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扶风豪士歌》
扶风豪士歌

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因为东宫和朝中事忙,故而吃完午饭后,太子便先离开了。

朱瞻基和太子妃放心不下太子,便也跟着离开了。

朱云怡明白眼下年关将至,朝中事务繁杂,太子作为储君,即便身体不适,面对这些杂事儿也责无旁贷。于是她只得叹了口气,然后叮嘱太子一定要按时服药,还说过几日自己会去东宫给他复诊。

太子微微一笑,调侃着说有张贵妃和朱云怡给自己调理身体,他定然可以长命百岁。

说完太子便准备离开了。

就在这时,朱云怡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她让太子父子三人先别走,并说有样东西要给太子。

“云怡的东西自然不会差,看来我今日是沾了这病的光了。”太子笑呵呵地说道。

朱云怡莞尔一笑,吩咐一旁的朱砂去取一些她珍藏的橘酿葛根粉来。

听到“橘酿葛根粉”几个字时,朱瞻基突然双眸一亮,然后笑着问朱云怡:“橘酿葛根粉?可是高氏南葛庐流传百年的美食?”

朱云怡笑着点了点头,答道:“怪不得父皇常夸瞻基博学多识,看来果然是伯乐识得千里马。这橘酿葛根粉既是美食,同时亦有药效,可药食两用。”

朱瞻基也笑了笑,然后调侃道:“可惜皇爷爷每次夸我博学多识的时候总是还会加上一句话——”说着朱瞻基假装捋了捋胡须,然后学着皇帝的语气说道:“可和你云怡姑姑相比还是大有不及,孙儿还得再接再厉。”

朱瞻基年纪尚轻,还没有胡子,他捋胡须的样子自然是模仿皇帝。虽然他的神态和语气都很像皇帝,然而毕竟没长胡子,故而凌空须的模样倒让人有些忍俊不禁。

朱云怡也忍不住笑了笑,然而只有张贵妃注意到她在忍俊不禁之余却皱了皱眉。

不一会儿,朱砂便捧着一个越窑秘色瓷盖罐来了。

朱云怡让朱砂把瓷罐递给太子,然后对太子和太子妃说道:“大哥大嫂,这里面放的是一些橘酿葛根粉。去年年底我和御膳房的一位嬷嬷谈论美食,曾听那嬷嬷说起宫外南葛庐的橘酿葛根粉乃是一绝。于是我便遍翻书籍,又广泛请教有识之士,最终才学会了做这‘橘酿葛根粉’。这橘酿葛根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最适合父皇这样日理万机的人食用。加之父皇又喜好甜食,故而我便给他老人家做了一些。葛根性凉,味甘、辛,有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效,医家有时也将之作护肝之用。大哥和父皇一样宵衣旰食,而熬夜又最伤肝,故而劳累之余不凡吃上一碗用滚水冲泡而成的橘酿葛根粉,一来可作果腹之用,而来也可护肝养颜、清热去燥。”

橘酿葛根粉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于北宋时期,现今为南葛庐所制最为正宗。南葛庐源于北宋,由高氏族人所创,至今已逾百年。据高氏谱记载,北宋初年,南葛庐先祖为逃避战乱而从关中迁到大洪山一带。彼时大洪山地区山多地少,种植的庄稼还经常被野兽等糟蹋,所产粮食难以养活高氏一族。虽然大洪山产粮不多,但山中的野葛却

(本章未完,请翻页)

长得非常茂盛,当地山民经常把葛根打成粉,作为充饥之用。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大洪山生活久了,高家祖先便也学会了原始的葛根粉制作技术。高家在关中长安原本以经营药铺为生,对药材的加工可谓得心应手,于是逐渐改良了葛根粉的制作技术,慢慢地其制作的葛根粉在当地也开始小有名气。

然而同时高氏祖先也注意到葛根粉容易变黄(用当今化学知识解释即氧化反应),变黄后其效便大不如前,于是高氏先祖便想到了一个保存葛根粉的好法子:将葛根粉填入大洪山野生青橘的"橘皮"内,然后将之放到阳光下,借助阳光将青其晒干。由于有橘壳保护,里面的葛根粉便不会变黄,而且可长期存放。同时因为沾染了橘皮的清香,故而这样的葛根粉冲泡出来后于葛根的清香中夹杂着淡淡的橘香,吃味道也新鲜可口,、宛如初做,于是橘酿葛根粉正式面世。

制作橘酿葛根粉时,需要先将葛根去皮切块,然后将之捣碎成泥,再把捣碎的葛根泥倒入纱布中滤出粉水,剩余的葛根渣则扔掉不用。在第一次过滤粉水后,再用纱布过滤几次,以保证粉水内无其它杂质。过滤好粉水后,将之倒入大缸内静置,直至原本的粉水便会分层:表面的水变得更加清澈,大缸底部则会出现膏状沉淀物。待得粉水分层,便把表层的清水全部倒出,将底部的膏状沉淀物留下,然后用勺子将之挖出,将其放到纱布里,挤出多余的水分,再将之风干。风干后将之敲碎,葛根粉即制作完成。做好葛根粉后,下一步便该制作橘壳了:先准备好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青橘,然后用刀在青橘上划开一个口子,用夹子将里面的柑橘肉完整取出。取的时候须注意保持桔子皮的完整性,以免橘皮破损,影响后续制作。备好橘壳后,再在橘壳里填满绿豆定型,以保证晒干后的橘子皮不会变形。等橘子皮内灌满绿豆后,将之放到阳光下晾晒,以晒干橘子皮内的水分。

等橘子壳完全干透后,便把其中的绿豆倒出。因为橘壳里事先放了绿豆,故而将绿豆倒出后,晒干的橘子壳便能定型,表面也没有也不会破损、扭曲等情况。

等橘子壳做好后,只需再将之前准备好的葛根粉填入其中,将之晒干后便能做出橘香扑鼻、清甜可口的橘酿葛根粉。在将葛根粉填入橘子壳的过程中,要注意橘子壳内的空间都完全被葛根粉填满,以免有气泡存在。

后来至北宋元符年间,高家出了一位经商能手。凭借自己精明的经商头脑与高氏家族独特的橘酿手艺,这位经商能手一手创立了"南葛庐"之字号。自打创立”南葛庐“后,高氏家族便开始大量生产和售卖橘酿葛根粉。南葛庐的橘酿葛根粉以其独特的清火排毒之效而深受达官贵人和富商的追捧,成为他们的的食用及滋补佳品。后来南葛庐的橘酿葛根粉更是远销至京城和江南地区,南葛庐的字号也开到了开封府和临安府。南葛庐的橘酿葛根粉最重品质,时刻不忘“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经营祖训,在制作橘酿葛根粉一事用心尽力,百十年如一日。时至今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每逢提到南葛庐的橘酿葛根粉时,内行人都会忍不住竖起拇指夸赞一番。

葛根粉虽然食之清甜可口,同时又有清火排毒的药效,然而制作起来却费时费力。制作者不仅需要将葛根做成葛根粉,还要耐心细致地将橘肉从橘壳里掏出,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将葛根粉填入其中,最后将其放到阳光下晒干。因其费物料、耗工时,故而产量不高。去年年底朱云怡和张贵妃在竹沥姑姑、竹茹姑姑、荀公公、朱砂、青黛、白芷、蓝雪、紫苏、红蔻、粉霜等人的帮助下忙了好几日,最终做出来的橘酿葛根粉也不是很多。好在将葛根粉放进橘子壳里后便可长久保存,故而这些橘酿葛根粉虽然产量不多,但只要平时注意节约,倒也够皇帝一年食用了。

今年朱云怡本来还想再做一些,然而因为刚回宫不久,回宫后又格外繁忙,故而一直没有时间做新鲜的橘酿葛根粉。

至于这橘酿葛根粉的食用方法则极为简单:每逢食用时候只需用勺子或棍子将橘子壳里的葛根粉取出,然后将取出来的葛根粉放入碗里,再用滚水将之冲泡开来即可,食用方法与藕粉大同小异。同时也可在冲泡时往里根据自己的口味往里加些桂花、玫瑰、蜜桃、苹果等花酱或果酱,亦可加些核桃、芝麻、榛子、松子等坚果,以丰富食用时的口感。

至于剩下的橘子壳,则可拿去泡水当茶饮,也可与茶同泡,这样泡出来的茶汤中便多了几分橘皮的清香,同时口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

想到太子经常熬夜,而熬夜又最伤肝,于是朱云怡便把还剩着的其中的一部分橘酿葛根粉给了太子,另一部分则打算还是给皇帝。

太子本就喜好美食,又因这橘酿葛根粉药食两用,清火排毒之余还能满足口腹之欲,故而太子极是高兴。他先是笑眯眯地说了些感谢朱云怡的话,然后便让身边的随从接下了朱砂递过来的瓷罐。

见到太子一脸欣喜的神情,朱云怡本该高兴才是,然而此刻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等太子的随从接过瓷罐后,她又叮嘱太子道:“大哥,朝中政事固然繁忙,但自己的身子才是最要紧的,切记不能总是熬夜,平时勿要多思多虑、劳心伤神。”

太子微微一笑,答道:“记住了!记住了!云怡,你年纪轻轻的,怎的却像你大嫂一样啰里啰唆的,总是唠叨个没完?”

朱云怡刚要答话,告诉太子自己不是在开玩笑时,太子却又接着说道:“既然提到了这橘酿葛根粉,便不得不说说南葛庐的经营祖训——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我辈生于世上,自当在其位而谋其政,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此方能无愧于心、不愧天地。至于有没有人见,那也不重要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凡事问心无愧即可。”

说完这些话后,太子便转身离开了。

太子妃、朱瞻基和众随从也跟着太子走了,留下朱云怡在寒风中不断地回味太子适才的一番话。

(本章完)

.

阅读扶风豪士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