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百夜诡事录》
百夜诡事录

剃头匠

操世上头顶大事,

理人间万缕青丝。

虽只是毫末技艺,

却依然顶上功夫。

今儿要给大伙儿讲的呢,也是咱们早些年民间的一个行当——剃头匠,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理发师。

不过,早些年理发的师傅们,可没咱们现在这么先进,进去之后还能洗、剪、吹、染色、卷烫什么的,那会儿没这事。

但是花样也不比现在少,很多剃头匠师傅们说是身怀绝技也不为过。

当然了,关于剃头匠这一行什么手法、什么规矩,咱还是老规矩,先讲故事,讲完咱们再简单聊聊。

这故事呢,发生清朝末期,河北省一带的一个镇子上。

有那么一阵儿,镇上的大户人家赵掌柜家的老父亲得了重病,病倒了。

这病啊,说来也怪,乃是从那次老爷子前去镇

南坟地祭拜了已故的妻子,也就是赵掌柜去世多年的母亲之后,回家当天夜里就病倒了。

开始呢,赵掌柜也没在意,觉得老爷子肯定是去山上染了风寒,可后来发现,这病情越来越严重,老爷子气色也是越来越差,很快就卧床不起,躺在床上直咳嗽,喘气儿都不顺畅了。

这不,赵掌柜也是赶紧找了镇上的大夫、名医,甚至从县里请了一些大夫,也都不见好,根本查不出老爷子这是得了什么病。

眼看老爷子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些名医们束手无策,赵掌柜那是急的团团转的,直接放出话去,说谁要是治好了老爷子的病,别说是重金酬谢,分他一部分家产都行。

这话一出,上门的大夫一个接一个,即便是那些本事没学到家的郎中们,都想上门来试试。

您想啊,赵掌柜万贯家产,万一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把老爷子的病给治好了,这辈子最起码吃穿不愁了。

可即便如此,没一个能治好老爷子病的。

不就这么着,老爷子身子一天不如一天,整天的躺床上咳嗽,往出咳痰,有时候甚至都能咳嗽出血来。

整个人气色不好不说,浑身的皮肤都成了死灰色了,老爷子本人呢,到了现在也昏迷不醒,看样子也撑不了多久了。

可也事无绝对,有这么一天夜里,赵掌柜正在老爷子床边守着呢,家里边儿下人前来禀报,说是后门有人敲门,自称是能治老爷子的病,想要见赵掌柜。

对于这种自称能治老爷子病的大夫,这段时间下来,赵掌柜接见了那可是不少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个了,早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

但此时下人禀报的这人却是引起了赵掌柜的兴趣,他也纳闷儿啊,什么大夫来治病放着白天不来大晚上的来?

来了不走大门还走后门,怎么治个病跟当贼似的?

这么一问,只听下人说道:“回老爷,是咱们镇上的……那个……剃头匠!”

赵掌柜一听,傻了:“什么?剃头匠?”

这会儿赵掌柜更是一头雾水,要知道治病那可是大夫们的事,怎么一个剃头匠还跟着凑热闹?

不过,到了现在,镇上乃至全县的大夫都请遍了也没用,基本没什么更靠谱的指望了。

所以呢,赵掌柜倒也没急着说不见,而是让下人们将这位剃头匠请进来。

反正说句不好听的,他家老爷子的病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只能试试了,万一这剃头匠有什么偏方呢?

再说,这个剃头匠也是镇上的名人,在镇上也有着一定的威望,只要是本地人,那都知道这位剃头的师傅。

这个人还是挺有意思的,姓吴,吴师傅,一身剃头的手艺乃是家里边儿一辈儿辈儿传下来的。

在镇上开了个剃头的铺子,门口挂着冯云山的那副对子: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

横批是:看着给。

什么叫看着给?也就是说,来我这儿剃头,您要觉得咱剃的好,又有钱想多给点那咱不嫌多,您要没钱少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点也成,实在没钱不给也无所谓。

这位吴师傅手艺确实是高,把这牌子一立,镇上甭管贫富,该拾掇拾掇头发了,都来他这儿。

赵掌柜让人将这位吴师傅请进来,上好茶水之后,就开始问了:“这个……吴师傅啊,您有什么法子能治我父亲的病?”

只见吴师傅从怀里掏出来一把剃刀放在桌子上说道:“自然是用我这把剃刀!”

赵掌柜一听,嘿,新鲜了啊!他也是四十岁的人了,长这么大还是头回听说拿剃刀治病的,就问了:“您这剃刀怎么治病呢?”

吴师傅则是摇了摇头说道:“不可说,老夫也并无绝对把握,只能一试,试过便知!”

赵掌柜想了想,又问了问,确定这吴师傅不会伤了老爷子,便答应了他。

而接下来,赵掌柜则是按照吴师傅所说的,准备好一盆热水,然后亲自给老爷子把脑袋擦拭了一遍。

接着呢,把老爷子扶起来坐好,吴师傅则是拿着剃刀,把自个儿的中指划破,在剃刀的刀背儿上点了一滴血。

紧接着,就开始给老爷子剃头。

赵掌柜在一边儿看着,起初没觉得什么,越看越看不懂。

可后来,他发现,吴师傅拿着剃刀在他父亲头上刮,随着脑袋上头发越来越少,老爷子的面色竟然变得越来越红润。

与此同时呢,那把剃刀也不知怎么回事,起初还是光不溜儿的,刮了没一会儿,那把剃刀竟然变了色儿,就跟在地底下埋了多少年似的。

到最后,老爷子头发被剃完,那把剃刀也莫名其妙的变得跟腐蚀了似的,黑不溜秋的色儿。

紧接着,吴师傅捏着剃刀,在老爷子人中的位置,轻轻的拉了一个小十字刀口。

可奇怪的是,拉破之后,竟然没流出血来。

一旁的赵掌柜正纳闷儿呢,只见老爷子突然间胸口开始剧烈起伏,呼哧呼哧的。

这一下,赵掌柜急了啊,一边扶着老爷子在床上坐着,一边问吴师傅这到底怎么回事。

而还没等吴师傅说话呢,旁边的老爷子一睁眼,开始剧烈的咳嗽起来,没咳嗽一下都咳出一滩黑乎乎粘稠的痰。

咳嗽了好一阵,老爷子长呼一口气,仰在赵掌柜怀里,声音十分虚弱的说道:“没事了……没事了!”

看老爷子醒过来,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气色也好太多了,甭提多激动了,扶着老爷子在床上躺好之后,噗通一声跪在了吴师傅面前那是千恩万谢,并且直接叫人去取钱。可没想到却被吴师傅拦住。吴师傅将赵掌柜扶起来,告诉他:“吴某不要什么重金,赵掌柜不必在意,给个剃头钱便可,还有,我这剃刀也坏了,把刀钱也出了,老太爷的病并非重症,乃是中了煞气,并非寻常大夫可医,而对吴某而言,治病不会,驱邪驱煞倒是沾了祖宗的光学了几手!”原来啊,这个赵老爷子,乃是那日前去祭拜已故的夫人,在满是坟墓的山中,中了邪煞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邪气。这种病倒并非中医不可治,只是镇上和县里没什么高人,寻常大夫也治不了。而吴大夫呢,听说这事之后,一打听才知道,这才上门来给老爷子治病。好在吴师傅祖上传下这么一手绝技,能以剃刀趋吉避凶,尤其是二月二,给镇上那些小孩剃发时,能祛邪除晦。其实话说回来,这一手倒是有点像咱们之前说过的祝由术,有点那意思吧。但这等事他也并不想张扬,为何呢?吴师傅自认为,自己不过是个剃头匠,可不是什么大夫。

今日给赵老爷子治好了,再传出去,大伙儿有个什么病不找大夫全往他那跑再给耽误了,得不偿失啊。可谁家人得了邪症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他那剃头的铺子消息也灵通,有点把握自然也就主动去了。故事到这儿呢反正算是讲完了,咱们呢,也聊聊这门几乎绝迹行业。为什么说是几乎绝迹呢?剃头匠不就是现在的理发师吗?其实啊,我倒是觉得理发师相当于早些年的剃头匠,但是也只是相当于,严格来说不是一回事。现在的理发师理发,进去什么洗、剪、吹、染、烫、拉,基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

针对头发这一套那可是样样齐全,比较时髦,早些年剃头匠会理的发型现在的理发师基本都会,剃头匠不会的发型,理发师也会。可以说,理发师是剃头匠跟随时代变化的升级版,2.0版,但是,剃头匠呢,也有一些手艺,是现在的理发师没有传下来的。比如说吧,最明显的就是剃刀功夫,早些年的匠人,没有现在理发的推子和一些复杂的工具,纯靠一把剃刀就能玩出花样来。而且呢,也不光是给人剃头,很多剃头的师傅呢,剃头之前,会在顾客头上捏几下,当然了,咱也不知道什么手法。捏完之后,整个人那都放松下来了只觉得浑身舒坦昏昏欲睡的,等剃头师傅剃完头,再在人顾客头上捏几下,整个人就清醒了。

这还不算完,如果说等着理发的不多,剃头的师傅给人捏捏肩多按会儿脑袋,也是常有的事。

捏完之后立马能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据说啊,比国外理完头发做个什么sap还舒坦。

这种手法我觉得给那些婴儿理发是最适用的。

要知道,小孩理发肯定不老实呆着啊,一会儿哭一会儿闹的,又是细皮嫩肉的。

那剃刀多快是吧?一哭一闹,剃刀再给割伤了。可要是用这么一手,理发那小孩还折腾什么呀?立马老实了对吧?

也不光小孩吧,这套按捏手法还能给人正骨,谁扭着了或者关节不小心错位了,很多剃头匠师傅就能给弄好了。

再说理发手法和规矩。

清朝、民国那会儿,给人剃头那可不是随便剃的,比如说,给和尚、道士剃头就跟给普通人剃头不一样,讲究的是:

僧前、道后、俗两边儿。

什么意思呢?

僧前,也就是说,给和尚剃头,一定要从天灵盖儿与脑门儿衔接处下手,不能逮哪儿从哪儿下手。

为什么呢,因为据说佛祖点化渡人时,会有一道灵光进入人的脑壳,通灵之门就在天灵盖儿这地方儿,所以剃度开光都要从脑壳前头的天灵盖儿边沿处开始。

据说这是佛门规矩,剃头匠也是为了迎合主顾。

否则去一和尚,剃头匠一刀下去从后脑勺下手,人和尚也不干啊。

道后,也就是说,遇上给道家的道士们剃头,得从后边儿下手。

但是不能多剃,只能拾掇拾掇后脖根儿那几撮头发,也算是相当省事了。

别的头发不用剃啊,人道士都扎起来,因为道家信奉中国传统文化里边儿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私自毁伤。

俗两边儿也就是说,给一般俗世的老百姓剃头,就要从两旁边的耳朵附近下手。

这规矩想必大伙儿也都知道,现在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基本都是把脑瓜顶儿上咔嚓咔嚓几剪子之后,开始修两边儿是吧?

当然了,这些规矩也是大概从清朝开始分的这么清楚的,往前倒说起来也没这么多规矩。

因为啊,说白了真正意义上的剃头匠,也就是从清朝开始的,往前数历朝历代没有说给人剃头的。

清朝以前,全国上下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思想,那些朝代给人弄头发的可以算是理发,整理整理,稍微修修嘛。

而清朝之后,自剃发令颁布以来,除了道士和尚,上至朝堂下到百姓,都成了阴阳头,剃一半留一半。

所以呢,剃头匠这个行业也就顺应时代而生了,不光各地有剃头的铺子,也经常见到很多剃头匠师傅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谁家人想剃头招呼一人,剃头师傅把挑子放大门外边,打盆水,然后用挑着的火炉一加热,给人洗洗头就开始剃。

剃完了把钱一结,挑着挑子接着走街串巷吆喝着。

总的来说吧,我觉得早些年民间的行业,其实都是几千年的文化孕育而出的时代艺术,我这儿也实在才疏学浅,跟大伙儿讲这些传承也只能算是聊聊,探讨探讨,其中精髓或者一些旁枝末节,未必能一一道来。

只能说是,尽可能的,让大家去认识咱们中国民间传承的艺术文化。

(本章完)

.

阅读百夜诡事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