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宣王挽周》
宣王挽周

52离去

〝除太子以外,其余人都给寡人出去。”

伴随着这句满含怒意的命令,偌大的殿中,转眼便只剩下了相视而立的父子二人。

周厉王略显暴躁的在姬静面前,踱来踱去,愤怒低吼道:

“当日文王,武王,面对九州,万里山河,自然不可独食。

怎么?寡人堂堂天天子,连王畿也不可独享吗?

说,那个老太史还对你说了些什么?一并都给寡人说出来!

寡人按照他的意思,没有效仿先王之教,只是将他们都迁移到他地,保留他们的封国爵位怎么还不够吗?

还要把关中王畿,再分给那些自作主张,肆意妄为的诸侯!”

明显周厉王并不认为姬静能有刚才那番想法,而是下意识的想到,又是那位老太史借着自己儿子的嘴来向自己谏言了。

而这位之前已经压抑了太久的天子,现在明显有些癫狂了!

面对这位天子不知如何涌出的怒火。

姬静小小的身子忍不住有些颤抖,向后不由自主的退后几步,略带惊恐的双眸仰望着面前,这个如同火山一般的男人。

周厉王的眼中,带着赤色,那红色是血,是火的颜色!

有谁知道他这个天子,他这个天下至尊这些年来到底是怎么过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说的多好啊,可是他这个天子却是出了京城,便无人理会。本来应该都属于他的王畿,被那些衣冠楚楚的同性诸侯们瓜分殆尽。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是他这个天子,却被王畿内的臣子们逼上了债台!

准备了多少年?在黑夜中辗转反侧,独自一人,惮精竭虑,分化收买,准备收网,终于一朝得偿夙愿。

好不容易重新能够将王畿握于手中,现在,却让他退步,再将到手的王畿之地,重新让出去。

退步,低头,重头再来?

不!绝不!此时的周厉王已经声嘶竭底了!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吃独食会引来多少仇恨,只是他不愿意放弃,也不能退步,一旦退步,那么一切都将变回老路,那些新封的诸侯很快就会成为新的国贼。

而自己,同样的招数,也不可能再用第二回了。

在厉王强硬乃至偏执的背后,姬静看到的却是一个没落王朝的无奈,末代天子天子最后的挣扎!

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天子想要多一些,那么贵族就必然要少一些。

而在农业社会里最为重要的社会财富,自然便是土地!

没有足够的土地,没有足够的人口,政府如何维持!

而侵占了大量土地,隐秘了大量人口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至于为国之栋梁,正人君子的皇亲贵胄,世族乡绅!

杀!只能杀!

他们不会甘心交出自己的土地,不可能仁政教化,只能够人道毁灭!

所谓〝不与民争利“,根本不过就是这些是掌握了社会资源的上等人们,给政府给国家用黄金打造的绞刑架罢了。

因为这个民从来不是真正的劳苦大众!

而是他们这些上等人啊!

他们以美好的谎言,占据资源,窃取属于国家与民众的财富,却不允许国家以强制的手段收回!

那些所谓的贵族,所谓的风度,都是建立在国家的衰弱,以及无数底层民众的血泪哀嚎尸骨之上!

从血统贵族到门阀世家,再到乡绅世贤,民国公知,皆是如此,一丘之貉!

外不能御侮,内不能安民。却一个个以道德君子之举,衣冠禽兽自诩。

祸国殃民之辈!七失道明之徒!

可偏偏,可偏偏在过去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乃至今天,掌握了社会舆论,能够影响国家政局的,却就是这群人啊!

姬静走了,面对已经有些疯狂的周厉王,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匆匆的留下了一份自己书写的竹简后,像逃似的逃出了大殿。

出了大殿后,在店门外焦急等候的孟子见后,赶忙一把扶住了,险些要摔倒的姬静,望着惊魂未定的太子,孟子和声劝慰:

“太子爷,你也多体谅一下天子的难处吧,老奴跟随了天子这么多年,天子心中的苦,唉。“

孟子很是无奈的长叹一声。

姬静没有多说什么,他现在只能希望,他给厉王的那份竹简能够稍微起到一些作用。

回到东宫后,姬静就立刻召见了,太傅,姬白,南仲宣布后日便立刻出发。

对于这个突如其然的决定,南仲倒是一脸的期望,恨不得下一秒钟就立刻出发,没办法,在宫里,耐不住性子的南仲早就烦透了。

太傅共和也觉得有些意外,但却并未道明,而是在琢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位太子爷受到刺激。

只有姬白,略带疑惑的劝道:

“这,太子,是不是太急了些,准备还尚未完成,况且骊山女娲大祭是在9月中旬方才开始,现在启程未免太早了一些?”

不过,这次的姬静却打定了主意,坚持要求后天出发,至于准备,自己带的人反正也不多,只带东宫300虎卫而已,粮食不难解决。

路线也好说,先从渭水向东,而后再逆着源自秦岭北坡灞源镇的灞水向南,一路走水路,粮食物资的也方便。

司马相如在《_上林赋》中写到: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所谓八水指渭、泾、沣、涝、酒、滈、沪、灞八条河流。其中,渭河汇入大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

其中,除了泾水、北洛水位于渭水北岸,至北向南,注入渭水外,其余诸水皆位于渭水南部。这便使得在郑国渠问世以前,渭南始终是关中的精华所在,而渭北则相对荒芜。

对于姬静坚持要求即刻出发,姬白和南仲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也不算什么大势,早一天晚一天算不得什么。

而敏锐的感觉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共和,张了张嘴唇,但看着似乎受到了惊吓一般的姬静,最终也没岀声。

次日,姬静又去后宫向自己的母后辞行,王后除了劝他小心一些,并且又写了一封信,让姬静图带给骊戎的巫咸外,便再也没多说什么。

不过,在姬静即将出发前,方叔又带了500虎贲卫以及老太史来到了东宫。

毫无疑问,他们是奉着周厉王的诏令前来。

姬静心中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却无心多想。

在接姬静率领着自己的队伍,如同逃命一般离开王宫时,周厉王没有去相送,而是在偏殿中,继续认真的端详着姬静那一日留下来的竹简。

王畿设县?

将王畿分为数县,以天子所命卿大夫为司县,总辖一县之内城邑大夫,另设县司马掌管军事,县司寇掌管刑法。

其职不世袭,由天子决定,以代替诸侯离去后留下来的权力空白。

划州?

将天下效仿大禹,划为九州,或更多,然后各命一诸侯为州牧,统辖州内诸侯,对外征伐四夷,另设州太史,掌管监察,维护宗法周礼之制。

〝一兔走,百犬追,着实妙计。

只是,唯名与器,不可假人,这到底是救难的良方还是带鸠的毒酒啊?”

心中颇为矛盾的厉王,慢慢踱步到了关中地图,目光凝视着骊山,双手不由得紧握,脸色带着些希翼道:就先拿这些戎人之地,当做砺刀石吧。

阅读宣王挽周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