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秦:流放皇子,开局横推罗马!》
大秦:流放皇子,开局横推罗马!

第四十一章:国之重器,土豆,红薯!

“王上。”

“臣以为,东归的时间,应该再往后些。”

朝堂之上,房玄龄终究是忍不住了。

王上也不说,其他人也不说。

但是那个问题,就是存在。

对于东归来说,影响太大。

一个不甚,别说是保证东土大秦的统治。

就是西土建立的基业,也会毁于一旦。

“方尚书此言何意?”

房玄龄的话,让武将们一阵不解。

但凡能够在这朝堂站着的人,都对嬴风绝对忠心。

无论谁,都没有质房玄龄对嬴风,对大秦的忠心。

只是此刻,马上就要东归的关键时刻。

房玄龄竟然阻拦,要求将东归的时间延后。

想来若不是大秦哪里有了差错,房玄龄绝不会有这样的建议。

“哎,诸位将军不当家是不知道啊。”

“我西土粮草虽多,但是距离东土极其遥远。”

“能够勉强补给东归大军,已经是不易。”

“但是,大秦四处烽火,百姓流离失所,需不需要粮食救济他们?”

“别人暂且不说,就关中六百万老秦人,我们难道看着他们饿死?”

“至少解决粮草问题之前,我们绝不能东归。”

“在西土,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存在。”

“一旦东归,知晓王上存在,百姓们燃起希望。”

“但是,我们却又无法带给他们生的希望,结果只会更加糟糕。”

房玄龄满脸苦涩。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沉默了下去。

的确是震耳发聩的话,让人无法反驳。

六国余孽高举暴秦的名号,蛊惑百姓。

嬴风东归大秦,所需要不只是武力上的镇压。

至少,要让对大秦失去信心的百姓们,再一次恢复信任。

而这份信任,取决于各个方面。

粮草,不可或缺。

“方尚书所言有理。”

王座之上的嬴风,看着沉默众人,嘴角泛起意味深长的轻笑。

“不过,此事,孤已经有了打算。”

话落,嬴风看向了杜如晦:“克明,还不快诸卿看看?”

“诺,王上!”

杜如晦长笑一声,从宽大袖口拿出两个东西。

“左边此物,名为土豆。”

“右边此物,名为红薯。”

“嗯?”

包括房玄龄在内的文武百官,都很不解。

土豆?

红薯?

他们现在,是在讨论东归数百万老秦人的粮食问题。

王上跟杜相的话,好像跟这件事情没关系吧?

“可不要小看这两个小东西。”

杜如晦笑着目光扫过文武百官,大声道。

“土豆,亩产量35-85石,一年四季可收成两三次。”

“目前种植五千亩,每年按收成两次,每次按照50石计算。”

“一年可收成五十万石。”

“什么?一年至少收成五十万石?”

杜如晦的话,让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都惊呆了。

五十万石,这是怎样可怕的概念。

按照这个时代的石计量,一石约等于现代60斤。

五十万石,等于三千万斤。

相当于一万五千吨。

十万的大军,一般每天消耗粮食五万斤左右,相当于25吨。

按照土豆每年保守的产量,至少能够供应十万大军600天。

也就是一年零八个月左右。

这还只是土豆产量。

大秦西土还开垦了不少田地种植粮食。

加上圈养的猪牛羊。

一年扣除必要的人力消耗,供养十万大军两年不成问题。

而这,还只是五千亩的产量。

嬴风麾下,西土疆域之大,别说是五千亩。

就是五万亩,五十万亩,也有地方跟人力!

“此物名为红薯,又名地瓜。”

“亩产量85-170石之间,每年收成两次。”

“算起来,同样五千亩种植,产量跟土豆差不多。”

杜如晦的话,让朝堂文武百官,都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时代,一般粮食的种植,能够做到亩产量几百斤,都算是丰收了。

这土豆、红薯,动不动就是亩产近万斤。

相当于每亩提高至少三十倍的产量。

而且,土豆跟红薯的种植条件没有那么苛刻,很容易种植。

这也就意味着,困扰大秦东归的粮草问题,将不成问题。

土豆、红薯,不只是产量高,而且易保存。

辎重运送,比起粮食不知道方便了多少。

甚至只要打通了东西通道,到时候在大秦境内建立桥头堡。

就地种植,完全能够满足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秦人的粮食所需。

“国之重器,王上,此乃国之重器啊!”

刘伯温等文臣,忍不住高呼。

“目前还在扩大种植范围,预计一年内达到,五万亩。”

“诸位爱卿,对于东归粮草问题,可还有忧虑?”

嬴风笑着说道。

准备了许久的王炸,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由系统奖励的土豆、红薯,作为种子培育。

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种植,保持产量。

“王上英明,东归必能迅速收复大秦失地,重建大秦辉煌!”

文臣武将,皆是激动应声。

“只是....”

房玄龄有些迟疑。

这样的产量,简直是水中月,镜中花。

便是从杜相杜如晦的口中说出来,在场文武百官都觉得有些不真实。

每亩产量五六千斤,简直骇人听闻啊。

“王上,臣斗胆请求,能否看看还未收成的土豆,红薯?”

房玄龄终究咬着牙开口道。

事关大秦国运,他不得不慎重。

“可。”

嬴风笑着道::“诸卿也一起切看看吧。”

“来人,备马车,去长安北城门郊外。”

“诺!”

大批量种植的土豆、红薯,当然不在长安城郊外。

不过当初试种植的时候,在长安北城门郊外开垦过五十亩田地种植。

带房玄龄他们去看看,倒也方便。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

阅读大秦:流放皇子,开局横推罗马!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