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是孝献皇后》
我是孝献皇后

科场舞弊

承乾宫,“福晋体质很好,平时注意多休息,下官为您开几副安胎药。”“张太医,本宫的胎儿可有不妥?”“没有,福晋和皇子都很好。”“那还需要喝安胎药吗?本宫看过几本医书,知道是药三分毒,能食补绝不药补。”张太医擦了一把额头上的虚汗,回道“福晋,说的对。”“张太医,本宫把安胎的责任就交给你了,他好你就好,你可明白。”“下官明白。”“本宫不是心狠手辣之人,但是如果有人心存不轨,意图谋害本宫的孩子,本宫也不介意做心狠手辣之人,而且对于心怀不轨之人,本宫不会只惩罚他一人,本宫会诛他九族的,你可明白。”“下官明白。”“你放心,只要你忠于职守,本宫是不会亏待你的。”说完就给乌希拉一个眼神。乌希拉递给张太医一个分量很重的荷包“福晋赏你的。”张太医知道这个荷包代表什么意思,不敢推脱,连忙接过“谢福晋赏赐,下官一定尽心尽力为福晋安胎。”“下去吧”“嗻”。太后为了让乌勒丹安心养胎,免了她的请安。乌勒丹不愿意出去惹人眼,就在承乾宫院内活动。期间阿格经常来陪她,日子到也不无聊。

“姐姐,你的肚子像是扣了一口煮羊的锅,真神奇,才几个月的功夫就这么大了。真神奇。”乌勒丹知道阿格内心的羡慕,面对阿格内心的悲苦,有时侯真的有些埋怨顺治的倔强。“孩子出生,你也是他的额捏阿。”“那我的准备礼物送给他。”“那是自热,而且少了也不行。”两人相视一笑。“姐姐,最近有一段时间没看到佟佳氏出景仁宫了。”“听说三阿哥又病了,而且病的还不轻。”“我看着三阿哥不好养活啊。”看样子寿数是长不了了。重生前的三阿哥可是活了六十九,这辈子恐怕连零头都难活到了。“不过姐姐,你的提防点她,万一三阿哥有什么三长两短,她会不会发疯乱咬。”“我知道”乌勒丹自从知道三阿哥是个药罐子后,就一直提防着佟佳氏,虽说曾经的佟佳氏没对自己出手过,但不代表现在不会,毕竟那时的三阿哥身体健康,深的太后欢心,而此时的三阿哥是个被太后,皇上忽视的药罐子。人在没有指望期盼之时,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姐姐,我觉的你一定会生个儿子的”阿格信誓旦旦的说,“你怎么这么确定”虽然太医已经告诉她了,但是其他人还不知道。“看肚子阿。我虽然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生过,但是我听说了肚子尖尖的准是个儿子。你看你的肚子那么尖,当然是儿子了。”“妹妹,你将来会有自己的孩子的。”“姐姐,你不用安慰我,这么多年了,皇上的心思我是看的透透的。我认命了。”........“不过不是还有姐姐的孩子吗!”“妹妹放心,我们一起做孩子的额捏。”

就在乌勒丹在后宫养胎时,前朝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惹得顺治震怒。顺治十四年十月十六日,巡幸南苑的顺治召见各院的汉大臣及翰林科道官员,他严厉批评了各部院的汉大臣“庇护为奸,竟成积习”,斥责科道等官“明知隐匿,不行据实陈奏”,要求朝臣“痛改前行,勉图效力”,否则“国法俱在,决不少宥”。原来是有人写匿名信,接露此次科考有人徇私舞弊。听了顺治帝的训导,任克溥感到这是言官表现弹劾职责的良机。于是他很快递上一道奏疏,揭发顺天科场大弊。顺治帝览奏之后,龙颜震怒,立即给吏部、都察院等衙门下了一道措辞强硬的御旨:“贪赃枉法实乃科场中的最大犯罪,场闱是考取国家人才的重要场所,岂能容忍乱臣贼子为所欲为,扰我江山?立即捉拿任克溥奏疏内提到的各犯,到吏部会审。”

当任克溥参奏的相关官员、士子考生们被捉拿后,顺治帝命满汉部院大臣联席审理。会审之初,满族大臣不知“关节”为何物。吏部尚书、汉臣王永吉便向他们作了详细解释,满族大臣听后不禁瞠目结舌。会审初期,同考官李振邺对甩卖“关节”之事吞吞吐吐,张我朴等人则拒不承认有舞弊之情。因为他们有筹码:通“关节”的考生多是有权势的子弟亲属,朝中大臣自然会出面营救。为了找到证据,会审人员下了一番功夫。明察暗访,查到了重要知情人冯元,李振邺的家仆灵秀的好友。冯元早已等着这一刻,便交出了从灵秀那里得到的李振邺亲笔写的“关节”条zi。王永吉阅览名单时,脸色顿变!原来他的亲侄子王树德也在其中。久经官场的王永吉脑筋急转弯,便提出回避本案,并上疏自劾,请求处分。但顺治帝传旨:士子王树德审明处分,吏部尚书王永吉不必先自请处分。姜还是老的辣,王永吉以退为进,保住了顶戴花翎。会审大员根据李振邺的这张“关节”条zi按试卷核对,顺藤摸瓜,火速就将此案基本查清。这场大清入关以来第一次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举,由于朝廷的不够重视,以及满人对其不够了解,被汉臣抓住机会徇私舞弊,与考生勾结才弄出的大案。清军入关以后,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清王朝,汉臣范文程等建议,沿用科举取士制度,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减弱中原百姓对满清的统治反抗情绪。早已受中原文化熏陶的清廷最高统治者采纳,并决定参照明朝科举制,第二年开始实施。这样,清代的科举制度正式拉开序幕。

顺治十四年,参加顺天乡试的考生共有5700人。而正榜和副榜的举人名额共206名。录取率不到百分之四,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根据大清《钦定科场条例》,各省乡试的正、副主考官由皇帝指派,负责总阅试卷,决定取舍,核定名次,并将取中的举人及其试卷向皇帝奏报。同时,皇帝还要钦点同考官十几名,协助主考官。由于朝廷对科举制度不懂,其子弟也无需参加科考,因而对此不太关心,主要由一批汉臣具体操办。这也就为汉臣操纵科考留下了舞弊营私的机会,一些考官与考生之间就难免产生了幕后交易。考官由此以权谋私,大捞油水,同时扩大人脉关系;考生由此可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进入仕途。打通“关节”即是其一。广义的“关节”,指贿买串通考官。包括阅卷前掉换试卷,请枪手代考,冒籍(假冒籍贯去名额较多或考生水平较低的省应试)等。当然,这些是高端玩法、大手笔,有势有财、有门路者才能做得到。狭义的“关节”,指在考生在试卷上留下暗号,考官阅卷时就会自加关照。由于自宋代科考已开始实行“弥封糊名”,即提前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资料用纸糊盖起来,使批阅试卷的考官无法知道手头的卷子是何人所作。于是,为了通“关节”,考生往往在试卷的诗文中与考官约定的地方,用一些看似正常的文字如“夫”、“也”、“矣”类的虚词,作为串通的记号。

科考制度自隋朝开始已经实行了一千余年,历代不断完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心、有胆、有机会,总会找到制度的漏洞钻营。这次顺天乡试,顺治帝钦定的主考官是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曹本荣,副主考官是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宋之绳。同考官则有十四人。其中有大理寺左评事李振邺、右评事张我朴等人。有人评价他俩“虽名进士,然皆少年轻狂,浮薄寡虑。”

(本章完)

.

阅读我是孝献皇后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