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宣王挽周》
宣王挽周

26拉拢大寺

大殿外,刚刚进入王宫的姬静,在寺人的指引下,面色平静的向厉王所在的大殿走去。

之前,在宫门外,姬静己被在那位舅舅派人告知,“天子无恙,已然苏醒”的消息后,长出了一口气的姬静,便赶忙让南仲回去向自己的太傅报平安,以免引起什么不必要的波澜,自己则在姬白的陪伴下,进入王宫,向厉王请安。

在入了王城之后,碍于规矩,姬静便让姬白先回东宫等候,自己则径直入了后宫。

在姬静走到大殿时,见自己的父王正在与召公谈话,姬静也颇为知趣,安生的在门外静静等候。

身为寺人之首,一直服侍在太子身旁的孟子,自然不敢让这位太子爷累着,命人在门外走廊不远的拐角处,很是周道的让人找了张席子供太子歇息。

孟子大献殷勤,又是命人打水,供这位风尘仆仆的太子梳洗,又是奉上了酸梅汤、瓜果,供太子解饥。

见此,姬静心中不禁暗暗称赞。

不得不说,孟子能够在这后宫中生存20多年,深受厉王、王后的信任,除了长得着实讨人喜,颇有几分书卷气(本来就是贵族出身)以外,为人处事也着实颇有眼色。

“多谢孟寺了”。

面对孟子如此上道的奉承,姬静很是随和的向孟子表示了善意,无论姬静到底对面前这位内待大头领感官如何,至少在表面上面子一定要给足,对于这些因生理缺陷而容易心理偏激的群体,他们或许做不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但是却绝对能做到睚眦之仇,虽久必还!

前世也算粗通史书时的姬静明白,不要小瞧了这些自称奴才的人,他们或许未必能帮你成事,但是想要坏你的事,那是手拿把攥。

哪怕在西周宗法制之下,所有的国家权力都被各级贵族分食殆尽,寺人看似几乎没有干预政治的可能,但也千万不要小瞧了他们的力量。

因为政治斗争除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外,暗杀用间也几乎是伴生产品。每一位合格的天子,乃至每一位真正有根底的政治家族,除了正大光明的权势外,都会有一股潜藏在暗中的力量。

通俗点说就是特务。

春秋战国,那些搅动政治风云的刺客便是如此。

特务也算是政治上的常客了,后人所熟知的特务似乎是从明朝开始,如锦衣卫.东厂之流。但实际上,特务政治绝对不算是明朝的特产,其历史可谓悠久。

如汉武帝的绣衣直指,其权势之大,甚至远在锦衣卫之上,拥有直接逮捕地方豪强,审查地方官员的特权,所以称为“绣衣直指”。绣衣直指并非正式官名。

绣衣,表示受君主尊宠“绣衣直指”前期的职责主要是奉命“讨奸”、“治狱”,督察官员、亲贵奢侈、逾制、不法的事。他们神出鬼没,无处不在,一度非常活跃,甚至“威振州郡”!

而君王的这股阴暗力量,在战国以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太监掌握的。

(因为那些贵族都拥有着自己的家族独立的封地,屁股与国君不能够完全保持一致,所以让他们掌握这支秘密力量,君王不放心,还是用太监吧,太监出身卑贱,比较容易操控。)

而这一点,似乎从春秋的史书中就可以找到不少的痕迹。

晋文公的经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一生,从被迫逃出晋国,到飘散四方,再到回国坐稳君位,都和太监脱不了干系。

(晋)献公(晋文公之父)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请记住这个太监的名字,这是一个在《史记》这本对于人物描述极为吝啬的史书中,能够有三次出场机会的太监。)

(晋)惠公(文公之兄)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齐)国。

晋怀公(惠公之子)故大臣吕省、郄芮本不附文公,文公立,恐诛,乃欲与其徒谋烧公宫,杀文公。

文公不知。始尝欲杀文公宦者履鞮知其谋,欲以告文公,解前罪,求见文公。文公不见,使人让曰:蒲城之事,女斩於是见之,遂以吕、郄等告文公。……秦缪公诱吕、郄等,杀之河上,晋国复而文公得归。”

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在先秦的史书上,太监实际上已经开始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帮助国君用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解决一些不能明面上宰的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并且拥有着极为可怕的信息渠道,(晋文公都不知道有人要干掉自己,可这个太监就知道)。

这个太监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在内乱残酷的晋国内乱中历经晋献公、惠公、怀公、文公四位国君而不亡。(要知道,如果算上献公死后还未正式登基,便被干掉的奚齐、卓子以及怀公的话,那么在这一段时间里,晋国的国君非正常死亡率是50%,而惠公还当过俘虏,差点被秦人祭天。)

只怕,单靠八面玲珑,能屈能伸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齐桓公当年愿意接纳自己的仇人管仲,是因为管仲有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能力,一句话就是管仲的价值足够让齐桓公忘掉仇恨。

想让君王忘掉仇恨?

可以,你要给他足够多才行。

那么这位多次刺杀过晋献公的太监,能够让晋文公赦免他的罪行,这位太监又到底有着多大的价值?或者说背后到底拥有多大的能量呢?这个就只能后人猜测了。

正是抱着这种心态,所以姬静从小到大对于自己身旁的宫女太监都颇为亲善,很少如其他贵族子弟,对这些奴婢动辄打杀,平日里若是有小错,往往都只是斥责两句了。

甚至,有一次,当姬静发现有盗取王宫财物的宫女太监后,不仅没有处置他们,反而命人接济家中有困难的宫女太监,由此,很是得东宫这些奴婢的心。

没办法,在西周能有这么把奴婢当回事的主子,还真是少见。

以至于他的老师太傅,就曾忧心忡忡的劝道:太子聪慧仁德,但奈何喜与小人(出身卑贱的人)为伍,恐有失仪。

不过碍于姬静年纪太小,一个几岁的孩子,对自己身边陪他朝夕相伴的宫女太监态度好点,也算不到什么事。

总比一个动不动就要杀人的暴君强吧。

为此,除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顽固,很是担心了几句外,倒也没引来太大的波澜。

也由此,姬静在王宫中的底层名声很好,加上姬静,现在不过5岁,又是一个小正太,长得可爱,又出手大方,自然很受欢迎。

要不是姬静有这么个人设在,在这个尊卑等级严明的时代,孟子也不敢跟这位太子爷聊天。

接下来,眼瞅着大殿内的人一时半会出不来,姬静抓住这个机会拉着孟子,很是聊了几句。

姬静态度平和,言语中对孟子这位被贵族瞧不起的太监也是颇为尊重。并且照例嘘寒问暖,问问孟子家中可还有什么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之类。

甚至很是煽情的表示:孟寺服侍我父王20多年,着实难得,有功于王室。若是孤有能帮得上忙的,尽管开口。”

姿态可以说是低到了极点。

孟子对此受宠若惊,连忙告罪,小心翼翼丝毫不敢把这位太子爷的客气当真。言语举止中更是不敢有丝毫欲力,反而是激进的姿态越低,这位太监表现的就越发诚惶诚恐。

这让姬静更为满意,不错是个知进退的人,不至于干出什么一朝得志便猖狂的蠢事。

当然姬静之所以会对孟子这位太监如此重视,除了对其他大太监的恐怖的实力有所忌惮,还在于孟子,可也是能在诗经上留下一笔的人物。

无论到底是好是坏,但是只要能在诗经上留下两笔,那么就一定是有故事有能力的人。

不能与之为友,但也不要轻易结仇。

至于孟子,则一边悄悄观察的这位太子,那纯真的小脸,心中则暗暗琢磨:

“或许这是个机会,我虽然已经无法光打家族了,但若是能让兄弟抱上太子的粗腿,或许孟家也有发达之迹。……”

想到这些,孟子与太子说话中,便更加亲热了起来。

因为他别无选择。

毕竟哪怕孟子入宫前是贵族,可去势,挨了那一刀之后便已经成了太监,而太监想要再得到那些士大夫与贵族们的认可,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说社会道德舆论和那些守眼高于顶的清贵,根本不屑于以这些肮脏的阴人为伍。单说天子,也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家奴,太监竟然和朝外的大臣沆瀣一气的)。

太监天生就是要依附于皇权的,所以在面对着这位小太子有意无意的橄榄枝时,孟子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抱紧!

过了半个时辰后,在门口守护的小寺人,匆匆的来到了孟子处,远远的向孟子招手示意。

孟子明白殿中应该快要谈完了,于是便,对太子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请姬静迎接天子的召唤。

而姬静则颇为满意的,在孟子的陪侍下来到了门外,思索着自己该如何应付。

之前的谈话中,孟子隐隐约约的已经将发生了何事,给自己讲了清楚。

之前申季子指派来送消息的人虽然说了大概,但却只是模糊的提到:周厉王是进了粮仓后,看到了粮仓空虚,以致气昏,但是具体发生了什么却一无所知。

可一直守护在殿门外的孟子,却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天子到底最想要的是什么?

他虽然不指望5岁的太子能帮天子拿出什么办法,可让这位聪慧的小太子找到庙门,总是好的。

……

阅读宣王挽周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