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路慢行》
路慢行

第三章 三年

“张辞,你来说一下这句「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该作何解。”

学堂上,一位约莫是天命之年的布衫儒士,手持《中庸》,鬓发斑白,环视一周后示意让坐在角落的张辞回答他先前的问题。

张辞闻言施然起身,先向儒士作揖,再起身回答。

那日夜里和娘亲聊了许久,当晚终于是没有再犹豫,下定决心了要重新读书,最起码要先童试得个好成绩。第二天得知此事的张衍欣慰不已,这不又有人陪自己念书了不是,当即拉着张辞跑到溪边去摸虾摸蟹要好好庆祝一顿。没曾想遇着了随着娘亲洗纱的张鸾,小姑娘还是笑吟吟的一直盯着张辞看,只不过在得知张辞决定继续在镇里上学而不在村里久留时,小姑娘闷闷不乐了好久,小嘴一瘪,苦兮兮的眨巴着眼角。张辞笑着喊了一声婶婶,妇人看着摞到下游的两名少年,笑着应了一声。这些,已是三年前的事情。

……

“有些品德不错的人依循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行事,却半途而废,无法坚持,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

老夫子左手持书背后,右手轻抚胡须,对张辞以及其他学生笑道

“张辞此解尚可,但所谓遵道而行却并非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而是遵循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便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事态度……”

在得到老夫子的点头示意后,张辞早已重新坐下,正是酷暑时节,天气炎热,不说坐在学堂里的学生,就连那些茶馆闲饮的汉子都觉着燥热难耐。此时课堂之上,老夫子依然滔滔不绝,却早已不局限于手中一本《中庸》,儒家五圣,陆王心学,阳明学说等等等等。这些儒家圣贤的典籍在老夫子这里可称得上倒背如流,但台下学生,除了寥寥个别以外,皆是昏昏欲睡,东倒西歪。老夫子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

“罢了罢了,将《大学》《论语》这些再翻着看看吧,也可多看一些诸如《易经》《书经》此类。少看些江湖志义,当把心用在学问上,尤其是你张衍!”

老夫子说着说着便气不打一处来,脸色越来越难看,显然是某个小瘪犊子早课时抱着本江湖演义看的津津有味,起初连他都给蒙混了过去,还一个劲儿夸此子如今致力于学,将来定有所为,气的老夫子脸都绿了。

张衍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闷声不说话。老夫子哼了一声便拂袖离去了,众学生连忙起身作揖,然后收拾书本,拉上各自要好准备回家。私塾在离村子五里有余的小镇上,这座私塾是镇上几家大姓联手资办的,只不过这时节肯读书的孩子并不占多,只有本镇以及附近村子里的三十余位学生,不过由于各种关系,小镇上反而也没有太多约束,塾里就有好几位小镇大姓的女学生。

张衍左手拿着本书,走到二列三排的位置,敲了敲桌面,将书递了过去

“李芸芸你把那本《聊-斋录》还我,这是你那本《江湖郎中》。”

座位上的学生回过头来,竟是位有些许清秀的女学生,她面有为难之色,开口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是说好换三日的么?你怎的使赖呢?”

张衍眉头一皱,气笑了

“你跟我讲哪江湖演义与我换这本聊斋录,你这演义里是啥,他除了谈情说爱他还有啥?谁看这玩意儿啊”

李芸芸面色大变,那日她无意间看着了这本聊斋,便被里边的妖鬼志异迷的离不开眼,好不容易软磨硬泡让张衍这厮答应与自己交换几日看看,还专门挑了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要知道那里边不止有才子佳人,还有那书生与小相公呢

“不看不看便是,还你,谁爱看谁看。”

听着这般言语,李芸芸也生气了,将书囊中取出一本,桌上一摔,怒道

“还你便是,盈盈,我们走”

话毕,便挽着另一名女学生的小手走了,只不过走了走了还不忘回头瞪张衍一眼,被称作盈盈的女孩连忙笑着安抚自己的蜜友。

张衍将书放好,对着李芸芸做了个骂骂咧咧的嘴形,便去寻张辞去了。原来在刚才课毕之时,张辞就已经跟着荀夫子出了学堂,来到书屋这边,荀老夫子在回答完张辞的疑问之后,大手一挥,还是如此,只管挑自己喜欢的借取,月末还回来便是,张辞连忙谢过,作揖后便起身挑了起来。

老夫子抚须而笑,他一直都对张辞这孩子颇为喜爱,这孩子与他人不同,善问善记,看过的书便能牢牢记住,许久都不曾忘却,还乐于求学,常常寻着老夫子请教学问,这让年过半百而膝下无子的老夫子爱护的很,就差当成亲儿子看待了。自从三年前那次这孩子贸然提出退学,可把老夫子吓得不轻,问了问原因后,叹息一声,便让孩子回家歇息几日再好好想想,张衍那孩子说是陪同也跟着回村去了,没曾想三日之后俩人又嬉笑着回到塾里。老夫子早已打定好主意,一定要把这孩子推到人前,不浪费孩子这一身灵性,老夫子相信,第一甲暂且不去想,进士或是同进士出身还是能够想想的。只不过转念又想到张衍那孩子,老夫子又叹了口气,揉了揉眉毛。

“先生,弟子挑好了。”

张辞将挑好的两本典籍放在荀夫子身前,再作揖致谢。

“无须多礼,不妨在做学问时,再认真些,细微些。”

老夫子摆摆手,示意张辞起身。

“谢先生点拨。”

张辞再作揖,起身后装好书籍便与老夫子告辞离去。在门外见着了等他许久的张衍,听着刚才张辞与老夫子的言谈,张衍又忍不住嗤笑道

“也不嫌麻烦,借个书还得做多少个揖,还不如将来随我去闯荡江湖,江湖相逢,只管把酒言欢,美人美酒自相宜,岂不快哉?”

“行了行了,天天抱怨,有求于人,心诚礼至嘛,走了。”

张辞一把搂住好友的肩膀,陪着笑向学塾门口走去,看了眼日晷,发现此时才未时四刻,相比于平时课毕竟是早了许多,但也没有多想,出了学塾,径直回家去了。

这三年来,几乎天天如此,张辞卯时便起,晨读三刻后便帮衬着娘亲一起做饭,吃完饭再去催张

(本章未完,请翻页)

衍起床上学,课毕后帮着娘亲收一些编制蓑衣的棕毛,而张衍几乎是日日赖床不肯起,后来时间长了,张衍他老子都觉着丢人,便把这小子拉起来胖揍了一顿,让他以后随着张辞一同上学,别给他老子丢脸。

偶尔回村碰着她娘亲一同洗菜的张鸾鸾了,也会坐在一起聊一些村子外的事情。听的小姑娘惊奇不已,原来书本上也不止有枯燥的子曰,也有江湖情仇和妖魔志异,原来也有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姑娘在读书的啊,而且还和辞哥哥坐在一个学堂里,哼!小姑娘气呼呼的起身就走了,正在讲着那些姑娘的张辞当场呆住?张衍笑的还是那么没心没肺。

“你看我干什么,李芸芸她们是你自己说出来的,鸾鸾那小妮子吃飞醋又不能怪我。”

两人在村子里并肩同行,街坊们见着了大多都会笑着打打招呼,以往的那些闲嘴妇人们到也没有再明目张胆的刺挠女人,只不过是把“瘟婆子”的称谓变成了“狐媚子”,村里孩子不少,但真正上的起镇里私塾的就两人,张辞张衍。相比于张辞家,张衍家家底确实颇为殷实,有两亩地的同时还养了不少牛羊鸡鸭,能上的起学自然也说得过去。可张辞家就她娘一个婆娘,难不成就刺刺绣,卖卖蓑衣就把学费解决了?谁信呐,肯定是外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说不定就是那张宝-明!本就长了一张狐媚子的脸,以往男人在时也就算了。现在男人走了,也不改嫁,寡妇门前是非多,还真有些浪荡汉子管不住自己眼睛,爱去瞎瞅,可这些个闲嘴妇人们发现有时候就连自己男人也会偷偷看那么几眼,那更是气的窝火,还在张辞虽然还小,却颇懂礼数,这些言语再如何糟心也没能传到娘俩耳里去。

再者张辞张衍这俩孩子不仅读书快,长个也是一把好手,俩人不到束发之年,个子便只离一般成人差半个脑袋,那刚开始到镇里时没少被本镇孩子联合欺负,后来俩人放了学,便在私塾外的空巷子里与那拨孩子打架。农村出来的孩子,别的不好说,干架那是实打实的凶猛,一帮小屁孩眼瞅着打不过,便回家叫上年长些的兄长。挨了两年打后俩人个子又高了些,便趁着他们落单,一个一个敲咪咪的打了回去。打到最后打来打去也乏了,才发现都挺有意思一群人儿,又好像就不打不相识了。

偶尔有那么些管不住嘴或者眼睛的汉子,说了什么过分的话,俩孩子抄起东西就下死手,人不管你是不是什么本家亲戚,那是真往死里打啊。前些日子,村东头那张二狗,一年到头没个正形儿,村里晃来晃去,活的跟个死人一样,看着张辞娘亲洗菜,心里痒痒着,跟着叫了一路的妹子,叫着要夜里要去寻快活,被正好回家的张辞张衍听着了,顺手抄了把铲子,追着一路砍,照着身上就劈,最后被村民好劝歹劝拦下来了,张二狗混身是血跪在张辞家门口结结实实的磕了十个头才让他跑掉。不过最后听说那张二狗还是死了,好像是在后山捡野菜,不知怎的在山里磕死了。

……

夜里,张辞合上书籍,挑了挑油灯芯,将其吹灭,躺倒在床。

门外风吹雪雨三年过,我自巍然不倒翁

(本章完)

.

阅读路慢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