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象再现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夏与秋的转变,总是来得那般突然。新晨再次走出掩门,迎接人们的已经不是昨日的夏日暖暖,转面复来的尽是穹拂金风,叶沾玉露。八月初秋,赵雍仍在番吾城。后世曾有人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在此时,政治何尝不是建立在战争之上。中山地的战事虽然暂时告一段落,然而赵人在这片新土地上的统治才刚刚开始。这里无疑成为了新的战争前沿。虽然有滹沱河这道天堑,让人暂时安心。但赵国若想牢牢控制住这片生地,无疑需要做上很多功夫。战后经济的恢复可谓是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创造一个文明往往需要数百年、千年;而毁灭不过弹指间一般。好在赵国的胡服令,极大的减缓了赵人和当地中山人之间的隔阂,使得赵国的新政在中山新地推行起来,顺利了不少。此外便是在新地开始大量的移民。内迁的匈奴等胡人部族还有战乱流失的列国庶民、奴隶、俘虏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赵雍亲自出面安抚了这些刚刚内居的百姓。同时将中山地划归至邢襄,邢襄脱离邯郸,改郡,为邢襄郡。任廉程为邢襄郡守。对中山地采取怀柔政策,在当地选拔副吏官员,协同稳境。……而赵雍留在此地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燕国。旬日之前,他便收到了尉文边军的消息。苏代带着燕王后和燕太子等燕国宗室、幸存的贵臣,已经安全进入赵国境内。蓟都已破、燕王已薨、宗庙被毁;祭器、国器皆遭齐军掠夺。从宗法礼制的角度上来讲,燕国已经算是灭亡了。不过,燕国的薪火还在,燕国王室的传承、祭祀并没有彻底断绝。再加上燕国‘反叛’的庶民、贵族,更是不满足齐人的暴政。在齐军攻破蓟都的月余时间内,齐军镇压的‘叛乱’已经不下三起。赵雍相信,之后燕地的动乱还会更加频繁。只待时机一定,或许可以借燕国之事,彻底将齐国击落深渊。而今井陉已归赵。燕国的寻求庇护的宗室们,应该会从代郡南下至晋阳过井陉前往邯郸。赵雍打算先在此见上一面,燕地越乱越好,但若想搞大动静,还得要燕国宗室之人出面才行。赵雍沉思之际,门外突然传来陈忠那难掩喜意地声音:“王上,邯郸送来的急报。”“进来说吧。”赵雍放下手中的奏简,对着门外招呼了一声。陈忠进门先行了一礼,随即将手中捧着的丝帛递了上来。赵雍伸手接过。他倒是并没有太过在意,因为这数月来,每隔两日便会有邯郸的书信前来,除了政事,便是宫袆之情。他起初以为这不过是一封寻常的奏报,然细细看去。赵雍不禁欣喜一笑。姬瑶在七月十七顺利诞下了一男婴。这是一封报喜信。他当爹了!赵雍对比了一下时间,姬瑶生产时,应该正是赵军攻破井陉的前夕。姬瑶虽然二十岁了,是女人最适孕的年龄。但在这个时代,女人生产,无疑是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赵雍之前心中还在一直担心姬瑶的身体和安危。赵雍原本以为能头逢姬瑶生产就能赶回邯郸,守在她身边,陪她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时刻,最后却未能如愿。不过,现在听到姬瑶母子平安的消息,赵雍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信是姬瑶亲自写的,上面最后还调皮地问道:该给孩儿起个什么名字。看着那一个个娟秀的篆体,赵雍的手不禁紧紧攥住了丝帛。他走出屋门,看着远处澄净的天地,心中骤然生起一股归家的渴望。“大令,将此喜讯传至军中,带些酒肉,让将士们与寡人同乐。”赵雍吩咐道。“喏!”陈忠应道。…………燕、赵大地喜象纷纷;西南巴蜀,一国已悄然湮灭。巴、苴两国,趁蜀国政权交替之时,联兵八万攻破了充国都城阆中。充国宣告覆灭。巴国迁都阆中、国威大震。七月初,巴王再度联合苴国,欲一战灭亡蜀国。然蜀王杜芦亲率三万大军,以诈败之计,于涪水南岸伏击了盲目追敌的巴苴联军,趁势攻入苴国领土。巴、苴两国大惊,眼看不敌蜀国兵锋,国灭将至,不得已紧急谴使,求援于秦国。……丹水於中,楚军大营。“将军,吾等已于秦军对峙月余,每日隔城相望,此时再不进兵破关,军中士气恐然有变啊。”景翠对着上首的屈匄揖道。“而今举国上下助援我楚大军,月余过去,却未有寸功!将军,郢都已连发三书,都在催促吾等尽快破关啊!”逢侯丑拜道。屈匄摆了摆手,转眼瞥向二人,语气有些不悦道:“大王于此千里之外,不知此间敌情,也是正常。难道尔等身为统兵之将也不知吗?”说罢,方指着堪舆图继续道:“秦军拒不决战,本就是耗我楚的耐心,汝等万不可自乱阵脚。而今我楚军只有合齐国之兵方可抗秦、魏、韩三国。齐国燕地战事已定,待齐军到了战场,才是我楚进攻之良机。”“我军已夺魏国曲邑,此时乘胜追击夺陕城、曲沃以控制函谷通道,方能从两线进军,对秦军形成压力。”景翠反驳道。屈匄摇了摇头,苦口婆心道:“初战我军之所以连连捷报,乃是因为出手迅速,秦魏两国没有设防。现在秦国已经兵分三路,魏、韩亦集兵十万,且统帅之将皆久经沙场之悍将,如此,又岂能贸然开战。现今我军占优,或可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相持拖延,待其疲惫方可伺机进攻。只有这样才能万无一失,此战我楚倾国之兵而动之,此战若有一失,满盘皆输,我楚国危矣!”“可……拖延,我军士气一样萎靡。”屈原出身拜道。屈匄点了点头,随即道:“此战我军不怕拖,秦军怕……秦国连年久战,士卒不得而歇,国无耕农,其政后继无力。待齐军一至,秦军恐不战自溃也。”对屈匄而言,此时他身上的担子比彼时的昭阳要大的多,此战关乎楚国的国运,胜则罢,若是败了,楚国必然不复今日的霸主地位。就在这时,帐外忽然传来禀报声:“上柱国,西南急报!”“进来!”屈匄道。斥候入账,从怀中取出一封帛书,递给了侍卫。屈匄接过密保,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即传给一旁的景翠。众将看罢,脸色皆是一遍。‘蜀军攻破了平周。’屈匄眼神微眯道:“此战未熄,彼战又起,值此之际,巴蜀之地又闹起来了,尔等有何高见?”“上柱国,莫非想派兵介入巴蜀战事?”屈原疑惑道。景翠拜道:“我楚与西南列国屡有交战,然山川险阻,损失极大,就算占了城池也无法长据。可谓是,伐之易,取之难……况此时我楚正与秦军对峙,分兵西南恐怕不妥。”“本以为,汝等闻此,会为之一振,却不成想,不屑一顾。”屈匄不由得摇了摇头。屈匄朝着堪舆图,比划了一番:“我楚若得巴蜀,不仅商於武关可驻兵,西南也有了北上之路啊。且巴蜀不仅是袭秦之捷径,更是丰茂膏腴之地啊……就算此战我楚国不得入主秦国,旦得巴蜀,秦地吾必有之。”众将闻之皆震。屈原适时问道:“上柱国,此刻若是秦国先行入苴,我楚又当如何?”屈原并非是打击众人的积极性,因为此事确有可能发生。楚国和巴、蜀两国的关系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巴国,足可以称得上‘世仇’。自楚国崛起后,便将首个目标定在了巴国身上,除了报仇雪耻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巴国的地缘格局外、因为食盐的争夺。自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三代的多番攻伐下,巴国不仅失去了本国的三大盐泉,就连国都亦为楚国攻破。屈原设身处地,此时若让巴国选择求援的国家,定会以秦为上,楚为下。“汝怕秦国出兵巴、蜀?”屈匄转头问道。屈原沉声道:“秦人贪婪,见此良机,想必不会轻易放弃。”屈匄摆了摆手道:“秦国而今兵分三路,国内已然空虚,如何顾得上巴、蜀?就算秦国出兵,也定然会分其主力,那我楚可随即应变,巴蜀可得便得,若是不得,那便从秦国哪里找回便宜。”屈匄说罢,随即下令道:“景翠!汝即刻分兵三万北上,联曲城之军,攻韩国,围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削弱韩国援助秦军的力量。”“喏!”景翠拜道。屈匄继续道:“屈原,汝去一趟齐军大营,联络齐军,以攻魏之煮枣,以断魏国援秦之力。”“喏!”屈原拜道。屈匄说罢,停顿了片刻,随后嘱咐道:“事有不成,即刻归返。”“柱国是怕齐军不肯出兵?”屈原问道。屈匄点了点头,随即道:“昭睢,汝分兵三万,随屈原北上,以策齐军。”“喏!”昭睢拜道。“昭鼠,汝分兵三万,屯于汉中,待巴、蜀之动,趁势南下。”屈匄道。“喏!”昭鼠拜道。屈匄手指重重敲了敲几案上的堪舆图:“此战,秦国首尾难顾,良机已至,秦地可取矣。”众将纷纷作揖拜道。……楚军出兵的同时,西南三国的使臣已经尽入咸阳。巴苴两国为求援,蜀国求其作壁上观。秦国近些年虽然接连败于三晋,国力大损。但此时对于三国来说,依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足以决定彼此的胜负。咸阳宫大殿。“宣,巴国使臣上殿。”宦者尖锐地声音大喊道。“巴国使臣,拜见秦王。”姬霍作揖拜道。作为巴国的公子,此次姬霍被委任出使秦国,可谓是艰难重重。而今蜀国使臣还在殿外虎视眈眈。嬴驷于王榻,扫视对方一眼,明知故问道:“公子此番入秦,有何见教啊?”近些时日,与楚国的战事已经搞得他有点焦头烂额,此时对于巴蜀乱战,他实在不怎么上心。姬霍拜道:“大王说笑了,蕞尔小国岂敢示教啊。目下巴国大难,臣来,是求大王的援助,以救巴人于战火之中啊。”嬴驷眉头皱了皱:“巴国灭充,我秦国未曾插手,此时巴、蜀两国交战……且,巴国与楚国有盟约,公子为何不去楚国呢?”姬霍似乎能听出了秦王的不耐烦,赶忙道:“巴、楚两国乃世仇,巴、楚之约只为停战,从无盟好之实,大王明鉴。”嬴驷摇了摇头道:“秦国刚与三晋攻伐,国力大伤,尚未复原,而今又逢秦、楚之战。此时远征,秦国恐无力援助……”姬霍大惊急道:“大王莫不是忘了,秦国与苴国定有防楚之盟啊。现在苴国和巴国一样,都有灭国之危啊!”嬴驷眼神微眯:“公子先行回驿馆歇息,待寡人廷议之后,再行回复。”

阅读战国从赵王雍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