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扶风豪士歌》
扶风豪士歌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等他们反应过来,那壶松花酒已然见底。四人先是一愕,然后又都不约而同地笑出了声。

“如此好酒,却只有一壶,实在让郁某有些意难平。”郁且狂笑着调侃道。

“月盈则缺,水满则溢,凡事物极必反,故而不完美往往才是最完美的。”徐如故也笑着答道:“这松花酒固然味美,但若有足够让咱们四人酩酊大醉的量,咱们反而会觉得没那么美味。故而还是意难平的好,意难平才能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才能回味无穷。”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吗?”郁且狂又笑道。

“可惜这壶酒实在太少,还不够咱们四人饮至微醺。”徐如故也笑道。

接着郁且狂与徐如故便相视一笑。

“把酒言欢固然其乐无穷,但以茶会友亦可趣事一件。”就在这时,常芙蕖接着说道:“既然松花酒已然喝完,咱们何不以茶代酒?从来佳茗似佳人,佳人难得,佳茗更是少有。下惠洞旁松涛阵阵、流水淙淙,如此清幽雅静之地,若不品茶论道,岂不有负大好时光?”

如同郁且狂嗜酒如命一样,朱云怡亦喜茶成痴,于是听了常芙蕖的话后,她立即喜道:“坐怀溪流水淙淙,最适合汲泉烹茶。”

“公主所言甚是!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倒不如褪尽繁华,安心过‘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的闲适日子。”常芙蕖答道:“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松花酿的酒咱们已经喝过了,接下来便给品品春水煎的茶了。只是春日已过,如今只有冬水。但春水也好,冬水也罢,这坐怀溪清澈见底,用之点茶定然不赖。”

听了常芙蕖的话后,郁且狂心想梅花峪遍植梅花和松树,虽然没有数间茅舍,但却有着数间瓦房,瓦房里藏书无数,同时徐如故和常芙蕖又都是爱酒喜茶之人。细细一想,他们夫妇二人的生活倒还真有“藏书万卷,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意境和感觉。

朱云怡精于茶道,自然知道水对茶而言何等重要。看着眼前缓缓流淌的坐怀溪,她突然想起了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一书里提到的“水”之一节,觉得坐怀溪的溪水非常适合拿来泡茶,故而笑着说道:“《大观茶论》有言: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坐怀溪人迹罕至,四周古树苍天,不仅清轻,而且十分甘洁,倒是十分难得的好水。古人以镇江中泠泉水和无锡惠山泉水为水之上品,但我想它们与坐怀溪相比应该也无甚异处。况且宋徽宗也说‘古人品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我想倘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宋徽宗当年来过此处,《大观茶论》里定然会多了对坐怀溪之水的介绍。”

常芙蕖笑了笑,赞道:“公主冰雪聪明又博学多识,佩服!佩服!”

朱云怡适才所言是根据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来说的。水乃茶道的灵魂,故而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一书中写道: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迸跃为度,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顷刻而后用。意思是说泡茶的水应当具有清、轻、甘、洁四大特点。水质轻、水味甘乃水的自然本性,对于泡茶的水而言,质清味甘最为难得。古人品水时虽然说水以镇江中泠泉水、无锡惠山泉水为上品,但人们离那有远有近,不是人人都能随意取得,因此常人泡茶只需取清洁的山中泉水即可。泡茶之水以山泉为优,山泉之后乃是井水。至于那江河里的水则有鱼鳖的腥味和泥泞的污浊,因此即便质轻味甜也不可取用。当烧水冲茶时,以沸水中接连跳出一连串的像鱼目和蟹眼一样的水花为度。倘若水沸腾的时间过长,那么水质便会变老,因此要往里老水里加些新水,在火上烧一小会儿后再用来冲茶。

就在这时,常芙蕖打开了食盒,然后从里面取出了一个茶饼,接着又取出了四个茶筅。

见常芙蕖取出了茶筅,朱云怡便猜想她或许是想模仿宋代的点茶之法。

?茶筅是点茶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以竹丝结成束,形状像扫帚,主要用来用来调拂茶汤。制作茶筅的竹子要选用苍劲年状的,其干要求厚重,竹束则要疏朗有劲。竹束竹束要像剑身,根部要求壮实,末梢则一定要细。之所以要求茶筅之干要厚重是因为厚重的干好握,而且握起来运转自如。而竹束之所以要疏朗有劲像剑锋,则是为了搅拌击拂茶汤时即使用力过猛也不会产生浮沫。此即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所写的:茶筅以觔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未必吵,当如剑脊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如剑脊,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

想到这里后,朱云怡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石桌上的那四个茶盏。

那四个茶盏的大小无异,但外观看起来并不相同。朱云怡博学多识,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因:因为四个茶盏并非同一官窑烧制而成,而是由四个不同地方的不同官窑所烧制的。那四个茶盏的来历各不相同,名字也各有差别:它们分别是兔毫盏、曜变盏、油滴盏和鹧鸪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其中兔毫盏由福建的建阳窑所烧制。建阳窑多产黑釉瓷盏,即人们俗称的“建盏”。建盏的釉色以乌金釉和兔毫釉为主,其中乌金釉漆黑发亮,兔毫釉变幻莫测,形状、颜色各异,相较于乌金釉更为出名,故而世人亦把建盏称为兔毫盏。

《大观茶论》有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这里说的便是兔毫盏,所谓的“玉毫条达者”即是兔毫。而“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则是对点茶之盏的具体要求。

相较于兔毫盏,曜变盏极为难得。其产自建窑,外形端庄,内外壁黑釉上散布着浓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点。在光照之下,盏上的釉斑会折射出晕状的光斑,宛如晴天夜晚的灿烂星空,看起来似真似幻,“曜变盏”之名便是因此而得。想要烧制出这样的曜变盏非人力可控,需要从数十万件建盏里才能偶然所得,因此十分难得和罕见。即便朱云怡是天之骄女,但见过的曜变盏也不多。她乃喜茶之人,自然拥有数不清的茶具,但却只有三个曜变盏:一个是她行及笄礼时赵王专门送给她的礼物,另一个是皇帝特意吩咐建窑进贡的,还有一个是张贵妃托其兄英国公张辅花重金买来的。皇帝和张贵妃得到曜变盏后,都在朱云怡十六岁生辰那日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她。

即便贵如朱云怡,也只能拥有三个曜变盏,由此可见曜变盏的珍贵程度。朱云怡没想到徐如故和常芙蕖竟然也收藏有珍贵罕见的曜变盏,因此当看到石桌上的建盏后,她不禁微觉有些不可思议。

油滴盏因釉面上密布形似油滴的晶斑而得名,宋时南方的建窑以及北方晋、豫等地的官窑均有烧制。

鹧鸪斑因釉面上有形似鹧鸪斑点的花纹而得名,宋朝陶谷在《清异录》一书中写道: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此处说的便是鹧鸪斑。

果然如朱云怡所想,拿出茶筅后,常芙蕖便笑着说道:“虽说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但拙夫准备的“抹茶宴”都是一些由抹茶粉制成的茶点。若要搭配这些茶点,点茶终究好过煎茶。自宋亡后,点茶之风已渐渐不传于世,今日咱们便附庸风雅,学一回宋人的点茶之法吧。”

(本章完)

.

阅读扶风豪士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