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朕没想当明君啊》
朕没想当明君啊

第117章提拔张应星陛下欲天下大同

寝殿之中。

魏云弈神情有些惆怅。

对于运河和魏直道两个计划,他是非常看重的。

不仅是因为这是败坏气运的重中之重,也因为清楚这两件事情,影响着后代子孙。

但凡出了问题,那必然殃及数代人,根本就马虎不得。

因此负责这两个工程的,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

而不是像之前,随便找个人就可以上了。

尤其是大运河的计划。

需要严格执行。

不然处理不好,就很容易造成水患,会殃及至少数百万人。

毕竟大运河,按照魏云弈的考虑,要连通着北方与南方,全长怕是要达到两千多里地。

两千多里,途径几十个府地,绝对是不能有出任何事情的。

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经过慎重的考虑。

实际上。

他确实能够从工部挑一两个人来做此事。

但问题就是,在记忆当中,让工部的官员去修一般的水利还行,涉及到如此工程量的,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必须要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才行。

这让魏云弈有些感慨。

若真当一个昏君,那确实不需要忧愁。

可如今,要做出一件影响后世子孙的事情,似乎更难了。

“算了,先召开御前会议吧,看看他们手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魏云弈自语,知道这样一直想也不是办法,不如集思广益。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当即,他也没有犹豫,洗漱更衣之后,便离开了寝宫。

而此时,在御书房中。

宋公文正被其他三位大学士围着。

“宋大人当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一战而灭国,年少有为!”

“是啊,对比老夫家里那个逆子,不知是强了多少,宋大人这儿子教的太好了。”

“我倒是觉得,这是虎父无犬子。”

这三位每个脸上都满是笑意,口中更是不停夸赞。

态度比之上次,简直热情了不知多少。

而这,全部都是因为宋鸿志。

无论他们之前,因为变法之事,对于宋公文有多大的意见。

可一个灭国之功,足够让整个朝堂都为之侧目了。

尤其是兵部尚书林远松。

他主管兵部,也有过从军的经历,知道即便高阳国弱,可想要一举歼灭,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且经过了此次高阳国之战后,自己日后兵部,处理事情来也更加简单。

其次就是礼部尚书了,礼部不仅掌管礼制。

更需要时常与周边诸国交流。

如今大魏灭掉了高阳国。

他在进行外事上,完全可以占据主动权。

军事强大,才是与外族谈判交流的最大依仗。

当然,因为这几位大学士,都出自于士族派系,所以很默契的没有谈论政事,不然双方都会很尴尬。

至于宋公文,面对几位同僚的恭维,当然不会摆脸色,而是一一回应。

而他心中也在暗自思考,若是让这些人知道。

自己准备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之后。

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

摇了摇头,他不在思考这些问题,而是与众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另一边,太傅张正明则独自一人坐着,闭目养神。

因为性格,一般不会有人主动上来搭话。

加之最近这段时间,他因为反对变法,名声大不如前,尤其在百姓中的威望,也开始减弱。

甚至于朝堂上,也有了一些微词,比之当初,各方面的影响力都在收缩。

当然,这些对于张正明来说,完全可以不在意。

因为其本身并不在乎。

尤其是他心中,对此还是很欣慰的。

知道随着自己名声和威望的减弱,陛下对于朝廷的掌控就会越来越强,最近拥有无人可及的威望。

这一点,对于一个想要做大事的帝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是不可缺少。

张正明清楚,自己这踏脚石,也开始起效果了。

还有学生宋公文。

虽说官场的名声不是太好。

但在民间百姓中,影响力越来越大。

毕竟摊丁入亩,最终受益的,就是百姓们。

如今有一个为自己做实事的大臣,他们又如何不高兴呢?

很好。

一切都在照着自己的预料中进行。

“陛下驾到!”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王瑾尖锐的声音。

很快,身着一袭常服的魏云弈,就这样走了进来。

说实话,大魏的龙袍冕服,确实非常霸气,也足够威武。

但问题就是,穿着太难受了。因此除了上朝外,魏云弈几乎都是以常服示人。

“臣等参见陛下!”

众内阁大学士当即没有犹豫,直接见礼。

“免礼吧。”魏云弈罢了罢手,走到主位上,望向众人,继续道:“既然人都到了,就都开始吧。”

有关于自己的那两个计划,自然要等到最后宣布,不用太急。

所以就先听听,在场众臣们都说些什么。

“是!陛下!”

众大臣闻言,点击点头。

而最先走出来的,就是兵部尚书林远松,他先是微微躬身,继而开口道:“回禀陛下,辽镇指挥使宋鸿志此战大胜,同时发来文书,说正押着高阳国王以及一众王室班师回朝,此战...”

“停!”

此刻,魏云弈直接抬起手,阻止对方开口。

这几日连皇宫上下都在议论小舅子。

他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现在这兵部尚书一上来就又把这话说一遍,魏云弈是真的腻了。

且高阳国之战,让自己月末结算直接暴涨了一万气运。

本来心情就有些不好,很是烦闷。

觉得被小舅子从背后狠狠地扎了一刀,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怎么滴,你兵部尚书,还想在朕的这道伤口上继续撒盐不成?

所以干脆就不同了,同时道:“此事朕已经知道了,军报上说的很清楚,所以就不要放在这里继续说了,议其他的事情吧。”

高阳国一灭,更多的事情会接踵而来。

比如如何处理高阳国王李成炳?

如何安置高阳王室?

还有高阳国的那些领土,又该如何处理呢?

林林总总,可以说麻烦的很,魏云弈想想就头大。

正好,现在人还没到,再拖一拖,等小舅子班师回朝了再说吧。

“这...”

“是,陛下。”

林远松一愣,最终还是没有说话了。

要知道,这可是大魏近些年来最大的军事胜利啊,怎么说都不为过。

可比下似乎对此并不在意,让他有些疑惑。但很快想到,高阳国之战虽然已经完了,但在北境,草原大军依旧没有退却。

想来,陛下应该在担心此事吧。

“陛下。”

而在林远松之后,宋公文走了出来,当即道:“微臣禀奏的,是有关于变法之事,如今摊丁入亩,在江南一带推行,虽然遇上了一些阻碍,但基本还算顺利。”

“以微臣的估计,应该在下个月,变法便可以推行成功,如此,微臣想启奏陛下,变法的下一步,是不是开始向全国推行?”

虽然上一次已经确定,变法之事不能停。

不过若要真正施行下去,还是需要由陛下同意的。

大魏内阁的存在,基本就是提供意见,以及给出解决的办法。

真正拍板的,其实还是皇帝。

当然。

如果只是一般的事情,内阁可以自行决断。

而变法,事关国策,自然需要皇帝知晓,进行决策。

“顺利?”

可这时候,张正明却站了出来,当即道:“我怎么听闻,变法只是在江南闹的很大,士族的人已经要联名上京了?宋大人,你管这个叫顺利?”

“江南士族,势力庞大,掌握着两江的经济命脉,一但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请问,宋大人作为户部尚书,对此有和看法,又有何解决的办法呢?”

在此之前。

二人早就已经商量好了。

关于变法之事,还是一个人在明,一人在暗。

作为太傅的张正明,依旧进行明面上的反对,然后站在陛下的对立面。

而宋公文,则是选择支持。如此,不仅能为其铺路,慢慢走上首辅的位置。

也能为陛下继续建立威望,可谓两全其美。

果然。

宋公文闻言后,当即轻声一笑,然后直面张正明,当即道:“此事就不劳太傅挂心了,既然变法之事,陛下亲命下官我把持,下官自然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此话一出,在场其他的三位大学士,当即就转过头。

连坐在上首的魏云弈,也忍不住愣了一下。

老丈人这段时间最近有些勇啊。

张正明是什么人?

是被天下读书人和举子视为泰斗的存在。

即便不论这些,单说官职,那是太傅、内阁首辅,门生众多,势力极大。

可现在,连同上一次,老丈人已经连续两次,正面对上张正明了。

尤其魏云弈记得。

宋公文在科考之时,太傅还当过他的主考官,如此关系在,直接称之为先生、老师都不为过。

但看着这样子,这学生当的,属实有些大逆不道了。

不过。

魏云弈望向二人有些针锋相对的样子。

突然感觉有些奇怪,但居然哪里奇怪却说不上来。

算了,先不管这些了。

摇了摇头,魏云弈开口道:“太傅,国丈说的对,既然他全权把握变法事宜,就让国丈去做吧,至于是否像全国推行之事,国丈你自己决定就好。”

因为江南士族闹起来,他觉得,想要变法成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在吃了前两次的亏之后。

魏云弈认为。

每次自己确定的事情,可最终结果却完全相反。

所以想着,恐怕此次摊丁入亩在江南,有可能也会成功。

而在有这个念头之后。

要做的,似乎是选择阻止,亦或者暂停,最后任由江南士族继续闹,如此,便可削减气运。

但如今的情况,与之前完全不同。

因为魏云弈在盘算大运河和魏直道的计划。

这两个计划,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钱。

摊丁入亩,能收上更多的税,也就意味着更多的银子。

因此,他要继续支持江南的变法。

用这些钱,来支撑这两个工程。

如此一来,不仅消耗了国力,也能继续激起士族的反抗心里。

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魏云弈做的事情,是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消耗国力气运。

而不是依靠手下的贪官污吏。

即便摊丁入亩推行成功,让朝廷财政大幅度增加,可以相应的提升国力。

但大运河和魏直道,是两个巨大的工程,绝不是增加一些税收,就能够抵消的。

这是前世的经验之谈。

所以,他继续支持变法。

当然重要的是,魏云弈的话中,并没有完全表明强烈的态度,为的,就是让士族人认为,此事还有缓解的余地,然后继续闹。

说不定,连变法都无法成功呢?

“微臣明白了。”

此刻,听到魏云弈的话之后,宋公文当即回应道。

只是现在的他还有些奇怪。

那就是为什么。

从龙阳府变法成功之后,陛下为什么对于自己的支持变少了,不再像之前那样。

尤其是听到摊丁入亩在江南一带推行摊丁入亩,似乎也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难道,是自己在哪方面做的,没有让陛下满意?

宋公文有些疑惑,但认为不可能。

在其眼里。

陛下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去计较一些小事。

所以,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一切,都是陛下给自己的考验。

此前,龙阳府试点变法成功,除了李芳供出的那份名单之外,还有就是陛下毫无保留的支持。

而现在之所以不这样,就是想看看,若没有支持,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将变法继续推行下去,以此来考验和锻炼自己。

不然,为什么陛下前后的态度完全不同呢?

对,一定是这样的!

想清楚这一切后,宋公文顿时放下心来。

毕竟。

陛下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变法上面。

而自己一定要做的更好。

“诸位还有何事回禀吗?”不知道老丈人心中想法的魏云弈,当即望向四周轻声道。见众人不说话,他顿了顿,继而道:“国丈,今年的税收应该要上来了吧?”

“回禀陛下,是的。”宋公文想了一下,继而道:“各府都已经准备好了,户部也经过了统计,这两日,就会上来了。”

税收一直是朝廷收入的大头,也是最重要的银子来源。

不过,每年税收上来后,却留不了太久。

就很快会发放下去。

因为朝廷的支出非常多,比如官员的俸禄,还有各地驻军的银饷等等。

这些,都需要银子,尤其是银饷,更是不能有丝毫马虎。

也就意味着,税收上来,户部只是经一下手而已。

虽然还会留下来一部分。

但别的地方也要用。

而其他几位大学士在听到此话后,眼中纷纷露出了些许疑惑。

那就是,税收虽然很重要,但陛下一般不会特意拿到御前会议上面来说,今日是怎么了?

魏云弈则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便直接开口道:“好,此次税收的银子,除了必要的花销之外,其他的全留下来,朕有大用。”

“一直以来,南北之间都是以陆路交流,可谓是诸多不便,所以朕打算将南北的水系都连通起来,以京师到两江地区,开凿出一条大运河,而这运河的作用,除了加强南北之间的联系外,还有就是运送货物,将南方的繁荣,带给北方。”

将南北的水系全部连通起来,开凿运河?

此话一出。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虽然对于地势不算太了解。

但也非常清楚,从京师到两江,那可是两千多里的路程啊。

即便期间有水系,但想要完全打通,是怎样一个巨大的工程啊?

“陛下...这...不太好吧?”兵部尚书当即走了出来,当即道:“这段距离太长了,期间还有许多大山,想要开凿出一条运河,不说花费的银子,就连征发的徭役,怕也是要数十万...”

林远松,到底还有内阁大学士这个位置在,当然能说得上话。

“的确,陛下还是三思吧。”

礼部尚书也开口了,继续道:“北境还在打仗,若再开启这样一个工程,我怕朝廷...吃不消啊。”

别看如今大魏国力蒸蒸日上,能做很多事情,但前提是,不能超过朝廷的承受能力。

不然,即便国力强盛,肯定也经不起如此的消耗。

开凿大运河之事,就很难承受的住。

就算以大魏现在的国力,可以做到这一点。

可做到之后呢?内部必然被掏空。

因为如此工程。

完全不是一两年就能成的,往往需要数年,乃至于数十年为期限。

而在这期间,朝廷财政上,就有一个巨大且固定的支出。

若是在出现点别的事情怎么办?

根本没钱应对。

且二人还认为,南北之间,有陆路连接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开凿大运河?

当然,这是他们心中的想法而已,说出来那是万万不敢的。

“太傅和国丈的意思呢?”

魏云弈并没有理会这二人,而是转头问道。

“微臣认为,陛下此举,确实于国于民都有好处。”张正明思索了一下,道:“只是,现在的朝廷,怕是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工程,微臣倒是有一个主意,此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慢慢去做。”

张正明无愧被先帝称之为大魏第一智囊,所思所想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同时,其心中还无比震惊与自己这位陛下的长远目光。

因为他完全能看出,一但大运河能完成。

那对于子孙后代来说。

绝对有大好处。

大运河的工程,绝对堪称是千古壮举,可以福泽千秋万代。

这,就是自己辅佐的陛下吗?

只是张正明心中还有顾虑,便是现在的朝廷,想要完成如此巨量的工程,可以说非常吃力!

所以才会给出如此建议,若分为好几个阶段的话,压力就会减轻非常多。

“微臣的意见...和太傅相同。”

这时候,宋公文也开口了。

而他心中有些震惊,因为陛下的想法,居然与应星兄不谋而合!

可问题是,应星兄那是行了万里路,走过了许多地方,才逐渐有的这个想法。

陛下呢?

一直都在深宫之中。

却居然也能将目光看的如此长远。

陛下之思,果然早已超出自己的界限啊!

不过,震惊归震惊。

宋公文却也觉得,这工程量太大了,要花费的银子太多。

他是户部尚书,自然知道户部如今的情况,万一这大运河开凿了,那国库就直接入不敷出了。

所以,觉得张正明的意见是极为真确和明智的,门慢来才最好,不会出现问题。

“此事朕已经决定,大运河,一定要开。”

魏云弈却罢了罢手,继续道:“而且要在十年之内完成,分阶段肯定不行的,要做,就将一并做了,至于银饷的问题,朕不管,你们去处理。”

开玩笑,若真变成分几个步骤做,那自己败坏气运的计划岂不是泡汤了?坚决不能同意。

开凿大运河,是一个极为繁重的工程,若不是看上这一点。

他也不会选择这个计划了。

而银饷的事情...

自己可是皇帝,是天子,如果连这种事情都要亲自去想,去弄,那还要这些大臣做什么?

皇帝只需要提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就直接交给下面的人就行了。

当即,他思索了一下,继续道:“除大运河之外,朕还要以京师为准,修炼一条通往北境的直道,这条知道首先要坚固耐用,同时还要宽阔,至少可以容纳八架马车并行。”

“如今草原势大,十八部雄心勃勃,有了这条直道,未来北境再起战事,我大魏雄师,就能从这条直道上,以最快的速度增援北境,名字的话,就叫魏直道吧!”

说是这样说。

但魏云弈非常清楚,修建魏直道非常麻烦,需要很长的时间。

即便完成了,可又不是一定要用在军事上面。

先放着不行吗?

直接当成一个毫无作用的奇观就行了,主要目的,是败坏气运!

什么?

除了大运河之外,还要修建直道?

众人闻言后,顿时都震惊了,有些难以置信。

一个运河工程,怕就要掏空朝廷,再来一条直道...

那能扛得住吗?

“陛下。”

这时候,连张正明都坐不住了,直接站出来,想要说点什么。

但忽然就看见,学生宋公文给自己使了一个眼色。

当即,他便退了下去。

虽说心中有疑惑。

可想着,要相信自己的这个学生。

可魏云弈却罢了罢手,当即道:“这两个计划,是朕定下的国策,无论如何都要进行,工部的人呢?”

“臣在。”听到陛下呼唤,工部尚书心中一颤,继而道:“请陛下吩咐。”

内阁有五位大学士,各自兼任着朝廷五部。

至于没有一部尚书没有入内阁的。

便是刑部尚书。

所以工部尚书,自然也在其列。

“吴爱卿,这两个工程,就让工部全权负责吧。”魏云弈道:“不过朕说了,这是国策,绝不能马虎,你看看在工部,有谁能担起这个重任,主导这两项工程?”

工部尚书,统筹的是工部之事,一般具体的国家建设,是不会参与其中的。

最多是挂个名,然后让手底下的人去执行和处理。

因此,吴尚书闻言后,也没有意见。

而在工部中,他也想到了几个人选,但心里却没底。

尤其魏云弈郑重的语气。

让其心中明了,陛下显然非常重视关心此事。

因为吴尚书非常清楚,若修建的运河以及河道但凡出了一些事情。

自己这个尚书,怕是要做到头了。

如此。

让他心中无比纠结。

至于其他大学士,知道劝不了陛下,也低着头思考。

“陛下。”不过此时,宋公文在经过思考之后,深吸一口气,继续道:“微臣这里,倒是有个人选,绝对符合陛下的条件。”

“噢?是谁?”

闻言,魏云弈顿时就来了兴趣。

他明明记得,自己这老丈人人缘并不是很好啊。

居然还认识这方面的人才?

“是太傅大人的侄儿,张应星!”

宋公文道:“我与张应星相识多年,虽说此人没有功名在身,但却颇有才能,多年时间,走遍了我大魏的各大山河,对于地势极为了解,让他来负责督造运河以及直道,想必是没有问题的。”

说完,直接便低下头,心中也有些慌乱。

因为张应星才能,他也只是在对方口中说起过。

至于具体如何,却并不了解。

所以宋公文,此刻将其推荐出来,是冒了很大的险的。

不过他觉得,既然对方能和陛下想到一起,眼光肯定是不差的,或许就能胜任呢?

正好,工部的吴尚书不是没人选推荐吗?

而宋公文此话刚出。

让在场众大学士纷纷心头一惊,然后转头太傅。

张正明呢,神色之中也有些吃惊之色,没想到对方会推荐自己的侄儿,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魏云弈则是皱起眉头,因为在印象中,似乎没有这个人存在,找不到相关的记忆。

当即,他开口道:“太傅,国丈说的可当真?”

既然是太傅的侄儿。

那当然要问本人才行啊。

尤其是魏云弈,其实对于老丈人的话,是有些不相信的。

你自己能力也就那样,而且还是读书之人,怎么会了解到这些呢?

所以,他更加信任太傅。

“这...”

张正明本想说,自己那侄儿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才能。

但看到宋公文推荐,然后又想起之前,对方说要多了解了解侄儿的话。

盘算着,是不是应该给应星一个机会呢?

万一真做成了呢?

如此。

也算是了侄儿一个心愿。

思绪至此,张正明点了点头,道:“宋大人所言不虚,我那侄儿,虽然对读书之事不算上心,但在这方面,微臣也相信,他是有才能的,陛下可以让他试一试,不行也可以换人。”

若侄儿没做到,自己的名声不算什么,但不能有损陛下的英明。

尤其是他也非常清楚,这两个工程影响都非常大。

所以才会说,让侄儿试一试。

而魏云弈呢?

在听到此话之后,陷入了沉思。

张正明是一个一心为国为民的良臣。

若换做其他事情,自己完全可以反着来。

但现在嘛,肯定要顺着。

败坏气运是败坏气运。

可这两个工程,影响非常深远,要用明君的方式来。

“那好。”当即,魏云弈点了点头,然后道:“就让此人试一试吧,命他暂任运河及直到督造使,位通工部侍郎,如果此人确实做的不错,就让他正式担任此职。”

督造使,是一个很笼统的官职,权力有大有小。

但大运河以及魏直道,是他非常重视的。

因此必须要赐予相应的权力。

而位同工部侍郎,是最好的选择。

“是!”

下方,众大学士微微躬身。

他们知道,在这方面是劝不了了。

如今陛下乾纲独断,说什么也不听,如此,他们也只能接着。

只是在场之人,全部将目光望向了宋公文,因为这两项工程太需要钱了。

如此,压力就来到了他的身上。

“既然此事已经确定,那接下来,就是有关征发徭役的事情了。”魏云弈道。

“陛下,征发徭役之事很简单。”这时候,兵部尚书林远松当即站了出来,当即道:“我大魏对高阳国之战,正好已经取得了胜利,徭役的话,从高阳国征发就行,几十万徭役,完全不是问题。”

高阳国不如大魏强大,人口也不如。

但也有数千万之多。

从这个地方征发徭役,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在加上已经被灭国了,无论于情于理,都是可以说的通的。

连张正明和宋公文在此时,在听到这句话后,也是不由点头。

“不行!”

只是这时候,魏云弈却直接拒绝了,当即道:“先不说在高阳征发徭役,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和功夫,会耽误进程,即便能征到,也会出很多的问题,比如高阳国人对我大魏,因为灭国之事,肯定怀恨在心,所以不行。”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而此时,魏云弈一笑,继续道:“要征,就用我大魏自己的人。”

“可陛下,开凿大运河和修建直道,至少需要几十万徭役,尤其要是在短时间内完成,怕是要达到百万之巨,如此一来,百姓肯定会怨声载道的。”工部尚书当即开口道。

工部,因为要修炼许多工程,所以用到的徭役,是比兵部还多的。

在这上面,自然最有发言权!

而徭役。

无论做什么都是无偿的。

若只有几万人还好,如果是上百万,一但闹起来,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在场的人几乎都相当清楚,一个国家,若是重徭役,势必会引起下辖百姓的不满,而这种情绪一但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发生叛乱。

史书中,有多少朝代,因为此时元气大伤,亦或者直接灭国了啊!

因此他们觉得,在国内征发数百万徭役的事情,肯定不行。

这是自掘坟墓啊!

“你以为这些朕没有想到吗?”

魏云弈摇了摇头,继续道:“朕早就想好了办法,那就是关于这两个工程所征发徭役,不仅要管饭,还需要给足够的工钱,且每个月都要发,还有就是,征发的徭役,必须年轻力壮,每家每户,只允许要一个人,老弱病残,不在其列!同时,徭役们在劳作时,也需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能起早贪黑。”

“休息时间的话,那就是从巳时到酉时,过了这个时间,都要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去休息,除非有重大问题。”

“记住,这是朕的一个硬性要求,一但发现有人强迫徭役劳作,轻则罚俸,重则革职查办!”

没错,这就是魏云弈想到,既能消耗国力,有不至于加重百姓负担的主意。

试想一下,如果徭役劳作一个月,就能获得丰厚的报酬。

那他们还会反抗吗?怕是连高兴都来不及。

更为重要的是。

给徭役发工钱,就又让朝廷多了一项巨大的支出。

虽然百姓有钱了,可国家没钱了,算起来,还是消耗国力啊。

还有就是休息时间,从巳时到酉时。

简单来说。

那就是朝九晚五啊,还是不允许加班的那种。

加上这两项工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都相当于铁饭碗了!

如此,绝对是两全其美!

国力消耗了,气运削减了,但却影响不到百姓。

就连魏云弈当初在想到这个主意的时候,也不由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感叹,太完美了。

只是。

当他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

在场所有人,都全部愣住了,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

征发徭役,说管饭,这在情理之中,可现在,居然还要发工钱,还要给他们足够的休息时间?

巳时到酉时?

加起来都才四个时辰而已。

就连在朝堂为官的人,怕也享受不到啊...

因此。

五位大学士,包括张正明在内,皆是面面相觑。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过,有哪一个朝代是这么做的。

当然,众人非常清楚,如果是这个条件的话,怕是百姓们趋之若鹜,征发徭役的时候,肯定会比想象中更多,也更加轻松。

可最后的问题就是,这太需要钱了,怕是朝廷一年的税收,都根本扛不住...

所以,宋公文走出来了,带着苦涩,道:“陛...陛下,这样对朝廷的压力太大了,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钱啊。”

作为户部尚书,他盘算了一下,即便只征发一百万徭役,那所需的银子也是恐怖的。

想法是好的,可若要实施下去,真的太难了。

“朕说过,银子的事情,朕不管。”

魏云弈却在这时候摇了摇头,继续道:“不过,朕倒是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思路,朝廷是没钱,但并不代表别人没钱,你施行摊丁入亩的时候,对此应该很了解了。”

“至于用什么办法弄到银子,朕不在乎,但这事情,无论如何,都要施行下去。”

“还有,朕所说的一系列之事,都必须推行到位,会让人监督!”

“但凡里面的环节稍有问题,朕绝不姑息!”

在这种世界。

有些东西必须要用强权压制。

就比如征发徭役的时候,是否有人吃空饷,是否银子没发下去等等。

而能做到这一切的,唯有皇权。自己作为皇帝,别的事情可以不做,但这个,一定要顾及到位。

至于提醒老丈人弄银子的办法,其实也非常明显了,就是从那些盘剥百姓的士族、地主以及士绅们手中出。

有了这些,还怕没银子发下去?

且魏云弈也想到,这一招,或许还会让那些人对朝廷更加愤恨呢,也不尝为败坏气运的方法。

旋即,便不再思考,而是站起身来,环视一周,继续道:“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说完这些,他也不理会众人的反应。

直接就走出了御书房。

只留下五位大学士站在原地,面面相觑。

他们对魏云弈的决断,确实非常不理解,觉得太疯狂了。

觉得这样,太不切实际了...

可如今。

他们又能怎样呢?

只能硬着头皮施行下去。

因为如果不愿意,众人毫不怀疑,陛下会换一个人来顶替自己的位置,所以,走一步算一步吧。

摇了摇头,林远松等三位大学士,也不说话,离开了此地。

他们的目的地,也自然是内阁办公地点。

而宋公文也张正明,则是有默契的跟在身后,但相互之间并没有说话。

只是在等到四周无人的时候,张正明终于有些忍不住了,皱起眉头道:“陛下...到底要做什么?”

说实话,今日魏云弈决定的每一件事情,除变法之外,每一条,都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若不是自己学生在旁边示意不开口,张正明绝对会站出来开口。

现在,旁边已经没什么人了,也就忍不住问了。

至于宋公文呢。

也是低着头,显然也在思索今日魏云弈做的那些决定,以及那些事。

在听到老师的疑惑之后,他稍稍沉思,最后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言:“学生有个大胆的想法,陛下之所以如此,或许...欲让天下大同!”

-------

ps:错别字先更后改

新的一月,跪求月票支持!

阅读朕没想当明君啊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