族结成不解之仇,在这朝堂上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内侍跑回去传话,那皇宫勤政殿上后党聚集,听了内侍的说法之后,顿时都是大怒。尤其是阎氏的两个侄子长乐侯阎世铎、长福侯阎世锋,这两人站出来喝道:“赦免太皇太后的罪行?饶我阎氏不死,这是什么意思?这安达知一伙也太狂妄了吧?”

“赵王、晋王,稍安勿躁!”蔡庸站了出来,道。

所谓“赵王”和“晋王”,乃是这二阎的新封号。

按照大楚的祖制,非闵氏皇族不得封王,但阎氏一旦上位之后,立刻就奉了两个侄子为王,而且还是一等的亲王!

当下蔡庸道:“目今那安达知以招西军进入京城,其凶锋难敌,不虚与委蛇的话,一旦撕破脸,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赵王”阎世铎喝道:“怕什么?本王自会督率羽林军死战,绝不叫那些逆臣贼子得偿所愿!”

阎氏上位之后,除了封两个侄子为王外,还命他们分别统率羽林军和宫廷禁卫。

蔡庸微笑道:“赵王,就算你身先士卒、以身殉国,那羽林军真的挡得住虎狼之师的西军么?”

“你……!”阎世铎的脸顿时涨得通红!

这时,阎氏也觉得自家侄子的牛皮吹得过了,此前那羽林军被西军摧枯拉朽般从东城赶过了汴水,现在还说什么死战?

于是她问道:“蔡卿,那你说怎么办?”

蔡庸道:“可以用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何解?”阎氏问道。

蔡庸道:“我北门党在河北边军中做了不少的后手,如今只能是先设法拖住这安达知一伙,然后密召北河边军中倾向我方的部队南下勤王,才能扭转危局!”

“那放不放那些逆臣?”阎氏问道。

“决不能放!”阎世铎喝道。

蔡庸看了他一眼,道:“放!不过只放一个中枢重臣,再放几个六部和台阁的官员!”

“拖时间?”阎氏明白了。

蔡庸点点头,道:“太皇太后英明!”

御使左丞以及七八名各个中央机构的官员被放了出来,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安府。

这说明后党有妥协的可能,那些元老派们顿时兴奋了起来。

“这怕是缓兵之计啊?”江昊悄悄地对安达知道。

安达知点点头,道:“北门党人多出自河北诸州郡,他们在河北两路的边军中有一定影响,如果真是缓兵之计的话,那么就只有可能是要招河北边军南下。只是,现在这情形,那些元老派只想救人,肯定是听不进去,奈何?”

江昊道:“调西军东向,命禁军水师封锁大河,同时小侯亲自去河北整顿边军。”

安达知点点头,道:“你把镇武左军带去,同时让裴叙带人赶过去与你会合,河北的情况他掌握一部分,那边白虎卫的人头也熟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些。”

“那你这里?”江侯道。

安达知笑道:“现在局面已经反转,枢机院我说话暂时还算数,我可调禁军入城接替镇武左军,我的安全你就不用操心了。”

“那好!”江昊道。

就在安达知调禁军入城、江昊率镇武左军渡河北上之后,河间王的一名心腹也是连夜出发、快马赶往京师西南大约三百里外的新政城、郑王的封地所在。

郑王闵栩钧乃是大德帝的儿子,其生母是大德帝的娴贵妃,算是先太子昭武皇帝的庶弟,当今奉圣帝的皇叔。

当然,奉圣帝并未得到各方的承认,郑王本身也是不承认的。

郑王的生母娴贵妃早死,有传言说是死于宫斗,与当今的太皇太后、大德帝的皇后阎氏不无关系。不过,这种事没有证据也没人敢乱说,但不难猜测郑王对于太皇太后是心怀仇怨的,所以这次他心怀异志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还是郑王的政治野心。

郑王在其母妃死后便已经之国,也就是离开京师住到了其封地所在的新郑城中,从而离开了大楚的朝廷中枢。

也许当初大德帝命郑王之国也是为了保护他吧,毕竟留在京师的话,还是有可能遭受皇后阎氏的毒手。

郑王的“相”,也就是郑王府的总管兼师傅,乃是一位士林之中的前辈名宿,名叫林望远,在中南荆湘各地的士林中颇有声望,已经年逾七旬了。这林望远的门下有几位弟子,都十分能干,也都是在中州南部以及荆湘两州的各地出仕,在地方上拥有一定的影响。

不过,要想问鼎至高之位,却远远不是他们这点实力可以妄想的。

所以,郑王通过河间王等人在中州各大门阀世族中长期进行游说,不过因为时机不对,效果并不明显。

但现在却是不同了,因为机会来了。

就在江昊离去之后的第三天晚上,一众各大门阀世族的话事人,以及不久前被放出来的御使左丞陈忠等元老派高官,一共大约十余人,都接到了河间王的秘密邀请,来到了河间王在京城南郊的一所别业庄园之中。

说起来,在此前的几年里,这位河间王是十分沉寂的,因为当时以长乐侯阎世铎和长福侯阎世锋为首的阎氏之人,借着皇后阎氏的势力行事十分嚣张,甚至对宗室也多有欺压,若非太子的保护和对阎氏的压制,在京宗室们的日子还不知道要惨到什么地步。

但自从变起之后,这位郡王忽然变得非常活跃起来,隐然成为了宗室中“倒阎派”的领袖,到处游说,要尽灭阎氏一族。

可是,这一点与中州门阀世族的短期利益并不合拍,因为世族们都忧虑会因此导致那些中枢重臣因此被害。

而现在随着江昊率西军进城,局面似乎有了转机,看上去后党一方也是不敢轻易对那些被禁锢的大臣下死手,所以世族们的心思就开始活络了起来,目光开始投向解决了后党之后的政局安排,如何为自家和集团谋取更大的利益之上。

说老实话,此前元老派们对于太子在心里并不是很支持的,毕竟太子的很多举措伤害了各大门阀世族的利益,而且重用关学系也不符合元老派的想法,仅仅只是因为太子英明、在民众之中的声望太高,他们不敢在明面上反对而已。

但现在太子已成过去,新的局面里一切皆有可能。

看起来,阎氏一党是早晚坐不住的,而失去了阎氏的支持,年仅五岁的奉圣小皇帝是肯定不会被承认的,而最有希望即位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郑王。

但郑王要想上位,必须跟各大门阀世族谈好条件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不用问,河间王这次的秘密邀请,就是要谈条件了。

所以当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河间王的邀请之后,所有人都秘密地来到了这座庄园之中。

“诸位,”河间王微微一笑,道:“且容小王为诸位引见一位贵客!”

众人都抬头看了过去,只见屏风之后转出一人。

“郑王!”众人都惊呆了。

郑王闵栩钧,竟然私离封地,秘密来到了这京城之外!

京城南郊河间王庄园的这次密会,奠定了此后一段不短的时间里大楚的政治格局,在大楚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后世史家称为“庄园密会”。

而当时的安达知却被蒙在了鼓里,还在专心地为设法营救那些中枢重臣而绞尽脑汁。至于江昊,则是在河北各地奔波,在白虎卫的辅助下擒拿与斩杀那些投靠了北门党的领兵官和将领,辛辛苦苦地化解有可能爆发的兵乱。

在江昊搞定了河北边军、匆匆赶回京城时,可以说大局已定。

在一众元老派大臣官员的一致赞同下,河间王关于召郑王进京的提议终被通过,而安达知等一些关学系和其他派系的官员则是因为不愿意公然开罪郑王而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郑王是在江昊的前一天进入京城的,他立刻就成了反对派的主心骨,安达知则无奈地落到了次位。

但无论是郑王还是元老派,也都并未刻意排挤关学系,毕竟目前关学系在西军中的影响实在是太大,而西军目前又是公认最能打的军队,加之此前江昊率领镇武左军在京城中的表现给了所有人深刻的印象,所以没人愿意站出来开罪关学系。

当然,主要还是目前大家的公敌是后党和阎氏一族。

至于宗室一边,一来是受到了河间王的影响,二来也是为了营就被禁锢在宫中的那些高层宗室,所以也大部倒向了郑王。

就在江昊再次进京的次日,也就是大德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原中书左丞、被阎氏任命为尚书令的蔡庸率领部分北门党人以及羽林军,突然带着一众被禁锢的大臣、宗室和官员,通过汴水上的三座石桥来到了城东,向以郑王为首的反对派投降。

蔡庸是个投机分子,在策动河北边军南下的努力失败后,他就意识到大势已去,所以才有转而投向郑王一系的想法,而那些大臣、宗室和官员则是他的献礼。

无论如何,这件事一举解开了僵局,在要救的人全部得救之后,反对派就不需要再有所顾忌了,于是郑王下令、禁卫军和江昊所率的镇武左军对后党展开了总攻。

从兵力上说,羽林军和宫廷禁卫处在了绝对的少数,而要论起战斗力,镇武左军又远在禁卫军和羽林军之上,因此老霍带着镇武左军摧枯拉朽般地就攻破了皇宫大门、迅速地占领了整座皇宫,而此时禁卫军才刚刚突破了羽林军在汴水上的防线!

不过,既然皇宫已经失陷,再抵抗也没有了意义,于是大部分羽林军就地向禁卫军投降。

郑王则带着一众大臣官员,浩浩荡荡地进入了皇宫。

此时,江昊在后宫的一座大殿中见到了被立为奉圣帝不足两个月的那个孩子。

这真的只是一个孩子,五岁大而已。

看着那些凶神恶煞的官兵,孩子惊恐至极、泫然欲涕。

江昊不忍,挥退官兵,上前施礼道:“臣勇毅侯、奋武将军、兵部侍郎、白虎卫副都指挥使江昊,见过殿下。”

孩子看向了江昊,止住了眼泪,道:“我知道你,父王说你是了不起的人才。”

江昊道:“臣受昭武皇帝厚恩,尚未能报。虽然臣位卑,不能决定社稷大事,但即使殿下无缘大位,臣也誓死必保殿下的安全。”

孩子点点头,冲着江昊伸开了双手。

江昊上前将孩子抱起,转身走出了大殿。

(本章完)

.

阅读剑啸昆仑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